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为何失宠为何被杀 年羹尧最后因为什么被杀?他立过战功吗?
分析年羹尧被杀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擅作威福:
年羹尧自恃功高,骄横跋扈之风日甚一日。他在官场往来中趾高气扬、气势凌人:赠送给属下官员物件,“令北向叩头谢恩”;发给总督、将军的文书,本属平行公文,却擅称“令谕”,把同官视为下属;甚至蒙古扎萨克郡王额附阿宝见他,也要行跪拜礼。对于朝廷派来的御前侍卫,理应优待,但年把他们留在身边当作“前后导引,执鞭坠镫”的奴仆使用。
第二,结党营私:
当时在文武官员的选任上,凡是年羹尧所保举之人,吏、兵二部一律优先录用,号称“年选”。他还排斥异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以陕甘四川官员为骨干,包括其他地区官员在内的小集团。
许多混迹官场的拍马钻营之辈眼见年羹尧势头正劲、权力日益膨胀,遂竞相奔走其门。而年羹尧也是个注重培植私人势力的人,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亲信,“异己者屏斥,趋赴者荐拔”。
第三,贪敛财富:
年羹尧贪赃受贿、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多。而在雍正朝初年,整顿吏治、惩治贪赃枉法是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在这种节骨眼上,雍正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扩展资料: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羹尧
人民网-揭密:雍正为何除掉登基大功臣年羹尧?
第一,擅作威福。年羹尧自恃功高,骄横跋扈之风日甚一日。他在官场往来中趾高气扬、气势凌人:赠送给属下官员物件,“令北向叩头谢恩”;发给总督、将军的文书,本属平行公文,却擅称“令谕”,把同官视为下属;甚至蒙古扎萨克郡王额附阿宝见他,也要行跪拜礼。对于朝廷派来的御前侍卫,理应优待,但年把他们留在身边当作“前后导引,执鞭坠镫”的奴仆使用。按照清代的制度,凡上谕到达地方,地方大员必须迎诏,行三跪九叩大礼,跪请圣安,但雍正的恩诏两次到西宁,年羹尧竟“不行宣读晓谕”。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进呈其出资刻印的《陆宣公奏议》,雍正打算亲自撰写序言,尚未写出,年羹尧自己竟拟出一篇,并要雍正帝认可。年羹尧在雍正面前也行止失仪,“御前箕坐,无人臣礼”,雍正心中颇为不快。
第二,结党营私。当时在文武官员的选任上,凡是年羹尧所保举之人,吏、兵二部一律优先录用,号称“年选”。他还排斥异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以陕甘四川官员为骨干,包括其他地区官员在内的小集团。许多混迹官场的拍马钻营之辈眼见年羹尧势头正劲、权力日益膨胀,遂竞相奔走其门。而年羹尧也是个注重培植私人势力的人,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亲信,“异己者屏斥,趋赴者荐拔”。比如他弹劾直隶巡抚赵之垣“庸劣纨绔”、“断不可令为巡抚”,而举荐其私人李维钧。赵之垣因此而丢官,于是转而投靠年羹尧门下,先后送给他价值达20万两之巨的珠宝。年羹尧就借雍正二年进京之机,特地将赵带到北京,“再四恳求引见”,力保其人可用。遭年参劾降职的江苏按察使葛继孔也两次送上各种珍贵古玩,年羹尧于是答应日后对他“留心照看”。曾经荐陕西布政使胡期恒及景灏可大用,弹劾四川巡抚蔡珽,上即以授景灏,又擢升胡期恒为甘肃巡抚。此外,年羹尧还借用兵之机,虚冒军功,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别当上了直隶布政使和署理副将的官职。
第三,贪敛财富。年羹尧贪赃受贿、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多。而在雍正朝初年,整顿吏治、惩治贪赃枉法是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在这种节骨眼上,雍正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关于雍正为何杀年羹尧,史学界向来有争论。有人说是因为年想造反,又有人说年羹尧当年参与了雍正与诸兄弟的皇位之争,雍正这样做是杀人灭口。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些说法: 犯上谋反,难成定谳 有一种观点认为年羹尧的死是因为他自立为皇帝。乾隆时学者萧奭在《永宪录》中提到:年羹尧与静一道人、占象人邹鲁都曾商谈过图谋不轨的事。有的学者也持此说,认为“羹尧妄想做皇帝,最难令人君忍受,所以难逃一死”。而《清代轶闻》一书则记载了年羹尧失宠被夺兵权后,“当时其幕客有劝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观天象,浩然长叹曰:不谐矣。始改就臣节”。说明年确有称帝之心,只因“事不谐”,方作罢“就臣节”。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充分依据的。 在封建时代最注重名分,君臣大义是不可违背的,做臣子的就要恪守为臣之道,不要做超越本分的事情。 年羹尧的所做所为的确引起了雍正的极度不满和某种猜疑。年羹尧本来就职高权重,又妄自尊大、违法乱纪、不守臣道,招来群臣的侧目和皇帝的不满与猜疑也是不可避免的。雍正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又喜欢表现自己,年羹尧的居功擅权将使皇帝落个受人支配的恶名,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也是雍正最痛恨的。雍正并没有惧怕年羹尧之意,他一步一步地整治年羹尧,而年也只能俯首就范,一点也没有反抗甚至防卫的能力,只有幻想雍正能看着旧日的情分而法外施恩。所以,他是反叛不了的。雍正曾说:“朕之不防年羹尧,非不为也,实有所不必也。”至于年羹尧图谋不轨之事,明显是给年罗织的罪名,既不能表示年要造反,也不能说明雍正真相信他要谋反。 从年羹尧来看,他一直也是忠于雍正的,甚至到了最后关头也一直对雍正抱有很大幻想。 在被革川陕总督赴杭州将军任的途中,年羹尧幻想雍正会改变决定,因而逗留在江苏仪征,观望不前。结果这反使雍正非常恼怒,他在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所上的谢恩折上这样批道:“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上苍在上,朕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你这光景,是顾你臣节、不管朕之君道行事,总是讥讽文章、口是心非口气,加朕以听谗言、怪功臣之名。朕亦只得顾朕君道,而管不得你臣节也。只得天下后世,朕先占一个是字了。”雍正的这段朱批实际上已经十分清楚地发出了一个信号:他决心已定,必将最终除掉年羹尧。 直至年羹尧接到自裁的谕令,他也一直迟迟不肯动手,还在幻想雍正会下旨赦免他。但雍正已经下定决心,认为使其免遭凌迟酷刑、自裁以全名节已属格外开恩,所以他应该“虽死亦当感涕”,因此年羹尧生路已绝。一个想要谋反的大臣怎么会对皇帝有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呢?雍正在给年羹尧的最后谕令上说:“尔自尽后,稍有含冤之意,则佛书所谓永堕地狱者,虽万劫不能消汝罪孽也。”在永诀之时,雍正还用佛家说教,让年心悦诚服,死而不敢怨皇帝。 杀人灭口,事出有因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年羹尧参与了雍正夺位的活动,雍正帝即位后反遭猜忌以至被杀。不只是稗官野史,一些学者也持这种看法。据说,康熙帝原已指定皇十四子胤继位,雍正帝矫诏夺位,年羹尧也曾参与其中。他受雍正帝指使,拥兵威慑在四川的皇十四子允,使其无法兴兵争位。雍正帝登基之初,对年羹尧大加恩赏,实际上是欲擒故纵,待时机成熟,即罗织罪名,卸磨杀驴,处死年羹尧这个知情之人。有人不同意此说,主要理由是雍正帝继位时,年羹尧远在西北,并未参与矫诏夺位,亦未必知晓其中内情。但客观上讲,当时年羹尧在其任内确有阻断胤禵起兵东进的作用。 关于雍正帝篡改遗诏夺取皇位的情况,许多著述都进行了阐释,阎崇年先生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也有系统归纳,此不赘言。各家说法,见仁见智,莫衷一是。雍正即位一事,确实疑点很多。而他即位后,又先后处置了原来最为得力的助手年羹尧和隆科多,让人更不禁要怀疑这是作贼心虚、杀人灭口。当然,这只能算是合理推定,尚无铁的资料作为支撑,所以,这种怀疑套句俗语说就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我们暂且抛开雍正决心除掉年羹尧的真正动因不说,从年羹尧自身而言,他的死确实有点咎由自取。他自恃功高,妄自尊大,擅作威福,丝毫不知谦逊自保,不守为臣之道,做出超越臣子本分的事情,已为舆论所不容;而且他植党营私,贪赃受贿,“公行不法,全无忌惮”,为国法所不容,也为雍正所忌恨。这就犯了功臣之大忌,势必难得善终。所以《清史稿》上说,隆、年二人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
参考资料: http://culture.china.com/zh_cn/history/files/11022841/20050418/12248856.html
年羹尧获罪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擅作威褔。他位尊权重而不能自谨,过多的干预朝中政务,攘夺同僚权力,滥用朝廷名器。对待内外官员狂傲无礼,给各省督抚发送咨文,直呼其名,不仅蒙古王公,就是皇帝的女婿阿宝入见他,也要行跪拜礼。第二,结成朋党。他排斥异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脑,以陕川甘官员位基干,包括其他地区官员在内的小集团。
第三,贪赃受贿。他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之巨。
客观地将,由于雍正帝宠信过分,赞誉过高,征询过多,致使年羹尧权利膨胀,几乎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而年羹尧骄横傲慢,忘乎所以,不守臣节,则渐渐引起了雍正帝警觉和不满,终于使雍正帝下决心惩治这个天下“第一负恩人”。
对年羹尧的始荣而终衰,雍正帝深感负有责任,他多次表示:“朕今深恨辨之不早,宠之太过,愧悔交集,竟无辞以谢天下,惟有自咎而已。”
至于说年羹尧是因为助雍正帝阴谋篡位而被诛杀,哪知是猜测而已,并无确切历史依据。
你是否需要了解?
雍正杀年羹尧的原因是什么
年羹尧还贪污受贿,大量侵吞公款,累计贪污金额高达数百万元。这种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朝廷的廉洁风气,也导致了民众的不满。雍正帝深知整顿吏治的重要性,因此对年羹尧的贪污行为绝不姑息。综上所述,年羹尧的骄纵、结党营私以及贪污受贿行为,最终导致了他失宠获罪。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清朝官员应有的礼仪,也...
年羹尧怎么死的
受宠与失宠:雍正二年,年羹尧入京,得到雍正帝的特殊宠遇。然而,翌年十二月,即雍正三年,情况急转直下,年羹尧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并被列出大罪九十二条。赐死结局:面对雍正帝的严厉惩处,年羹尧最终被赐令自尽,结束了他的一生。这一事件发生在雍正四年。综上所述,年羹尧因被雍正帝列出大罪九十二条...
年羹尧为雍正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何雍正却杀了他呢?
“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二、年羹尧不懂得收敛锋芒。年羹尧的失宠和自己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得到雍正独宠的年羹尧不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变得恃宠而骄,雍正毕竟才是皇帝,但是年羹尧连雍正的话...
雍正为什么一定要杀年羹尧
雍正杀年羹尧的原因:一、犯上谋反。有一种观点认为年羹尧的死是因为他自立为皇帝。乾隆时学者萧奭在《永宪录》中提到:年羹尧与静一道人、占象人邹鲁都曾商谈过图谋不轨的事。有的学者也持此说,认为“羹尧妄想做皇帝,最难令人君忍受,所以难逃一死”。而《清代轶闻》一书则记载了年羹尧失宠被夺...
雍正为何要赐死年羹尧?
年羹尧的父兄亦同时被革职,儿子年富立斩,其他子孙发极边充军,家产俱抄没入官。 年羹尧大约至死也没有想通雍正皇帝为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会如此翻脸,他甚至死到临头还幻想雍正会对他赦免,他更不曾注意到站在他面前的监刑官正是曾被他逮治过的一位巡抚。在监刑官的反复催促下,年羹尧自缢而死,终年47岁。这位...
雍正为什么要杀死年羹尧?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曾任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深受康熙皇帝的爱戴,因为他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就是因为这样的汗马功劳,所以康熙在位之时给了他很高的官职。那最后他又是为什么会被雍正皇帝杀害,我觉得就有以下几点。官大职大,...
历史上年羹尧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二、功高震主 年羹尧平定青海的巨大战功,既是他的福,也是他的祸。他功高震主,却没有学会如何避祸。他既没有选择悄然隐居,也没有自污清名,更没有养寇自重,而是选择了高调炫耀。这种行为让雍正帝感到警惕和反感,也为他的失宠埋下了伏笔。三、不知收敛 年羹尧在朝廷中的行为越来越嚣张,甚至对...
年羹尧怎么死的
有的学者也持此说,认为“羹尧妄想做皇帝,最难令人君忍受,所以难逃一死”。而《清代轶闻》一书则记载了年羹尧失宠被夺兵权后,“当时其幕客有劝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观天象,浩然长叹曰:不谐矣。始改就臣节”。说明年确有称帝之心,只因“事不谐”,方作罢“就臣节”。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
请详细介绍一下清朝雍正皇帝的宠臣年羹尧的一生的功与失?
列92 大罪, 终赐自杀.年羹尧成败之速, 异於寻常, 被史家列为`雍正八案'之首案.然为何被杀, 却众说纷坛, 成为清史上一个颇有兴味之`谜'.一些人认为这与雍正夺嫡有关, 故杀知情者.不光是稗官野史, 学者孟森的《清代史》、王钟翰的《清世宗夺嫡考实》 (《燕京学报》36 期, 19...
年羹尧是怎么死的
年羹尧的失宠和继而被整是以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第二次进京陛见为导火线的。在赴京途中,他令都统范时捷、直隶总督李维钧等跪道迎送。到京时,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安然坐在马上行过,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更有甚者,他在雍正面前,态度竟也十分骄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