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著名典故有哪些? 诸葛亮的典故有哪些?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列举两个如下:
1、如鱼得水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麽才学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麽本事!”
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两位弟弟不用再多说了。”“如鱼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环境。例如:李教授请到张明作助手,简直“如鱼得水”,研究项目的进度加快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2、初出茅庐
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领兵十万,到达博望城,逼近新野。刘备叫来关张二人商议迎敌,张飞原本对刘备说的“得了孔明如鱼得水”很不服气,便赌气地说:“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敌”。
成语“初出茅庐”原说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权就打胜仗,后来则用以比喻刚刚进人社会工作,缺乏实际经验。例如:别看他“初出茅庐”,却有一股冲劲,又肯虚心学习,很快就熟悉了业务,作出了成绩。
琳琅故事会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孟获,隆中对,五丈原
你是否需要了解?
关于诸葛亮的典故
1.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发生在赤壁之战中的一个著名典故。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故意为难他,让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然而,诸葛亮却出人意料地说他只需要三天。他利用曹操的疑心病,用装满草人的船只向曹军营地进发。曹军误以为是敌军来袭,纷纷射箭防御,结果箭都射在了草人上。诸葛亮...
诸葛亮的著名典故
诸葛亮见刘备确实很有志向,而且对自己这么诚恳,便答应出山帮助他。后来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很快扩充了地盘,壮大了势力,终于使自己与曹操、孙权形成鼎足而立的三大集团,也即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魏、蜀、吴三国局面。三顾茅庐的出处 这个典故出自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时先主 (刘备) 屯...
诸葛亮的著名典故有哪些?
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智激周瑜,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祭七星坛借东风,空城计,挥泪斩马谡,巧布八阵图,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星落五丈原。
诸葛亮的所有典故
轶事典故 蜀主八剑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 蜀汉灭亡后,蜀主八剑一直下落不明。后来诸葛亮佩剑章武剑被李师古所得,李师古将此剑据为...
有关诸葛亮的典故
有关诸葛亮的典故如下:一、空城计 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
诸葛亮的典故有哪些?
大败而归。3、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诸葛亮的典故都有什么
1、舌战群儒:故事为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反驳,哑口无言,后同意了联刘抗曹的计划。2、草船借箭: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表示只需要三天。之后,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
诸葛亮的故事的著名典故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 在《三国演义》中, 赤壁之战前,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空城妙计 在《三国演义》中...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典故有哪些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
关于诸葛亮的典故有哪些?
典故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七擒孟获、木牛流马、空城计和死后星落五丈。三国的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一天,他与张飞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