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的历史 魏国的历史

作者&投稿:智爸 2025-05-16
有人能科普下战国历史?魏国很强大吗

魏国又是一个留不住人才的国家,人才的大量流失使魏国很快走向衰落,最终灭亡。我分析了一下,在整个战国时期魏国流失的最主要人才有以下六位,而这六位都是战国时期鼎鼎大名的人物。下面以时间先后顺序分别介绍。
    一 吴起
  吴起是战国时期与孙武齐名的著名军事家,他所著《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著作的典范。他在魏国率先变法,使得魏国很快强大起来,威慑四方。但是这些变法触犯了魏国一些贵族的利益,遭到贵族的排挤。吴起于是逃往了楚国,在楚国又实行了变法,楚国也强大起来,楚国在南面对魏国构成巨大的威胁。可以说吴起变法是魏国崛起的前提条件。
    二 商鞅
   商鞅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商鞅年经时曾是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曾向魏王推荐商鞅,魏王并不理会,于是他又向魏王建议:“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魏王对公叔痤的嘱托仍不以为然。果然,商鞅后来听说秦孝公招贤纳士,就到了秦国面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策略,孝公选择了霸道,并任命商鞅为丞相,推行了著名的商鞅变法,秦国由此一跃成为战国七雄当中的霸主,秦国在西面对魏国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商鞅从魏国流失直接造就了一个强大的秦帝国!    三 孙膑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也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孙膑在魏国时遭到庞涓的残酷迫害,后来被齐国使臣营救回齐国并拜为军师。公元前354年,魏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孙膑围魏救赵,在桂陵一战中大破魏军,给庞涓当头一棒。十余年后魏国又入侵韩国,齐国出兵相救,在马陵之战中孙膑通过逐日减灶的策略,诱使魏军深入,全歼魏军主力,俘虏魏国太子,魏军主帅庞涓自杀,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孙膑的流失对魏国影响最大,也最直接,他直接导致了魏国的衰落。
    四 范雎
   范雎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战略思想家。早年投在中大夫须贾家当门客,在跟随须贾出使齐国时已崭露头角,但也因此而险遭不测。于是他逃往秦国并很快被封为丞相。范雎向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策略,秦国后来一直延用这套非常行之用效的策略,成功削弱东方六国的实力,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远交近攻”的谋略对后世用兵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 张仪
  张仪是战国时期说客双雄之一,连横之父。曾经师从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满后回魏国,因家贫报国无门。后入秦国,因其雄辩之才被秦王封为相国。他以许地为条件,诳骗楚国,成功拆散齐楚联盟,又故意激怒楚怀王,楚国发兵十万攻秦,被早有准备的齐、秦联军击败。楚王不甘心失败,又调举国之兵攻秦,再次大败。由此,秦国成功削弱了当时唯一能与之抗衡齐、楚两个大国的实力,秦国统一中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
    六 信陵君
   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之首。
  当年秦军兵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不顾个人安危,窃符救赵,捶杀魏军主帅,亲率魏军主力击退强大的秦军。信陵君因惧怕魏王怪罪,留在赵国十年不敢回魏国。秦国恢复元气后大举进攻魏国,魏安釐王才想起信陵君在魏国时,秦军一直不敢犯边,于是急令信陵君回国。信陵君回国后,联合其它诸侯国大败秦军,随后又乘胜率领五国联军伐秦,秦国紧闭函谷关门不敢应战。秦昭王对信陵君又恨又怕,派人到魏国行离间计,谎称信陵君要自立为王,并派出使臣特意向他祝贺。魏王信以为真,派人代替魏无忌任上将军。信陵君从此闭门不出,不肯再为魏国效力,四年后郁郁而终。信陵君死后十八年,秦军水灌大梁,魏国灭亡!    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人才都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魏国人才众多,但同时又是一个人才流失大国,这也说明了魏国为何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而这六大人才当中,商鞅、范雎、张仪三人流入了秦国,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从一个侧面上也看得出秦国的用人之道!秦朝的统一实至名归。

三国时期魏国后是晋朝。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此后是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战国魏国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国家,属于战国七雄之一,前期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由魏文侯于前403年为周威烈王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有淮、颍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共有(两侯 七王) 文侯(前424年在位,前403年成为侯爵——前387年)   魏武侯(前386年——前371年)   魏惠王(前370年——前335年)   魏襄王(前334年——前319年)   魏哀王(前318年——前296年)   魏昭王(前295年——前277年)   魏安厘王(前276年——前243年)   魏景湣王(前242年——前228年)   魏王假(前227年——前225年公元前403年韩、赵和魏脱离晋国 (春秋时期),将其地三分而独立,晋国灭亡,史称“三家分晋”。魏国於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攻破灭亡。

三家分晋后,魏国的历史开始了,在一百年中,经过李悝变法,吴起振兴等富国强兵后,魏国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但是经围魏救赵这个历史事件后迅速衰落,终于沦为战国七雄中的二流国家。在七国中,魏国地处中原,诸国之正中间,是当时最富庶、人口密集的地方,但另一方面乃四战之地,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在这里往往能崛起强大的势力,如曹操的魏国,发展到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是稍有松懈,很快会被其余势力联合起来所削弱、蚕食。

 魏国建立不久,政权开始腐败。齐王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谥等人,改易朝典,排斥司马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司马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景初二年(公元238年),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国版图。正始十年(即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逼迫曹爽屈服,并处死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件。后来,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嘉平三年,公元251年)、毋丘俭(正元二年,公元255年)、诸葛诞(甘露二年,公元257年)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毋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
  
  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乘时立功,于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出兵灭蜀。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魏国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三国还是战国

220年-266年


你是否需要了解?

“战国七雄”的魏国,跟三国时期的魏国,是同一个国家吗?
“战国七雄”的魏国,跟三国时期的魏国,不是同一个国家。1、战国七雄的魏国:魏国,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2、三国时期的魏国:魏国是三国时...

三国魏国发生过的大事正史有么?
1.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2. 曹魏的历史,主要通过《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这两部史书来了解。在《三国志》中,魏国被视为正统,史料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

战国七雄魏国的简介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历史上曹操建立的封国取名魏国?原因是什么?
结合以上两点来说,曹操建立的封国,都城邺城不仅属于魏郡,还属于战国时期的魏国。至于曹操起兵的陈留郡,也属于战国时期的魏国。基于此,曹操选择“魏”作为自己封国的国号。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为周文王之子毕公高。在战国初期,魏文...

魏国怎样灭亡的
魏国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兴衰更迭,其灭亡的原因各有千秋。春秋初期的古魏国,是西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姬姓。然而,它未能逃脱历史的洪流,于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进入战国时期,魏国再次崛起,姬姓,却在公元前225年遭遇了秦国将军王贲的猛烈攻击,最终走向了灭亡。到了秦朝末年,...

魏国的历史
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大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其历史概述如下:基本信息:存在时间: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共一百七十九年。领土范围: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地理位置: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接壤,南面有...

历史上魏国是怎么被秦国灭亡的
赵国被秦国灭亡后,秦国即想南下灭楚国,但中间尚相隔一个魏国,魏国此时虽然已只剩国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终属秦进军楚地之障碍,于是决定先灭魏国,再伐楚国。1、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1] 姬姓,魏氏,始祖为毕万(毕公高之裔孙)。2、...

三国时魏国的简介
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武帝,魏朝,计曹操共5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魏朝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魏国并非一个单一的朝代,而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政权象征。战国时期的魏国仅是众多诸侯国之一,而非正式的朝代。进入三国时期,曹丕通过篡位建立了曹魏,标志着魏朝的雏形。然而,魏朝的版图并非一成不变,冉魏和翟魏分别在350年至352年,以及388年至392年短暂存在,它们是东晋十六国中...

魏国的历史
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大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以下是关于魏国历史的详细解答:1. 建国与兴盛- 建国时间:魏国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开始建国。- 兴盛时期:魏国在战国时期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其领土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2. 迁都与更名- 始都安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