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生平事迹 国内优秀文学作品有哪些?

作者&投稿:岛知 2025-05-13
文学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1、中国文学奖
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当代中国四大文学奖。
2、文学巨匠
古希腊诗人荷马; 意大利诗人但丁; 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 英国积极浪漫主意诗人拜伦;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

1、提高素养,提升自身的品位。
2、是感知社会的触角,各个学科都是融会贯通的,学习文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触类旁通。
3、学习文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学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
4、学习本国文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何况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更是渊源流长,传承这些文化精髓——文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隐而不现但真真实实的责任。

扩展资料: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
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
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陈景润,男,汉族,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0年8月前在家乡读小学、中学。1950年9月至1953年8月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88年定为一级研究员。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先后受聘担任贵州民族学院、河南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的兼职教授和《数学季刊》主编。当选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福州市政协委员。
  陈景润人小喜爱数学,特别是受到一些数学教师的影响,对奇妙而充满魅力的数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厦门大海陆空期间,经过刻苦钻研,他对数学大师华罗庚和维诺格拉朵夫等人的专著及一些重要的数论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写出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调到中科院数学所以后,在良好的学术环境中,在严师的指导下,他的研究水平有了飞跃,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他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著书四本,在近代解决析数论的许多重要问题,如华林问题、球内整点和圆内整点问题、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题、小区间中殆素数分布问题、三素数定理中的常数估计、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问题等的研究中,获得多项重要成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别是在歌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陈景润得到了(1,2)的辉煌结果,即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表示为一个素数和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2的整数之和。1966年,陈景润在《科学通报》宣布他证明了(1,2),但仅叙述了几个引理,未给出详细证明,因而当时没有得到国际数学界的承认。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他的结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美、英、法、苏、日第六国的许多数论书中。由于这个定理的重要性,人们曾行生对它给出至少五个简化证明。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领域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和领先地位。
  陈景润曾先生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了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重大奖励。他的学术成就为国内外所公认。197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介绍庞比尼获菲尔兹奖的工作时,特别提到“陈氏定理”,作为与之密切关联的工作之一。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很高的殊荣。他于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曾先后出访欧美。自1978年以来,他培养了多名博士研究生。
  陈景润对数学的迷恋和热爱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数学研究几乎是他的全部生活和精神寄托。他并不是天才,却有着超人的勤奋和顽强的毅力,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数学研究,废寝忘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他的成就是用生命换来的。无论是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对待,还是遭爱疾病折磨时,他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追求,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和拚捕献身的精神在全国广为传颂,成为粉碎”四人帮“以后鼓舞全国人民进行新长征的精神力量,成为一代青少年心目中传奇式的人物和学习楷模。
  陈景润为人正直,待人诚恳,谦逊随和,平易近人。大家都说,他是个实实在在的大好人。他生活上的要求很低很低,与世无争;而在科学上的奋斗目标却很高很高,要在国际前沿为中华民族争得一席之地。
  由于长期的清贫生活和过度劳累,陈景润体质很差,1984年又得了帕金森氏综合症。他与病魔进行了顽强的捕斗,在病中仍坚持工作,培养研究生,著述甚丰。党和政府对他极为重视和关怀。小平同志曾亲自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对陈景润的身体和工作予以关心。中组部、统战部、卫生部、中科院、北京市的各级领导曾多次探望慰问,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陈景润曾住过309医院、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医三院、宣武医院、广安门医院、中关村医院等,受到了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州市委、市政府曾两次邀请陈景润福建中医学院治疗,表达了家乡父老亲对他的关心和敬重。陈景润的妻女由昆大夫和其他亲属,多年来对他无微不至地照料,社会各界也都伸出援助之手,他深深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充满了感激之情。他的病情曾一度好转和缓解,给人们以安慰和希望。但长期患帕金森氏综合症和其他多种疾病,他的身体毕竟太虚弱了。今年一月中旬因肺炎并症导致病情加重,长时间高烧。曾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经过紧急抢救后复苏,但难能可以控制病情发展。以后又多次出现险情,虽经全力抢救,终因呼吸循环衰竭,医治无效于1996年3月19日13时10分去世,享年63岁。他的逝世,是我国数学界的重大损失。
  在陈景润病危期间,中组部、统战部、卫生部和中科院的领导同志多次到医院探视。北京医院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和抢救,他们的医德医风感人至深。
  在弥留之际,陈景润似乎还想尽力睁开眼睛。不过,他实在太疲倦了。他需要休息。他并没有意识到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一个多月前,当病情稍有好转时,他是多么快乐,还天真地唱起“我是一个兵”等歌曲。他对同志、亲友,特别是对爱妻由昆、爱子欢欢充满了眷恋之情。他匆匆地走了,没有留下遗言。但他平时常说:现在的条件多好啊,年轻人应该好好努力,把研究工作做得更好。

陈景润,男,汉族,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0年8月前在家乡读小学、中学。1950年9月至1953年8月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88年定为一级研究员。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先后受聘担任贵州民族学院、河南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的兼职教授和《数学季刊》主编。当选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福州市政协委员。
陈景润人小喜爱数学,特别是受到一些数学教师的影响,对奇妙而充满魅力的数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厦门大海陆空期间,经过刻苦钻研,他对数学大师华罗庚和维诺格拉朵夫等人的专著及一些重要的数论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写出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调到中科院数学所以后,在良好的学术环境中,在严师的指导下,他的研究水平有了飞跃,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他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著书四本,在近代解决析数论的许多重要问题,如华林问题、球内整点和圆内整点问题、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题、小区间中殆素数分布问题、三素数定理中的常数估计、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问题等的研究中,获得多项重要成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别是在歌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陈景润得到了(1,2)的辉煌结果,即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表示为一个素数和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2的整数之和。1966年,陈景润在《科学通报》宣布他证明了(1,2),但仅叙述了几个引理,未给出详细证明,因而当时没有得到国际数学界的承认。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他的结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美、英、法、苏、日第六国的许多数论书中。由于这个定理的重要性,人们曾行生对它给出至少五个简化证明。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领域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和领先地位。
陈景润曾先生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了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重大奖励。他的学术成就为国内外所公认。197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介绍庞比尼获菲尔兹奖的工作时,特别提到“陈氏定理”,作为与之密切关联的工作之一。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很高的殊荣。他于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曾先后出访欧美。自1978年以来,他培养了多名博士研究生。
陈景润对数学的迷恋和热爱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数学研究几乎是他的全部生活和精神寄托。他并不是天才,却有着超人的勤奋和顽强的毅力,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数学研究,废寝忘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他的成就是用生命换来的。无论是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对待,还是遭爱疾病折磨时,他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追求,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和拚捕献身的精神在全国广为传颂,成为粉碎”四人帮“以后鼓舞全国人民进行新长征的精神力量,成为一代青少年心目中传奇式的人物和学习楷模。
陈景润为人正直,待人诚恳,谦逊随和,平易近人。大家都说,他是个实实在在的大好人。他生活上的要求很低很低,与世无争;而在科学上的奋斗目标却很高很高,要在国际前沿为中华民族争得一席之地。
由于长期的清贫生活和过度劳累,陈景润体质很差,1984年又得了帕金森氏综合症。他与病魔进行了顽强的捕斗,在病中仍坚持工作,培养研究生,著述甚丰。党和政府对他极为重视和关怀。小平同志曾亲自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对陈景润的身体和工作予以关心。中组部、统战部、卫生部、中科院、北京市的各级领导曾多次探望慰问,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陈景润曾住过309医院、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医三院、宣武医院、广安门医院、中关村医院等,受到了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州市委、市政府曾两次邀请陈景润福建中医学院治疗,表达了家乡父老亲对他的关心和敬重。陈景润的妻女由昆大夫和其他亲属,多年来对他无微不至地照料,社会各界也都伸出援助之手,他深深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充满了感激之情。他的病情曾一度好转和缓解,给人们以安慰和希望。但长期患帕金森氏综合症和其他多种疾病,他的身体毕竟太虚弱了。今年一月中旬因肺炎并症导致病情加重,长时间高烧。曾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经过紧急抢救后复苏,但难能可以控制病情发展。以后又多次出现险情,虽经全力抢救,终因呼吸循环衰竭,医治无效于1996年3月19日13时10分去世,享年63岁。他的逝世,是我国数学界的重大损失。
在陈景润病危期间,中组部、统战部、卫生部和中科院的领导同志多次到医院探视。北京医院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和抢救,他们的医德医风感人至深。
在弥留之际,陈景润似乎还想尽力睁开眼睛。不过,他实在太疲倦了。他需要休息。他并没有意识到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一个多月前,当病情稍有好转时,他是多么快乐,还天真地唱起“我是一个兵”等歌曲。他对同志、亲友,特别是对爱妻由昆、爱子欢欢充满了眷恋之情。他匆匆地走了,没有留下遗言。但他平时常说:现在的条件多好啊,年轻人应该好好努力,把研究工作做得更好。
陈景润同志为祖国拚搏、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安息吧,陈景润同志!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96年3月20日

陈景润,男,汉族,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0年8月前在家乡读小学、中学。1950年9月至1953年8月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88年定为一级研究员。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先后受聘担任贵州民族学院、河南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的兼职教授和《数学季刊》主编。当选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福州市政协委员。

参考资料: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2285&joursid=9414
回答者:言梦·雪域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9-2 21:49

陈景润,男,汉族,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0年8月前在家乡读小学、中学。1950年9月至1953年8月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88年定为一级研究员。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先后受聘担任贵州民族学院、河南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的兼职教授和《数学季刊》主编。当选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福州市政协委员。
陈景润人小喜爱数学,特别是受到一些数学教师的影响,对奇妙而充满魅力的数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厦门大海陆空期间,经过刻苦钻研,他对数学大师华罗庚和维诺格拉朵夫等人的专著及一些重要的数论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写出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调到中科院数学所以后,在良好的学术环境中,在严师的指导下,他的研究水平有了飞跃,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他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著书四本,在近代解决析数论的许多重要问题,如华林问题、球内整点和圆内整点问题、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题、小区间中殆素数分布问题、三素数定理中的常数估计、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问题等的研究中,获得多项重要成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别是在歌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陈景润得到了(1,2)的辉煌结果,即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表示为一个素数和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2的整数之和。1966年,陈景润在《科学通报》宣布他证明了(1,2),但仅叙述了几个引理,未给出详细证明,因而当时没有得到国际数学界的承认。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他的结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美、英、法、苏、日第六国的许多数论书中。由于这个定理的重要性,人们曾行生对它给出至少五个简化证明。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领域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和领先地位。
陈景润曾先生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了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重大奖励。他的学术成就为国内外所公认。197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介绍庞比尼获菲尔兹奖的工作时,特别提到“陈氏定理”,作为与之密切关联的工作之一。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很高的殊荣。他于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曾先后出访欧美。自1978年以来,他培养了多名博士研究生。
陈景润对数学的迷恋和热爱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数学研究几乎是他的全部生活和精神寄托。他并不是天才,却有着超人的勤奋和顽强的毅力,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数学研究,废寝忘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他的成就是用生命换来的。无论是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对待,还是遭爱疾病折磨时,他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追求,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和拚捕献身的精神在全国广为传颂,成为粉碎”四人帮“以后鼓舞全国人民进行新长征的精神力量,成为一代青少年心目中传奇式的人物和学习楷模。
陈景润为人正直,待人诚恳,谦逊随和,平易近人。大家都说,他是个实实在在的大好人。他生活上的要求很低很低,与世无争;而在科学上的奋斗目标却很高很高,要在国际前沿为中华民族争得一席之地。
由于长期的清贫生活和过度劳累,陈景润体质很差,1984年又得了帕金森氏综合症。他与病魔进行了顽强的捕斗,在病中仍坚持工作,培养研究生,著述甚丰。党和政府对他极为重视和关怀。小平同志曾亲自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对陈景润的身体和工作予以关心。中组部、统战部、卫生部、中科院、北京市的各级领导曾多次探望慰问,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陈景润曾住过309医院、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医三院、宣武医院、广安门医院、中关村医院等,受到了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州市委、市政府曾两次邀请陈景润福建中医学院治疗,表达了家乡父老亲对他的关心和敬重。陈景润的妻女由昆大夫和其他亲属,多年来对他无微不至地照料,社会各界也都伸出援助之手,他深深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充满了感激之情。他的病情曾一度好转和缓解,给人们以安慰和希望。但长期患帕金森氏综合症和其他多种疾病,他的身体毕竟太虚弱了。今年一月中旬因肺炎并症导致病情加重,长时间高烧。曾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经过紧急抢救后复苏,但难能可以控制病情发展。以后又多次出现险情,虽经全力抢救,终因呼吸循环衰竭,医治无效于1996年3月19日13时10分去世,享年63岁。他的逝世,是我国数学界的重大损失。
在陈景润病危期间,中组部、统战部、卫生部和中科院的领导同志多次到医院探视。北京医院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和抢救,他们的医德医风感人至深。
在弥留之际,陈景润似乎还想尽力睁开眼睛。不过,他实在太疲倦了。他需要休息。他并没有意识到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一个多月前,当病情稍有好转时,他是多么快乐,还天真地唱起“我是一个兵”等歌曲。他对同志、亲友,特别是对爱妻由昆、爱子欢欢充满了眷恋之情。他匆匆地走了,没有留下遗言。但他平时常说:现在的条件多好啊,年轻人应该好好努力,把研究工作做得更好。

陈景润,男,汉族,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0年8月前在家乡读小学、中学。1950年9月至1953年8月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88年定为一级研究员。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先后受聘担任贵州民族学院、河南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的兼职教授和《数学季刊》主编。当选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福州市政协委员。

陈景润,男,汉族,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0年8月前在家乡读小学、中学。1950年9月至1953年8月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88年定为一级研究员。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先后受聘担任贵州民族学院、河南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的兼职教授和《数学季刊》主编。当选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福州市政协委员。
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1973年,他发表的著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你是否需要了解?

近现代有那些数学家?
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 胡明复、冯祖荀、姜立夫、陈建功、熊庆来、苏步青、江泽涵、许宝騄、华罗庚、陈省身、林家翘、吴文俊、陈景润、丘成桐、冯康、周伟良、萧荫堂、钟开莱、项武忠、项武义、龚升、王湘浩、伍鸿熙、严志达、陆家羲、苏家驹、王菊珍、谷超豪、王元、潘承洞、魏宝社、高扬芝、徐瑞云、王见定、吕晗、范盛金 、杨...

10篇名人的故事 要超短的
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盲人推拿师,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迹被写进当地的小学课本。 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这个思路太奇特了,尽管这有点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这个世界上谁不需要找点理由自我安慰呢?而且,这个理由又是这样的善解人意,幽默可爱。 世界文化史...

求:外国著名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事迹,成就。2000字左右(最好2个或2...
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

找几个建国前,和建国后的英雄事迹,和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_百度...
根据董存瑞的事迹有很多艺术创作,有以董存瑞命名的电影、歌曲和笑话。[1]董存瑞争议 1954年电影《董存瑞》的导演郭维在2006年7月出版的《大众电影》第8期发表了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的访问记,84岁的郭维在文章中强调:“没有人亲眼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几天后,8月19日...

为什么古代中国应称为数学王国?
陈景润教授的逝世,在新闻媒体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他的事迹再次成为新闻媒体观注的热点。1997年12月24日,陈景润教授逝世仅一年零九个月后,解析数论王国的又一颗巨星,潘承洞教授也与世长辞了。潘承洞教授在我国解析数论中,同样做出过杰出贡献。早在1962年对于哥德巴赫猜想,就首先证明了命题(1+5)成立。(命题(1+5)是...

求一些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评论 收起 手机用户52970 2009-08-20 · TA获得超过113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最著名的就是华罗庚、陈景润了。你可以自己百度一下。找一点生平事迹然后自己总结就行了。但愿能帮到你!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宗悫乘风破浪的翻译
译文: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志趣高尚学识渊博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乘着船顺风在大浪里驰骋。”宗炳说:“如果你不能大富大贵,就必然会使家族破败。“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媳妇才进门,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

关于数学的资料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据有限史料推测,他是魏晋时代山东邹平人。终生未做官。他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

中国著名科学家
中国现代有名科学家有钱学森、赵忠尧、华罗庚、钱三强、邓稼先处孙家栋、王选、袁隆平、钱伟长、李四光、童第周、竺可桢、陈景润、苏步青、侯德榜、黄昆、吴文俊、修瑞娟、周培源、严济慈、吴有训、吴阶平、张钰哲、熊庆来。 中国近代有名科学家有王锡阐、吴其浚、李善兰、徐寿、华蘅芳、冯如。 中国古代有名科学家有张衡 、沈...

《苏东坡传》哪个版本好
《苏东坡传》哪个版本好介绍如下:苏东坡传有以下几个版本:1.王水照的《苏轼传》:将苏轼一生的经历与他一生璀璨的作品互为编织,很值得一读。2.李一冰版:内容丰富,记录的历史事件相对详细且不夹杂个人情感,但可能更适合于资深苏东坡迷,或者相对专业人士,比如语文老师,文学专业学生等。3.林语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