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办法
我国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可以分为:诉讼和非诉讼。
一、诉讼方式即法院判决;
二、非诉讼方式包括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当事人和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信访等。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与传统的“一元化”化解矛盾的方式方法相比较而言的。简单地说,就是由于当前矛盾纠纷主体的多元化、类型的多元化、诉求的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的思路、方法、措施、途径等也应多元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指在一个社会中,诉讼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各以其特定的功能和特点,结成一种互补的、满足社会主体多样需求的程序体系和动态的运作调整系统。
本办法所称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指通过和解、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途径,构建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多元化解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推进社会和谐的活动。第三条 本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完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机制,畅通和规范公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坚持以非诉讼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为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源头。第四条 本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合协调、源头治理、预防为主,并遵循下列原则:
(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
(二)尊重当事人意愿;
(三)不违背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尊重公序良俗;
(四)和解、调解优先;
(五)预防和化解相结合,注重源头治理。第五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有关法治政府建设规划,做好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能力建设和经费保障,组织协调和督促相关工作部门落实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职责。第六条 各级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新闻媒体等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知识,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氛围。第七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对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 职责分工第八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各级行政机关作出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可能对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的重大决策,应当事前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编制评估报告。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制度,对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纠纷的事项进行监测、统计、分析,加强研判和预警,依法妥善处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定期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市、区、县(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应当定期对职责范围内的社会矛盾纠纷进行排查。第九条 区、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平台,按照规定的权限承担信访和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理事件处置、社会风险研判分析等职责,开展接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公共法律服务等活动,实施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仲裁机构等单位因履行职责需要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平台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区、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予以保障。第十条 司法行政部门负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裁决的综合协调和指导工作,依法履行行政复议相关职责;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工作机制,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培育和发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引导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所等单位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第十一条 信访工作机构应当依法分类处理信访事项,建立健全信访事项办理与其他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途径相衔接的工作机制,指导、督促和协调有关单位依法开展信访工作。第十二条 公安、民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林业、卫生健康、退役军人事务、市场监管、教育、医疗保障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开展行政调解、行政裁决等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推动建立相关领域的调解组织,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你是否需要了解?
多元化解纷方式存在的社会条件?
3. 法治文化:法治文化的普及也为多元化解纷方式的存在提供了社会条件。人们逐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开始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这也促进了多元化解纷方式的发展。5. 社会结构复杂化:社会结构复杂化也为多元化解纷方式的存在提供了社会条件。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多样化,...
多元调解不用搭理他有事吗
司法实践表明,法院调解在民事诉讼中有重要意义:1. 有利于及时、彻底解决民事纠纷。2. 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当事人之间的和谐。3. 有利于法制宣传,预防和减少诉讼。综上所述,多元调解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矛盾纠纷,减轻诉讼审判压力,节约诉讼成本,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法律依据】...
多元预防调处化解什么意思
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举措。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是为了规范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工作,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以是一个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举措,是非常有用的。
多元解纷是什么意思
多元解纷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解决纠纷。多元解纷中的“多元”指的是多途径、多渠道化解矛盾纠纷,与以往在法院集中处理案件不同,多元解纷工作将诉前化解纠纷作为重要部分。
矛盾纠纷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法律依据:《上海市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规范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社会和谐,推进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相关工作,适用本条例。
矛盾纠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矛盾纠纷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多元化解的合力不足。一些单位和基层组织在解决矛盾纠纷时,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导致部分矛盾纠纷未能在诉讼之外得到有效解决,进而转化为诉讼案件。此外,不同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互动和协同不足,缺乏有效的衔接。同时,在智能化方面,...
如何深化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体制丶促进社会稳定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关系发生重大调整,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民间纠纷的类型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呈现出了矛盾纠纷主体多元,成因复杂,调解难度日益加大,矛盾易激化等特点,原有的调解工作机制已难以满足新形势对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新要求...
条例所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指通过
- 第三条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平等自愿、诚实守信、公平合法、非诉优先、高效便捷原则。-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法治城市建设规划,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能力建设,促进矛盾纠纷化解组织健康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督促相关部门落实矛盾纠纷化解...
如何创新社会治理,化解基层社会矛盾
5. 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是处理群众利益诉求非理性表达事件的新模式。它以社会韧性稳定为目标,通过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共治,预防和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这种模式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与行政主导型模式相比,更注重长远性和预防性。6. 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的核心是法治思维,要求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维护法律...
10102388多元调解
这些调解方式都强调在第三方的协助下,通过对话与协商来解决争议。例如,在社区调解中,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会作为调解员,帮助邻里之间解决因日常生活引起的纠纷;在行业调解中,具有行业专业知识的调解员会协助解决行业内的争议,如建筑工地上的工伤赔偿纠纷等。多元调解不仅有助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还能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