先帝虑汉贼志文言文翻译
1. 【乙】 《后出师表》节选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
1.奔走效劳;比喻才能平庸;衡量;恰好
2.A
3.(1)在乱世之间(只求)苟且保全性命,(从)不奢望在诸侯那里有名望而先达。
(2)坐着等待死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
4.①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②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③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5.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有远大抱负、对主公忠心耿耿的人。因为他未出茅庐先定天下三分,一手掌控赤壁战场,把无立锥之地的刘备扶上九五之尊,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国家倾尽心血。
2.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前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部分,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存亡难料的关键时刻啊。然而侍奉守卫的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在疆场上舍身忘死地战斗(的原因),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厚遇,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实在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至于堵塞了忠臣劝谏的道路。 宫中、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者尽忠心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中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来给予(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无论事大事小,都应当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
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很大好处。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过他,先帝称赞说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为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去问问他,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灵帝的昏庸误国表示慨叹和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室的兴盛,就可以计算日子等待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时的大事询问我,因此我深为感慨和奋激,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严谨慎重,因此在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害怕托付没有成效,有损先帝的圣明。因此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如今南方已经平定,兵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奖赏率领三军,北伐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回到以前的都城。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职责本分的事情。
至于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任务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臣,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用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察明采纳正确的言论,深深地追念先帝的遗愿,我就受。
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言文
成语解释:【读音】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用 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释 义】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成语示例:
毛主席《纪念孙中山先生》:“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杨振宁《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成语典故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不知如何管理国家,就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方 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前夕给后主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封建社会为君主“忠”的思想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 ,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 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 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你是否需要了解?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是什么意思?
释义 比喻有我无你。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王业不偏安 帝王所从事的事业,是威慑天下臣民、治理万方的百姓,万里江山,王道滔滔,需要四方的臣服;帝王的德业,如浩荡春风,无所不在,不可能偏居一隅、苟且偷安。帝王以德业而一统天下,天下人尽皆...
以先帝之明的翻译是什么
五、译文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讨伐曹魏。以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来...
“先帝虑汉、贼不两力,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此进趋之时也...
后 出 师 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 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 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 毛,并日而食...
出师表原文+翻译
原文与翻译揭示了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深思熟虑和坚定决心。他认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能偏安一隅,因此接受先帝托付,决心讨伐曹贼。尽管面临艰难险阻,如敌我实力悬殊,但他坚信只有主动出击,才能避免坐以待毙。诸葛亮列举了高帝、谋臣的教训,强调当前曹贼疲惫,是进攻的良机,同时指出自己面临的挑战,如兵力...
诸葛亮的《出师表》原文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二、《后出师表》原文: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
诸葛亮出师表的内容是什么?
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提到先帝之处13次),满腔挚爱谏后主(7次提及陛下),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辞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文言文 诸葛亮写的出师表 原文 求助 高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
[后出师表] 诸葛亮 。 文言文题。 开头:先帝虑汉贼不两立... 结尾...
1,合作 2,但是 3,奉行 4,认为 2,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小心谨慎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为止。5,不会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言文出师表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诸葛亮察人文言文翻译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5. 三顾草庐文言文及翻译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