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所有人物朝代,身份,成就
1,秦始皇(公元前259 --- 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因生于赵都邯郸,故又称赵政。13岁即王位,39岁称皇帝,在位 37 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 2 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公元前230年 至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
姓名-嬴政 朝代-秦朝 身份-秦始皇,第一个皇帝
成就-首次一统华厦大地,建立秦帝国-第一个中央君主集权制国家,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修建万里长城,打通西南,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2,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姓名-诸葛亮 朝代-蜀汉 身份-蜀汉丞相
成就-提出隆中对战略规划,助刘备夺取荆州、益州,发明木牛流马,改造连弩
3,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街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姓名-霍去病 朝代-西汉 身份-骠骑大将军
成就-大破匈奴,封狼居胥,
4,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抚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皇帝朱由检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史书将相列传里。
姓名-秦良玉 朝代-明朝 身份-二品诰命夫人,石柱土司宣抚使
成就-明末抗击清军、平定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明末名将,抗清英雄
5,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1] ,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2]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姓名-武则天、武墨、武媚娘 朝代-唐朝、武周 身份-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中国历史正统第一位女皇帝。
成就-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望采纳,谢谢。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 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3、西晋与以前哪个王朝有相似之处()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秦朝
4、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而早在东晋、南朝时,我国南北方经济就出现了互相交流的局面,这时南方人可以吃到的北方粮食品种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白菜
6、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7、与下列人物比较,范缜属于下列哪一类人物()
A、王羲之、顾恺之 B、荀子、王充 C、祖冲之、郦道元 D、司马炎、孝文帝
8、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佛教空前盛行 B、封建国家大分裂 C、民族出现大融合 D、国家稳定,经济迅速发展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
10、三国时期,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联系的是()
A、魏 B、蜀 C、吴 D、西晋
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的关系()
A、绘画艺术的发展 B、佛教的盛行 C、社会动荡不安 D、社会相对稳定
12、有关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表述最恰当的是()
A、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 B、友好相处,不断融合
C、民族之间战争连绵 D、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政权
13、为我国农业生产提出因地制宜思想的著作是()
A、《水经注》 B、《开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4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原因是()
A、麻醉人民 B、发展石窟艺术 C、扩大寺院势力 D、维护封建统治
1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6、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诸葛亮 B、刘备 C、班固 D、孙权
17、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B、江南的初步开发
C、豪强地主势力的衰弱 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8、初后人尊称书圣的是()
A、张旭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19、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它详细记录了钱国1000多条大小河流的走向,而且把水道流经地区的山麓、城镇、物产、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和历史传闻等,作了具体生动的记述。这本书是()
A、《水经注》 B、《徐霞客游记》 C、《东方见闻录》 D、《资治通鉴》
20、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建立起,先后有多少个朝代在洛阳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以下政权中,曾经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①东汉 ②曹魏 ③北魏 ④西晋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二、列举题
21、根据所给的历史信息,写出有关名称:
(1)、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___。
(2)、他是北朝的农学家,他的著作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成果。他是:___。
(3)、他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在周圆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是:___。
(4)、他是北朝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写了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他是:___。
三、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皇帝是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除上述内容外,他还有哪些革命措施?
23、请认真观察右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3)大批北方移民南迁,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24、探究题
学习《三国鼎立》一课后,历史兴趣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派同学认为“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毫无积极意义,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另一派认为“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有积极意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他们说的对吗?
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历史现象的?
第四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A 5、A 6、C 7、B 8、D 9、C 10、C 11、B 12、B 13、D 14、D 15、D 16、C 17、A 18、B 19、A 20、C
二、
21、⑴张仲景 ⑵贾思勰 ⑶祖冲之 ⑷郦道元
三、
22、①北魏孝文帝 目的:接受汉民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统治
②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23、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②江南地区。③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0年袁绍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万人,曹操火烧袁军粮草,大败袁军。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五万人马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蜀国丞相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称“卧龙”。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位,建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282年建业改为建邺,313年又改为建康,今南京)。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军隔淝水对峙。东晋要秦军稍后退,便于晋军渡河与之决战。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击之,同意后退。谁料秦军中汉人多,不愿为秦卖命,一退溃不成军。苻坚“草木皆兵”,秦军“风声鹤唳”。晋军乘机进攻,大败前秦。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建立以后,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为一座壮观城市。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做过东魏太守。他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 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纸、墨、笔、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这些不知道太多了自己记老师的重点就好了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0年袁绍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万人,曹操火烧袁军粮草,大败袁军。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五万人马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蜀国丞相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称“卧龙”。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位,建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282年建业改为建邺,313年又改为建康,今南京)。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军隔淝水对峙。东晋要秦军稍后退,便于晋军渡河与之决战。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击之,同意后退。谁料秦军中汉人多,不愿为秦卖命,一退溃不成军。苻坚“草木皆兵”,秦军“风声鹤唳”。晋军乘机进攻,大败前秦。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建立以后,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为一座壮观城市。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做过东魏太守。他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纸、墨、笔、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你是否需要了解?
总结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所有人物朝代,身份,成就
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做过东魏太守。他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
求七年级上下册历史每个单元的总结,500自左右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 开始的。 3、 是铜、锡、铅的合金。 4、 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 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 ”、“ ”两部分。 2、“ ”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总结,人教版(最好有表格)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答: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二、夏商周的政治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梳理
我搜集的《2020 七年级历史 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
求初一历史上册单元总结
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 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不断走向统一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3.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水利工程──都江堰 4、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2)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任务。虽然是老教师,我对教学工作丝毫不敢怠慢,我认真备课,扎实开展教学活动,勤于听课学习他人长处。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是我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一、认真备课。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
七年级历史第三、四单元知识结构
一、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朝 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朝 —— 建立时间:公元前 221 年 建立者:秦王嬴政 秦的建立 都城:咸阳 秦统一的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割据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 的局面; 2、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的疆界: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
七年级历史第三、四单元知识结构
灭亡 意义: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②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 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后期:刘邦、项羽起义(约法三章、四面楚歌、楚河汉界...) 后期:刘邦、项羽起义 项羽在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1、 公元前 207 年,...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贾思勰北朝(北魏和东魏)著名农学家《齐民要术》 总结 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编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水经注》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 4、...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总结4 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