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少年励志故事
古代青少年励志故事
少年强则国强!你知道的古代青少年励志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古代青少年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古代青少年励志故事1
宋朝的范仲淹,小时候死了父亲,因为家里太穷,母亲只好带着他改嫁。范仲淹长大一点儿以后,就辞别母亲,到外地去读书。因为没有经济来源,他就只好依靠自己的努力挣一点儿钱,或接受亲戚朋友的资助。他知道像自己这样的穷孩子能够读书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日夜不停地加倍用功。
冬夜很长,读书读疲倦了,他就用冷水洗脸,提提精神。他没有足够的钱买米,不能每餐都吃干饭,就餐餐都吃粥。他每天用一把米煮成很稠的粥,等粥冷下来凝结成块时,用筷子在中间划个十字,把粥分为四块,早上、中午、晚上和半夜里,各吃一块充饥。他买不起菜,就去田野里采点野菜,用盐腌了,切成几段,每次吃一段。这种艰苦的生活,别人很难熬得下去,范仲淹却咬着牙忍受。
他读到《孟子》中有一段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的意思是:老天爷要让谁承担重大责任的时候,一定会让他先经受一连串的磨难,用各种各样的苦楚来锻炼他,使他经得起考验,学会许多本来不知道的本领。孟子把吃苦受难看做是天的'意志,当然是不正确的。但范仲淹觉得这段话的内容可以用来激励自己,就把它抄下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准备将来一定要好好干一番事业。后来范仲淹考中进士,做了官。他把母亲接回来奉养,并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平日里只有在招待客人时才吃两碗以上的荤菜,穿的衣服都由妻子亲自缝制。他把钱节省下来,资助像自己早年一样的穷孩子。
范仲淹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两句话说:一个读书人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具有十分深刻的教育意义,如果不是身处逆境,经过艰苦奋斗而成才的人,一定说不出这样的话来,也一定体会不了做人应该具有这样高的思想境界。像范仲淹这样在逆境中奋起,刻苦用功而成才的人,永远是有志成才的青少年所应该学习的一个好榜样。
古代青少年励志故事2
晋朝的葛洪,出身于没落贵族的家庭,到葛洪父亲这一代,家里已经十分贫穷了。葛洪13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更困难了,一日三餐都难以维持,上学读书更谈不上了。可是少年葛洪十分喜欢学习,他宁可饿肚子,书却不能不读。他从不向人借钱买米买柴,却常常向人借书来读。有些书读起来能朗朗上口,他就把它背诵下来,一有空闲就背上一遍,细细体会其中的意思。有的书文字古奥,读起来佶屈聱牙,不易背诵,他就抄下来读。
葛洪没有钱买纸笔,为了抄书的需要,他就利用空闲时间去砍柴卖钱,把得到的钱买纸笔抄书。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要抄完一定数量的书才上床睡觉,以便第二天出去干活时能带着去读。葛洪就这样在逆境中刻苦奋斗,读了不少书。他特别喜欢炼丹学和医学,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写了《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等书。
炼丹是想炼出使人能长生不老的仙丹,这当然是办不到的事,但是炼丹要利用矿物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这却是合于科学道理的,葛洪因此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早期的化学家。葛洪在医学上的贡献更大,他研究了许多急性的传染病的防治方法,以及外科、儿科、眼科等疾病的防治方法。他实在不愧为一位在逆境中奋斗成才的好榜样。
古代青少年励志故事3
汉朝的匡衡,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他小小年纪就去给人家干活,挣点钱来养家糊口,上学读书自然想也不敢想了。可是匡衡偏偏是个十分喜欢读书的孩子,他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10多里路以外的一个亲戚家里去,请他们教他认字读书。经过长年累月的奔波,匡衡终于学会了不少字,能够看书自学了。
于是他就从亲戚家里借了《诗经》等书来自学。他白天利用在田间地头休息的时候读书,时间不够用,很想再用晚上的时间多读点书,可是他家点不起灯烛,无法实现这个愿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邻居家里夜夜灯烛辉煌,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于是匡衡就在自家墙上凿了一个洞,借着从洞中透过来的邻居家的灯光读书。这就是所谓“凿壁偷光”的故事。匡衡就这样在困难的环境中刻苦奋斗,利用这样的办法读完了《诗经》等儒家经典,在青年时代就成了一个十分有名的学者。当时人们中间曾流行着这样的谚语:“在匡衡面前不要谈论《诗经》,匡衡一谈《诗经》会使你喜笑颜开。”意思是说,匡衡是十分熟悉《诗经》的专家,千万不要在他面前班门弄斧,而匡衡要是给人谈论起《诗经》来,那就头头是道,一定会使人听了高高兴兴。后来匡衡通过考试做了官,与他同时的学者都纷纷上书皇帝,说匡衡的学问举世无双,应当重用。
皇帝接受了大家的意见,一步步地提升匡衡,最后让他当了丞相。匡衡在艰难的环境中发愤用功而成才,为汉朝的政治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你是否需要了解?
现代人的学习榜样:古代励志故事
中华文明,如长河绵延,历经千年,无数英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他们的传奇故事,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古代先贤的励志篇章。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文天祥身处逆境,生活困苦。幸得他人相助,方得求学之道。一次误会,他面对诬陷,据理力争,誓守尊严,终得清白之名。此事件...
求古今名人在青少年时期立志成才,勤勉努力的故事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 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 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 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 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 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
古代人励志学习的故事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学无止境”的真正含义。欧阳修、范仲淹和宋濂的故事,是古代中国读书人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努力和成就,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得古代中国在文化、学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不仅自身学有所成,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代少儿励志故事
古代少儿励志故事 在任何一个时代里都有英雄人物的出现,有志不在年高,有很多年龄尚处于少年儿童阶段就有很高的知名度。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古代少儿励志故事,欢迎阅读!古代少儿励志故事1 孙叔敖是战国时的小英雄。孙叔敖少年时家境贫寒,母子相依为命,苦度荒年。十三岁的孙叔敖,有一次上山砍柴,...
古代励志故事
古代有个超励志的小朋友叫匡衡。他家里穷得叮当响,连根蜡烛都买不起,晚上黑漆漆的根本没法看书。这可愁坏了咱们的小匡衡!但是呢,小匡衡可聪明啦!他发现家里墙壁有条小裂缝,邻居家的烛光居然能透进来。嘿嘿,机智的他立刻找来凿子,吭哧吭哧地在墙上凿了个小孔。于是呢,每天晚上,小匡衡就靠着...
古代的励志故事有哪些?
4、《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
励志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励志的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
经典古代励志故事
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述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司马迁依靠自己的信念,创造了奇迹。 经典古代励志故事3 诸葛亮勤奋好学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51句
40、孟轲刻苦学习的故事41、中国上下5000年少年励志报效祖国的故事——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岳飞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少年时勤奋好学,练就一身好武艺,并立志要收复中原,统一祖国。42、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中国古代有许多名人励志故事,以下是几个著名的例子:1. 悬梁刺股 孙敬悬梁:东汉时期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打瞌睡,用绳子将头发绑在房梁上。当他疲倦低头时,头皮会被扯痛,从而清醒过来继续读书。苏秦刺股:战国时期的苏秦,因学问不深而遭受冷落,于是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读书至深夜,疲倦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