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 哪位高手能翻译下这篇文章
原文: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叅。
注解:
第一句是说写草书难,要写好草书更难。第二句是讲草书的形态。 草书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来体现。
《草书百韵歌》内容主要是草书的歌诀。
《草诀百韵歌》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草书歌诀,学草书的重要门径。《草书百韵歌》以歌诀形式,帮助记忆草书的结构,《草书百韵歌》可能始於宋代,祖本今已不可寻。
但从南宋陈元靓所编的《事林广记》续集卷第五文艺类《草诀书法》中所录,采真子的引文,可知至少在北宋皇祐年中,《草诀百韵歌》已经盛行。
扩展资料
《草诀百韵歌》的主要版本:
《草诀百韵歌》的祖本今已不知其内容,但最有名的是北宋署名「采真子」者,他即曾就当时在市面上流传「一百二十韵,凡四百一十字」的「草书诀」加以裁损,而成「一百韵」的草书歌诀,然其书现已不传。
现所见最早的草诀刊本则为元刻《草书百韵诀》,此书共76韵760字,但刻工并不精,扫版亦欠细微,残断和墨污处亦在所多见,香港《书谱》杂志,第21期至29期,曾载有砚父的笺注。
原文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宀(mián)头无左畔,辶(chuò)趬(qiāo)缺东边。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
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摄称将属倚,某枣借来旋。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
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宀(mián)。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
才傍干成卉,勾盘柬作阑。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
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
莫写包庸守,勿书绿是缘。谩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
寒空审有象,宪害寘相牵。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
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
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点急堪成彗,勾干认是卑。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
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
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斋齐曾不较,流染却相依。
或戒戈先设,皋华脚预施。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顶上哀衾别,胸中器谷非。
止知民倚氏,不道树多枝。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起旁合用短,遣上也同迷。
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
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
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
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鼂一类,茶菊荣更亲。
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示衣尤易惑,奄宅建相邻。道器吴难测,竟充克有伦。
市于增一点,仓欲可同人。数叚情何密,曰甘势则匀。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
添一车牛幸, 点三上下心。叅参曾不别,閧巽岂曾分。夺旧元无异,嬴羸自有因。
势头宗掣絜,章体效平辛。合戒哉依岁,宁容拳近秦。邪听行复止,即断屈仍伸。
田月土成野,七九了收声。最迫艰难叹,尤疑事予争。葛尊草上得,廊庙月边生。
里力斯成曼,圭心可是舂。出书观项转,别列看头平。我家曾不远,君畏自相仍。
甚乂犬傍获,么交玉伴琼。膝滕中委曲,次比两分明。二下客为乱,宀藏了则宁。
而由问上点,早得幸头门。耻死休相犯,貌朝喜共临。鹿头真戴草,狐足乃疑心。
勿使微成渐,奚容闷即昆。作南观两甫,求鼎见棘林。休助一居下,弃奔七尚尊。
隶头真似系,帛下即如禽。沟渫皆从戈,帋笺并用巾。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
近息追微异,乔商矞不群。欵频终别白,所取岂容昏。戚感威相等,驭敦殷可亲。
台名依召立,敝类逐严分。邹歇歌难见,成几贼易闻。傅传相竞点,留辩首从心。
昌曲终如鲁,食良末若吞。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旧说唐同雁,尝思孝似存。
扫搊休得混,彭赴可相侵。世老偏多少,谢衡正浅深。酒花分水草,技放别支文。
可爱郊邻郭,偏宜谌友湛。习观羲献迹,免使墨池浑。
万历癸丑秋八月二十五日韩道亨书
译文
01、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草书要写得精美,是书法中最难的事。写好了,就像龙蛇在笔尖上竞相游走一样千变万化。
02、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毫釐虽欲辨,体势更须完)。虽说细微的变化就可能变成另外一个字,一定要分清,而形体和气势则更要求完美。
03有点方为水【氵】,空挑却是言【讠】(有点方为氵,空挑却是讠)。竖钩上面有点的才是水。只有竖钩的则是“言”。
04宀(mián)头无左畔,辶【辵chuò】绕阙东边(宀头无左畔,辶遶(同绕)阙东边)。“宀”不写左边的点。辶旁在下方绕一下就行,左边(八卦图中左为东)的弯不用写完整了。
05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 知」和「去」的区别在于最后一笔的长短,长的是知,短的是去。「每」和「安」的区别就看中间有没有那小小的一“丶”。
06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六」和「手」合在一起正好是“禀”的写法。「七」和「红」放在一起就是“袁”了。
07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十」和「朱」的连写就是「奉」了。「三」和「口」的连写就代替「言」了。
08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阝”「左阜」 和「贝」都和反写的「丁」差不多。“刂”和「寸」都写成一弯加一点。
09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曾」和「差」上面的写法没啥区别。「归」和「浸」右半部分看起来差不多。
10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孤」和「殆」,写法很相似。「矛」和「柔」写法,几乎一样(柔字 末笔多一长点)。
11乡(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联。「乡」、「卿」二字都像「口」而得形。「爱」、「凿」、「奎」三字相似。
12詹侯熙照识,绳蜡达连看。13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14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
「熙」和「照」,看起来也差不多。「绳」与「腊」达与连看起来差不多。「称」和「摄」的右半边写法和「属」的下面一样。「某」和「枣」起 头及下面的旋转方法和「来」一样。「慰」和「赋」的写法差不多,真的很难区别。「朔」和「邦」的写法 也很相似,确实不易
15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16才畔详牋牒,水元看永泉。17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常」的收笔,不用写直(只用一点作收)。 「密」的上头,不用加「宀」 (即不用加宝盖头)。「牋(笺)」和「牒」的左旁都写成「才」(即扌,提手旁)。「永」 和「泉」的下面都写成「水」。「柬」和「东」大同小异(中间只差有无一小横)。「府」和「辱」很 像,但还有点不同。
18禾手乎年似,廊庙与绿缘。「禾」、「乎」、 「手」三字的写法,和「年」字很像。「廊」和「庙」右旁都是「月」字。
19即脚犹如恐,医初尚类坚。20全皇同自异,容客更纷然。「即」的脚(下部)就像「恐」。「还」的字身(中间)和「迁」很相 似。医」字开头的写法很像「坚」。「全」和「皇」相似,「容」与「客」更难分。
21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22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23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颡」是先从左边的「戈」、「牛」连草开始写。「鸡」得先从左边的「下」、「子」连草开始写。「丿」、 「之」合起来不是「乏」 (「乏」的草写上面没有一点)。 「乛」、 「木」合起来连写,可以变成「村」(「村」是木的末笔往右拉长、勾 回)。「萧」、 「鼠」先分辨他们的头部不一样(其馀中、下部写法完全一样)。 「寅」、「宾」中间的腹部只差一撇(其馀上、下部写法完全一样)。
24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25尉与财须见,乌同鸟更疑。26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之」加上「心」上下连写,便是「恶」字。「兆」的上面戴上「免」, 便是「龟」字。「尉」与「财」、「乌」与「鸟」相似。「寿」是「圭」和「可」的连写。「齿」记住是「止」加上「司」的连 写。
27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28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29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
右边的邑(阝)和「月」写起来一样。左边的「方」和「才」写起来也 一样。「举」的字身,由「乙」、「未」连写组成。「登」的形体,由「北」、 「之」连写组成。「路」的左旁,就像跟「言」借来的一样(写法和「言」一样)。「时」 的右边,「寸」字不要写错。
30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31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草」加「勾」再加上「反」,就成了「庆」。「乙」加「九」再贴上 「人」,就成了「飞」。在末笔,可以分出「忧」、「夏」二字的不同(「忧」的下面多一横)。 在中间,可以看出「弟」、「夷」二字的不同(「夷」的中间多一横)。
32里力斯成曼,圭心可是舂。33膝滕中委曲,次以两分明。「里」、「力」连草就成为「曼」字,「圭」、「心」连草可成为「舂」 字。「膝」、「滕」二字不同,注意右边中间弯曲的笔顺。「次」、「以」 二字相似,却容易区别明白。
34叔芹元仿佛,拒捉自依稀。「叔」、「芹」上面相似,「拒」、「捉」二字,写起来也差不 多(「拒」比「捉」多一点)。
35顶上哀衾别,胸中器谷非。36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哀与衾上面不同,器与谷中间有别。「虑」、「逼」二字写法也都很接近,「论」、「临」二字不要轻忽,要仔细区别。
37欲识高齐马,须知兕(sì)既儿。想认识「高」、「齐」、「马」三字,就应该知道「兕」、「既」、「儿」 三字,写法都是有同有异。
38虞虚悉迷遣,巢笔树挂枝。虞和虚相似,悉、迷和遣相似,巢和笔相似,树、挂、枝相似。
39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40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丈」(首笔)的旁边微变一下,就是「使」字。「孙」的右边是「小」 字,而不是「糸」。不要把 「凡」 写作 「愿」 (末笔抅的方向不同) 不要把 。 「雍」 写成 「离」 。
41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42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醉」、「碎」的分辨处在刚起笔的地方。「丽」、「琴」的相同处也 在初起的开头。「栽」、「裁」的写法应当自己记住。「友」、「发」的写法更应该知 道。
43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44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45减灭何曾误,党(dang)堂未易追。忽然讶异「刘」和「对」这麼相似。从古以来「缶」和「垂」写法就很 像。「含」、 「贪」的写法不完全相同(上半部一样,下半部不同)。 「退」、 「邑」的写法尚有不一样的地方。「减」和「灭」不要写错误(二字稍有不同)。「党」和「堂」很容易 错失(二字形相近)。
46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47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48鼋yuán鼍tuó晁一类,茶菊荣更论。
「女」字上面加一点就是「母」,「叟」字左边去掉一点就成了「皮」。如果说「涉」和「浅」相同(只差最後一点)。就应该把「贱」写作「师」 (也只差最後一点)。「鼋」、「鼉」、「晁」属於下半部写法一样的同类。「茶」、「菊」、「荣」的写法更要好好区分。
49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50示衣尤可惑,奄宅建相隣。51道器吴难测,竟充克有伦。
「非」和「作」写起来都像「化」。 「功」和「劳」写起来也总像「身」。「示」和「衣」容易混同,让人迷惑。「奄」和「宅」就像隣居一样, 关系密切。「道」、「器」、「吴」很难分辨(上部都相似)。「竟」、「充」、 「克」笔画各有其次序。
52市於增一点,仓欲可同人。53数叚(段)情何密,曰甘势则匀。54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
「市」和「於」只差一点(「於」多了一点)。「仓」、「欲」上部 同为「人」字。「数」、「叚」情形密切。「曰」和「甘」体势匀称。本来就要预防把「梦」、「简」混同 (二字上部一样) 。也自当订出 「浮」、「淳」的不同。
55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56叅(余)参曾不别,閧巽岂曾分。57夺旧元无异,嬴羸自有因。
「车」、「牛」、「幸」三字,大致只为一横之差(「牛」上面添一横 便成「车」,「牛」起笔横画的反写便成「幸」)。三个点点在不同地 方,就成了「上」、「下」、「心」三字的不同。「叅」、「余」、「参」 (二字为异体字)写法完全一样。「閧」、「巽」的写 法哪有分别。「夺」、「旧」的上、中部原就没有不同。「嬴」、「羸」只有下半部 稍有分别。
58而由问上点,早得幸头门。59耻死休相犯,貌朝喜共临。60鹿头真戴草,狐足乃疑心。
「而」是「问」上加一点。「早」是「幸」的头上加「门」。「耻」、「死」二字相似,不要互相侵犯。「貌」、「朝」二字也很像, 欢喜他们写法相近。「鹿」 的头上真的戴著 「草」 (草字头) 「狐」的末脚让人怀疑是 「心」 。
61勿使微成渐,奚容闷即昆。62作南观两甫,求鼎见棘林。63休助一居下,弃奔七尚尊。
不要让「微」写成了「渐」。怎能容许把「闷」写成了「昆」。写「南」的时候,要观摩「两」和「甫」的写法。写「鼎」的时候,也 要看看「棘」和「林」的写法。「休」和「助」的异体字下面都有一横。「弃」和「奔」的头部都是「七」。
64采夆(fēng)身近取,熊结足下寻。「采」和「夆」,写法很相似。熊和结下面不一样。
65隶 lì 头真似系 jì, xì,帛下即如禽。66沟渫 xiè 皆从戈,帋(纸)笺并用巾。67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
「隶」的头部和「系」的写法很相似。「帛」的下面和「禽」的下面写 法一样。「沟」和「谍」的右上部都从「戈」。 「帋」和「笺」的下部都用「巾」。「惧」和「怀」左旁一样,但右边容易写错。「会」和「念」上面一样, 但下面容易混淆。
68近息追微异,乔商矞 yù不群。69欵(款)频终别白,所取岂容昏。70戚感威相等,驭敦殷可亲。
「近」、「息」、「追」三字稍有差异。「乔」、「商」、「矞」三字易於区分。「欸」、「频」,终究要分清楚。「所」、「取」,怎容许随便混写。「戚」、「感」、「威」的上部,写法都一样。「驭」、「敦」、「殷」 的写法,也有些相似。
71台名依召立,敝类逐严分。72邹歇歌难见,成几贼易闻。73傅传相竞点,留辩首从心。
「台」、「名」依著「召」的形体而建立(即三字形体相近)。「敝」、 「类」随著「严」的形体而区分(即三字相近难分)。「邹」、「歇」、「歌」三字难以区分。「成」、「几」、「贼」三字 则容易分辨。「傅」比「传」多了一个点。「留」和「辩」头上都从「心」。
74昌曲终如鲁,食良末若吞。75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
「昌」、「曲」的末笔和「鲁」一样。「食」、「良」的末笔和「吞」 一样。「改」、「头」二字形体相近。「曹」、「甚」下面根部不同。
76止知民倚氏,尝思孝似存。只知道「民」和「氏」二字很接近。我也曾思考「孝」和「存」二者相似。
77扫搊 z?u, chōu 休得混,彭赴可相侵。78世老偏多少,谢衡正浅深。79合识哉岁似,自别号蹄真。
「扫」和「搊」切莫混同。「彭」和「赴」大体相同,可以互相侵用。「世」和「老」的下部都是横,老比世多一横。「谢」和「衡」的中间 都是撇,衡比谢多一撇。要注意识别哉和岁、号和蹏(蹄)。
80酒花分水草,技放认支文。「酒」和「花」形体相似,但一个是水旁,一个是草头。「技」和「放」 形体相似,但一个是「支」,一个是「文」。
81可爱郊邻郭,偏宜谌友湛。
「郊」和「郭」的写法,像亲爱的邻居一样,相近相似。「谌」和「湛」的写法,像和谐的朋友一样,相近相似。
82意到形须似,体完神亦全。83斯能透肝腑,落笔自通玄。
写草书讲究意到、形似、体完、神全,若能得之於心应之於手,心手合一,就达到落笔通神的境界了。
你是否需要了解?
王羲之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
王羲之草诀百韵歌原文如下: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宝盖无左畔,走遒更无端。宀下言皆见,临边诏更安。长收才属月,三点遒成丹。云下月边彀,冖头同右般。田月土成野,冖头下臼山。此字走之足,建道亻为仙。人足行殊异,宝盖下臼言...
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
《草诀百韵歌》是草书学习的重要门径,以下是部分原文及注解: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注解:草书精美难写,点画像龙蛇游走一样竞相在笔端中呈现。虽然每个字差别很小,但需要仔细辨别,同时要保证字体的气势和完整性。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注解:有点的是“水”字,...
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
59耻死休相犯,貌朝喜共临。60鹿头真戴草,狐足乃疑心。 「而」是「问」上加一点。「早」是「幸」的头上加「门」。「耻」、「死」二字相似,不要互相侵犯。「貌」、「朝」二字也很像, 欢喜他们写法相近。「鹿」 的头上真的戴著 「草」 (草字头) 「狐」的末脚让人怀疑是 「心」 。 61勿使微成渐...
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
原文: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思惠鱼如画,禾乎...
王羲之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
原文如下: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宀(mián)头无左畔,辶(chuò)趬(qiāo)缺东边。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
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
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解答如下:1.草字根源简。草字起源于简牍之文,是一种简约、快速的书写方式。简牍是古代用来书写文字的竹片或木片,因其便捷、实用的特点,逐渐演变成了草书。2.化繁为草易于循。这句话的意思是,将复杂的字形简化,使其更容易书写。草书字形简约,变化多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草书百韵歌》内容是什么?
《草书百韵歌》内容主要是草书的歌诀。《草诀百韵歌》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草书歌诀,学草书的重要门径。《草书百韵歌》以歌诀形式,帮助记忆草书的结构,《草书百韵歌》可能始於宋代,祖本今已不可寻。但从南宋陈元靓所编的《事林广记》续集卷第五文艺类《草诀书法》中所录,采真子的引文,可知...
问一下,帅哥美女们:《草字歌诀》谁有啊?网址也可以
◎草诀百韵歌 宋·佚名(760字)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盖头无左畔,之趬缺东边。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 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孤殆通...
关于书法知识的书
13. 《草诀百韵歌》韩道亨 中华书局 14. 《小篆识辨指南》沈晓英 上海书画出阪社 15. 《常用易错字辩证指南》 江金照 荣宝斋出版社 16. 《问道王羲之》 于钟华 中华书局 17. 《中国书法家》王世国 广东教育出版社 18. 《历代书论名篇解析》王世征 文物出版社 19. 《汉字书法之美》蒋...
有关书法的书
13. 《草诀百韵歌》韩道亨 中华书局 14. 《小篆识辨指南》沈晓英 上海书画出阪社 15. 《常用易错字辩证指南》 江金照 荣宝斋出版社 16. 《问道王羲之》 于钟华 中华书局 17. 《中国书法家》王世国 广东教育出版社 18. 《历代书论名篇解析》王世征 文物出版社 19. 《汉字书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