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由来和历史?
2.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来历是什么呢?下面就由我为你介绍吧。
3. 春联的来历和起源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败扮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4.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
5. 与春联的来历有关的传说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6.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7. 贴春联的寓意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种延续。春联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传统民俗功能,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8. 春联的书写要求春联借鉴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你是否需要了解?
春联的由来和历史?
1.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农历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缓枯友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2.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
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50字以内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5、春联的历史:春节贴春联的习俗起于宋代,明代开始盛行,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6、春联的普及: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密切相关。7、春联的书写材料:最初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用纸张,尤其是红色的纸,因为红色象征吉祥和避邪。8、春联的起源之一:春联的起源之一被认为是桃符,桃木...
春联的由来简介
春联的由来简介如下:起源:春联最早源于周代的桃符,即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记载,桃符上通常会书写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邪避鬼。发展:五代十国时期,宫廷里开始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到了后蜀时期,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后自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
对联的历史和由来
对联的历史和由来可以这样润色和修正:对联,这一独特的汉语言艺术形式,其根源可追溯至秦汉以前。那时,民间已有在过年时悬挂桃符的习俗,这可视为对联的早期形态。及至五代,人们开始将联语题写于桃木板上。宋代以后,新年挂春联的风俗在民间变得相当普遍,正如王安石的诗句所描绘:“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
春节对联的由来
起源:春联的来源是春贴,最初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来这种形式逐渐发展为春联。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历史发展:春联源远流长,相传最早起源于五代时期的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春联的由来简介
春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桃符,一种挂在门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根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的长为六寸,宽为三寸,桃木板上书写着能降服鬼怪的神名“神荼”和“郁垒”。书中描述:“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这表明桃符具有驱邪避鬼的作用。到了清代,《燕京时岁记》中...
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但只有当它们独立存在时,才能被称为对联。春联的最显著特点是其成对成双的形式,两联相互对应,内容相辅相成,紧密相关。一副完整的春联要求上下联结构统一,语言简洁明了。参考资料:- 闽南网:《过年贴春联的由来与来历 有关春联的历史传说故事》- 百度百科:《贴春联》
对联的历史和由来
对联的历史和由来如下:对联起源于秦汉以前,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到了明代,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入清以后,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节贴春联的历史由来
1. 在古代,贴春联是一种避邪的习俗。人们相信,春联能够驱除邪恶,带来好运。这种习俗源于桃木的传说,桃木因其特殊的地位——靠近太阳,吸收阳气精华——而被视为“神木”。2. 传说中,东海东少山上有两位神仙,名叫神荼和郁垒,他们手持桃枝,负责捉拿妖邪。为了抵御百鬼,人们用桃木制作小木板,刻画...
春联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至于传说故事,有一个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的故事。据说,朱元璋非常喜欢对联,他大力提倡贴对联,甚至下令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春联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增添了春联的神秘和趣味性。另外,根据《山海经》的记载,还有一个关于鬼域和桃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