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家乡的名人 写家乡的名人作文600字

作者&投稿:昔萱 2025-05-16
家乡的名人 作文

写关于家乡名人的作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的,俗话说得好,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有一个辛苦勤劳的农民。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村的一位农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他的皮肤很黑,短头发,经常戴一顶草帽,穿一件很旧的褂子,显得又瘦又矮。但他种起田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里治农药、除草……干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业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种了几十亩田。从一开始一贫如洗到现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仅勤劳,而且充满了智慧。王大伯一开始不懂得种田的经验,所以吃了亏,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到处请教别人,自己也买了关于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种田有关的书。自己不识字,就让家里人读给他听,然后用心钻研,终于掌握了一些技术和经验。他经常说:“种田看起来简单,学问确实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买种子,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买了同样的种子。只有王大伯和他们不同。有些人问他为什么买这种种子。他说:“凭我的经验,今年的天气适合这种种子。”果然,最后他收获的要比别人多很多。慢慢地他开始富裕了,最后用起了机械化。从此,他就成了我们村的名人。

种田虽然让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阵子。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真是苦也粮食,甜也粮食

2

庄子故里在唐宋以前,没有争议,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蒙城县。

今日蒙城县,是古代蒙县而来。蒙很早就为县级行政单位了,在后汉(公元25~220年)时代,“蒙”称“蒙城”,《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得很明白:豫州,梁国有九城:其中有“蒙”城。因此,“蒙”自后汉起,就称为“蒙城”。后汉的郡和郡国的县级行政单位都称城,特别是过去单字的县,如“蒙”、“项”、“虞”等等,此后也成了“蒙城”、“项城”、“虞城”了,以后再恢复县制称呼,“蒙”就成了“蒙城县”, “城”字被保留了下来。

晋代学者张湛曾经作《列子注》这本书,张湛明确写道:“庄子,宋之蒙城人,为梁漆园吏。”可见,晋代仍沿称蒙为“蒙城”。蒙城这个地名,当起自后汉。汉晋以后,唐以前,蒙城地名有过变动,蒙城曾被叫做“山桑”,山桑侯国,但称做山桑前后,“蒙城”也是不断反复出现在史志上的。但自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城重新被确认至今为“蒙城县”,1000多年中没有变化。所以,有的学者不辨史志,武断蒙城自唐代开始才有的,不符史实。

“蒙”是春秋战国就有的县级行政单位,在后汉,称为蒙城,从唐朝至今,蒙城这一名称始终不变。蒙城算得上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了。

“蒙”是庄子故里,首先提出的也是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附有庄子传,开头一句就是“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后汉时“蒙”为“蒙城”,庄子自是蒙城人了。

对此,宋代二位大文豪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苏东坡(公元1036~1101年)均予以确认。

《苏东坡全集》中有一篇《庄子祀堂记》,是为蒙城人建庄子祀堂而写的。文章一开头,即为“庄子,蒙人也。”这块碑近年在蒙城出土,虽为残碑半块,存原文186字,经有关专家认定,碑文文字当是苏东坡亲笔所写。

《王文公文集》中有一首诗:《蒙城清燕堂》

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天我要说的是我的奶奶。
奶奶六十来岁,个子不算高。脸上布满了皱纹,一笑起来皱纹就更深了。虽然奶奶长得并不出众,可她扎出的扫把却个个漂亮得很。
奶奶每年都要种扫把苗子用来扎扫把,因为每年总是有一些人找奶奶帮他(她)们扎。还有一些人也想学,奶奶就会毫不吝啬地教她,直到把她教会为止。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你奶奶这手艺是跟谁学的?”其实,奶奶的这个手艺并不是跟谁学的,而是她看别人扎,她自己也很好奇,回家自学的。后来慢慢就学会了。
其实,做扫把也不是很难。先把扫把苗子晒干,种子去掉,再把它的外皮剥掉,用锤子把杆子锤开,然后用绳子把它扎成扫把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一点,一定要扎紧,否则很容易散掉。
有一次,我跟奶奶在聊天。我突发奇想,问:“奶奶,你刚开始学扎扫把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呀?”奶奶说:“有啊。”我说:“那你给我说说吧。”奶奶说:“好。有一天,我正在扎扫把,突然,用东西把杆子梳开的时候,那东西上面有一颗钉子松掉了。我一梳,把手都割破了。”我说:“那你有没有想过不学了?”奶奶说:“这点小困难算什么?我跟本就没有想过。”我说:“哦。”突然之间,我真有些佩服奶奶呢。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名人”——奶奶。

2009年6月2日,我与朋友一行瞻仰了周渔璜故居。
在贵州提到周渔璜,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位曾经让贵州人“长脸”、当年名震京华、如今被誉为“黔中诗帅”的历史名人。
周渔璜的一个故事至今仍在各地流传:
周渔璜酷爱读书,当年他走进京城一家大书店,浏览一番之后无不遗憾地自言自语:“可惜都是看过了的。”听见此话的书店老板很是不屑:“先生,既然你都看过,我任意指定一本,你能说出书中的大意么?”周渔黄点头,老板却更加轻蔑,说:“先不要肯定,我给你一晚上时间,让你好好回忆是不是都看过了,咱们明天再来检验。如果你真能做到这一点,我宁愿把整个书店的书全部送给你。”周渔璜也是点点头,并答应第二天一定回来。
当晚周渔璜思来想去,觉得那店里只有一本时宪书(即历书)他没有看过。书店老板表面不服这位傲慢的贵州小子,内心却根本不敢小瞧,心想万一真的赌输了,输掉的将是自己的平生所有财产,所以要想胜券在握必须出奇制胜,真是无巧不成书,他睡在床上左思右想,居然也想到了用时宪书来考周渔璜,因为这种书是阴阳先生用来查黄道吉日的,从来没有谁会去阅读它,他相信读书再多的周渔璜也不可能读这种没有阅读意义的书,于是对自己的“创意”喜不自禁,就等着周渔璜难堪到底吧,他还可以一举两得:既保全了书店,也教训了周渔璜。
周渔璜第二天如约来到书店,老板“善意”地说:“算了吧,还是别赌了,让你输了我很不忍心的。”周渔璜却说:“愿赌服输!”这更激起了老板的“赌劲”,他假巴随意地从书架上拿出一本时宪书放在周渔璜面前,说:“来一本简单的,你就说说这本书的大意吧!”没想到周渔璜竟说:“只说大意未免太简单了,我还是背给你听吧。”接着就不慌不忙地把时宪书背了一遍,正背还不算,又再倒背一遍,简直听得老板满身虚汗——原来,昨晚他就把这本书倒背如流了。
书店老板一言既出,感到相当为难却毫无退步之处,也算是一位敢说敢为的老板,表示整个书店的书都是周渔璜的了,即刻可以运走。而周渔璜则说:“算了吧,这些书都装在我肚子里了,我拿去也没有意义,我只有一个要求,以后不要小看贵州人就行了。”从此这个故事不胫而走,并一直流传到今天。我们不能不说这个故事有夸饰的成分,但它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渔璜的博学多才。
下面介绍一下真正的周渔璜:
周渔璜(1665-1714年),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字渔璜,号起渭,一字桐野,别号载公,贵阳青岩骑龙人。父亲周国柱有四子,渔璜排行第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渔璜22岁乡试第一。三十三年(1694年),29岁时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六年(1697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擢升翰林院侍读。五十年(1711年)简任顺天学政。五十一年(1712年)升侍读学士。五十二年(1713年)晋升詹事府詹理,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检阅浙江、江南两省兵。五十三年(1714年),因操劳过度,年近半百即逝世于任上。
周渔璜才华横溢,在清初中国诗坛有很高的地位。他幼年即工诗,十四五岁时,曾赋《灯花诗》一首,传诵乡里。清初中国诗坛门户之见陋习严重,他不为时风所染,博采众长,独树一帜,以新、奇见长。周渔璜在京城二十多年,初以一首瑰丽特出的《万佛寺大钟歌》名震京华(万佛寺大钟即华严经大钟)——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夺其侄帝位,改年号永乐,迁都北京。一到北京,朱棣就铸华严经大钟,意在超度“靖难”死者以减轻自身罪孽。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周渔璜写此诗时正供职于翰林院,诗中鞭挞了朱棣夺取皇位的残酷,指出“南兵百万刲羊豕”、“忠臣十族飘冤魂”、“当年杀戮成丘墟”;揭示刻有二十万字的华严经大钟“一字忏除一冤命,字少冤多除不竟。”、“钟声夜发老狐鸣,头戴髑髅暗中听。”;最后沉痛地说李闯王入京、崇祯吊死、明朝灭亡前的景象是“帝子王孙无处所,血溅丘陵一抔土。”可谓磅礴大气,意境幽旷,沉雄悲壮。袁枚曾赞他的“直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广寒宫”为“终身不忘”的佳句。
周渔璜的《桐野诗集》,清代就有四种刻本流传:初名《回青山房》,又名《稼雨轩》,又名《燕山尘土》,后定名为《桐野诗集》。其弟周起濂刻于北京,称北本;周渔璜的朋友、同榜进士汪千波再刻于江苏吴县(苏州),称为南本;三刻于贵阳,为贵筑人谢廷薰所刻,称为谢本;四刻于独山莫友芝,咸丰二年(1852年)印于贵阳。今之常见《桐野诗集》,即莫友芝的咸丰本,分为四卷,第一卷68首,第二卷77首,第三卷89首,第四卷118首,总计352首诗,记录了周渔璜在翰林院供职期间的见闻和感想,堪为诗中精品!1999年11月,贵州人民出版社的校注本《桐野诗集》问世。
康熙皇帝曾问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当代诗人数谁?陈廷敬回答:周起渭(渔璜)和史宇义(蕉饮)。可见周渔璜当时在全国诗坛上已是数一数二的顶尖诗人。晚清“西南大儒”郑珍在瞻仰周渔璜的遗像后赞说:“诗当康熙,如日正中。起问汉大,惟渔璜公。桐野一篇,眉山放翁。经纬宫商,继盛长通。”他认为周渔璜是继承盛览(长通)之后,堪与苏东坡(眉山)、陆游(放翁)媲美的诗人。周渔璜的诗不但造诣很深,而且成就很高,大画家刘海粟在《诗人周渔璜小传》中称他为“黔中诗帅”,认为“这位开一代风气的人物,论学术成就之高,阅历之广,反映民间疾苦之深,他不如郑珍(子尹)、莫友芝(郘亭)、黎庶昌(纯斋)(黎在刻画民生方面亦不如郑、莫),而才气或在三家之上”。
周渔璜的另一些学术成就是奉诏参与编篡《皇舆表》、《康熙字典》、《渊鉴内涵》等书。《皇舆表》即《大清地舆图》,是清初编成的地理学重要图籍;《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旨编篡的,周渔璜名列二十七名篡修者之第三,可见其担当之重任;该书收字47053个,是《中华大字典》出版前我国最大的一部字典,是查找汉字的古音、古义和生僻怪字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在我国学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渊鉴内涵》是一部类书,采自《唐内涵》、《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玉海》等十七部古类书,分为天、岁时、地、帝王、文学、武功、人、草、木、鸟、兽等四十五部,共四百五十卷,集我国清代以前类书之大成,周渔璜即是该书校录官。
周渔黄对地方文化建设也有突出贡献。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年仅27岁的周渔璜参加了贵州巡抚卫既齐组织的《贵州通志》修篡工作,担任分篡。当时贵州著名文人吴中蕃主持该项工作,十分器重周渔璜的才能,认为他年少有为,前途无量。吴中蕃有诗云:“欲觅替人欣已得,可知倒屣自难禁。原将绝俗超凡事,慰我相期无限心。”周渔璜担任分篡的(康熙)《贵州通志》,全书三十六卷,后又增《杂记》,总计三十七卷,史料丰富,篇幅浩大,是贵州省地方志的重要著作。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值得贵州人骄傲的历史名人,他的故居竟是我眼前的这个样子!想起一些原本没有名人也要想办法“制造”出名人或与某名人扯上点关系的地方,心中的滋味难以言说!

赵旭:

(1812-1866),字石知,号晓峰,清朝贵州桐梓县人。幼年丧父,青年时代随其叔至山东腾县祖父官署居住。先后游学吴楚,阅历学识极富。回桐梓后,曾九次乡试不第。长期居家课读,与"西南世儒"郑珍、莫友芝情谊深厚。曾任桐梓、荔波教谕。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任荔波县教谕时,以实绩加翰林院孔目衔兼署都匀府教授。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农民起义军攻破荔波县城,旭受重伤后投江死。赵旭博学多才,关心桑梓的文化事业,曾采访桐梓掌故,编成《桐鉴》6卷、《被桐鉴》1卷、又编成《桐梓耆旧诗抄》1卷、《桐梓艺文志》4卷、《文学尔雅注》1卷、《琴鹤堂先泽拾遗》1卷、《蜀碧补遗》6卷。赵旭一生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著有《播川诗抄》8卷,选诗500余首。又有《播川全集》50集。一生坎坷,长期居住在农村,对贫苦农民的生活较了解。他写的诗,多反映贫苦老百姓的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大胆揭露清军的腐败的社会的黑暗。语言朴质无华,通畅明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汪承潮:

字小瀛,号祖龙坑外人,贵州贵阳人。画家。工山水人物,能写真。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曾为麟庆《鸿雪因缘图记》绘黔中名胜。

3、王立中:

清朝贵州平越(今福泉县)人。清朝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进士,入翰林院。

4、 安淦辛:

清朝贵州水西人。奢香后裔。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他禀请为奢香立碑于墓前,又修奢香祠于墓侧,立"奢香夫人故里"石柱标志于路旁。

5、陈钰:

(1814-1869),字二如,号一指山人,清朝贵州贵阳人。贵州籍指画名家自幼不喜科举,醉心水墨绘画,未到中年画名即已遍黔中,因用心过度,40度后双目失明,经数年治疗,重见光明。擅长指画,画人物、山水、花鸟、尤以人物最精。书画造诣甚高,可惜局于黔疆,无缘与海内外名家交游,难显其名声。陈钰的人物画,到民国年间仍有为其族人保存者。计有《一指山人行乐图》、《十八罗汉册》等。贵州省博物馆收藏有其画数种,有《钟馗破扇图轴》、《墨笔山水花卉散页》(十页)等。

6、何德胜:

(1814-1867),字安国,本姓刘,呼为刘二、何二,清朝贵州黄平木老坪人。农民起义军黄号军首领。生性倔强,好打抱不平,对清政府滥征捐税,强行"折征"的政策极为不满。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在瓮安天文组织起义,用黄布扎头,史称黄号军。建立有上大坪、轿顶山等根据地。九年(公元1859年)十月攻入开州,十年(公元1830年)四月拟攻贵阳,已进占乌当,击毙守备戴雨先,因提督田兴增援,遂退至开州、平越、贵定等地与官军进行争夺战。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相继击毙后补道赵国澍、守备袁学先、千总孙德胜、副将何显士、知府戴鹿芝、知县白婪蟾,游击商肇淮、郭开贵等文武官员,攻占修文,与另一农民起义军潘名杰联合拟再次攻贵阳,已进兵至小关、茶店等地。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又攻破长顺、长寨、定番、其势力达到安顺、安平,击毙守备王三锡、游击田庆宜、黄德正、都司李洪林、唐万全、千总苏一相等。同治四至六年(公元1865-1867年),又破清镇县,入息峰,击毙副将叶有贵、倪朝荣等。征战黔境十三年,纵横数百里,队伍发展到十余万人,使清政府为之震慑,视为"腹心之患"。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十月,病逝于轿顶山军中,其起义队伍由其妻领导继续坚持斗争。由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清朝廷调集大军前来镇压,黄号起义军最后失败。

贵州名人的姓名

古代历史名人

舍人、亡波、尹珍、谢暹、付宝、尹贡、谢元深、田道远、赵国珍、海通、赵主俗、孙应鳌、越其杰、谢三秀、宋昂、宋昱、大明奢香夫人、马士英、何腾蛟、梅友月、朱万年、郑珍、周渔璜、严寅亮、傅玉书、何威凤、唐炯、莫友芝、赵以炯、郑知同、肖光远、莫与俦、黎恺、黎庶蕃、黎恂、黎兆祺、黎兆铨、黎庶焘、陈田、吴中蕃、孙竹雅、夏同和、朱洪章、成世瑄、蒋允焄、陈夔龙、丁宝桢、、黎庶昌、杨芳、文天骏、陈法、刘清、周之翰......

现当代名人

谢六逸、李端棻、周素园、王家烈、刘显世、何应钦、王天培、任可澄、曾元三、毛光翔、王伯群、戴之奇、谷正伦、谷正鼎、梅达夫、滕久寿、席正铭、王若飞、龙大道、金国楠、刘子健、陈曾固、朱启钤、邓恩铭、柏辉章、戴戡、黄芝萌、谷正纲、张道藩、王文华、周西成、袁祖铭、平刚、王天锡、王伯勋、周达文、安健、杨志成、龙世昌、周逸群、邝继勋、雍文涛、陈泰运、何兆清、宋思一、黄超、杨家骝、姚茫父、蹇先艾、周昌寿、周恭寿、吴数德、彭荃、邹市明、周林、戴秉国、廖锡龙、陈培忠、王应学、申万胜、贾若瑜、张芝庭、秦元勋、易家训、张筑生、越民义、郎世俊、罗登义、张永立、顾建中、丁道衡、刘遵义、陈世炬、熊毅、肖序常、邢其毅、乐森璕、殷宏章、刘孜、宁静、哑默、周显欣、阿幼朵、颜振豪、经纬、何洁、卓定涛、聂远、杨长槐、舜天齐、黄征、龙超云

你上6年级吧

说到我们贵州家乡的名人,那就多了,比如青岩清朝状元赵以炯、书法学孙竹雅、还有黔东南苗族农民起义领袖张秀眉等等,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中国奥运挙击史奖牌零纪录突破者——邹市明。 疲小的个子,谦逊的脾气,温和的话语,快乐而敏捷,和擂台上那和气势汹汹,孔武有力、桀骜不驯的话语形象大相径庭。弯曲的鼻梁仿佛告诉人们挙击运动的凶险,眼前的小伙子就是站在中国挙击坛最高点的——贵州人邹市明。 邹市明一开始学的是中国武术,一次偶然,同学的爸爸将他带到了挙台。激烈对打,灵巧的闪躲,要的是力量和智慧,功略与计谋,几番较量之后他胜利了,就是这一次胜利邹市明迷上了“挙击”。从那以后邹市明是精彩的挙击生涯开始了。 从省体校到国家集训队的挙台,邹市明始终坚守寂寞的功房,无论是大汗淋漓,还是满身伤痕,他更沉着,练得更苦。邹市明的制胜法宝是一个“快”字,就是靠着这个法宝,邹市明从世界挙坛的一个小角色走上了奥运的领奖台,创造了中国挙击的奥运会上无牌的历史。 我为贵州有这样的一位伟大的人物而感到自豪。

凡事要靠自己!

meiyou

你不会自己想啊


你是否需要了解?

我家乡的名人 作文(600字左右)我家乡在南京。
仅仅只有一个笔名远远不够。我最初发表三篇小说,用了三个名字,一是真名真姓,一是邓林,用的“夸父逐日”的典故,一是孟尼,是梦里的谐音。年轻气盛,我想自己每一种风格的小说,都应该有一个笔名。起笔名是一种自恋。我想到自己用过的笔名就想笑。这就是我们南京的名人叶兆言。具有...

家乡的名人作文400字 有关家乡名人作文范文
1、我的家乡——安徽,是一个盛产人才的地方。许多的政治家、领导人、文学家,乃至明星,都出自这个风水宝地。我很敬佩的一个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叶匡政,就是我们安徽人。他出生于1969年4月,是安徽合肥人,现居北京。2、叶匡政最初的诗歌创作可以追溯到1983年,“初三的时候,同座同学...

作文《我家乡的名人》 备注:我的家乡在杨凌
在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不会想到我的家乡杨凌会成为同事们春游的目的地。随着我们的车辆驶上西宝高速公路,我的心潮澎湃。童年的记忆和家乡的画面不断在脑海中闪现。我曾穿过绿意盎然的麦田,前往张家岗小学;在老皂角树下背书,目光却飘向砖厂;在父亲的自行车上,带着阳光和芦苇回家。杨凌,这个我...

作文:赣榆——家乡的名人
为表彰他办实业的功绩,清政府多次予以嘉奖,授予他"正二品"的官,宣统三年又晋升为一品,与张謇、沈云霈同为"实业救国"的"苏北三大名流"。许与张謇 许鼎霖与张謇同被誉为近代江北名流。两人早年相识,结下深厚友谊。在其后的三十年中,志同道合,精诚合作,致力于实业救国、清末立宪,导淮赈灾等事业。...

以家乡的名人为题写550字左右的作文共五十篇
我的家乡阳泉有一位可敬的老人,她叫王喜莲,也就是我的奶奶。奶奶在治荒的道路上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包括鼠患、暴雨的侵袭,最终还遭遇了一场大火,将她辛辛苦苦种植的树木焚毁殆尽。然而,这些困难并未击垮奶奶,政府也在此关键时刻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姑姑和姑父经常上山与奶奶一起打枣,靠每天打枣...

求一篇写家乡名人的作文(昆山)。快啊!!!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些名人,或是一些胜似名人的人。我家乡在昆山,告诉你们哦,我们这也有一个名人,他叫周火生。相信,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都听过。因为他是我们大家公认的“希望骆驼”、希望老人”、“昆山捐资助学第一人”、““希望工程搭桥工”...周火生爷爷今年75岁,脸上布满了皱纹,看上去,...

家乡的名人作文怎么写
家乡的名人,往往是我们心中的骄傲。以家乡的名人王羲之为例,他是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书法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在文学和诗歌创作上也有着深厚的造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兰亭序》最为人所称道,据说他曾在兰亭聚会时创作了此作。据传,那天王羲之与文人雅士在兰亭...

陕西家乡的名人于佑任作文750字
我的家乡,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祖祖辈辈涌现出许多的知名人物,像季羡林、孔繁森、张自忠等,都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大人物。但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身边也会“潜伏”着各行各业的名人。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小身材、大智慧的名人。说起新概念教育的刘坤校长,恐怕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

家乡的名人,二年级写人作文500字
卢作浮虽是总经理,却只是只有一股的小股东,而且许多董事如黄炎培、张公权等,为民生公司小股东和职工利益呼吁,而不是像今日之独立董事,为大股东的利益,而合谋小股东乃至股民的利益的行径。两相对比,相去不可以道理计。卢作浮是我们家乡的名人,我也为他的这些作为而感到自豪!

家乡的身边“名人”(如养鸭大王,种田能手等)作文急!!!字数不要太多...
一提到家乡的名人,我就想到我的舅舅,心里美滋滋的。 我的舅舅,在这个地方是鼎鼎有名,他是种田能手,他长着龙眉大眼,干活非常的利索每当我回去的时候,总是看到他在忙碌着。 又一次,我回去看到他加墙上挂着一个奖状,我的舅舅被评为“种田专家”、“先进模范、那年省上得人都到他家去,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