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中著名将领 川军中的所有抗日将领有哪些?
刘湘、刘文辉(留守)、杨森、李家钰、王铭章、饶国华
补充一个:李家钰
李家钰(1892—1944年5月21日)字其相,绰号李矮子,四川军阀中最小一个派系----军官系的首领,抗战爆发后率两个师出川,转战山西,河南。1944年在担任第36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在豫中会战失败后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队的袭击,壮烈殉国,这是八年抗战中继张自忠在第一线督战,死战不退战死后第二个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追赠上将。
1、刘湘(1888年—1938年)
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汉族,生于1888年7月1日,四川成都大邑人,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四川省主席。
1929年,重庆大学成立,其为第一任校长,并且为重大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主要战役是指挥抗日战争初期的战争。
2、刘文辉(1895——1976)
刘文辉,字自乾,法号玉猷。刘湘的叔叔,俗称“刘幺爸”。民国第24军军长,陆军上将。曾任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四川省委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民盟成员,四川省主席,四川争霸战的主角之一,在川军五行中他属火。
1949年12月9日率部起义,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国家林业部部长。
主要战役是西南战役。
3、邓锡侯(1889-1964)
字晋康,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乡邓家花园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1937年率领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日。1906年弃文习武。历任护国军营长,川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曾任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
1938年至1948年担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统领四川省和西康省的军权。1949年12月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地区水利部部长、四川省副省长,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1964年3月30日在成都病逝,享年75岁。邓锡侯是民国四川保定系实际第一首领。1955年9月23日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主要战役是参与台儿庄战役。
4、唐式遵
唐式遵(1883-1950),字子晋,民国二级陆军上将。和潘文华一起并称刘湘最亲信的将领,但因缺乏军人阳刚气质,人送外号唐二瘟。
1950年四川大部解放后,他经过活动成为国民党最后一任四川省主席,在率一支小部队经过越西山区时被彝族武装乱枪打死。
主要战役是四川争霸战。
5、王铭章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民族抗日英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著名抗日将领。
王铭章在台儿庄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主要战役是台儿庄会战。
1、杨森(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字子惠,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从淞沪会战开始,无役不从,是三次长沙会战的骨干兵团,曾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中全歼日军第九混成旅加藤大队。是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
2、刘湘(1888-1938)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字甫澄,四川大邑人,一级陆军上将。蒋介石先将从川北出川的二十二集团军调往山西,划入阎锡山二战区。当由川江出川的二十三集团军到达汉口时,蒋介石又将其划归程潜第一战区,拱卫南京外围。等到刘湘到达南京时,他第七战区防区何在,任务是什么都还道,手下的川军就全没了,刘湘完全失去了对川军的控制,不久就病死了。
3、邓锡侯(1889年-1964年),号晋康,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37年8月,国民政府将出川抗日的四川陆军十四个师编为第二路预备军,邓锡侯任第一纵队司令(后称二十二集团军)。1937年8月,国民政府将出川抗日的四川陆军十四个师编为第二路预备军,邓锡侯任第一纵队司令(后称二十二集团军)。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打响,滕县一役,川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防滕县与日军展开惨烈血战。
拓展资料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10日,刘湘致电蒋介石,吁请一致抗日 [69] 。8月7日,刘湘飞抵南京,出席当晚召开的最高国防会议。26日,刘湘发表《为民族救亡抗战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川康军民同仇敌忾,毁家纾难,奋起抗日,同时担负起后方根据地的重任。
9月,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编为第2路预备军,刘湘任司令长官,邓锡侯为副司令长官。
10月,国民政府正式命令川军出川,将川军编成第22、23两个集团军,参加抗战。刘湘出征后,川政交由第44军军长王缵绪处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川军
抗战中的川军著名将领包括有饶国华、王铭章、范绍增、杨森等将军。以下是其指挥的主要战役:
饶国华,川军第145师师长。抗战中在广德、泗安和敌军作战,因属下临阵脱逃而丢失阵地,他深感指挥不灵,愤而自杀,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
王铭章: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坂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和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铭章宁死不屈,跳墙殉国。王铭章殉国后,所部官兵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范绍增,傻儿师长原型,率八十八军出川,在江西东乡一带同日军作战;次年夏,又转移浙西作战;冬季调太湖张渚地区担任防守。日军第二十二师团长土桥一次指挥敌伪.两万多人进犯,在宜昌一带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范亲临第一线督战,终于击败日军。
杨森,淞沪战役。在淞沪抗日前线立下大战功。
拓展资料:
川军为民国期间四川军阀部队。清末,清政府编练新军。四川新军成为川军源头之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四川军阀由此产生。民国时期,四川军阀长期混战,自辛亥革命后自民国二十一(1932年),四川军阀混战共约470余次。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秋,二刘之战后刘文辉败走西康,刘湘成为川军首领。
抗战八年,共有350余万川军出川抗战,约占全国出兵抗战军队总数的1/5,是除国民党中央军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装,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
1、饶国华:川军第145师师长。抗战中在广德、泗安和敌军作战,因属下临阵脱逃而丢失阵地,他深感指挥不灵,愤而自杀,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治军严明,统帅有方,以勇武忠贞、良心血性、明义知耻、遵礼守廉为要目,督训其师。
他与士卒同甘共苦,与将士谈家常,进寝室、下厨房、上厕所检查清洁卫生,关心士兵生活。对财务更是一丝不苟,时常核对帐目,军费开销,多半公布,人才录用也很民主。饶国华心直口快,性情豪爽,襟怀坦白,办事公允。
他说:“赏赐为着激励将士,处罚以防将来祸患,赏赐不当就是私情,感情用事就会偏颇;处罚不当就是枉屈,委屈部下就要涣散。”当时蜀中部队众多,士兵经常开小差。饶国华的部队依然按规定放假,假满归队或战后点名,人数反而增多。
2、王铭章:川军著名将领、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坂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和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铭章宁死不屈,跳墙殉国。王铭章殉国后,所部官兵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滕县一役,122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伤亡,但也毙日军4000余人。在滕县以北的界河、龙山一带布防的131师陈离部也伤亡四五千人。川军的巨大牺牲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感慨,“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3、范绍增,傻儿师长原型,率八十八军出川,在江西东乡一带同日军作战;次年夏,又转移浙西作战;冬,调太湖张渚地区担任防守。日军第二十二师团长土桥一次指挥敌伪.两万多人进犯,在宜昌一带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范亲临第一线督战,终于击败日军。
民国30年春节时,老百姓慰问范部。范在张渚各界劳军会上说:这回打日本人,不是老百姓帮忙,还是打不赢的;二回我们不把仗打好,老百姓要吐我们口水!
拓展资料:
川军,为民国期间四川军阀部队。清末,清政府编练四川新军成为川军源头之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四川军阀由此产生。
民国时期,四川军阀长期混战,自辛亥革命后自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四川军阀混战共约470余次 。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秋,二刘之战后刘文辉败走西康,刘湘成为川军首领。
抗战期间,共有350余万川军出川抗战,约占全国出兵抗战军队总数的1/5,是除国民党中央军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装,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12月9日,川军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将领发出起义通电。
其后,范绍曾、冷寅东、王缵绪等亦宣布起义。部分川军高级将领刘存厚、杨森、孙震等逃往台湾,川军的历史宣告结束。
在长达20余年的军阀混战中,川军各部人数虽众,但纪律极差,战斗力极弱,被世人称之为烟枪和步枪并有的“双枪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川军以贫弱之师在历次大会战中,战绩卓著,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成为人所称道的铁血之师。
参考:百度百科“川军”
川军抗战著名将领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唐式遵
川军著名将领、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坂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和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铭章宁死不屈,跳墙殉国。王铭章殉国后,所部官兵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122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伤亡,但也毙日军4000余人。在滕县以北的界河、龙山一带布防的131师陈离部也伤亡四五千人。川军的巨大牺牲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感慨,“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城中残留官兵,均战至最后,以手榴弹自戕,无一被俘投降。奉命之忠,死事之烈,克以保障徐淮,奠定抗战之基,睢阳之后,一人而已……”
川军出川后,最先进行的是川军第43军第26师和川军第20军在淞沪战场的血战。据何聘儒先生回忆:26师装备可怜,“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枪使用过久,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窳(yu禹)劣,可以想见。”日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伤亡惨重,战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仆后继,毫无惧色。该师官兵英勇顽强鏖战七昼夜,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被誉为参加淞沪抗战的70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5个师之一。该师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全师4000多人,这场仗打完后仅剩下600多人!
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这次也在淞沪抗日前线立下大战功。10月15日,804团奉命收复失掉的阵地。团长向文彬率部当夜恶战,夺回了阵地,但全团官兵,营长只剩彭焕文1人,连排长非伤即死,无一幸免,排长剩下4个,士兵只剩120余人!
你是否需要了解?
川军十大名将
川军十大名将有:熊克武、邓锡侯、刘成勋、刘存厚、刘湘、杨森、刘文辉、李家钰、王铭章和饶国华。这些将领在抗战期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生命和鲜血书写了抗战历史。他们分别来自四川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军事背景和经历,但共同为抗击外敌入侵、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中,像刘湘、邓锡侯、...
川军将领排名
杨森(1884 - 1977):旧名淑泽、伯坚,字子惠,四川广安人,国民革命军将领,川军高级将领。刘文辉(1895 - 1976):字自干,四川大邑人,川军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加陆军上将衔。李家钰(1892 - 1944):字其相,四川蒲江人,是中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军衔最高的将领之一,逝世后追授陆军上将。...
川军将领有哪些
川军将领众多,其中包括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等人,他们被称为“川军四巨头”。此外,在抗日战争中,川军将领饶国华、王铭章、许国璋、李家钰等人英勇抗敌,为国捐躯,展现了川军的英勇与牺牲精神。还有杨森、孙震等将领也在抗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这些将领都是川军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和贡献永载...
抗战时期著名的川军将领有哪几位?
抗战时期,川军在保卫国家的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刘湘、刘文辉、杨森、李家钰、王铭章、饶国华等将领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精神而著称。刘湘,作为川军的重要领袖,不仅指挥了众多战役,还积极推动了川军的现代化建设。他善于利用川军的地缘优势,灵活应对战场变化。刘文辉则留守后方,负责后...
川军在抗战中有哪些著名将领
川军在抗战中拥有许多著名将领,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邓锡侯、李家钰、刘湘、杨森等。邓锡侯是川军抗战的重要指挥者之一。他率领的部队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展现了川军的坚韧和战斗力。邓锡侯本人以勇猛果敢著称,他的指挥风格沉稳而富有决断力,对于稳定川军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起到了关键作用。李家钰是另一...
川军中著名将领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民族抗日英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台儿庄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
王思忠川军将领王思忠
王思忠,出生于1889年,逝于1963年,崇州市三江镇人。早年求学于四川陆军小学堂、西安陆军中学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教育背景。他在职业生涯中曾担任过讨袁护国军川军少将参谋、川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谋、四川兵工厂总办以及四川讲武堂教官等职务,表现出色。在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战争中,王思忠...
川军著名抗日将领
川军著名抗日将领:刘湘、杨森、邓锡侯等。以下是对川军著名抗日将领的 一、刘湘的贡献 刘湘是川军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率领川军多次参与重大战役。他的领导能力和坚定决心为川军树立了良好形象,对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杨森的英勇表现 杨森作为川军将领,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坚定的抗日...
川军人物冯天魁简介
本文将介绍一位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川军将领——冯天魁,他并非虚构人物,而是真实存在于中国近代史上的英雄。冯天魁的真实身份与滕县保卫战中的重要角色紧密相连,他是川军一二二师的师长,后来在出川后被编入了二十二集团军。王铭章将军,这个名字在川军历史上熠熠生辉,正是冯天魁所代表的英勇与坚韧的...
国民党川军有几个扬性军长
杨森,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是一位著名的川军将领。他在1923年担任了川军第2军的军长,随后在1926年接任第20军军长的职务。杨汉域,字继超,也是川军将领。他在1939年接替杨森,担任第20军的军长。杨汉域的任期虽然不如杨森长久,但他在军中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杨干才,原名杨臣栋,是另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