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的客家人是哪里来的 赣南客家话源于哪里
不是。赣州市区和信丰县是西南人,说西南话,赣州市区以北的八个县江西人,说赣语,赣州市区以南的八个县才是客家人,说客家话。
在我家乡(江西抚州黎川)来说新客和老客的说法和是不是客家人无关。例如:您家取了媳妇,媳妇娘家第一次来的客人就是新客,第二次来的便称之为老客。新客来到,是要放鞭炮,给红包,送面条和毛巾什么的。有新客就有老客,每一个老客都是由新客过来的。都一样。。呵呵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是不是这样的,但是我家乡是这样的。
一、赣州与“客家最初的由来” 。客家人源于何时、成于何代?客家研究者,虽众说纷纭,但主要有三:
一是秦汉说。谢梅在《广州人文浅说》中写到:“那里(秦朝)有个将领史禄通,屯兵揭阳一带,其中一部分留在梅县地区,这就是客家最初的由来。”李松庵在《客家人的几次南迁初探》中说:“秦汉两朝,中原华胄南移广东……成为初期抵达广东的客家人的远祖。”其实,赣州早在梅县之前就有秦代中原汉人入境居留:第一批是“木客”。据北宋《太平寰宇记》云:“虔州上洛山,多木客”。《赣州府志》也载:“上洛山有木客,自云秦时造阿房宫采木,避隐于此。”第二批是驻守“塞上”(今大余梅关)的秦军。公元前214年,屠睢奉命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在“塞上”驻有重兵,为使戍卒安心,龙川令赵佗曾上书,征召三万未婚民女,“以为士卒衣补”,其中大部分定居赣州……至于汉代南迁赣州的中原汉人更是不胜枚举。由此可见,中原汉人南下驻留,赣州早于广东是有根据的。
二是东晋说。坐落在福建宁化石壁村的“客家公祠”绘制了一幅自东晋以来中原汉人五次大的南迁示意图,以说明宁化石壁村是“客家祖地”。持这一说的研究者也多,如罗香林在《客家源流考》中,将第一批客家人界定为自东晋“五胡乱华”后南迁的汉人,而不将秦汉先期南迁的汉人列入客家这一民系。绿之旅在《客家的第二故乡 宁化石壁》一文中说:“客家源流始于东晋,但构成客家民系则在五代以后。五代以后流迁的被称为正宗的客家人,这些正宗的客家人……在石壁居住,繁衍生息数代乃至数百年后,陆续辗转迁往闽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南、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地。”绿先生在此文中还记述了客家五次大的迁徙经过:“第一次:自东晋(公元317年)始,受‘五胡乱华’的影响,大批中原汉人迁至鄂豫南部及皖赣沿长江南北岸,以至赣江上下游”。“第二次:自唐末(公元880年)始,受黄巢起义的影响,由皖、豫、鄂、赣等第一时期旧居,再迁至赣东南、闽西及粤东北边界,他们大部分都是经过赣闽交界处的宁都、于都一带首先到达宁化,以后再从宁化迁往汀江流域直至闽粤边区……”以上引文,可以说明:第一次大批南迁的汉人始于东晋,最南只达赣江上游,也即赣州 境内;第二次迁徙才有从赣东南抵达闽西的客家人。因此,赣州有客家人的历史也早于闽西。
三是明清说。客家的形成,既有五代、唐宋说,也有明清说。如台湾陈运栋在《客家人》中说:“形成的年代,则始于五代以后,直至宋初……”而万芳珍、刘伦鑫在《客家正名》中指出:“客家既不是晋时‘侨客’长留客名的结果,也与唐时的‘佃客’、‘浮客’、‘客户’没有传承关系。客家是明清时期,主要是明中叶后至清前期由闽粤赣三省交界地迁出的移民,最初只指由移民发祥地迁入广东内地的移民,后来人们则将由发祥地迁至他省以及海外、乃至留居在发祥地的居民统称为‘客家’”。不难看出,学术界对何谓客家人的界定仍在研讨,对秦汉以前南迁的汉人算不算客家人尚无定论。但多数客家研究者认为:客家是明清以前,因战乱、饥荒等原因举族南迁的中原汉人。
以上三说各有所据,均不无道理。但无论那一说,赣州“客家最初的由来”早于闽粤都是当之无愧的。一生热心支持客家研究事业的南洋侨商姚森良先生,为完成其胞弟姚美良先生生前夙愿,于1999年11月下旬率团来赣州参观考察后,在座谈中深有感触地说:“如果说宁化、梅州是客家人的爸爸、妈妈的话,那么这次我在赣州却找到了客家人的爷爷、奶奶。”并当场决定捐资,在赣州兴建“客家人南迁纪念碑”。
二、赣州是客家人南迁闽粤的中转站。
赣州,地处江西南部,赣江上游,它“南控百越,北达三江”,据五岭之要会,扼粤闽之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发源于赣州境内的赣江,是连接内外,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自古为中原南下闽粤的必经之地;赣州境内丘陵起伏,地广人稀,土肥水美,适宜大批移民休养生息。这使赣州成为中原移民南迁的首选“宝地”。据文献资料记载,赣州从东晋始就有大批中原汉人迁入。他们举族(家)南迁,先滞留在鄂豫南部,辗转皖赣长江两岸,落脚安家者居多,南进闽粤者甚少。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张九龄开凿梅关成功,古驿道全线告竣,使这条自秦汉以来的南北通衢更加繁忙,南来北往的人流、物流蜂拥而来,昔日偏僻的赣州、大余古城开始成为“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江南名州,近四万平方公里的赣州大地吸引了大批拓展八荒的“北客”,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居住劳作,繁衍生息,使当地的人口激增,据史书记载:西晋南康郡所辖五县人口只有1400户,至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增至为46116户。赣州等地开始出现了“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景象。唐禧宗乾符五年,黄巢攻陷洪州(南昌),继陷吉、虔等州,数代在赣州等地居住的大批客家先民,为躲避战乱,溯章贡二江而上,跨南岭,入武夷,开始进入闽粤。据兴宁《廖氏族谱》云:“唐时,我祖由江西于都,避黄巢乱,迁汀州宁化石壁寨。”如广东嘉应各姓宗谱,多载“上世避黄巢之乱,南迁闽粤”。此后,无论是北宋“靖康之乱”之后南迁的中原人,还是元明清因战乱等北来南去的汉人,多是沿着这条古代“水上丝绸之路”进入赣州,或落脚生根,或继续辗转南迁。据有关资料统计,自东汉至明,迁入宁化石壁的有86姓,其中,东汉至南齐3姓,唐(乾符之前)2姓,唐末31姓,宋32姓,元明18姓。这些人氏中既有赣州迁去的“老客”,也有路经赣州稍事休整后再南迁的中原汉人。据康熙年间李世熊所篡《宁化县志》载:“客家先民,大抵先自中原南下徙赣,再由赣徙闽,复由闽徙粤。“由此可见,在水陆交通为主的古代,赣州确是客家人最早的聚居区,也是明清以前南迁闽粤的集散地和中转站。
三、赣州是闽粤客家人的可靠后方。
据史料文献记载和研究者实地考察证明,赣州境内的客家人,30%是“老客”,70%是从闽粤等地回流的“新客”,这些闽粤客民后裔倒迁入赣州又以明清时期为多。罗勇在《略论明末清初闽粤客家的倒迁入赣》一文中说:“寻乌、安远、全南、定南、龙南、信丰、南康、大余、上犹等县约占70%-90%,赣县、兴国、于都、会昌、瑞金、宁都、石城等县约占60%-70%”,在这些倒迁客中,既有“闽粤流民作乱犯境”,被官兵“讨平”就地安抚垦荒的,如《上犹县志》载:“寇乃就抚,遂遗憾上犹垦荒。”也有因生活所迫应招回赣州做佃客的,如《宁都直隶州志》云:宁都“家给人足”,“城中世业悉属下乡,招闽广流寓赁耕”,“以耕一主之田至子孙十余世”。也有招垦而来的闽广佃客,如《于都县志》称:“于本山县,田多荆榛。初,居民甚稀,常招闽广来耕,其党日多。”还有清初招安闽海投诚的郑氏旧部,被派至兴国、赣县屯田。但倒迁赣州最主要的客流,当数政府招募入赣垦荒者居多。因战乱,赣州各地旧荒未垦,新荒又起的情况随处可见,清初战事渐息,为恢复经济、休养生息,官府多次颂募垦令,清前期有大批闽粤客户涌入赣州。无论何时,赣州都以其博大的胸怀、丰沛的乳汁、慈善的面容笑迎无数南来北往的人,她不仅养育了最早入境的客家先民,也抚慰、呵护着这些回流倒迁的“新客”。因此,赣州不仅是客家人的发祥地,也是他们依赖依靠的大后方。
你是否需要了解?
赣州客家文化来源
赣州的客家文化来源于南宋时期(11世纪至13世纪)由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迁移到江西赣州地区形成的客家群体。1、南宋时期的迁徙 南宋时期,中原地区频繁发生战乱,使许多汉族人民流离失所。其中一部分汉族人民选择逃离中原地区,寻找安定的生活环境。他们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到达了赣州地区,并与当地土著居民相遇。2...
为什么赣南人都叫客家人啊
客家人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分支,他们源自历朝历代由中原迁移到江西、福建一带的汉人。由于他们都是从北方迁移到南方的,最初被当地人称为“客人”,后来渐渐地便自称“客家”。客家人和当地的土著少数民族有很多不同的生活习惯,他们离开中原的时间长了,生活习惯与汉人也有所不同,这便形成了汉人的一个...
赣州的客家人是哪里来的
并当场决定捐资,在赣州兴建“客家人南迁纪念碑”。二、赣州是客家人南迁闽粤的中转站。 赣州,地处江西南部,赣江上游,它“南控百越,北达三江”,据五岭之要会,扼粤闽之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发源于赣州境内的赣江,是连接内外,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自古为中原南下闽粤的必经之地;赣州境内丘陵起伏,地广人稀,土肥水...
赣州好多客家人为什么都是南昌籍的
客家先民开始于秦朝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到了宋朝南迁的汉人在赣江附近的平原定居形成了客家。江西的客家人主要聚集在赣州,吉安等城市。客家人,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南方古代汉族移民群体,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有人说赣州人全部是客家人,赣州人和广东人有什么关系?
赣州与广东的客家人同源,但赣州人与广东的其他地方,如梅州、河源等地的客家人相比,还是有诸多不同的。梅州、河源等地的人口主要由历史上从福建迁移过来的客家人组成,与广东本地的居民差异较大。而赣州的人口构成则更为复杂,除了客家人,还有汉人等其他族群。梅州、河源等地的客家文化,如方言、风俗...
江西的客家人分布情况如何?以及客家话跟哪些语言有相近之处?比如说与...
江西的客家人是清朝从福建广东迁到赣南的,当时江西人称呼他们为棚民 与清初迁入的棚民(客家人)相对,凡此前就在赣南居住的就属“本地人(老客)”。由于时代久远,赣南“本地人”的成分相当复杂。春秋以前,至迟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的五岭之戍以后赣南就迁入了大量的中原汉人。汉时,为了征服东越...
赣州的汉族是不是都是客家人?
赣州的汉族并不全是客家人。历史上,最早的土著居民是越人,他们也是汉族的一部分。后来,中原地区的汉族居民迁移到了赣州,被称为客家人。因此,赣州现在的汉族人口包括了客家人以及越人后裔。客家人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分支,他们因历史上的迁徙而得名。他们在南方地区广泛分布,其中赣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
赣州客家文化来源
赣州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当时的中原汉族民众因战乱频发而迁徙至江西赣州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居民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群——客家人。客家文化的形成深受地理环境、农耕传统和文化发展的影响。赣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客家人民得以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文化特色,...
赣州为什么被称为客家摇篮
梅关古道位于赣州市大余县与韶关南雄市之间,是古代的国道,沟通中原与南蛮之地,开启岭南移民潮。4. 近年来,有人认为如果赣州划归广东,或者与广东的梅州、河源加上福建的龙岩合并为一个新的省份,可能会发展得更好。因为这几个城市都是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地区,文化相近,语言相通。
赣州人是客家人吗
赣州位于中国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辖下的地级市。赣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其客家人聚居的背景。赣州作为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和游客前来探寻。客家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中原汉人南迁,其中一部分人最终定居在了赣州等地。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