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同时产生自然灾害。完成题。小题1:下列对我国部分资源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防治自然灾害,保护“家园”,我们一起行动。小题1:绵阳是我国...

作者&投稿:步滕 2025-05-15
为了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和自然资源,我国已采取了哪些措施?

由于长安硕士的内容太过长,本人进行了简单节选,写作业的同志们可以借鉴、
1,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环境管理沿着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发展。
2,工业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3,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4,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有毒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秦皇岛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物古迹甚多,长城从这里拔海而起向西延伸近万里,望夫石和孟姜女庙记载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秦皇岛市西依燕山山脉,东临渤海,由西向东为丘陵、山前平原、大陆架的地貌景观,汤河从市区蜿蜒穿流而过,构成了一幅山、水、海交融的美丽景色。近几年来,秦皇岛市工矿企业发展较快,人口迅速增加,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此外,由于该市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质背景,致使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一)大气环境
在市政府对大气环境进行较严格的控制下,该市的大气环境总体较好,但由于一些较大型工矿企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如秦皇岛热电厂、水泥厂、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等,大气中的有些污染物还是超标的。据1998年的统计,全市排放SO272055.1t,NOx36896.75t,烟尘36466t,工业粉尘111710t;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125mg/m3,超标0.25倍;SO2和NOx的年日均值分别为0.041mg/m3和0.045mg/m3,这两项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从区域上看,不同城区的空气质量有所差异,北戴河区大气质量最好,其次是山海关区,而海港区较差。在北戴河区,除可吸入颗粒物超标外(1.35倍),其他污染物都是符合标准的,空气质量属Ⅰ~Ⅱ级;而海港区的可吸入颗粒物、SO2、NOx都是超标的,空气质量属Ⅲ级。总体来说,秦皇岛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是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这为该市发展旅游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水环境
秦皇岛市的水环境主要由河流、地下水和海水3个方面构成。由于一些工业与居民废水、污水的排放,已造成一定范围内水体的污染。据1998年的统计,全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达5612.58万t,其中市区为1730.2万t,但达标率在90%以上;而生活污水就达4648.93万t,这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水体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类、COD、BOD和营养盐类等。
流入秦皇岛市区的河流主要有汤河与石河。就汤河而言,每年河口的废水排放量达2612.38万t,其中生活污水就占2039.64万t,因此汤河的污染较为严重,一年四季河水都较混浊,水质已超过V级。造成汤河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类和BOD,它们分别超标1.5倍和2.48倍,是秦皇岛市一条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石河是秦皇岛市区主要的饮用水源之一,石河水库(燕塞湖)每年供水3500万m3。据调查,石河水库的水质达到了清洁和较清洁,没有污染物超标。但石河河口的水体还是有一定的污染,水质为Ⅳ-V级,主要的污染物为COD、BOD和石油类。
该市的浅层地下水总体状况较好,作为该市主要水源区的柳江(石门寨)地下水源和枣园地下水源的水质级别都达到了良好,只是大肠菌群超标。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秦皇岛市区的海域的确是有点污染了,尤其是海水中的绿藻、油污等物质有明显的增加。据对该市12个海水浴场的调查,主要污染物有大肠菌群、DO、COD、石油类等,总体来说水质符合指定功能标准,环境质量为清洁,只是在东山和体育基地浴场的大肠菌群超标0.22倍和0.25倍。对近岸海域水质调查表明,主要的污染物有Pb、Hg、石油类、COD、磷酸盐等,但这些污染物的含量都未超过指定环境功能区的标准。
(三)生态环境
秦皇岛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1998年底,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58km2,人工造林208万亩,飞播造林10万亩,并在沿海地区建成防护林带,林地覆盖率达到34.8%,高于全球的22%,明显高于全国的14%。就市区而言,绿化覆盖率达38.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6m2,已成为国家的园林城市。其中北戴河区绿地覆盖率最高,达5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57m2;海港区最低,为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2.83m2。
从生态类型来看,全市至少可划分为森林、草原、海岸、浅海、淡水、河口、沼泽、农田、城市、农村等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该市西部和北部的中、低山区,对水土保持、涵养水源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有些地方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长寿山森林公园。海岸生态系统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也是对该市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一个体系,能起到防风固沙、减少海岸侵蚀的作用。有些海岸地带是该市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区,如北戴河、南戴河、黄金海岸等。因此,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秦皇岛市目前有自然保护区22个,面积达753.86km2,占全市面积的9.6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
在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努力下,该市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人口增加、旅游资源开发、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原因,还是产生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其一是陆地水环境问题。由于沿海人口密集,地下水开采过度,再加之地表水补给减少,沿海平原地区地下水位以15cm/a的速度下降,在洋河与戴河的洪冲积平原下形成了地下漏斗。这就进一步造成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和海岸线向陆地迁移。枣园地下水氯离子浓度由背景值的120~140mg/L,增至现在的316.7mg/L,远远超过250mg/L的极限。在洋河与戴河河口区,海水入侵面积达20km2;在汤河下游河段,海水入侵面积高达30km2。在汤河口至山东堡、油港码头至沙河口、北戴河海滨,海岸侵蚀速度分别达到了3.6m/a、3~4m/a、1~3m/a。其二是海水富营养化问题,造成赤潮频繁发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发生赤潮18次,其中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1990年和1998年在该海域发生了较大面积的赤潮,造成了海水的污染和养殖业的重大损失。其三是农村环境污染加重。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设备简陋的水泥厂、造纸厂在农村发展起来,这些工厂所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中的污染物严重超标,达10~20倍。另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地膜、化肥等也造成了土壤的污染。据调查,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污染超标率为0.3%~1.6%,蔬菜为5.6%,水果为1.3%。主要超标物质是Pb、Cd、Hg、农药和亚硝酸盐。
(四)自然灾害
秦皇岛市的自然灾害大体上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三大类。
气象灾害是该市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尤其是6~8月灾害发生频繁,主要有水灾、雹灾、风灾等。1985年9月1日暴雨成灾,在8 小时内最大降雨量达270mm,导致山洪暴发,造成12人死亡、9.2万亩农作物受灾及295万kg果品的损失。1989年6月1日的雹灾致使44个乡镇严重受灾,果品损失达3252.5万kg,蔬菜损失3.6万亩,粮油作物受灾48万亩。1990年6月8日的雹灾造成5个乡镇的23个村1.05万亩小麦受灾;同年7月15日,8级大风持续了20分钟,造成27个乡镇的13.9万亩农作物受灾,果品损失就达125万kg。该区雹灾最为频繁,有一年发生多次,是秦皇岛市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如1963年8月13日的一次雹灾,最大雹粒重400g,砸死牧民4人。
秦皇岛市的生物灾害主要有蚜虫、粘虫、松毛虫等对农作物和松树造成损害。1980年7月、1989年5月、1990年5月相继在该市发生蚜虫灾害,后者在昌黎、卢龙、抚宁等县造成小麦蚜虫株率达95%以上,平均每株蚜虫量达20只,超过防治标准的10倍。1976年5月,在青龙县发生松毛虫灾害,受灾面积达36万亩。1978年春,在北戴河联峰山松毛虫蔓延,受害面积占松树分布面积的23%。1962年8月,市区农田发生第三代粘虫,虫口密度达300只/m2。
秦皇岛市还是一个受地震灾害影响的地区,多次破坏性地震的震级都在6级以上,其中1969年的渤海7.4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7.8级地震影响较大,后者造成897人死亡,421万m2建筑物受损。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C


你是否需要了解?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同时产生自然灾害。完成题。小题1:下列对...
1.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社会属性---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变成有价值的社会物质财富...

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 )
1、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提供了人类所需的空气、水、食物和能源等基本资源。同时,自然环境还为人类提供了居住、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灵感和素材。2、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利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

人和自然是共存关系吗
人和自然是共存关系。这种共存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相互依存: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各种资源,如水、空气、食物和栖息地等。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环境,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相互尊重: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

什么是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自然环境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造等方面。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自然环境提供了人类所需的空气、水、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生...

大自然和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为人类提供了物质生活资料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常常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引发环境问题。然而,人类通过不断认识自然规律,能够重新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推动社会持续进步。自然环境由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组成...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
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提供的各种资源,如空气、水、食物和栖息地。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人类的各项活动也影响着自然环境,通过改变地形、气候、植被等方式,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二、相互作用 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

人们随意的什么自然资源,同时什么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自然环境中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能够为人类所利用,这些物质和能量就是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给人类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随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就会导致资源枯竭,同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例如人类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土地破坏,物种减少,气候变暖等。人们...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一、环境保护就是防止由于人类生活、生产建设活动使自然环境恶化,进而寻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类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努力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它更好的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需要。二、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

保护环境和不保护环境的后果
人类对生态与自然环境的破坏不断增加,专家预测到2050年,人类所要消耗资源的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至2.2倍;换句话说,那时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 地球升温事件 地球正在升温,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大约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 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

环境保护重要性
环境保护重要性如下:1、有利于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3、有利于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实现转型跨越;4、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利于民而又利于国的关系到千秋万代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