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意思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师:出兵。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蜀相》,原文: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意思是: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出处】《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扩展资料
1、《蜀相》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2、《蜀相》鉴赏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
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还没有成功自己却挂了,常使别人感叹伤心,
出处杜甫的 ,名字记不清了 ,写诸葛孔明的
嘿嘿,一楼的大哥太猛了,佩服佩服,妄诸葛孔明一世英名,六出祁山一次都没成功,死了也活该
你是否需要了解?
陆游《书愤》的意思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全诗意思翻译及诗文赏析...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全诗意思翻译及诗文赏析《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是什么意思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师:出兵。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请问“出师未捷身先死,英雄长史泪满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说的是诸葛孔明的典故,孔明一生志虑忠纯。想帮助刘备恢复汉室江山,联吴抗曹,终于使得魏蜀吴三分天下。但是,孔明最后死于在征讨的途中,未完成宏图大业。所以,杜甫说,出师还没成功就死去了,让无数的英雄人物痛哭不已,眼泪都把胸前的衣服打湿了。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形容什么
答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形容的是壮志凌云却壮志难酬,甚至因某种原因英勇牺牲的悲壮场景,表达了对英雄壮志未酬、英勇牺牲的惋惜和缅怀之情。解释:1. 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句话描述的是英雄在出征或者实施某项重要任务之前,尚未见到最终的成功,却已经不幸身亡。这种表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意思是: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出处:该句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创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意思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生动描绘了诸葛亮的一生。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慧和忠诚著称。他多次出师伐魏,然而命运多舛,未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蜀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离世,未能亲眼目睹胜利的果实。“出师”在这里指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什么意思
读着这首诗,我们脑际浮现的,决不只是往古英雄诸葛亮的形象。还有抒情主人公伤时感事、叹息哭泣的荧荧泪光。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颇有奇特之处。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物,后半纯乎...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意思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意思是: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出处】《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文】何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里的“英雄”指的是谁?_百度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