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刘"的由来和历史上姓刘的伟人 历史上刘姓的名人
多了去了,怎么能说得完。
1、刘邦(前247-前195),汉高祖,西汉开国皇帝。
2、刘交(?-前197),西汉楚元王。字游。徐州沛县人。是汉高祖同父异母弟弟。秦末随刘邦起义反秦,被 封为文信君。高帝六年(前201)立为楚王,辖薛郡、东海、彭城三郡三十六县,治彭城(今徐州)。刘交 好诗书,多才艺。自为诗传《元王诗》。
3、刘濞(前215-前154),西汉诸侯王。沛县(今属江苏)人。刘邦侄。封吴王。
4、刘长(前198-前174),西汉淮南厉王。沛(今江苏沛县)人。刘邦少子。于前196 年被封淮南王。
5、刘安(前179-前122),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长谋反事发后自杀。
6、刘秀(前6-57),汉光武帝。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刘邦九世孙,父钦曾任南顿令。
7、刘璋(?-219),东汉末军阀。字季玉。继父亲刘焉担任益州牧,后为刘备所败,病逝于荆州。
8、刘蜕,唐散文家。字复愚,荆南(一作商州,一作桐庐,亦作长沙)人。
9、刘基(1311-1375),明臣。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 之诸葛亮。
10、刘墉(1719-1804),清臣、书法家。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入仕途。 历任翰林院侍讲并授编修、太原知府、冀宁道台、内阁学士、四库全书馆副总裁、湖南巡抚等职。
11、刘铭传(1836-1896),清末淮军将领。字省三。安徽合肥人。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攻克安徽庐州(今合 肥)时,在乡办团练,并屡随清军作战,得保授千总。
12、刘鹗(1857-1909),清末小说家。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淮安)。
就先写这些吧。
1、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刘邦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陈胜起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后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时期,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登基后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
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政策,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2、刘恒
汉文帝(前202年-前157年),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
在政治上保持低调。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是为汉文帝。
其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
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死后葬于霸陵。
3、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
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
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
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
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4、刘伯承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重庆市开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继参加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刘伯承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5、刘少奇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谱名绍选,表字渭璜,湖南省宁乡县人,祖籍江西吉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首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二任、第三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56年至1966年,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病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姓
一、起源
1、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
2、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3、外族的改姓:赐姓,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其家族姓刘;匈奴族刘姓;北魏“勋臣八姓”之一有独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实行汉化改革,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
二、名人
1、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2、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3、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扩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6人,先后建立有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650多年,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
其中,刘邦建立的西汉历214年,刘秀建立的东汉历196年,两汉共计41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刘备建立的蜀汉历43年;匈奴族刘渊建立的汉国,至其侄刘曜即位,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历26年;
刘裕在南方建立的宋朝历60年;刘武周于唐初曾自称皇帝,年号天兴;刘黑闼于唐初称汉东王,年号天造;刘隐在广州建立的南汉历55年;沙陀人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历4年;刘崇建立的北汉历29年;刘豫受金册封,南宋初曾为“齐帝”;新莽末年,湖北枣阳人刘玄曾在河南南阳称帝,年号更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姓
刘姓的来源
一 姓氏来源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
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
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
,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
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
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
,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
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
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
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二 迁徙分布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
。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
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
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
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
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
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
,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
,直至今日。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
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2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
4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
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
中山靖王刘胜。
6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
文所开基。
7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西汉
长沙定王刘发。
9 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
,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
所开基。
11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
12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
氏。
13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
苍之后。
15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
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
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
定王刘发。
18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
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1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
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
郡望堂号的正宗。
2 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 藜照堂: 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
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
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
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四 家乘谱牒
河北: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一卷、南皮刘氏家谱、上元刘氏家谱
六卷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洪洞刘氏族谱五卷、洪
沿刘氏宗谱六卷、洪洞刘氏族谱、洪洞刘氏族谱不分卷、洪洞刘氏族
谱十七卷首一卷、平定刘氏族谱不分卷
辽宁:沈阳刘氏家族谱不分卷、沈阳刘氏家谱、辽阳刘氏宗谱一
卷、凌源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南京刘氏家谱、沛县彭城堂刘氏族谱、丰县刘氏宗谱十卷
、丰县刘氏宗谱十三卷、泗阳像树刘氏宗谱四卷、宝应刘氏家谱六卷
首一卷、宝应刘氏家谱卷
五 历史名人
1 刘墉:今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与当时
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齐名。
2 刘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3 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
合称“南宋四家”。
4 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
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5 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
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6 刘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
军。
7 刘备: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
东汉末年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
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元21年称帝
,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
年。
8 刘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
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打
败赤眉起义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
一了全国。
9 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
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
,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
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http://www.baidu.com/s?wd=%C1%F5%D0%D5%C0%B4%D4%B4&cl=3
你是否需要了解?
百家姓中刘在哪一句
“刘”在百家姓中的句子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刘字,在百家姓排第几位
刘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52位。在《百家姓》的编排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姓氏排在刘姓之前,而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等姓氏则排在刘姓之后。
刘姓在百家姓排名第几?
刘姓是中国大陆的第四大姓氏,人口超过6500万,约占汉族人口的5.4%,在《百家姓》中排名252位。根据中国的户籍管理部门,“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显示刘姓为第四大姓。历史上,刘姓是中国登上皇位人数最多的姓氏。在中国古代有“刘天下,李半边”的说法,而在北方则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
百家姓中刘排第几??
第192位。百家姓的顺序是: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费 廉 岑 薛 雷 贺...
百家姓为什么没有刘
百家姓中有刘姓。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至2013年有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刘姓建立了西汉、后汉、南汉等政权。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
为什么百家姓中没有刘姓
百家姓中是有刘姓的。刘姓,汉朝国姓,中国曾经最具影响力的姓氏,现在最有影响力的姓氏之一,世界第四大姓,人数极多、分布极广。世界人口在9000万人以上,中国人口在7000万以上。大约占汉族人口5.5%,因政治原因在《百家姓》之中被排在第252位,实际上刘姓在宋朝为第三大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
百家姓(刘)是由什么姓氏演化过来的???刘氏祖宗是谁???
历史上,刘姓家族中不乏显赫望族。例如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最为人所熟知的,则是开疆拓土、建立汉朝的沛县刘邦家族。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刘氏政权持续了400多年;三国时期的刘备也建立了蜀汉,其政权持续了43年;南北朝时期的刘裕则建立了...
百家姓中有刘姓吗?
1. 《百家姓》中包含刘姓。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252位。2. 刘姓简介:刘姓的最早一支源自尧的后裔刘累,因此刘累被视为刘姓的得姓始祖。刘姓的主要发源地是江苏的彭城。3. 至2013年,刘姓人口接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排在王、李、张之后,位列第四。刘姓曾建立了西汉、后汉、...
百家姓"刘"的由来和历史上姓刘的伟人
2.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他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3.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
百家姓(刘)是由什么姓氏演化过来的???刘氏祖宗是谁???
1. 刘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认为它源出于姬姓。相传,周朝的帝喾(帝尧的父亲)的后代中的一支被封于刘邑(今河南偃师县南),其后代便以封地名为姓,称为刘氏。2. 另一种说法是刘姓源自于祁姓。据传,帝尧的后代中的一支被封于刘国(位于河北唐县),这部分人的后代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