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都有哪些,他们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纵横家?
纵横家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独特的设谋献计的群体,主要从事外交活动,是谋圣鬼谷子王诩创办的。纵横家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外交家
战国时期的优秀的纵横家有苏秦、公孙衍、张仪、甘茂、司马错,他们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下面主要介绍的是张仪和公孙衍。
先从连横派的代表张仪来说。张仪本是魏国人,他前往赵国拜访苏秦的时候被其当众羞辱一气之下便前往秦国。张仪在秦国凭借巧舌如簧的一张嘴四处游说,为秦国挣得了不少的利益。秦国齐国建交之后,张仪以六百里封地游说楚怀王与齐国断交,结果被张仪戏弄一气之下攻打秦国,齐国与秦国共同抗楚,楚国大败。秦惠王死后,张仪被免去相位,他只能离开秦国来到魏国担任了魏国的相国,而后去世。
合纵派的代表人物是公孙衍,他主张诸国合纵抗秦。他在政治上和张仪属于对手。张仪在魏国担任相国时,公孙衍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而后魏、赵、韩、燕、楚合纵攻秦并未成功,公孙衍游说西戎义渠攻打楚国结果大败秦国。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想要联合各国一起对抗秦国,但是由于其他各国的反对,最终失败了。他组织了多次对秦国的进攻,但是基本上失败了。但这并不是他的错误,他对这种局面无力回天。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其祖乃鬼谷子,又名王禅,战国时代卫国(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其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其后习鬼谷纵横术者甚多,著名者十余人,如苏秦、张仪、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孙膑、庞涓、郦(lì)食(yī)其(jī)、蒯通等,事皆详于《战国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鬼谷子》多讲揣摩、捭阖之术,疑为后人假托的伪书后附《本经阴符》七篇乃修身养性之法。《战国策》一书则是游说辞总集。有三大特点:一智谋细,二虚实间,三文辞妙。《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此电子文本为道藏本,取自萧登福先生之《鬼谷子研究》〔文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苏秦、张仪、甘茂、司马错、公孙衍等。
1、苏秦
苏秦来到楚国,过了三个月才见到楚王。交谈完毕后就向楚王辞行。楚王说:“我听到您的大名,就像听到古代贤人一样,现在先生不远千里来见我,为什么不肯多待一些日子呢?我希望听到您的意见”。
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玉还贵,楚国柴禾比桂树还贵,通报人员像鬼一样难见,大王您更像天帝一样难得见面;现在要我拿玉当粮食,拿桂当柴禾烧,通过小鬼见高高在上的天帝”。
楚王听后惭愧不已。
2、张仪
张仪完成学业,就去游说诸侯。他曾陪着楚国国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是张仪拿的,就说:“张仪贫穷,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
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拷打了几百下。可是张仪始终没有承认,大家只好释放了张仪。
张仪的妻子又悲又恨地说:“唉!您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
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
张仪出任秦国国相以后,写信警告楚国国相说:“当初我陪着你喝酒,我并没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要好好地守护住你的国家,我反而要偷你的城池了”。
3、甘茂
甘茂在逃亡的途中,在函谷关到了苏代,甘茂就问苏代:“您可曾听说过江上女子的故事?”苏代回答说:“没听说过”。
甘茂跟苏代就讲了这个江上女子的故事,在江上的很多女子中,有一位家中贫穷的女子,女子们想方设法的将这位家贫无烛的女子赶走。
在这位女子准备离开时跟女子们说:“我没有蜡烛,所以总是先到打扫屋子、铺席子。你们不过就赐一点余光给我而已,又妨碍到你们什么了呢?女子们认为她说的还是有一点道理的,就将她留了下来”。
甘茂对苏代说:"现在由于我自身的原因没有才能被秦国赶了出去,我愿意在函谷关为你打扫屋子、铺席子,希望你不要赶我走。”苏代答应了甘茂让齐国重用于他。
4、司马错
秦惠文王九年,巴蜀相攻,秦惠文王欲趁机灭蜀,却因韩侵秦而举棋不定,便召集群臣商议。司马错欲伐蜀,张仪主张先攻韩,两人在朝廷上争论不下。
张仪主张先跟楚、魏两国结盟,对于蜀蛮荒之地,即使劳民伤财发兵前往攻打,也不足以因此而建立霸业;司马错认为要想使国家富强,务必先扩张领土。
要想兵强马壮,必须先使人民富足;要想得到天下,一定要先广施仁政。如果用秦国的兵力去攻打蜀国,即可得楚还可获得美名。最后司马错力排张仪之议,受命平定蜀乱实践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预言。
5、公孙衍
公孙衍是张仪的政敌,张仪在魏国推销“连横”政策,公孙衍就出来加以阻拦,要赶走张仪。于是派人到韩国去把张仪合秦、魏是“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魏王重用张仪,是“欲得韩地”的目的告诉了韩国大臣公叔。
公孙衍称,如果韩重用他公孙衍,秦、魏的交易就可以被阻止,并且可以达到“魏必图秦而弃仪,收韩而相衍”的目的。公叔认为此计很好,“因委之犀首以为功”,把国事委于公孙衍。
秦国咄咄逼人的东进政策,令东方各国生畏,纷纷支持公孙衍的“合纵”。齐国于是“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燕、赵两国“亦以事属犀首”。
接着楚国也“以事因犀首”。魏惠王见4国属公孙衍以事,“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事,复相魏。”此即所谓“犀首”“佩五国相印,合纵连横”的一次“合纵”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纵横家
纵横家的鼻祖是鬼谷子。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苏秦、张仪为师兄弟关系,同属鬼谷子门生)、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郦食其、蒯通等,事皆详于《战国策》。
苏秦:从鬼谷子学成之后,出游数载,一无所成,搞得“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感叹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苏秦苦读太公《阴符》之时,每逢困乏欲睡,便用锥自刺其股。这是成语“悬梁刺股”中之“刺股”的由来。 张仪:是魏国公族支庶子弟[1],和苏秦同为鬼谷子的徒弟。在学术方面,“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学成之后游说诸侯,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张仪相魏。公孙衍取得韩国的支持,代张仪为魏相。张仪不为魏惠王所用,后投奔楚国,任楚国相国昭阳的门下客。曾经同楚国的相国共饮。后来楚相丢了一块璧(相传为和氏璧),楚相下人认为张仪“仪贫无行”,必是张仪所为,打了他数百下。张仪不服,楚相放了他。张仪之妻悲愤道:“你要是不读书、不游说诸侯,怎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张仪回答:“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其妻笑道:“还在。”张仪说:“这样就够了。”后来秦国重用张仪,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的弱国,史称“连横”,这时公孙衍离开秦国而入魏国,向魏王推销“合纵”。前318年公孙衍发起魏、赵、韩、燕、楚“五国伐秦”之举,以楚怀王为纵长,又游说义渠攻打秦国,大败秦军于李伯[4]。但在函谷关一战失利,五国纷纷退兵。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武王即位。武王素与张仪有隙。武王元年(前310年),张仪离开秦国,前往魏国,是年五月卒于魏[5]。孟子的弟子景春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6]《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张子》十篇。 司马错,秦惠王时期将领,秦国夏阳(陕西韩城)人,学属纵横家,亦能领兵战斗。曾与张仪有过辩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武安君白起副将,起获罪,靳遂同遭赐死。司马靳的七世孙为汉朝《史记》作者司马迁。
一)鬼谷子,姓王名诩,战国时代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其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中国春秋战国史上一代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曾任楚国宰相,后归隐卫国授徒,经常进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鬼谷,所以称鬼谷子先生。(二)苏秦,字季子,战国东周人,他本来是一位政客,没有一定的政治主张,专靠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周游列国,搞过合纵,也搞过连横。(三)张仪(?-前309),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魏国贵族后裔,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毛遂战国时期薛国人(今山东省枣庄市人),年轻时游赵国,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先秦至汉初各思想学术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总称 纵横家是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朝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 “纵”指“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 ,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联合抗秦的外交策略。 “横”指“连横”,即一强连一弱以破获众弱,指以上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的外交策略。 所谓“纵横家”,指鼓吹“合纵”或“连横”外交策略的人物。 九流十家中有“纵横家者流”,是其中最讲实务的,一切从客观出发,并以取得成功为目标。 纵横家,其实是一类杰出的谋士和辨家,一直是战国社会舞台上的活跃分子,并且举足轻重,被形容为“翻手为云,覆手变雨”,操纵著战国斗争的局势。
你想知道吗?我不告诉你
你是否需要了解?
纵横家与儒家
纵横之士不仅智谋双全,不乏仁义之辈。若将他们的事迹借鉴于当今社会,也必定能让受益者不仅限于浅薄之人。他们的智慧和策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创造出了许多令人赞叹的成就,是后世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超越的。这些纵横家们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手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智慧财富,他们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人们...
什么是纵横家?
九流"之一。纵横家的角色并非固定不变,他们游说于各国之间,根据时势和政治需要调整策略。然而,苏秦的故事展现了纵横家生涯的起伏,他一度威风八面,但最终因合纵策略的失败,遭遇了凄惨的结局,死于齐闵王的车裂之刑。总的来说,纵横家是战国时期擅长外交手腕,以谋略影响国际关系的政治智囊。
百家争鸣中,苏秦,张仪属于什么家
苏秦与张仪的策略,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被人们所研究与借鉴。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后世了解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重要窗口。苏秦与张仪,作为纵横家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后人。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洞察,都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
纵横家纵横家主要著作
鬼谷子,原名王诩,春秋时期的人物,他在云梦山修道,因居于清溪鬼谷而得名鬼谷先生。他被誉为纵横家的鼻祖,最著名的弟子包括苏秦和张仪,他们的故事见于《战国策》。纵横家强调权谋策略和言谈辩论技巧,与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有所区别,因此《鬼谷子》一书受到了学者的争议,但其在外交、谈判和日常生活中...
寒门贵子有哪些
寒门贵子的典型代表有苏秦、韩信、朱元璋等。一、苏秦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他出身寒门,但通过刻苦读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辩才。他游说诸侯,提出了合纵抗秦的战略思想,得到了各国的赏识和重用。苏秦的成功不仅证明了他的才华和能力,也打破了寒门子弟的局限,成为寒门贵子的典范。二、韩信 韩信...
鬼谷子真的是纵横家的鼻祖吗?
司马错等,他们的事迹在《战国策》中有详细记载,展现了纵横家们的辉煌与影响力。他们的成功与故事,激励了后世无数人追求智慧与谋略的巅峰。纵横家的故事,如同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既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瑰丽,又为后人提供了无尽的思考与启示。希望这次分享能让大家对纵横家有更深的了解和敬仰。
秦时明月纵横家有哪些人
流沙则是另一个特殊的组织,其成员包括韩非、卫庄、赤练、白凤、紫女、墨玉麒麟、隐蝠等。这些角色在剧中不仅展现了各自的魅力,还推动了剧情的发展。盖聂和卫庄作为纵横家的重要人物,他们之间的师徒关系是故事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盖聂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剑客,而卫庄则是其弟子,两人的关系复杂多变,充满...
纵横家张仪,为秦国立下无数功勋,为何被后人评价他阴险?
百姓们因为战乱遭受的痛苦也减少了许多。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张仪帮助秦王统一六国对于人民无疑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总的来说他帮助了秦国完成了当时战国的统一,使得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并且对自己的国家依然忠心耿耿,不失为一代政治家,如果真的要说张仪阴险,那么就有失偏颇了。
苏秦挂六国相印的故事是什么?
苏秦挂六国相印的故事是关于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的。苏秦希望见到周天子,谋求官路,但一直未能如愿。后来,他到各国游说,提出了“合纵”的主张,即六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这个主张得到了六国的认可,于是六国诸侯订立了合纵联盟。苏秦因此被推举为六国丞相,并挂上了六国的相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
苏秦,张横的故事
是苏秦和张仪吧?苏秦(前340—前284),字季子,东周洛阳轩里人据(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秦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