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玄武门之变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玄武门之变在唐朝历史上可谓影响深远,它开创了唐朝皇位继承人以武装政变夺权的先例。然而由于胜利者李世民的篡改,使史书中对此事的记载多语焉不详,疑点重重。现就相关史料,作一梳理,以期庶几能还原历史之真相。
正史中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是这样的:李唐开国至于混一海内,都是秦王李世民的功劳,李渊在晋阳起兵,乃是受了李世民的“胁迫”和“引导”,其实并没有多少创业的功劳;而李建成沉湎酒色,本无大功,不过是凭着嫡长子的身份才得以正位东宫。因此,李渊曾经多次表示要改立李世民为太子,只是李世民坚决推辞,此事才暂时作罢。齐王李元吉与太子李建成一样,并无功勋,性格残暴而又野心勃勃,故二人都不受李渊待见。李建成担忧李世民会谋夺自己的太子之位,于是以将来立元吉为皇太弟为条件,与之结盟,共同对抗李世民。
可是李渊果真更偏爱世民吗?他真的打算改立世民为太子吗?所谓李渊更偏爱次子李世民,更是无稽之谈。李渊年幼时父母早逝,所以他后来对于自己的子女一贯都非常疼爱,尤其是建成、世民、元吉三位嫡出皇子。晋阳起兵前夕,李渊坚持要等到建成、元吉安全到达太原后才正式起兵,便是明证。正因为李渊对三位嫡皇子非常疼爱,所以才会不断给他们立功的机会。建成、世民、元吉也不负李渊所望,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也因此,武德一朝,不单建成位居东宫,总理朝政,世民、元吉二人也以皇子身份出将入相,权势显赫,非其他朝代皇子可比。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武德五年十一月”条云:是时,东宫、诸王公、妃主之家及后宫亲戚横长安中,恣为非法,有司不敢诘。世民居承乾殿,元吉居武德殿后院,与上台、东宫昼夜通行,无复禁限。太子、二王出入上台,皆乘马、携弓刀杂物,相遇如家人礼。太子令、秦、齐王教与诏敕并行,有司莫知所从,唯据得之先后为定。
可见建成、世民、元吉三位皇子权势之大,他们三人的命令竟然可以与皇帝李渊的诏敕并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不仅如此,除了太子李建成住在东宫外,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这两位成年皇子也居住在太极宫,而且是昼夜通行,无复禁限,这些在历史上可谓是空前绝后的特例。
不过,后来李世民集团势力急剧扩张,直接挑战李建成的东宫地位甚至李渊的皇权。因此,李渊逐渐偏向李建成、李元吉一党,开始着手削弱秦王党势力,使事态有了变化。李世民逐渐失去了李渊的信任和宠爱,不再居于皇宫,而徙居城外的弘义宫,就是李世民与李渊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玄武门之变对于李唐皇室而言,是不折不扣的悲剧,对此最感到痛心的无疑是高祖李渊。但坦白而言,恰恰是高祖李渊对此负有最大的不可推卸之责任。我们知道,玄武门之变的根源在于秦王党与太子党以及秦王党与高祖李渊的权力冲突,而这种权力冲突追根溯源,还是因为一开始李渊的政治安排出了问题。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李渊次子李世民,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储子,进而逼宫唐高祖李渊立,要求节制天下兵马。李渊悲怆欲绝,嚎哭道:是朕害了大郎、四郎。三个儿子现在就剩你一个了。难道这就是得天下的代价吗!唐高祖被逼退位后,李世民正式继承皇位,史称唐太宗。具历史记载,当时李世民看上了其弟弟李元吉的妃子,并占为己有。对于历史上的玄武之变,真正的赢家应该算是秦王李世民吧。他不仅得到了国家政权还得到了心爱的美女。
诅咒般的大唐玄武门,此后,玄武门就像诅咒一样烙刻在唐王朝的国运上,此后数次的政变几乎都与玄武门联系在一起。李世民导演了这场武装政变上台的政权,产生了极不好示范,李唐皇位继承人由此不再稳定。后世子孙间的兄弟相残事件此起彼伏,自己的儿子,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更是在“重演历史”,让他的晚年生活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你是否需要了解?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带了十个人,这十个人结局如何呢?
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是魏志公、魏志公,是人生性淳厚、忠厚的人,擅长参战参与此次事变,将李世民从水火中救出,击败段雄信,在玄武门的边陲杀了李元吉。虽然被封为武侯后大将军,但他上了年纪后就追求迷信,不跟外人打交道。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胡群,胡群是这个人性格独特,爱好某些事情不能...
“玄武门兵变”时,李渊为什么不去阻止?
或许在帝王家中,这种事情就是那么的无奈吧!他们之间就没有所谓的亲情而言。有的只是权利,杀戮与被杀戮的关系。这样显得很薄情寡义。在整个玄武门事变中,好像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三兄弟在斗法。而李渊并不是不知情的,但为何就没有人出来支持李渊?在玄武门事变之前,其实文官武将就在他两个...
李渊有22个儿子,玄武门之变时怎么只有三个人参加?
李渊虽有22个儿子,但在玄武门之变时只有三个人直接参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年龄与权力分布:年幼无权:李渊的儿子众多,但在玄武门之变发生时,许多儿子还年幼,没有政治地位和军事实力,因此无法或不愿参与政变。权力集中:政变往往由掌握实权的核心人物发起,而当时李渊的几个成年儿子中,只有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最终赢家
玄武门之变最终赢家是谁?相信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玄武门之变的最终胜利者是李世民。洛阳战役与玄武门之变初唐一统天下之战的洛阳战役,发生在武德三年到武德四年。而玄武门之变发生在武德九年的六月,这中间整整相差了五年。难道李世民在大唐建立之初就开始策划玄武门之变了?肯定不是的,恐怕那会儿他都没有想到。我...
李靖李勣为何不帮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如果不事先跟二人沟通,那么即便事成以后,难免跟这两人心存芥蒂,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连站队选择的机会都没有,他们俩又怎么可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早就跟裴寂一样坐一段时间冷板凳,赶紧滚蛋了。所以笔者不认为在玄武门事件中,这二人是完全不知情的。李世民或许并不一定需要这两个人表示...
李世民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纵然人们对于李世民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在我的眼中,李世民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初闻李世民这个名字,是在历史教科书上,讲他在玄武门兵变后,成功登上了帝位。大唐也在他的统治下,日渐繁荣。但我真正开始了解他,是通过《隋唐英雄传》这部影视作品。这部电视剧让我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李世民。他有...
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派尉迟恭拿剑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为何不直接杀掉...
玄武门之变是改变早期大唐政治生态的一件重要事件,这件事直接改变了大唐王朝的皇位继承人,也直接改变了大唐的历史走向。虽然这场政治事件的最终受益者是唐太宗李世民,但李世民在准备发动这场事变的时候,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在唐太宗登基以后,素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在玄武门...
历史上唐朝灭亡真的是因为玄武门之变吗
历史上,唐朝的灭亡并非单纯因为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尽管它曾被视为一个关键转折点。实际上,唐朝衰落的三大主因更为关键:一是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并非因个人恩怨,而是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地方势力膨胀,对抗中央;二是宦官专政,皇权削弱后,皇帝依赖宦官以恢复权力,这使得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甚至干预朝政...
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的十个人,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呢?_百度...
侯君集是今天陕西旬邑县人,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追随李世民,并立下战功,受到李世民赏识,后来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立下战功,被封为潞国公,又因灭东突厥有功徙封为陈国公。侯君集晚年不得志,整日郁郁寡欢,此时太子李承乾也失意,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于是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开始密谋造反一事...
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帝王,成吉思汗仅排第二,嬴政无缘前三?
因为他的上位乃是靠发动玄武门之变得来的,虽然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屡次陷害于他,但他毕竟也是真真实实杀了自己的兄长,逼迫自己的父亲给自己让位的。所以综合考虑之下,将他排在第五名,仅次于嬴政。那么排在嬴政前面的首先要说的就是刘彻了,提到刘彻可能很多人会想到他的感情史,陈阿娇还是卫子夫,这两个在他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