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帮的起源历史 旧社会说的青,红帮是什么来历啊,还有洪门之类的?

作者&投稿:佼俗 2025-05-15
青帮 洪帮 有什么区别

一、起源不同
1、青帮:早先原是清代漕运水手中的一种行会性秘密结社。结社的初衷全在于保卫自身的利益,与官方作斗争。始建于雍正五年至七年间(1727年-1729年)。
2、洪帮:清朝时期,其(少林永化堂)门下弟子因反对清朝的‘剃发令’和‘易服令’,保留住汉传文化,相约在少室山(俗称莲花山)下,以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开国时所倡导的‘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之志为志,以少林永化堂所传承的入门之洪拳为名,秘密成立反清复明组织洪门。



二、代表人物不同
1、青帮:翁岩、钱坚、潘清。
2、洪帮:殷洪盛,陈近南,司徒美堂,陈炯明。
三、分会不同
1、青帮:仁社、荣社、恒社、兴中学会、江北帮。
2、洪帮:华记,乾坤会,天地会,白莲教,三合会,义和团,龙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帮

恒社源起上海青帮,青帮是雍正四年间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所创。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建立的民间组织。后来杜月笙组织恒社,是因为杜月笙觉得,青帮“开香堂”收徒弟的一套传统方式,已经不适应广收海内“英雄”的需要,也限制各式“英雄”投奔门下了。他在此之前收徒弟,已经改变了很多原来青帮收徒的“繁文缛节”,但他觉得要笼络一批有地位、有知识的心腹,光用青帮还吸引不了人。恒,是取义于古书上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月之恒,如日之升”,隐隐含有以杜月笙为中心,也以他为立身处世的最高“典范”的意思。社名则是陈群给起的。另外还制定了一个社徽,中间是一个斜月和一个大笙,四周有十几个繁星环绕,而构成杜月笙不断增长的权势力量的网络的各种线索则是汇聚在1932年11月成立的其私人组织恒社之中。

时值清雍正年间,因清朝立国之初屡屡征战,再加上阿哥们之间的皇位争夺战争,待传位雍正皇朝时国库便已空虚,南北贫富差距立现,历代史中,凡民饥则国必乱,雍正皇帝深明此理,将问题综整入理并召来众国策大臣相商对应之道,从吏治大加整顿清查亏空,将以往铸银所余耗损由地方运用之税赋,全部归公管理,史称火耗归公,再继而取消人头税而改行摊丁入地,扩大垦田面积,首重农务,为养清廉官吏之风,创设军机处,并革除满清旗主制度,将西南区少数民族的土司削除,改土归流。
雍正是个以农务为先的皇帝,在史上记载,他同时也是个严苛至极的皇帝,大兴农务以降,自必然得大设天下粮仓,畅通粮运之道,综观中华大地,南米北麦,雍正厉行改革前的运输管道,以走旱路为主,中华大地地大物博,旱路行走着实不易且风险居多,于是在雍正年间,大出皇榜由钦差田文镜招民兴办水路粮运。
当时,杭州有三位异姓昆仲好友揭皇榜愿受此任,并结为异姓兄弟。这三位依年岁长幼而分,长者姓翁单名岩,字福明,道号德慧,江苏常熟人,原籍山东东昌府聊城县鼓楼街,秀才出身,后弃文习武,在河南少林寺习艺,雍正二年加入天地会;次者姓钱单名坚,字福斋,道号德正,原籍山东东昌府聊城县,迁居河南,经商,雍正二年随翁祖加入天地会;最年幼者姓潘单名清,字宣亭,道号德林,浙江杭州武林门外哑叭桥人(有的野史将三人写为翁麟、钱保、潘安)。此三位青帮的祖师爷,均因受教于罗祖教下,此外,长房翁祖出自少林,且罗祖教下本源自禅门,为追本溯源,因此青帮同时也供奉禅门达摩祖师至六祖惠能,传道亦传禅以宗教立帮。三位清门祖师于雍正四年揭下皇榜,创立粮运之道,水路运粮主要是以通州至杭州这段航程,建设了七十二个半码头,设立一百二十八帮半,而其中所谓的半码头,指的是专做南北杂货小买卖用的码头。十七世纪时,训民必先教民,古时候的通识教育并不普及,宗教的力量及劝人为善的理念,对于约束帮众行为,则是最好规律法条,而这半帮指的即是承传祖训,修行修身传教传道的香火船,此为兰山半帮,帮主为潘房三十六弟子中的顶山门(众弟子中排行中间者)弟子姚玉字清,杭州人士,道号文铨,后代称为姚祖。
青帮虽为翁、钱、潘三位祖师所创,然草创之初,翁、钱二位祖师爷先后仙逝,潘祖独撑大志,与门下弟子共同订定家规法则,劝戒帮众修德论道,将一帮市井船夫,治理的有条有序。满帮是良才,强调师带徒的体制,帮中大小以字辈论之,严然是个大家族,并设立家庙,凡入帮者,不论何姓,一旦入帮,均为潘家子孙,因此不仅仅是入帮会,而是入家族,且不论何字班辈,一师皆为师,一徒皆为徒,受四方长辈恩下,也使得青帮有别于其他帮派会社,师徒兄弟间感情特别亲切。
乾隆三十一年,潘祖于运粮时在凤林闸下仙逝,由潘祖开山门弟子王降字相阳,浙江杭州西门外人,及关山门弟子萧玉德,字明新,苏州府昌门外人,扶柩回杭州武林门外,是为王祖及箫祖,因此後,青帮对于各师父领下的开山门、关山门弟子均特别敬重。此外,潘祖仙逝之时,有第五代文字辈弟子王培玉,字蓝田,道号文功,直隶通州坝人,当时仅进过小香,青帮称为一脚门内一脚门外,由众师兄帮他上大香开法后(清门规矩,师父若过舫(往生),其门下弟子若未上大香或开法者,可由顶山门弟子主香代师执行,唯不可代师再收徒),其守墓终日,纯诚哀恸不已,饮食不思,数日后随潘祖仙逝,青帮为念其护主忠诚,又因其为糟船舵工,在职上他系全船安危于一身,故封其为护法小爷,于香堂门傍供奉,永做记念。清门中为记念这些祖师,则称为三老四少,三老分为前后三老,前三老指的是金、罗、陆祖,后三老为翁、钱、潘祖。四少即为:朱、刘、黄、石,四个讲道庵室所出学生,分别为翁祖讲道的朱寺庵、钱祖刘寺庵、潘祖黄寺庵、护法小爷石寺庵。四庵代表为:翁祖弟子黄泉,钱祖弟子石士宝,潘祖弟子萧玉德,最特别的则为石寺庵,诚上所述,护法小爷开法不久便已仙逝,哪来的弟子?所以石寺庵弟子其实指的是领帮行运,护祐全帮的总领帮主,或是护祐清帮有功之人,意为培养忠义护主之风,在潘祖之后,为文字班宿庆祥领帮,故石室庵弟子以宿庆祥作为代表。
继潘祖之后,众推宿庆祥领帮行运,帮隔数代后,乃至清咸丰四年,太平天国之乱,皇粮遭毁,无法承运粮务,至此後,青帮主要经济命脉断绝,后至清光绪十二年,一百二十八帮半,仅余六大帮头,而最后这六帮,接续传承家运,至光绪二十七年民运改为官运,不再行运江河,昔日千船万旗大江飘的景象,从此之后正式走出历史,指为粮船不开,雀杆不点头,因此後期的清帮弟子,均在陆上行走四方,又称为旱码头入会。
有人认为,青帮是洪门的一支派,其实不然,但确有传说翁、钱二位祖师均乃洪门/天地会会员,且创帮之始,很多成员出身洪门也甚有可能。 虽然青帮与洪门有相当之渊源,但由于实行禅宗制度,所以与洪门中互称兄弟不同,青帮组织是拜师入帮,会众以师徒相称,崇尚“师徒如父子”。青帮组织比洪门更严密,规矩更复杂,于是也更加秘密。因为组成人员和入会方式,使得发展受限,规模不能与洪门相比。因此有言道:“青帮一条线,洪门一大片”。
倾向于行会性质的青帮并未如洪门般强调反清复明,但多少也认同这一思想,提倡“替天行道”。由于青帮并未积极从事反清活动,所以洪门一度将其当作叛徒,严禁洪门会员转投青帮,称“由青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青,剥皮抽筋。”。但为了避免冲突,两派仍多称“青洪一家”,所谓“红花绿叶白莲藕(指洪门、青帮、白莲教),三教原来是一家”。尤其清代后期,不少青帮弟子也开始反清,两派逐渐减少敌对。




你是否需要了解?

青帮和红帮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两个颇具影响力的秘密社团——青帮和红帮,各自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青帮,又名清帮,起源于清朝雍正四年,由翁岩、钱坚和潘清三位人物创立。最初,他们的成员主要是从事糟运行业,因此又被称为粮船帮。这个组织在大江南北广受欢迎,成为清初以来流传最广、影响深远的民间秘密...

清帮清帮野史
清帮,原称"安庆帮",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朱家岗,那里有两个社团,朱安社和朱庆社,成为帮派名称的来源。在清乾隆年间,乾隆南巡期间,混入漕运庵堂,最终融入了安庆帮。得知帮派的真实意图是明朝的反清复明运动后,乾隆下令更名为"安清帮",否则将被视为反动。面对这一严令,前代...

旧社会说的青,红帮是什么来历啊,还有洪门之类的?
洪帮建立后举事抗清,势力迅速壮大。青帮则起源于漕运水手,为对付沿途的强盗土匪和清政府官吏欺榨,漕运水手抱团秘密结社,总部设在安庆,因此被叫做“安庆帮”。青帮最初结帮为的是垄断内河航运,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帮派体系。青帮和流氓的结合,使得青帮变了味,然而正是这种变化,使得青帮的势力...

民国上海青帮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3. 青帮内部结社成群,制定家法,对成员进行随意处置。同时,他们与政府官员结交,似乎无所不能。青帮成为当时上海社会的一大毒瘤。4. 要了解青帮的形成,我们首先需明确青帮的起源。青帮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的罗清,据青帮秘籍记载,罗清被视为青帮始祖。5. 罗清曾在运粮军队中服务,借此传播罗教。后来,...

清帮源起
成为清帮的重要象征,被称为“三老四少”之一。清帮在太平天国之乱后,经济命脉受挫,逐渐从水路转向陆地,成为旱码头帮派。虽然有人认为清帮与洪门有关,但确切的起源与洪门的关系并不明确,但其成员多出身洪门的可能性存在。清帮的历史变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革与帮会文化的演变。

青洪帮历史
青洪帮的历史简述如下:青帮: 起源:青帮作为洪门的分支,起源于洪门中部分成员背叛反清复明宗旨,改而效忠于清王朝,创立了安清帮。 组织特点:安清帮不再以“忠义”为本,而是以“十三祖”为供奉的偶像,并采用了师徒相授的制度。其组织形式与命名也发生了变化,如“嘉白帮”、“江淮四帮”等。

青帮是什么
青帮,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秘密社团,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的民间宗教罗角,起初主要在北方如山东等地发展,随后沿着运河扩散至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它最初是为水运水手提供互助与保护的组织,因此得名“粮船帮”或“粮仓帮”,其中又分为以浙东温州、台州人为主力的帮派和以皖北、江北人为基础的客家帮。

谁知道青帮的历史根源吗?
不再行运江河,昔日千船万旗大江飘的景象,从此之后正式走出历史,指为粮船不开,雀杆不点头,因此後期的清帮弟子,均在陆上行走四方,又称为旱码头入会。有人认为,青帮是洪门的一支派,其实不然,但确有传说翁、钱二位祖师均乃洪门\/天地会会员,且创帮之始,很多成员出身洪门也甚有可能。

青帮嘉白帮头执照帮主与杜月笙平辈
这张帮会执照上盖有一方大红繁体篆字印章,右侧印有“嘉字第口口号”字样,左侧则是“悟字辈董顺庆收执”的字样,时间显示为民国三十二年三月三日(1943年)。多位文史研究专家通过帮规、字辈排序等综合分析,认为这是国民党当局颁发给青帮嘉白帮头的活动执照。青帮,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帮会,起源于清朝雍正...

民国三大帮会之青帮内容简介
在旧中国的历史上,帮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青帮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较大的帮系之一,其历史沿革和内情一直备受关注。本书将为你追踪溯源,揭秘青帮的神秘面纱。青帮的起源说法不一,主要因帮会成员口头相授,缺乏原始真实记录所致。据青帮史集中记述,青帮产生晚于洪门和白莲教,其宗教渊源追溯到佛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