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想当一名民办教师有多难?

作者&投稿:向刮 2025-05-22
生产队时,想当民办教师因人而异,也难也不难。

一, 有人当民办教师,一点都不难

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 末期前,我们生产大队有两个小学和一个耕读点。

那个年代的民办老师,多数是大队、小队领导会计的妻子、妹妹、子女,有八、九个。因为是大队办学,用谁不用谁,大队领导说了算。文化太低,有几个小学都没毕业,就是到学校混工分。再说,那时也不抓教学成绩,学习毛主席语录、老三篇等,滥竽充数没问题。你说,对于有头有脸的人,当民办,那不是小菜一碟。

打倒四人帮后的1977年7月,邓小平出来工作,开始抓科学、教育。一个解放了的老干部做公社教育办主任,他决定全公社小学实行统一考试,所有班级考试成绩排大榜。

这一决定,震惊了那些靠权势、没经过任何考察考试、轻轻松松上来的民办老师们。他(她)们一看风头不好,不要说考学生,就是考老师也难及格,纷纷自动辞职。

二,我想当民办,难于登天,后又峰回路转。

当老师,是我从小的梦想。我是返乡知青在生产队劳动十几年,为大小队写材料,写画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干一个多月,公社组织集中大兵团修三年梯田,我是大队施工员兼报道员,为生产队300多亩水田丈量、制图,连记工员挂墙上的记工大报单都是我画。

可就是当不上民办老师,因为我——富贵出身。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1978年7月末的一天,我和几个社员在队所前粪堆倒粪。我们大队小学老校长找到我,对我说:“咱大队小学缺老师,我向大队王书记要人,他说让我找你,你看你愿意干不?”我当然愿意。当得知是缺个五年级毕业班班主任时,我有点犹豫,怕干不好。转而一想,当民办在过去那就是个白日梦,不打倒四人帮改革开放,我哪有有这个机会?我岂能放过,干!

我没有申请,没有托关系,就这样很容易当上民办教师。后来考师范,从小学调到中学,由教导主任、副校长到校长兼支部书记,主政镇中心中学。现在早已退休,晚年生活幸福,感恩改革开放。

难也不难。想当的人不少,当当不想当的或当不下去的人也有。根据我的经历。

说难,一般要初中毕业及以上学历,身体 健康 ,有点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上进心,业务要钻。那时,有早学习晚办公,纪律严,教师编造制紧,民办当公办用,课职务重,需要吃苦精神。教学生要耐心爱心等等。还有考试考核丶整顿。有关系考试考核不过关也退,我们苏北盐阜地区是这情况。

说不难。是民办教师条件不是太高,开始耕小教师主要拿工分,有人不做。一开始做正式民办,小学21元、初中26元1月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还农村户口。待遇不比大队干部好。主动辞职不干也有。当然,凭弯子的也有,不多。

生产队时期想当民办老师的确不容易。

一、那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唯成份论,家庭出身不好的不行,家庭有 历史 问题的不行。为此,我村有一名老三届高中生务农终生,另一名老三届高中生七十年末当了民办教师,后转为公办教师。

二、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村里大都推荐的“根子红、苗子正”的贫下农子女,且大都是大队、生产队干部子女,或有关系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有70年代的高中生。

三、七十年代末,农村缺老师的学校,是通过严格考试录用的。这时,招民办教师的事进入了尾声。

八十年代分田到户后,民办老师不挣工分了,有的陆续开始辞职离开学校,另谋高就。

这是我所见的本地区的真实情况。

我是文革中的1972年的高中毕业生。毕业后没有高考,城镇户口的被工厂招工了,农村户口只有回乡。回乡的同学当中,有关系的当了民办教师或者招为亦工亦农的工人。我父母是农民,没有人情关系,毕业后只好回乡当农民。幸好,我在学校经常写墙报,能写流畅的文章。回到家不久大队书记就让我到大队部帮助写写材料,没材料写了就回家干农活。当年底大队书记找我谈话,要我出任生产队会计。我不想干,他们威胁我,你要出去没有我们的准许,你也走不了,我只好干啊!在我担任生产队会计的二年内,我们生产队工分值由之前的十分工三毛七上升到六毛八,彻底改变落后面貌。1975年我符合推荐上大学的条件,是公社推荐到县里的22名之一。我本身没有后台,经不得风雨。和我同一个大队的同学向上写人民来信说我的姑父家是富农成分,我上大学成了泡影。此后,县里招民办教师,我大队分到一个名额。有几个人要干,有一个还是大队书记的亲戚。大队书记没法决定,就让全体党员投票。我因为是高中毕业,而且担任生产队会计口碑比较好,党员投票表决通过让我担任民办教师。生产队会计的账目我任教后两个月才移交。我在教师岗位上默默奉献,先后担任了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并在2002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在当时是镇里第一人。现在退休多年了,想想这些往事无限感慨。

老家,辽宁省一个偏僻农村,从进村路过人家算起,走出村子需大半天的路程。两山夹一沟,人家稀稀拉拉的,总共十二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住的人家都隔几里路。

我是七十年代中期入学,我入学时,感觉那时候政府很注重教育。我们一个大队有三所学校,最多时四所学校,三所分校,一所中心校。分校都建在屯子两边,都是一至三年级,中心校,小学,初高中都有。

我入学时在中心校,教我们的老师是小学毕业,而且那时教小学三年级以下都是小学毕业的。别看这些老师文化水平不高,但都有个狠劲,爱打学生,特别是男同学,有几个没爱老师打的,脑袋常常让老师拿教鞭棍打起包。

那时候就发现个怪现象,学校除了几个正式老师,大多数都是民办教师,而且这些民办老师,不是住在大队付近生产队的,就是学校正付校长的生产队,还有个别老师跟大队干部有亲属关系。

我刚入学时,计划生育还没开始,那时候孩子是最多的时候,每家都有几个学生,最多家都有五六个学生。我们中心校,有三百多个学生,老师近三十位,还不算分校师生。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辞退了几位年纪大的,文化浅的老师,又招了五六个下乡知识青年当民办老师。后来知识青年回城,又开始招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在农村,能当上民办教师是令人羡慕的行业,不是所有毕业生都能当上的。说是通过考试录取,其实都是暗箱操作,没点关系,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我入学时,还没实行高考制度,都是各村,学校保送上大学。我认识的几个保送上大学的人,不是大队干部的亲戚,就是学校校长的亲戚,他们都拿当民办教师做跳板,只在学校当副科老师,几个月就被保送上大学了。那年代,成份不好的,就是再有能力都不用。我家有个屯亲,是高中毕业,因为字写的特别好,几次毛遂自荐去当老师,学校就是不录用,后来得抑郁症了,英年早逝。

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学校又招了几个民办教师,其中有曾经在大队当过支部书记,后来调公社借用,他家的大姑娘,初中毕业生,长的人高马大,一张驴脸奇丑无比,学生给起个外号“大骒马”,说话结巴,一篇小学课文都读不小来,就能当老师,不就是有个好爹吗?后来主动跟我们班主任搞对象。我们班主任,是我们生产队唯一一个民办老师,高中毕业,也是托人才当上民办教师,执教水平没得说,就是没有后台。

班主任和她处对象那段时间,老师很郁闷,同学们都替老师心痛。那时候,学校每年都有一两位民办教师转正,她看上了班主任的气质,班主任惧怕她爸的权力。后来他俩真成夫妻了,很多人都感觉惋惜。再后来,他两口子都转正了。

我每次回老家,都听见他的花边新闻,据说跟屯子里几位小媳妇有染。现在已经退休了,一个月工资五六千,活的很潇洒。

我七四年高中一毕业就当民办教师,16岁,工资13快钱……

感谢邓小平77年恢复高考,否则,我这一辈子都在山窝里“混”了……

谨以此言,怀念回不去的少年人生。寄语乡村贫苦出身的少年们,要敢于奋斗,离开山沟,开拓未来……

生产队时期,民办教师不是随便当的。也得靠关系。有的小学毕业生也能干。不少初高中生照样在农村劳动争工分。当时定的地富反坏右子女更无缘民办教师。。当然,多数民办教师还是与时俱进的,是改革开放的进步力量。

难的是有没有真才实学的基础。另之具有过硬文化素材的热血青年,是否又全面实事求是的被重视或启用。

一般人没关系不敢想,我是六四年上小学,我老师也是小学毕业,小学三年级时换个老师是农中毕业。生产队社员有老初中老高中毕业的,因为没关系当不上民办老师。

我是捡漏捡的民办教师。77年寒假,大队中小学,初二数学老师去县中复习备考。大队副支书、会计找我说,崔老师(我同学)年后不能上课了,学生暑假毕业。支书说看你愿不愿意去代课。不过暑假后还能不能继续教学,要看学校需不需要。你考虑考虑,三天后我们再来。我说,不用考虑,我去。正月初五,通知我到校。到校后才知道是四选一。校长说题出好了,咱考试一下。到傍晚,会计通知我初六到校报到。就这样当了民办教师。学生升学率很理想,56名学生,升入第一高中24名,第二高中4名,第三高中2名。全县第一。就这样一直教了下来,86年转为国办,97年当了校长,19退休。


你是否需要了解?

民办教师资格证哪个部门认可
在中国,民办教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期间,由于教师资源的稀缺,生产队或自然村会推荐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担任民办教师。这些教师的待遇主要由生产队提供口粮,国家也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直至九十年代,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民办教师逐渐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这一...

民办教师资格证哪个部门认可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我国部分地区实行了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民办小学,尤其是在一些生产队或自然村。由于教师资源匮乏,很多生产大队和人民公社便推荐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担任民办教师。这些教师的待遇主要是由生产队发放口粮,国家则每月给予一定的补助。这种教育模式持续到九十年代,期间除了因...

民办教师资格证哪个部门认可
在中国的教育历史中,特别是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间,农村地区的教育体系存在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即民办教师。这些教师通常是由生产队或自然村推荐的高中毕业生,他们成为了村里的教育者,但并没有教师资格证。当时,由于教师资源稀缺,许多囬乡青年被推荐担任民办教师,他们的工资由生产队发放,国家则...

85年前民办教师补助
亲,很高兴为您解答!1975年—1982年的民办教师是可以享受工资补助待遇的,1975 年 3 月份起,国家财政每月发给 6 元钱的民办教师待遇,交给生产队 3 元,本人每月才领到 3 元钱工资。

民转公过渡期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民办教师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他们通常由生产队提供工分,国家则每月给予3至5元的补助。这个时期的民办教师是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为农村地区的学生提供了基础教育。进入80年代,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开始逐步从民办教师中选拔和招考公办教师。...

你们还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是什么样子吗?
那个时候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里的老师基本就是教育的半壁江山,也就是说,教育基本上就靠这几个老师来进行。并没有更高一级别的监管体制。而且基本上大一点的学校只有少数的公办教师,其他的都是民办教师。那个时候的老师主要也是挣工分,按公分来计算,每天十个公分参加生产队...

如何评价“民办教师”、“民代教师”在教育历程中的贡献?
在那个时期的中国(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百废待兴,贫穷落后。教师资源严重短缺,许多地方的农村孩子无书可读。是这一批民师们担起了农村的教书育人的工作。是这一批民师填补了国家师资不足的空白。他们在农村学校里,也被称之“老师″,拿的是生产队的工分,分的是农民口粮。当时的农村生活艰苦,条件落后...

民转公和公办有什么区别
在过去的七十年代,一些自然村或生产队因缺乏教师而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教师形式——民办教师。这些教师通常是高中毕业的农村回乡青年,他们被推荐到村里的小学任教。他们主要依赖生产队发放的口粮作为生活来源,此外,国家每月还会给予不超过十元的补助。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被解雇或主动...

通过两会山东对原民办代课教师的遗留问题有希望解决吗
有希望解决的。解决民办代课教师问题和遗留问题全国性有两个重要文件。一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7]32号文件。明确要求全面贯彻实施关,转,招,辞,退的五字方针。民办,代课教师的问题十分复杂。六十,七十年代,只要生产队或学校同意,有初中,高中毕业水平的都去当...

什么叫民办教师
民办教师是指“中国中小学中不列入国家教员编制的教学人员。为农村普及小学教育补充师资不足的主要形式。除极少数在农村初中任教外,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小学。一般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由学校或当地基层组织提名,行政主管部门选择推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包括文化考查批准,发给任用证书)。生活待遇上,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