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学的小故事有哪些?

作者&投稿:山罚 2025-05-14

1、车胤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2、孙康

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3、匡衡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穷,买不起点灯的油。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也就是人们传颂的凿壁偷光,又做凿壁借光。

4、孙敬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5、苏秦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你是否需要了解?

古今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概括
以下是古今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概括:牛角挂书:隋朝李密真是个爱学习的小伙子。他在宫里当侍卫时,因为爱动脑子被免职了,但他没放弃,反而更努力地读书。有次他骑牛去看朋友,居然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真是太有毅力了!割席分坐:汉代的管宁和华歆是同学。有次他们一起读书,外面有...

三位科学家勤学励志的小故事100字
科学家勤学励志小故事篇1:焦耳 焦耳是英国物理学家,他在物理学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焦耳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探索需要不断实践和尝试。焦耳在玩耍时也不忘做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闪电和雷声之间的时间差,最终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科学家勤学励志小故事篇2:诺贝尔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他发明...

关于勤学苦练的小故事]
孙敬年轻时,为了不浪费时间睡觉,就用绳子系住头发悬挂在屋梁上,以此激励自己学习。他的勤奋精神成为后世的佳话。孟轲是古代著名的学问家。小时候,他开始认真学习,但后来因为觉得学习辛苦,逃学去玩。他的母亲用剪断布匹的方式教育他,让他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从此,孟轲勤奋学习,最终成为著名的大思想家...

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简短)
伽利略在17岁那年,考入了比萨大学的医科专业。他非常喜欢提问,每当有疑问时,他总是要问个清楚明白,绝不轻易放弃。有一次,在课堂上,比罗教授正在讲解胚胎学。他声称:“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如果父亲身体强壮,那么母亲就会生男孩;如果父亲身体衰弱,那么母亲就会生女孩。”...

古今中外名人勤学故事有哪些?
如下:1、凿壁偷光 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匡衡家穷没蜡烛,邻家有,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2、头悬梁 孙敬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嗜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

名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故事
他把圆木头叫“警枕”。2、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3、匡衡凿壁偷光 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

关于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100字!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宋朝的朱熹。有一次,他在山中游玩时,看到一位老翁在河边专心致志地钓鱼。朱熹好奇地问:“老翁,您为何如此专注地钓鱼?”老翁回答:“我要练就一心一意的专注力。”朱熹听后深受启发,决定从老翁身上学习专注的品质,最终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勤学好问不仅是古代文人的优良传统...

古今中外有哪些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蒲松龄草亭路问,记录过路行人的故事,最终完成巨著《聊斋志异》。贾逵隔篱偷学,通过观察老师讲课,揭穿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孟柯改过勤学,从贪玩的少年变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宋濂冒雪访师,不畏艰难,拜访多位老师,最终成为著名的散文家。陶弘景菜园求学,揭穿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强调凡事要亲自...

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3 【好问篇】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

关于勤学苦读的故事有哪些
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