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有句成语叫''气死周瑜,笑死某某"来着? 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作者&投稿:蠹林 2025-05-23
诸葛亮是如何气死周瑜的

一气周瑜
《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
二气周瑜
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孙权的母亲)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孙尚香许配给他。
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败了。诸葛亮又使计让刘备安然的回到了荆州。
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让周瑜气得金疮再次迸裂。这也就是现在“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句俗语的由来了。
三气周瑜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等刘备强大后势必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
必还荆州为由,但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因为欲攻取西川必须途经荆襄,可是周瑜实则是为了攻取荆州,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扩展资料:周瑜的主要成就:

1、开拓江左
建安四年(199年),孙策与周瑜分率二万余人偷袭皖城。轻取皖城后,周瑜随从孙策在寻阳和沙羡,分别打败回师救皖的刘勋以及赶来救援的黄祖。经过几次大仗,孙策俘获对方部曲士兵三万余人,战船七千余艘,实力大增。
通过这次向西用兵,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水西北)一带也尽归江东所有。战争结束后,周瑜以中护军、领江夏太守的职务(孙策授予周瑜这一职务是在取皖城之前)镇守巴丘(今湖南岳阳),防范占据荆州(今湖南、湖北)的刘表东侵。

2、联刘抗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以后,水陆军二十万顺势南下。周瑜向孙权分析了当下形势,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马超、韩遂还驻兵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正是严寒,曹操的战马也缺乏草料。
而且,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东地区,水土不服,必然会发生疾疫。这几方面是用兵的大患,而曹操都贸然行事。将军抓住曹操的时机,正在今朝。我请求率领精兵数万人,进驻夏口,保证能为将军击破曹操。
认为曹操这次来就是来送死的。周瑜的话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于是以周瑜为主帅,与刘备联合,火烧赤壁,重创曹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气周瑜

主要内容: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智取南郡,诸葛亮和周瑜约定:让周瑜先攻,如果攻不下,就由诸葛亮去攻,谁攻下归谁。南郡是曹仁防守的地区。结果周瑜费尽心思攻下时,却已经被诸葛亮趁他不防备占领了。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周瑜想用美人计留下刘备。被诸葛亮发觉,用计策将刘备夫妇接了回来,并让人在船头喊话取笑周瑜,这就是著名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周瑜想取荆州,假说想取汉中,借道荆州,趁刘备等人出来迎接时一举擒获,这是“借途灭虢”之计,被诸葛亮识破,苦战得出,又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便被自己活活的气死了

中心思想:
周瑜聪明善用计谋,但每次都被棋高一着的诸葛亮识破并克制。用周瑜的聪明与气度衬托突出诸葛亮的超人智慧和博大胸襟。


好词好句:
“既生瑜,何生亮!

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一着棋高难对敌,几番算定总成空

气死周瑜,笑死牛皋 周瑜是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的,而牛皋则是笑死的

是著名的“既生瑜 何生亮”

牛皋

牛皋


你是否需要了解?

有关三国的成语有哪些?
1、桃园三结义 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2、曹操诈叔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曾向...

成语: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提到了这件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刘备不顾身分,一连三次专程拜访的诚心,终于感动诸葛亮答应出山替他奔波效力。后来「三顾茅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对贤才真心诚意的邀请、拜访。典源 : ◎1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据...

《三国演义》中的有关人物的成语有哪些?
《三国演义》中的有关人物的成语有:1、刘禅:乐不思蜀 2、刘备: 三顾茅庐 3、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4、诸葛亮:初出茅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关羽 : 过五关斩六将 大意失荆州 6、赵云:一身是胆 【成语】: 乐不思蜀 【拼音】: lè bù sī shǔ 【解释】: 很快乐,不思念...

关于三国演义的四字成语大全
刀枪林立,剑戟森森。风猛火烈,流急水深。人喊马嘶,鼓角齐鸣。短兵相接,弓折刀尽。血海尸山,触目惊心。曹军败北,豕突狼奔。灰飞烟灭,片甲不存。周郎赤壁,羽扇纶巾。以寡敌众,大获全胜。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下大势,鼎足三分。就这么多,我打字快累死了,给点悬赏分吧!!!

三国演义的成语
 2、人才济济[réncáijǐjǐ]: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出处:《书·大禹漠》:“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3、罪魁祸首[zuìkuíhuòshǒu]:作恶犯罪的头子。或指坏事的根子。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源于三国故事的成语可不少,请你写出几个?
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羽扇纶巾,鼎足三分,草船借箭,单刀赴会,桃园结义,火烧连营,单骑救主,割须弃袍。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国演义中的好词
3、清尘浊水 4、釜中之鱼 5、掩目捕雀 6、冢中枯骨 7、平视获罪 8、升堂拜母 9、.龙骧虎步...13、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二、下面的成语都是描写人物外貌的: 眉清目秀 容光焕发 美如冠玉...【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

无名小卒什么意思?无名小卒典故介绍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是文聘口中的无名小卒,意为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说首创的一句成语。曹操发动荆州之战后,刘备急忙离开樊城,向江陵撤退,这一点是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在这...

有关三国南北朝的成语
一、有关三国南北朝的成语:三顾茅庐、闻鸡起舞、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鞠躬尽瘁、望梅止渴、东床快婿、七步成诗、桃园结义、覆巢完卵、借刀杀人、乐不思蜀、火烧连营、才高八斗、位极人臣等等。二、简介(节选):1.投鞭断流 十六国时期,北方氐族的前秦势力最为强大,占领了长江北部大部分地区。...

尽忠报国什么意思?尽忠报国典故介绍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姜维口中的“尽忠报国”,意为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北史•颜之仪传》中的“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小说中提到的此次北伐之战,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三国志•后主传》载:“十八年春,姜维还成都。夏,复率诸军出狄道,与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