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历史中真正的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战功有什么? 历史上的周瑜究竟是什么样的?

作者&投稿:但光 2025-05-20
在史记中,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周瑜,东汉末年东吴杰出军事家。出生于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少年时即与孙 《三国志》孙坚之子孙策交好,妻小乔,有两子一女。周瑜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军。后图进中原,不幸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病故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史记》没有周瑜的记载,可以参考《三国志》和《资治通鉴》

后人在看《三国演义》时,认为周瑜是一位小肚鸡肠的人,为了和小的事都要斤斤计较。在周瑜临死之时,还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嚎。《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对三国故事的演义,其中的观点和人物没有历史书籍那般客观和中立。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站在褒赞刘备的角度上创作的,对曹操、周瑜等人都有一定的贬低之意。周瑜在孙权阵营的谋士,诸葛亮是曹操阵营的谋士。在《三国演义》中,以贬低周瑜来衬托诸葛亮的才能无双。在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中,周瑜是一位才貌双全的人。周瑜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祖父和父亲和堂叔都曾担任要职,在此条件背景下出生的周瑜,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在江东一带,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话语,当时人们把有才干智慧貌美的男子称为“郎”,江东百姓称周瑜为“周郎”,从中可知周瑜的魅力。

周瑜还是一位有才干的人,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是刘军和孙军的总指挥。在这这场战争中显示了周瑜不俗的军事才能和谋略,连刘备和曹操二人都十分敬佩周瑜的才能。除此之外,周瑜还是一位大度之人。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周瑜“性度恢廓”,刘备评价周瑜为“气量颇大”,蒋干评价周瑜是“雅量高致”。从这些溢美的词汇中都可看出周瑜是一位集才华与智慧于一生的英雄人物。
周瑜的性格特点
说起周瑜的性格特点,需要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是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二是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很多读者都认为周瑜最终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还留下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肺腑之言。
但是,纵观后来学者对周瑜的评价,都是对他才能、智慧和人品的称赞。“年少曾将社稷扶,三分独数一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功迹巍巍齐北斗,声名烈烈震东吴。青春年纪归黄壤,提起教人转叹吁。”这是范成大对周瑜的评价,字词之间洋溢的全是对周瑜的肯定与赞美。
在《三国志》中,周瑜是位春风得意的才智少年。显贵家庭出生的周瑜,有着卓尔不群的谈吐。他有着勇敢决断的性格特点,遇事不慌不乱,积极地相出办法来解决。孙策去世后,东吴人心惶惶,为了安抚军心,周瑜依照好友遗言,不顾一切的拥立孙权为首领。正是周瑜决断的性格特点,才让东吴上下一心。除此之外,周瑜有着不骄不躁的性格特点。20来岁的周瑜已经在东吴大展才华,周瑜在东吴是鼎鼎大名的人物。随后,又娶了美丽温柔的小乔为妻,周瑜无疑是人生的赢家。但是,周瑜在得到众多的鲜花和掌声之后,仍然以辅助孙权为主,不计较得失和富贵。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被塑造成了一位心胸狭隘之人,并且容易嫉妒他。
周瑜评价
周瑜,著名将士,他的妻子小乔为其诞下三子,少年时与孙策交好,也因此与孙家结下世代因缘,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为了塑造诸葛亮的智慧过人的形象,对周瑜的形象难免有些言过其实了,或者说对他的说明并不是真正历史上的那个周瑜。
事实上周瑜其人胆识过人,学识渊博,司马光曾经在《资治通鉴》中对他的评价是极高的,再有关于三国的其它史书的记载中也没有关于周瑜心胸狭窄,嫉妒心强的描述。周瑜不仅精通音律,而且文采超群,他戎马一生,征战披甲,有极大的抱负,关于待人接物方面他也是相当谦恭有礼的,对于他当时的好朋友的孩子孙权,即使他当时在军中没什么地位,不受其他将军的尊重,周瑜依然尊敬孙权完全按照君臣应尽的礼仪来对待。这和厚实的小说家所描述的那个周瑜是截然不同的。
而关于曹操对周瑜的评价其实也不太好,因为曹操对于周瑜的评价其实不多,他的交流多是和孙权之间的。唯一一次对周瑜的评价还带有蔑视的意思。最后可以联系到历史的上下关系,也不排除曹操这只是在自己兵败之后的自我嘲讽罢了。周瑜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没有人能准确的判断,一切只看自己的价值观如何了。总之可以肯定的是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有或多或少的不正确的评价。在后人看来多少是有一些要把人引入歧途的意思了。
关于周瑜的样貌有记载为“瑜长壮有姿貌”,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周瑜长相俊美气势翩翩。周瑜不但风流倜傥,而且还才高八斗。文武智谋样样行,音律也很擅长,周瑜可谓是一位全能型人才。苏轼曾作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来感慨那段风云历史,其中他用“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其中,苏轼用“羽扇纶巾”四个字,描绘了周瑜绰约的气质,感慨周瑜实为不凡之人。
后来,多种版本的《三国演义》上映了,排除周瑜的性格来说,导演在选周瑜一角时,差不多都会任用长相挺拔、儒雅之人来饰演周瑜。在电影《赤壁》中,梁朝伟饰演周瑜一角,在梁朝伟身上再现了周瑜儒雅之风,动作之间颇具儒士之风。梁朝伟饰演的周瑜将周瑜的淡定和智慧刻画的入木三分,尤其是梁朝伟版周瑜穿上白色的大袍时,神态器宇不凡,有“雄姿英发”之态。
在2010版《新三国》中,黄维德饰演周瑜一角。黄维德版周瑜不仅有文雅之风,更突显了周瑜的英气。周瑜能文能武,当他是一位谋士时,他可以将文人的气韵发挥到极致,当他穿上战袍去前方杀敌时,英气十足。黄维德版周瑜将周瑜的文雅和英勇都展现了出来。
后来,在与三国相关的电视和电影作品中,“周瑜”大多以儒雅示人。

周瑜字公瑾,是庐江郡舒县人。他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儿子周忠,都任汉朝太尉。他的父亲周异,任洛阳令。
周瑜身材高大健壮,容貌俊美。起初,孙坚组织起义军讨伐董卓,把家迁到舒县。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岁,独与周瑜很友好,周瑜让出路南一座大宅院给孙策居住,登堂拜见他母亲,互通有无。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杨太守,周瑜前去探望他.恰巧孙策准备东渡,到达历阳,写信急速通知周瑜,周瑜带兵迎接孙策。孙策非常高兴说:“我得到您,就一切顺利了。”周瑜跟随进攻横江、当利全部攻克。于是就渡江攻打秣陵,打败笮融、薛礼,转而攻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县,刘繇逃走,而孙策的人马已有几万人。就对周瑜说:“我用这些人马攻取吴会平定山越已足够了。你回去镇守丹杨吧。”周瑜返回。不久,袁术派堂弟袁胤接替周尚任太守,周瑜和周尚一起返回寿春。袁术想任用周瑜做将领,周瑜看出袁术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请求任居巢县长,想借路东归,袁术听从了他。周瑜于是就从居巢回到了吴郡。这一年是建安三年。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任他做建威中郎将,当即拨给军队二千人,战马五十匹。周瑜当时二十四岁,吴郡的人都叫他周郎。因周瑜的恩威德信在庐江很出名,就派他出去防卫牛渚,后来兼春谷县长.不久,孙策想要夺取荆州,任命周瑜做中护军,兼江夏太守,让他跟随去攻打皖县,攻克。这时得到桥公的两个女儿,都是天姿国色的美女。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又进攻寻阳,打败刘勋,讨伐江夏,返回平定了豫章、庐陵,周瑜留下镇守巴丘。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孙权执掌政事。周瑜带兵前往奔丧,于是就留在吴郡,以中护军身份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诸事务。
建安十一年,督率孙瑜等人征讨麻、保二屯,杀死其首领,俘虏一万多人,返回守卫宫亭。江夏太守黄祖派将领邓龙带兵几千人进入柴桑,周瑜追击攻打,活捉了邓龙送到吴郡。
建安十三年春季,孙权征讨江夏,周瑜任前部大督。
这年九月。曹操进入荆州,刘琮率人马投降,曹操得到了他的水军,水兵、步兵有几十万人,吴军将士听说此事都很恐惧。孙权召见众属下,询问计策。议论的人都说:“曹公是豺虎一样的人,但他假藉汉朝丞相名义,挟持天子,征讨四方,行动都以朝廷为藉口,现在如果抵抗他,事情就更不顺利。况且将军您的优势,可以用来抵御曹操的,是长江。如今曹操得到荆州,全部占领了那一地区,刘表训练的水军,蒙冲斗舰,数以千计,曹操全部把他们沿江摆开,还有步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天险,他已经和我们共有了。而敌我实力的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们认为最上策不如迎接他。”周瑜说:“不对。曹操虽然假藉汉朝丞相的名义,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以神勇英武的雄才,又依仗父兄的功业,割据江束,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充足,英雄乐意报效,正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除去奸邪恶贼。何况曹操亲自来送死,怎么能去迎接他呢?请让我为将军您筹划此事:如今假使北方已经安定,曹操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旷日持久前来争夺疆域,又能够同我们在船舰上较量胜负吗?如今北方并没有安定,加上马超、韩遂还在潼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弃鞍马,依仗舟船,和吴越的人争斗较量,这并不是中原人的长处;并且现在天气严寒,战马没有草料;驱使中原的士兵长途跋涉江湖之间,不服水土,必定生出疾病。这四种情况,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都贸然为之。将军您擒获曹操,应该就在今天。周瑜我请求得到精兵三万人,进军驻守夏口,保证为将军您打败曹操。”孙权说:“老贼想废掉汉室自立为皇帝已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孤罢了。如今几位雄杰已经灭亡,只有孤还在,孤与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当抗击,和孤的心意非常相合,这是上天把您授予给我啊。”
这时刘备被曹操打败,想率军向南渡过长江,和鲁肃在当阳相遇,于是就共同商议计策,就进驻夏口,派诸葛亮去拜见孙权。孙权于是就派周瑜和程普与刘备合力迎击曹操,在赤壁相遇。这时曹操的军队士卒已经发生了疾病,刚一交战,曹军失败后退,撤军驻扎长江北岸。周瑜等人在南岸。周瑜的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和他们长时间相持。但是看曹操军队的船舰首尾相连,可以用火烧而打败他们。”就取来蒙冲斗舰几十艘,装满柴草,中间灌注膏油,帷幕裹盖,上面树起牙旗,先写信通报曹操,说要投降。又预备了快艇,分别系在大船后面,就依次一起向前驶去。曹操军队的将士都伸长脖子观看,指点说黄盖来投降了。黄盖放开各条船只,同时点着火。这时风势很猛,大火蔓延烧着了岸上的营寨。不久,烟火冲天,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曹军于是就败退,返回守卫南郡。刘备和周瑜等人又共同追击。曹操留下曹仁守江陵城,自己径直返回北方。
周瑜和程普又进军南郡,和曹仁对峙,各自隔着长江。军队没有交锋,周瑜就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出兵马围攻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吕蒙的计策,留下浚统守后方,自己和吕蒙前往援救甘宁。甘宁的包围解除后,就渡过长江驻扎在北岸,约定日期和曹仁大战。周瑜亲自骑着马督战,恰巧流箭射中他的右胁,伤势很重,随即撤回。后来曹仁听说周瑜卧床不起,就率兵上阵,周瑜便自己起来,巡视军营,激励将士,曹仁因此就退走了。
孙权授任周瑜为偏将军,兼南郡太守。把下简、汉吕、刘阳、州陵给他作奉邑,驻军守卫江陵。刘备以左将军身份兼荆州牧,府署在**县。刘备到京县拜见孙权,周瑜上奏疏说:“刘备以勇猛雄杰的姿质,又有关羽、张飞这些熊虎一样的将领,一定不会长久屈从受人支配.、愚意认为最好的计策应把刘备迁来安置在吴郡,给他大规模修筑宫室,多给他美女和珍奇玩物,让他享受声色之娱,再分开关羽、张飞二人,各自安置一方,让像周瑜我这样的人能协力和他们来攻伐作战,大事就可以定了。现在轻率地割出上地来资助他们,聚集这三个人,部在边境战场上,恐怕就像蛟龙得到云雨,终究不会是池中之物了。”孙权因曹操在北方,还应广泛招揽英雄,又害怕刘备一时难以制服,所以没有听周瑜的建议。
这时刘璋任益州牧,外有张鲁入侵,周瑜就到京县拜见孙权说:“现在曹操刚刚遭受挫败,正有忧虑在心,不能和将军您交兵作战。我恳请和奋威将军一同进攻夺取蜀地,占领蜀地而吞并张鲁,就留下奋威将军固守那里,好同马超结盟援助。周瑜我回来和将军您占据襄阳来进逼曹操,北方就能够谋取丁。”孙权答应了他。周瑜返回江陵,准备行装,路途巴丘时病死,当时年纪三十六岁。孙权穿丧服为他发丧,感动了左右的人。灵柩将回到吴县,孙权又到芜湖迎接,各项丧事费用,一概供给。后来专门颁布命令说:“已故将军周瑜、程普,他们家的佃客,都不再征收赋税徭役.”当初周瑜受到孙策友待,太妃又让孙权以兄长之礼尊待他。这时孙权职位是将军,众位将领宾客待他的礼节还很简单,而周瑜独自先竭尽恭敬,就对他遵循臣下的礼仪。周瑜性情气度宽弘阔大,大体很得人心,只是和程普不相和睦。
周瑜年轻时精研音乐,即使是喝了很多酒之后,乐曲如有缺误,周瑜一定知道,知道后一定回头看,所以当时人有谚谣说: “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嫁给太子孙登。儿子周循娶了公主,授任骑都尉,有周瑜的遣风,早年死。周循的弟弟周胤,起初授任兴业都尉,娶宗室女子为妻,授予士兵一千人,驻守**县,黄龙元年,封为都乡侯,后因罪流放到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鹭连名上奏疏说:已故将军周瑜的儿子周胤,过去蒙受褒奖,受封为将军,他不能以福运来修养,想着立功报效,而至放纵情欲,很快招致罪罚,臣等私下认为周瑜从前受到宠爱信任,在内是心腹大臣,出外是得力干将,受命出征,身挡箭石,尽忠献身,视死如归,所以能在乌林打败曹操,在郢都驱走曹仁,宣扬国家的威德,华夏因而震动,愚昧的蛮荆,无不臣服,即使是周朝的方叔,汉朝的韩信、英布,实在也无法超过他。能够抵御强敌、解除国难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珍视敬重的,所以汉高帝封爵的誓词说:“即使黄河变得如同衣带那么窄,泰山变得就像磨石那么小,功臣们的封国也将永远保存,传及子孙后代”;用丹书写明,以盟约隆重,藏在宗庙,永远留传,要使功臣的后代,世代继承,不止是子孙,甚而到更远的后代,回报恩德,彰明功业,勤勤恳恳,做到像这样,想要来劝诫后人,使效命的大臣,死而无悔。何况周瑜去世不久,而他的儿子周胤就沦为普通平民,更加使人哀痛伤心。私下希望陛下圣明,遵依古义,推崇兴盛覆灭封国接续断绝家嗣之道,臣等为周胤诉情,恳求赦免他余下的罪过,归还他军队,恢复爵位,使耽误了报晓的雄鸡,能再得呜叫一次,负罪的臣子,展示后来的效命。孙权回答说:“心腹老功臣,和孤合力共事,公瑾就是这样的,的确不能忘记.过去周胤年纪小,起初并没有功劳,无端领受精兵,封侯爵任将军,正是顾念公瑾而至于封任周胤的。但周胤依仗于此,酗酒**,肆意放纵,先后晓谕,丝毫没有悔改。孤对于公瑾,情义如同对你们二位,期望周胤有成就,这心情哪会有止境呢?只是由于周胤的罪恶,不适宜马上召回,也想让他受些磨难,使他自己能够明白罢了。现在您二人诚挚地援引汉高祖黄河、泰山的封爵誓词,孤因而感到惭愧,虽然德行比不上,但还是想着要和他靠近。事情也就是这样,所以没有顺从二位的意见。作为公瑾的儿子,又有二位从中说情,假如他能够悔改,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诸葛瑾、步鹭的奏表接连呈上,朱然和全琮也都陈说求情,孙权才答应了他们。恰巧周胤病死。
周瑜哥哥的儿子周峻,也因周瑜的大功而任偏将军,统领官兵一千人。周峻死,全琮上表奏请任命周峻的儿子周护为将。孙权说:“从前驱赶走曹操,开拓占领荆州,都是公瑾,永远不会忘了他。起初听说周峻死,就想要任用周护,听说周护品性行为孤僻险恶,任用他恰是制造祸害,所以就打消了这念头。孤思念公瑾,哪里会有停上呢?”
孙权同陆逊谈论周瑜、鲁肃和吕蒙说:“公瑾勇武刚烈,胆略过人,因而能打败曹孟德,开拓荆州,他的高远很难有人能为后继,您如今继承了他。公瑾从前邀请子敬东来,将他推荐给孤,孤和他宴饮交谈,很快就谈到大的谋略帝王的功业,这是第一大快事。后来曹孟德在收降刘琮之后,扬言将率领几十万人的水军步兵东下.孤遍请众将领,询问适宜的对策,没有人先满意地回答我,甚至子布、文表,都说应派使者奉书表迎降,子敬当即驳斥说不行,劝我急速招呼公瑾,交付大军给他,迎击曹孟德,这是第二大快事。而且他决断计谋策略的思想,远远超过张仪、苏秦;他后来虽然劝我借给刘玄德土地,这是他的一个短处,但不足以损害他的两个长处.周公不求全责备一个人,所以孤忘记他的短处而珍视他的长处,常把他比作邓禹。又子明年少时,孤认为他只是不辞难险,果敢有胆量罢了,等到他长大成人,学问大有增加,运筹谋略很出奇,可以说仅次于公瑾,只是言谈议论英姿奋发比不上罢了。他谋划攻取关羽。胜过子敬。子敬回信给孤说:‘帝王的兴起,都会有人来驱除祸患,关羽不值得顾忌。’这是子敬内心不能处治,表面上说些大话罢了,孤也宽恕他,不过分责备他。而他行军扎营驻守,能够令行禁止,辖区内没有人因废职而负罪,路不拾遣,他的治理方法也是很好的。”
评曰:曹操利用汉朝丞相的地位权势,挟持天子而扫灭群雄,刚刚荡平荆城,又向江东炫耀威势,当时谋议的人没有不感到疑惧而怀有二心的。周瑜、鲁肃提出独特果断的英明见解,出于众人之上,确实是奇才啊。吕蒙勇武而有谋略,善决断明辨军事大计,诱骗郝普,擒获关羽,是他最妙的计谋。起先虽然轻率武断随意杀人,但最终能克制自己,有国士的气度,哪里仅仅是一员武将而已呢!孙权的评论优劣公允适当,所以记载在这里。

熹平四年 175年 1岁 周瑜出生于庐江郡舒县。   *初平元年 190年 16岁 周瑜从舒县到寿春,结交孙策;并将孙策一家接至舒县自己家中同住;周瑜与孙策升堂拜母。 明代《三才图会》周瑜画像
  (按:三国志中记载,周瑜访孙策在其迁居舒城之前,孙策亦自述与周瑜有“总角之好”;儿童14岁以下为总角,故周瑜访孙策应在初平元年之前。)   初平二年 191年 17岁 孙策之父孙坚身亡;孙策离开舒县,葬父曲阿,后迁往江都。(周瑜与孙策第一次分别)   兴平二年 195年 21岁 孙策受袁术之命平定江东;周瑜带兵粮到历阳支助孙策,一同作战,攻下横江、当利(此两处均为军事要地,乃大功也),击退刘繇,进入曲阿。而后周瑜还镇丹杨。(周瑜与孙策第二次分别)   建安元年 196年 22岁 周瑜与伯父周尚回到寿春。   建安二年 197年 23岁 袁术在寿春称帝,孙策与袁术绝交,自立门户。袁术欲以周瑜为将,周瑜只请求作居巢县县长。   建安三年 198年 24岁 孙策获封吴侯、讨逆将军。周瑜到居巢县赴任,趁机东渡回吴,加入孙策旗下。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周瑜建威中郎将。   建安四年 199年 25岁 袁术病逝。孙策授周瑜中护军,虚领江夏太守(江夏郡尚在黄祖手中)。周瑜助孙策攻破皖城,夺得庐江郡。孙策、周瑜分纳大、小乔。同年于沙羡大破黄祖,还定豫章郡、庐陵郡。周瑜留镇庐陵巴丘。(周瑜与孙策第三次分别)   建安五年 200年 26岁 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从巴丘回吴,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周瑜向孙权举荐鲁肃。   建安七年 202年 28岁 曹操下书令孙权送嗣子入朝当人质(此时孙权无子,欲送为人质者疑为孙策之子),张昭、秦松等犹豫不决,周瑜反对,遂不送质。 三国志12的周瑜
  建安十一年 206年 32岁 周瑜与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首领,俘获万余人。周瑜还备宫亭。   建安十二年 207年 33岁 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邓龙送吴。 建安十三年 208年 34岁 孙权再次征讨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黄祖战死。同年,孙权命周瑜为左都督,带兵与刘备共同抗曹。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 209年 35岁 曹操留曹仁、徐晃等驻守江陵。周瑜在南郡与曹仁对峙一年后,曹仁败退。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   建安十五年 210年 36岁 周瑜女儿出生。周瑜进京见孙权,请求发兵取蜀,孙权同意。周瑜在去蜀途中病逝于巴陵巴丘。孙权素服举哀。鲁肃代周瑜领兵。程普代领南郡太守。   [注]:标注*的年份为估算,仅供参考。
编辑本段《三国志·周瑜传》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 周瑜 图像
[1]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於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於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馀口,还备(官亭)〔宫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讬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 戚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於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徒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於乌林,走曹仁於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扞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於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於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於兴继,为胤归诉,乞匄馀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权答曰:“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於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於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权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於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於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於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是个接近完美的人,他心胸广阔,文武双全,而且人又帅,还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仗—赤壁之战,他也曾提出三分天下,可惜最后等孙权采纳周瑜攻打益州的计划时,在出征时病死了。希望大家们多看看三国志,别看了三国演义就骂周瑜心胸狭隘。三国志里面的描写周瑜的片段: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於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於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於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三国志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孙策:“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吴夫人:“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
程普:“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蒋干:“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闲。”
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王朗:“策勇冠一世,有隽才大志。张子布,民之望也,北面而相之。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谋而有成,所规不细,终为天下大贼,非徒狗盗而已。”
孙权:“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孤非周公瑾,不帝矣。”、“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乎?”、“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吕蒙:“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诸葛瑾、步骘上疏孙权:“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扞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于兴继,为胤归诉,乞余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
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节录:“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宋词人戴复古的《满江红‧赤壁怀古》节录:“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明代才子高启的《过二乔宅》节录:“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烦江东,都与乔家做佳婿。”
清代郑板桥的《念奴娇·周瑜宅》:“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赤壁战前分析(没诸葛什么事儿,诸葛纯粹就一酱油党):
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瑜长壮有姿貌。
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真正的近乎完美的男人哪……比起他,好多脑残愚昧崇拜的周、温该无地自容,除了所谓无挑剔的品德以及作秀,其政绩近乎于零甚至负数。


你是否需要了解?

周瑜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真的小肚鸡肠吗?
最后周瑜更是被诸葛亮气得吐血,并因此一病不起,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声中去世。这不免让人觉得周瑜有些心胸狭隘,小肚鸡肠。不过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一个比较大度的人。根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是一个性情气度宽宏阔达的人,除了和程普有些不睦之外,大体很得人心。(周瑜)性度恢...

三国志中的周瑜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与程普交情深厚,最后使程普折服。然而,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导致其形象在后世逐渐被丑化,直至《三国演义》成书,周瑜的形象完全改变。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为东吴赢得了胜利,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在攻取南郡时,虽中毒箭,但依然拼死取下南郡,展现出他勇猛...

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真实历史上也是这样吗?
今天第一位出场的名将,就是周瑜。说起周瑜,人们心目中想起的两个标签就是“既生瑜,何生亮”和“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小说《三国演义》把周瑜描述成一个心胸极度狭窄的人,最后是被诸葛亮气死的。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么形象的,真的是心胸狭窄吗?历史上的周瑜非但不心胸狭窄,...

史实的周瑜是怎样的?
虽然历史上的周瑜当大事时也不算年轻了,而且他是最谦逊有礼貌的,但在三国志平话中他就已经是骄傲自满的代表了,因为在凡夫俗子眼里这样优秀的人物加之又少年得志不骄傲才怪。今天的周瑜再想平反,年轻气盛这一条他也是很难反干净的。因为周瑜咄咄逼人的谋略风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他谦让服人的个性真的很矛盾。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的事迹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当夜,周瑜为了坚定孙权的信心,消除他的疑虑,又单独进谒。 他对孙权说:“大臣们一见曹操的战书上写有水步兵八十万,心中恐惧,也不认真推测一下虚实,就提出了降敌的见解,这是没道理的。 现在,我们可以认真地估算一下,曹操所带的中原士兵,最多十五、六万,而且是经过长途跋涉...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是怎么一个人?
如果仅仅只这样,还不足为奇。更让人惊叹的是他的足智多谋。《三国志》中,他是第一个提出“联刘抗曹”的人,火烧赤壁、大破曹仁都是他的计策。他是东吴年纪最轻的中郎将,连孙权都坦言他能当上皇帝,坐拥天下三分,周瑜功不可没。《江表传》称其“少年有美才。”连诸葛亮都称赞他的才能不在...

三国演义孔明三气周公谨中周瑜是怎样的人?
《三国志》记载的周瑜,更像是一位聪明、勇敢、忠诚的将领。他不仅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历史记载中,周瑜多次表现出宽广的心胸,对待敌对势力也能保持冷静和理智。例如,在赤壁之战中,尽管面对强大的曹操军队,周瑜仍能冷静分析局势,制定出有效的战略,最终取得了胜利。周瑜的一生,...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什么样的?他真的嫉贤妒能吗
那么!正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本文主要讨论东吴大都督周瑜的为人,以及他的不世功绩。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东汉末年孙吴名将,官至大都督,偏将军,南郡太守。他是前吴时期,吴国最重要、最倚赖的一员将领。他在江东的威望无人能及,他的性格豁达开朗。三国志称周瑜“性度恢廓”,程普认为与公瑾交往...

历史上的周瑜是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有取西川的计划,但却被周瑜抢在了前面,只是天妒英才,周瑜病死在伐蜀的路上,并非被诸葛亮气死。按真实的历史推断,周瑜会有更大的作为。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汉太尉。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瑜长壮有姿貌”《三国志》;“美姿貌”《...

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真正历史上的。
他反复对同僚宣传孙权能“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是个可以成就大事业的人,并带头像对待孙策一样地尊重孙权,忠诚地履行臣下的礼节和职责。赤壁战前,曹操欣赏周瑜的才干,曾秘密地派遣著名的说客蒋干去劝降。周瑜知道蒋干的来意后,请他参观大营,行视仓库中的粮储军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