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谋的故事 关于智谋的故事有哪些
南北朝时,司马楚带领部队为征讨柔然的大军督运军粮。发觉敌探来到,劫取军粮!”他紧急下令,砍伐柳树扎牢为城,并下令浇水,一座冰城出现了。敌军来到时,见冰滑难攻,只好立即散去。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 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 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 见驾,并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就便率百官随这豪民老人来 至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 更是绣幔锦彩,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乐甚。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 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己,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里作客,大军竟然已 航行于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老人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 就是他设计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 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
2、借刀杀人
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 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 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 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 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 而攻齐,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 就有了攻齐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 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齐。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 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 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 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偷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 害关系:吴国伐鲁成功,必将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强备战,以防吴国进 犯。公元关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 鲁国立 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图书及几员大将死 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 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赵、晋四国的矛盾,巧妙 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 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南北朝时,司马楚带领部队为征讨柔然的大军督运军粮。发觉敌探来到,劫取军粮!”他紧急下令,砍伐柳树扎牢为城,并下令浇水,一座冰城出现了。敌军来到时,见冰滑难攻,只好立即散去。
井陉之战
公元前206年,盛极一时的秦帝国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当时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分别形成了两个新的集团,双方为争夺天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在这场历时近五年的战争中,汉大将韩信表现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其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则是他辉煌战例中的精粹。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井陉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进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反观韩信,麾下只有万余之众,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军,人马疲惫,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赵军谋士李左车向陈余建议:正面坚壁不战,用一部分兵力绕到敌后切断汉军粮道,使韩信“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最后前后夹击,一战而擒韩信。但陈余却是一名崇尚正面攻击的古典派军人,拘泥于“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教条,且认为韩信兵少而疲,不应避而不战。他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刻板地遵从兵书上“十则围之,倍则战”的公式行事。
韩信深谋远虑,自知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如采用强攻,必会受挫,于是决定在离井陉口很远地方驻扎下来,反复研究地形地势和赵军部署。当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立即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远地方扎下营来。半夜时分,韩信选拔了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乘天黑悄悄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等翌日见赵军出动,营垒空虚之时,攻入赵军大营,把赵军旗帜拔下,插上汉军旗帜。随后,韩信传令部队就餐,他对将校们说:“少餐即可,待天明破赵之后再饱餐。”将校们将信将疑,只能从命。韩信遂即传令击鼓,出大将旗仗,向井陉口进发,他说:“赵军已先我占据了有利地形,筑垒以待,看不到大将旗仗,怕他们疑我尚在后军,不肯发起攻击。”
当汉军接近井陉口时,韩信连骑哨都不派,立即传令中军主力全部前出到河边背水列阵,营垒上的赵军远远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退,纷纷讥笑韩信不懂兵法。少顷,天色已然大亮,汉军阵营扬起一阵轻尘,随着激越的鼓声,一队旗仗转出,韩信在众将校的簇拥下纵马来到阵前。陈余眼见韩信兵少,自己又占据有利地势。于是率轻骑锐卒蜂拥而出,欲生擒韩信。韩信令弃旗鼓仪仗,迅速转入阵中。陈余见此情景,当即下令全营出击,直逼汉阵。汉军因临河而战已无路可退,所以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双方厮杀半日有余,赵军仍未能获胜。这时赵军营垒已空,韩信预先伏下的两千轻骑直驰而入,在赵军营垒遍插汉军红旗。鏖战中的赵军突然发现背后营垒插满汉旗,队形立时大乱。韩信挥军趁势反击,将二十万赵军杀得大败,斩杀赵军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
战后,汉军将士们饮宴相贺,他们纷纷问韩信:“将军叫我们背水列阵,这是有悖兵法的啊,为什么竟然能取胜呢?”韩信哈哈大笑:“兵法上不是都说了吗?置之死地而后生,置只亡地而后存。如果我给你们一条生路,士卒们能拼死作战吗?”诸将这才领悟了背水列阵致胜之奥妙,对韩信大为钦服。
井陉之战,韩信以万余的劣势兵力,奇正并用,背水列阵,灵活用兵,一举击破二十万赵国大军,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谱写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精彩篇章。唐代诗人王涯在《从军行》里,生动描述了井陉大战。盛赞韩信的高超谋略和指挥艺术:
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淝水之战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剩下能与他对抗的,就只有在长江一带的孙权和在湖北一带的刘备了。 公元208年,曹操带了20万大军(对外号称 80万)南下。刘备退守湖北武昌,此时他只有军士两万多人。在军师诸葛亮的建议下,他决定与孙权共同抗曹。诸葛亮向孙权指出,曹操虽然人多,但其中有七八万是刚投降的荆州士兵,这些人主要是水军,是作战的主力,但他们不一定真心服从曹操。而北方的曹操士兵,不善于水战,长途而来生病的也很多。这些分析使孙权看清了形势,同意派大将周瑜带领三万军士与刘备一起战斗。 曹军驻扎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又一说在今湖北赤壁市),曹操下令用铁索把战船锁在一起,以便北方士兵在船上行走。诸葛亮和周瑜都决定用“火攻”的方法进攻曹操。一天夜里,刮起了东南风。周瑜派部下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带着十艘战船,船上装着灌了油的柴草,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他们同时点火,火船顷风向曹操的战舰驶去,曹军战舰因为锁在一起,一时无法解开,不一会便成了一片火海。火又烧到了岸上,曹军死伤很多。 赤壁之战后,全国形势发生了变化。曹操退回北方。曹操死后,公元220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国号为“魏”,都城为洛阳。刘备乘机占据了荆州大部分地方,又向西发展,在公元221年,也自立为帝,国号为“蜀”,建都成都。孙权则巩固了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公元 222年称王,国号“吴”,都城为建业(今南京)。三国鼎立的局面,直至公元280年西晋灭吴才结束。
你是否需要了解?
历史上有哪些用智谋取胜的故事用一小段文字概括?
3. 别有洞天:明末清初时期,抗清将领吴三桂的备弊儿子吴克群与明将周雨彤在战场上进行决战。周雨彤事先埋伏了一支队伍在对面山中,当吴克群率队追击时,他已撤军离开,留下一面横幅“别有洞天”,成功破除吴克群的进攻,使清朝成功征服云南。这些例子均展现了智谋的威力,在军事、政治和社会等各个领...
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有哪些
10. 窃符救赵:战国时期,信陵君窃取魏王的符节,调动军队援救赵国,展现了个人英勇和智谋。11.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城濮之战中,采纳谋士建议,采取“退避三舍”的策略,诱使敌军深入,最终大败楚军。12. 围魏救赵: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孙膑利用围魏救赵的策略,诱导魏军撤退...
智谋故事有哪些
智谋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一、《草船借箭》解释:这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故事。诸葛亮利用智谋,巧妙地利用天象和敌人的心理,成功地从曹操那里借得箭矢。他通过一系列策略,成功地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二、《空城计》解释:空城计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使用的一种策略。当诸...
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有哪些?
展开全部 利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有:《空城计》、《破釜沉舟》、《望梅止渴》、《赤壁之战》、《围魏救赵》、《官渡之战》、《田忌赛马》、《抛砖引玉》、《隔岸观火》、《退避三舍》、《瞒天过海》、《窃符救赵》、《草船借箭》、《井陉之战》等。 1、空城计 三国时,蜀魏交兵,司马懿统领魏军兵至...
三个智谋取胜的故事
2. 诸葛亮借东风取胜 三国时期,蜀国与魏国交战,蜀国军队无法攻破魏国的长坂坡防线。此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决定借助自然力量,命令士兵在山顶放置数千个火把,并在山下布置鼓风机。当晚,诸葛亮下令点燃火把,并让士兵齐鼓鼓风机,最终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东风,将魏军的防线吹倒,蜀军乘机攻入长坂坡,取得了...
古代用智谋取胜的人(历史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智谋取胜的故事屡见不鲜,其中不乏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以下便是两则著名的历史故事,展示了古人运用智谋取得胜利的智慧与勇气。淝水之战:东晋与前秦的较量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前秦皇帝苻坚企图统一南北,派遣大军南征。面对苻坚的百万雄师...
以智谋取胜的历史故事
以下为你介绍几个以智谋取胜的历史故事: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和孙膑出兵,孙膑不直接救赵,而是围攻魏国京城大梁。魏军回兵自救,在桂陵遭以逸待劳的齐军迎击,大败几乎全军覆没。退避三舍:春秋时晋国内乱,重耳逃到楚国,承诺若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后来...
用0~100字概括一个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是智谋故事中的经典案例。在一次战争中,诸葛亮带领船队在夜晚的大雾中驶向曹操的军营,故意制造出击鼓进兵的声势,使曹操担心遭到埋伏而不敢轻易出战。曹操下令放箭,箭矢全部射向船上的草人。等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船队返回,并让士兵大喊:“谢曹丞相赐箭!”曹操这才意识到自己...
要有关诸葛亮的智谋的故事,不要古文的,100字
1. 三顾茅庐 刘备在新野时,深感自己缺少谋士。在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诸葛亮外出;第二次,诸葛亮又外出;第三次,诸葛亮在家,但正在午睡。刘备在门外等待,直到诸葛亮醒来。诸葛亮的才华和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他决定出山辅佐刘备。2. 如鱼得水 刘备请...
关于智谋的故事
孙庞斗智指孙膑和庞涓各用智谋相斗。是来源于《东周列国志》的历史故事。战国时期,庞涓设计让魏王残害了孙膑。被砍掉双脚的孙膑逃到齐国后为齐所用,在救赵之战中,田忌采纳孙膑的围魏救赵、减灶计,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最终迫使庞涓马陵道自杀。4、瞒天过海 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比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