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其二,为什么其他五国没有名将上榜?

作者&投稿:朝雁 2025-05-15

战国持续了两百多年,期间名将层出不穷,比如齐国之孙膑、魏国之吴起、庞涓、燕国之乐毅、楚国之项燕、赵国之赵奢等。后人在评价战国时期最终优秀的将领时,评选出战国四大名将。四大名将分别为秦之白起、秦之王翦、赵之廉颇、赵之李牧。非常巧的是,四大名将中秦国和赵国各占其二,其余诸侯国则一个也没有。


为什么战国四大名将,秦国和赵国各占其二,其他五国则一个都没有呢?若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四大名将之所以能够从众多军事将领中脱颖而出,主要因为战功、才能、战绩等方面,当然还要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影响力。

白起的战功自然不用多说,斩杀军队超过100万,攻占七十多座城池,彻底打垮了韩国、魏国、赵国。整个战国期间,没有任何一人的战绩可以与白起相媲美。白起对阵其他将领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败绩,每次出征都能有所收获。从公元前294年到公元前257年,白起纵横驰骋30多年。


严格意义上说,廉颇一生也没有一次败绩。五国联合攻齐之时,廉颇曾经立下战功。廉颇又先后打败了魏国、韩国、秦国,长平之战与秦军对峙并不落下风。长平之战后,廉颇率领军队取得了邯郸保卫战的胜利。此后又率领军队打败燕军。从公元前284年开始到公元前254年,廉颇有史可考的军事生涯也长达30年之久。

王翦父子是秦始皇攻灭六国的主力,父子两人直接灭国数量达到了五国。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击败了楚将项燕,成功地灭掉了统一的最大障碍。从公元前236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王翦有史可考的军事生涯也达到了15年之久。


李牧是赵国最后的良将。李牧镇守北部边疆的时候,一举击溃匈奴,斩杀十几万大军。此后李牧又率领军队击败燕国、击败秦国名将桓齮。肥之战中,李牧再一次击败了秦军。此后,又击败了韩国和魏国。秦灭赵之时,李牧阻挡了秦军的步伐。秦国使用离间计除掉李牧之后,赵国随即灭亡。

这四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战国四大名将,说到底是因为他们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充实的战绩。唐朝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的时候,白起、廉颇、王翦、李牧便在其中,同时代的名将还是孙膑和田单。


孙膑和田单的才能也非常强,孙膑创造了两个经典战例。但是两个人的军事生涯过于短暂,此后表现的机会也比较少。孙膑在马陵之战后,几乎没有了踪迹;田单在复国之后,也少有表现机会。

秦国和赵国各自拥有两位名将自然有偶然因素在其中。白起、廉颇、王翦、李牧即使在其他国家也能够发挥一定作用,可惜的是其他国家没有四大名将这样的将军。齐国拥有孙膑、田单这样的名将,但是两位名将表现的时间过短,所以没有名列四大名将,但是名列为六大名将。


这四个人能够成为名将,一方面因为这些人有才华,另一方面他们恰好生活在秦国和赵国。所以,秦国和赵国能够同时拥有两位名将有偶然因素在其中。当然更多是必然因素。如果将田单和孙膑也算在内的话,我们会发现拥有名将的诸侯国,都是当时国力较强的国家。秦国和赵国能够拥有两位名将,归根结底跟两国军事力量相对强大有一定关系。

武将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固然是成为名将的必要条件,但是名将也需要有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当年的公孙衍也有卓越的军事才华,率领秦军可以轻松击败魏国。但是率领魏军的时候,却很难击败秦军。孙膑在魏国没有发挥才能的舞台,到了齐国两战成为千古名将。战国中后期,秦国和赵国是实力最为强大的两个诸侯国。秦国军事、政治等全方位强大;赵国经过胡服骑射之后,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秦国和赵国的军事力量强大,对外战争多是以胜利而告终,所以更有利于将军发挥自己的才能,也更有利于培养名将。秦国和赵国可以说是名将辈出,秦国有樗里疾、司马错、公孙衍、白起、王龁、魏冉、王陵、嬴摎、蒙骜、蒙武、王翦、王贲、李信等名将,秦国有赵奢、廉颇、赵胜、庞煖、乐乘、李牧、司马尚等名将。

两个诸侯国能够出现这么多名将,自然跟两个诸侯国的国力以及君主有关。秦国自然不用多说,从秦孝公到秦始皇无一位昏君,期间出现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四位雄主。秦国君主非常注意吸收人才,也非常善于发掘人才。白起、王翦都曾经得到了秦王的强力支持,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赵国虽然最后几位君主一般,甚至出现了昏君,但是赵惠文王、赵武灵王非常厉害,也非常善于发掘人才。赵孝成王用人上也有一定才能,不足之处只是撤换了廉颇。廉颇和在赵惠文王时期就已经展现出一定才华,李牧被重用的时间没有说明,至少是在赵孝成王时期。赵孝成王时期,除了长平之战用错赵括之外,其余时间廉颇和李牧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到了赵悼襄王和赵王迁时,李牧已经成为他们为数不多的名将,甚至可以说不用不行。

赵国和秦国的军事实力强大,对于其他诸侯国有明显优势,自然也有利于将领积攒军功,也有利于将领历练成长。秦国对六国的战争,基本上都是以胜利结束,仅有几次战败。赵国对六国战国也主要是败给秦国,对其他五国基本上都是以胜利告终。长平之战后,赵国尚且可以击败了燕国、韩国、魏国,由此可见赵国的军事力量。在秦国和赵国这样的环境下,自然更容易出现名将。


名将与军事力量相互成就,一方面军事实力催生了一批又一批名将;另一方面名将也使得本国的军事力量更加强大。长平之战后,赵军依然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因为赵国的名将。倘若没有此前的历练,廉颇、李牧也不一定能够有后来的战绩。

此外,秦国和赵国名将辈出,还和两国的民风有一定关系。战国期间,秦国的民风最为彪悍。军功爵制将尚武精神深深嵌入到每一个秦人的脑海之中,尚武之风盛行的秦国自然更容易出现名将。名将的数量更多,自然更容易出现顶级名将。赵国的民风在山东六国之中算最彪悍。自古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赵国胡服骑射之后更是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彪悍。邯郸保卫战时,赵国女子都被编入军队,参加作战。赵国的国土面积并不大,人口数量并不多,但是却能够硬抗秦国,藐视其他五国。


综合多种因素,最终赵国出现了廉颇和李牧两位绝世名将,秦国出现了白起和王翦两位旷世名将。




你是否需要了解?

战国4大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半。秦之白起、王翦;赵之李牧、廉颇。南朝梁武帝时期,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编撰《千字文》。其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来形容战国时期这四位战功赫赫的名将。他们都是从军中最基层的军官做起,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秦、赵两国最为倚重的大将。代表了战国时期...

战国四大将
讲到这里其实就可以回答为何“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其二? 因为这四大名将取的都是战国后期,当时以秦赵两国最为强大,战绩也最为显赫。 白起不必多说,一代人屠,杀敌百万,生平无一败绩,长平之战更实用四十五万赵国青壮封神。同时代的廉颇,那也是赵国中流砥柱般的人物,一生战功赫赫,除了大秦国差点儿意思,其他国家...

为什么战国的四大名将都是出在秦赵两国呢?
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李牧,白起,廉颇还有王翦,而这四个人全都是来自于秦国还有赵国。而之所以四大名将都来自于秦赵,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千字文》中,这四个人的名字连起来比较押韵,也就有了四大名将的说法。战国四大名将的来源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写的《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都出在秦赵两国?
战国四大名将都出自秦赵两个,不是没有道理的,不仅因为这四人战功赫赫,代表了战国时期实战的最高水准,同时秦、赵变法彻底,普通人也可以凭借战功封侯拜爵;两国的国君知人善用,发挥了四位名将最大的作用。然而可惜的是,四人除了王翦急流勇退,得以善终外,其他三人都是冤死,没能战死沙场,反而受...

战国时期4大战将和简介?
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其二。赵国有廉颇,李牧,秦国则是白起,王翦。廉颇属于古典老将,战法扎实,善于防守,长平大战秦赵于上党对峙三年,廉颇守得滴水不漏,令秦军完全没有办法,之后还是范雎差人收买赵国权臣,并放出谣言说秦军白起不怕廉颇只怕马服君之子赵括一人,于是赵王听信谣言,阵前换将,这...

在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说争议比较大的要数廉颇了?
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我们常常将这四位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这之中秦国与赵国各占两位。那么为何说战国四大名将之中,争议最大的要数廉颇呢?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可能源自于千字文,里边有一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的说法。这里边的起翦颇牧,就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正好是秦赵两...

为什么选择白起,王翦,李牧,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秦赵各半,秦之白起、王翦;赵之李牧、廉颇。军事上他们各有千秋,难分高下,其他方面则有如下不同:白起杀戮最重,基本不留俘虏,凶名最盛。廉颇不但勇猛善战,而且顾大局,识整体,勇于改错,有着高尚的品德。负荆请罪、将相和就是明证。王翦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

战国四大名将是?
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半。秦之白起、王翦;赵之李牧、廉颇南朝梁武帝时期,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编撰《千字文》。其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来形容战国时期这四位战功赫赫的名将。 他们都是从军中最基层的军官做起,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秦、赵两国最为倚重的大将。代表了战国时期实战的最高水准。

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分别是谁,他们的代表战役分别是什么?
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白起、王翦、廉颇、赵牧,白起的代表战役是:长平之战;王翦的代表战役的灭楚之战;廉颇的代表战役是长平之战;李牧的代表战役的抗秦之战。战国四大名将出处是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兵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四人分属秦赵两国,其中白起、王翦秦国人,...

详述中国战国四大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半。秦之白起、王翦;赵之李牧、廉颇 白起 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 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含长平之战)。攻韩魏歼灭30万。 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