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贵州的特点

作者&投稿:施皆 2025-05-13
革命英雄人物事迹

1、杨开慧
杨开慧, 190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1920年下半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年冬与毛泽东结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追随毛泽东同志从事革命活动,在极为艰苦、险恶的条件下从事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中,杨开慧按照党的安排,带着孩子回到板仓开展地下斗争。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边界的地下武装斗争,努力发展党的组织,坚持斗争整整3年。
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面对穷凶极恶的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杨开慧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
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2、夏明翰
夏明翰(1900-1928)男,汉族,湖南省衡阳县人,中共党员。1920年秋,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夏明翰来到长沙,结识了毛泽东。1921年冬,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参与领导了人力车工人罢工斗争。1924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负责农委工作。他十分注意培养农运干部,保送革命青年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为湖南农民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
1926年2月,被党调往武汉工作,担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任毛泽东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长沙马日事变后的严重白色恐怖中,1927年6月,受党派遣回湖南任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同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参与发动秋收起义。
1928年初,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协助省委书记郭亮参与省委领导工作。由于叛徒出卖,同年3月18日被敌人逮捕。3月20日清晨,他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
当敌执行官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大声说:“有,给我拿纸笔来!”遂写下了那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英勇就义,年仅28岁。
3、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
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应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
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状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性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忙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的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
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职责,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正因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这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期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期望不好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

4、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
1949年11月14日,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所杀并毁尸。
5、王德三
王德三,原名王懋廷,又名王正麟 。云南祥云人。先后就读于大理中学、昆明成德中学。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加入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赴广州到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任政治教官,同年冬兼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留守处政治训练班主任。
1928年夏赴苏联莫斯科,6、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曾被选入大会组织、宣传、军事等委员会并在大会上发言。
成立中共云南省委,被选为省委书记。他是云南农民武装起义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因叛徒出卖被捕,1930年12月31日于昆明英勇就义。

古代中国著名数学家:
(1)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
(2)徐光启(1562.4.24-1633.11.8),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3)杨辉,字谦光,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生平履历不详。曾担任过南宋地方行政官员,为政清廉,足迹遍及苏杭一带。他在总结民间乘除捷算法、“垛积术”、纵横图以及数学教育方面,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4)刘徽(约225年—约295年),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市 [1] 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5)赵爽,又名婴,字君卿,中国数学家。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
近代现代中国世界著名数学家:
(1)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2)胡明复,数学家。中国以攻读数学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参与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和最早的综合性科学杂志——《科学》。1927年6月12日,在无锡溺水身亡。
(3)冯祖荀(1880-1940),数学教育家。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1年以后,多次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对在中国传播现代数学知识有重要贡献。
(4)姜立夫(1890—1978),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曾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所长。对中国现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5)陈建功(1893年9月8日—1971年4月1日),字业成,浙江绍兴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毕生从事数学教育和研究,在函数论,特别是三角级数方面卓有成就,创立了具有特色的函数论学派(陈苏学派),享有国际声誉。

扩展资料
'数学家是指一些对数学有深入了解的人士,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其工作上(特别是解决数学问题)。数学家专注于数、数据、集合、结构、空间、变化。
专注于解决纯数学领域以外的问题的数学家称为应用数学家,他们运用他们的特殊知识与专业的方法解决许多在科学领域的显著问题。因为专注于广泛领域的问题、理论系统、定点结构。应用数学家经常研究与制定数学模型。
早期的数学家或者自身家庭富足,或者依附于对研究有兴趣的富豪权贵,研究数学更多是出于爱好。而在现代逐渐形成了数学家这个职业。他们的工作包括,在各级学校教授数学课程,指导研究生,在具体的领域进行研究,发表论文和报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数学家

1、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

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

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2、杨文骢

杨文骢[明](1596—1646)字龙友,贵州人,流寓金陵(今南京)。万历四十七年(1619)举人,六次会试不中,崇祯七年(1634)选为华亭县教谕,后迁青田、江宁、永嘉等知县。

为御史詹兆恒参劾被夺官。弘光元年(1645年),擢升为右佥都御史,郑鸿逵隔江乱放炮弹,清军佯败,以大筏置灯火于江中。杨文骢直向妻兄马士英报捷。

是夜清兵乘夜,渡江而来。因不敌清军,逃至苏州,清军派降臣黄家鼒劝降,杨将黄斩首。再退至处州(浙江丽水市),大募义军。

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授兵部右侍郞,兼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后升浙闽总督,因马士英沆瀣一气,为世所诟病。

后以率众抗击清军负重伤被执,谕降不屈,乃被杀。举家三十余口同时遇难。康熙元年(1662)同孙临葬于枫香岭。

3、姚茫父

姚茫父(1876——1930年),与张樾臣是同时代人,又是好友。姚茫父,字重光,别署莲花龛主,贵州贵筑人,光绪进士,后来留学日本。

民国后曾出任北平女师、美专校长,其多才多艺,一生作品甚丰,有《弗堂类稿》31卷行世。早年,姚经常在琉璃厂出入,与张樾臣结为至交,并开始合作,由茫父作画,樾臣镌刻。

后两人常合作刻铜墨盒,姚往往署名茫父。而姚自刻之作品,则落款姚华,其作品多篆印章文,刀法清晰,气韵婉丽。

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无不精通。书、画则山水、花卉,篆、隶、真、行,亦有高深造诣。好许慎所著之《说文解字》、收集金石文字,传世作品颇多,驰誉中外。

4、李端棻

幼岁而孤,曾随叔父李朝仪赴京城求学,1889年秋季,李端棻以内阁学士身份出任广东乡试主考。阅卷时,慧眼识拔考生梁启超,该生以“熔经铸史”的文笔应答考题。

以为是“饱学宿儒”,李端棻非常欣赏,于是将他录取,榜上排名第八。后来,年仅16岁的梁启超前来拜见这位识才的主考官。

才华横溢的梁启超给李端棻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将堂妹李蕙仙许配予梁为妻。“自是颇纳启超议,娓娓道东西邦制度”(《清史稿》)。

光绪二十二年(1896)疏请立京师大学堂,各省府、州、县遍设学堂。并建藏书楼、仪器院、译书局,广立报馆,选派留学生。

又举荐康有为、梁启超,支持变法。百日维新期间,授礼部尚书。戊戌政变后,被充军新疆。后赦归,主讲贵州经世学堂。晚年归故里,死后葬于永乐乡。

5、谢六逸

谢六逸(1898-1945),中国现代新闻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教授。号光燊,字六逸,笔名宏徒、鲁愚。1898年8月12日生于贵阳一个仕宦之家。

1917年以官费生赴日就读于早稻田大学。1922年毕业归国,入商务印书馆工作。后历任神州女校教务主任及暨南、复旦、大夏大学教授。

1930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又创设后来闻名于海内的新闻系,任主任。并提出新闻记者须具备“史德、史才、史识”三条件。此举为全国大学设新闻系之嚆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阳



贵阳十位历史文化名人

一、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王阳明

王阳明(1427-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
王阳明生于浙江,成道于贵州。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主事王守仁因开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并发落到龙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
王阳明一生中办过三个书院,最早的便是龙冈书院,在这里传习了第一批王学弟子,在他的《镇远旅邸书扎》中提到陈宗鲁、汤伯元等16人。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在龙冈形成,开山之作就是《龙场生问答》与《教条示龙场诸生》。王阳明思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书院,贵州的龙冈书院、江西的濂溪书院和浙江的稽山书院,构成了王学传播的主要路线。
王阳明一生中写过许多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作范文的有三篇,其中有两篇是在贵州所作。一篇是千古不磨的《瘗旅文》,激情所致,一气呵成,哀吏目客死他乡的悲凉,叹自己落魄龙场之不幸,抒发忧郁愤懑之情怀,如哭如诉,句句是泪,字字是血,读后莫不黯然垂泪。另一篇是《象祠记》,这是受贵州宣慰司宣慰使安贵荣之托而写的,阐述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发出“致良知”的思想。
王阳明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文化名人,“立德、立言、立功,皆居绝顶”,此即所谓“真三不朽”、“兼三不朽”。

二、明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杨龙友

杨龙友(1596-1646),名文骢,号山子,万历24年生于贵阳城南郊的石林精舍。诗、书、画皆擅,堪称三绝。他说:“余生长万山中,而家大人又癖嗜山水,故名山大川,往往性情相习,亦往往机缘相凑,所谓得之习惯。亦根之胎骨也。”自然的灵性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主要诗文有《洵美堂集》、《山水移》、《台宕日记》等。其诗与董其昌、陈继儒、王思任等共入选时人夏云鼎编选的《崇祯八大家诗选》。清人莫友芝赞其诗“骨挺劲岸异,已有不可一世之概”,认为“先生值遗明残局,犹螳臂搘撑,妄思恢复,膏斧钺而不回。其志节至今侹侹有生气!”。
杨龙友的书画风格主要受同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影响,并上追黄公望、倪瓒之意趣,彰显明代士人之艺术境界。与董其昌、王时敏等大家齐名,合称“金陵九子”。董其昌认为其画风“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结,有元人之风韵去其佻”。清代诗人吴梅村作《画中九友歌》,将杨龙友与董其昌、王时敏等名家同列。有诗赞龙友曰:“阿龙北固持戈矛,披图赤壁思曹刘。酒酣酒墨横江楼,蒜山落月空悠悠。” 俨然一位文武双全的勇士。近人俞剑华认为“明代画家二千余人,而能写景,知于临摹以外尚有造化者”,仅杨龙友等数十人。足显龙友卓著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三、清代著名才子、诗人——周渔璜

周起渭(1665-1714),字渔璜,号桐野,贵阳青岩镇人。康熙时中进士,入翰林院,官至宫詹学士。曾典试浙江,阅兵江淮,名噪一时。
周渔璜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在清初中国诗坛有很高的地位。他幼年即工诗,十四五岁时,曾赋《灯花诗》一首,传诵乡里。清初中国诗坛门户之见陋习严重,他不为所染,博采众长,终于独树一帜。袁枚《随园诗话》一书中,就把他《泛舟西湖夜半始归》诗里"直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广寒宫",赞为使人"终身不忘"的佳句。康熙皇帝曾问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当代诗人数谁?陈廷敬回答:要数周起渭(渔璜)和史宇义(蕉饮)。可见周渔璜当时在全国诗坛上已是数一数二的顶尖诗人。

四、晚清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人——李瑞棻

李瑞棻(1833——1907),字苾园,清朝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著名维新派大臣。幼年丧父,由叔父京兆尹李朝仪教养成人。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与张之洞同年考中进士。人翰林院,擢御史,直言敢谏。先后任过广东、山西、四川和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并一度出任全国会试副总裁。历任云南学政、监察御史、刑部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等。
李端棻思想开明,一向认为人才对国家前途至关重要。他在主持各省乡试时,为国家选拔了一批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举人。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典试广东时,他非常赏视梁启超的才华,将堂妹许配给梁,梁几次进京会试及完婚都住在他家。
李端棻政治上具有卓识,学术上渊源亦深。又善书法,融欧、赵为一家,远肇二王,刚柔相济,极有姿致。晚年喜作楷、行书,楹联字幅,皆为公私珍藏。

五、清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学者——姚茫父

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1876年5月生于贵阳。1897年中举,光绪进士,戊戌变法时东渡日本,学法政,归国后任职邮传部。辛亥后当选为参议院议员,其后在清华学堂、民国大学、朝阳大学执教,并曾任北京女师和京华美专校长。姚华学识渊博,为我国著名学者,诗文书画,名满海内。其绘画既注重师法自然,力求形神兼备,又讲究笔情墨趣,博取众长而自成一家。其书法雄遒茂密,真行隶篆,造诣俱深。

六、当代中国乡土文学研究奠基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谢六逸

谢六逸(1898-1945),号光燊,字六逸,笔名宏徒、鲁愚。1898年8月12日生于贵阳一个仕宦之家。1917年以官费生赴日就读于早稻田大学。1922年毕业归国,入商务印书馆工作。后历任神州女校教务主任及暨南、复旦、大夏等大学教授。1930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又创设后来闻名于海内的新闻系,任主任。并提出新闻记者须具备“史德、史才、史识”三条件。此举为全国大学设新闻系之嚆矢。
1937年年底,谢六逸携家辗转回到家乡贵阳,先后任大夏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长、文史研究室和社会研究部主任;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教授、中国文学系系主任。与蹇先艾等组织“每周文艺社",在《贵州日报》出版《每周文艺》。1938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1年任文通书局编辑所副所长,主持编务,出版各种新书,创办并主编《文讯》月刊。1944年兼任《中央日报(贵阳版)》研究室主任。1945年8月8日,谢六逸因病不治,逝世于贵阳,年仅47岁。
谢六逸一生著译颇丰。仅文学方面的著作,就有日本文学史五种,译著等多种,儿童文学六七种,另有《水沫集》、《茶话集》、《文坛逸话》、《西洋小说发达史》、《农民文学ABC》、《神话学ABC》等。作为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拓者之一,谢六逸还著有《新闻学概论》、《实用新闻学》等新闻学作品多种。

七、当代中国著名画家——宋吟可
宋吟可作品
1902年生,江苏南京人。原名阴科。幼喜绘画,1917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厂绘图部学习书封面设计及插图,并自学中国画传统技法,得吴昌硕指教。1945年定居贵阳。擅人物、花鸟、山水,以表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情为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及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或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宋吟可画辑》、《宋吟可作品选辑》等。曾任贵州美术家协会主席。

八、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萧娴

萧娴(1902—1997)中国现代负有盛名的女书法家,字雅秋,号枕琴室主,又号蜕阁。1902年出生于贵阳。自幼随父萧铁珊遍习名家墨迹,萧娴自小耳濡目染,极喜写字,因聪慧好学,又习篆刻、赋诗歌、学绘画,少年时代便名震书坛。
20岁随父登门谒康有为,入室拜师,得康有为亲授,潜心笔墨,学书崇尚碑学,深得北派三味。篆书学邓石如,得其朴厚,后习石鼓,以漫厚为形体,恣肆为气神,沉雄高古,清幽琼艳,自具风貌。
曾应宋庆龄邀请,在广州义卖书画,孙中山组织扩护法军政府筹款劳军,被孙中山授予画家奖章、奖状。1932年篆书《临碣石颂》被收入《当代名人书林》。抗日战争时期在成都与老画家王东培联名举办书画展。1949年后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艺术报》、《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书谱》等发表。建国后,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顾问,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1981年起先后在南京、贵阳、济南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获广泛赞赏。文学功底深厚,尤精诗词、楹联。平生撰书了大量楹联作品,词工意远,句短情长,实践了她“作书吟对,关乎性情,通乎造化”的艺术主张。

九、当代中国乡土文化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作家——蹇先艾

蹇先艾(1906-1994),遵义老城人。1919年冬,蹇先艾至北京读书,先后就读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民国20年毕业于北平大学法学院经济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五四运动之后,蹇先艾以读书写作为乐,逐渐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民国11年,于师大附中与朱大南、李健吾创办 “曦社”文学团体,办《爝火》文学刊物。次年,发表新诗《二闸舟中》和小说处女作《人力车夫》。民国15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常与朱自清、王统照、徐志摩、沈从文等名家交往。此后,在《晨报副刊》、《小说月报》和《文学》等多家报刊上发表作品。民国25 年,于鲁迅发起的《中国文学工作者宣言》上签字。由于连续发表反映贵州民间疾苦的小说《水葬》、《到家》等,被鲁迅誉为乡土文学家。蹇先艾还翻译出版《美国短篇小说集》。
民国27年(1938年)春,因不满贵阳文坛沉闷的气氛,与谢六逸等发起成立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理事,于《贵州晨报》编《每周文艺》副刊,以杂文、诗歌、短评等形式唤醒民众,鼓舞抗日救亡斗志。次年2月,日本飞机轰炸贵阳,《贵州晨报》社被毁,《每周文艺》停刊。民国31年起,历任贵阳省立高中教员,遵义师范学校校长,贵州大学和贵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教授等职。民国34年3月,主编《贵州日报》《新垒》副刊,团结省内外作家,继续以文学艺术作品,鼓舞民众。
解放后,贵州省成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备委员会,蹇先艾任副主席,主持《贵州文艺》出版。
1953年蹇先艾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贵州省文化局局长、民盟中央委员、民盟贵州省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文联委员、贵州省文联主席、政协贵州省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和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蹇先艾的短篇小说集有《朝雾》、《一位英雄》、《酒家》、《还乡集》、一《踌躇集》、《乡间的悲剧》、《盐的故事》、《幸福》、《倔强的女人》,散文集有《城下集》、《离散集》、《乡谈集》、《新芽集》、《苗岭集》,约350万字,新诗近70首。文风简朴,乡土气息浓郁,被称为我国五四运动以来于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卓越的短篇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1994年 10月26日病逝贵阳,时年88岁。

十、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文史学家——陈恒安

陈恒安(1910—1986年),贵州贵阳人。自幼学书从颜体入手,继临《宋璟碑》《元次山碑》等,行书写《争座位帖》又攻读《说文解字》,并学杨沂孙篆书。20岁后受包世臣、康有为书法理论影响改习北碑,对《郑文公碑》及云峰山诸刻石、《张猛龙碑》和各种造像下力尤多。抗战时期任贵州省艺术馆馆长,得观故宫博物院内迁贵州的部分藏品,偏爱于《秦桔帖》《多景楼诗》等。1958年后从事文物鉴定工作,晚年潜心于书艺,精研甲骨、金文、竹简、帛书等各体文字。书法诸体咸备,尤以大篆与行书见长,所作章法考究,结体精当,朴厚沉雄,雅俗共赏。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多种专业报刊发表,被博物馆、纪念馆、风景名胜区收藏或被碑刻。出版《陈恒安书法选》。治学严谨,通古文字学,撰有《殷契书法漫述》等。工诗词,曾将甲骨文字集联成各体诗词楹联百余篇,有《邻树簃诗存》(二卷)、《春茗词》(四卷)留世。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贵州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贵州省博物馆名誉馆长,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你是否需要了解?

贵州在哪里哪个省
贵州在哪里哪个省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贵州省的历史著名人物有:张之洞、王阳明、杨龙友、姚茫父、周渔璜、李世杰、张谏、周起渭等等。贵州省的著名景点有:黄果树瀑布、梵净山、遵义会议会址、万峰林、千户苗寨等。

贵州出过皇帝吗?有多少?
1. 贵州未曾出现过皇帝。历史上,贵州地区孕育了许多杰出人物,例如:2. 李端棻,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他在1898年因支持变法而被授予礼部尚书一职。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遭受撤职并接受调查。1901年,李端棻返回贵阳,致力于开启民智,并主持经世学堂的教学工作。3. 李世杰,字汉三,...

贵阳市清华中学相关人物
他的贡献包括募捐图书和设立奖学金。何辑五还倡导体育教育,支持学校露营活动,体现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孙立人将军在抗战期间对清华中学的慷慨支持,以及李达哲学家的家庭与学校的关系,都展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青年一代的关怀。这些人物的贡献共同塑造了贵阳清华中学的历史和传统。

找老乡,说说你们当地有哪些名人?
贵阳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自然也诞生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晚清名臣张之洞,生于贵州兴义府,洋务派代表人物。甲午战争后,张之洞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大力发展实业教育,师范教育。

秦天真人物简介
秦天真,这位历史人物出生于1909年,逝于1998年,原籍贵州毕节。1934年,他做出了重要的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于党的秘密工作之中。在党的领导下,秦天真担任过中共贵州省工委的重要职务,曾任组织部部长,为党的事业默默奉献。1940年以后,他的学术生涯也得到了发展,进入马列学院和中央党校...

贵阳市第十三中学著名校友
贵阳市第十三中学,这座拥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学府,孕育了一代代杰出校友,他们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使命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学校的教育理念,提升了母校的声誉。其中,孙重贵先生被誉为“香港现代徐霞客”和“著名诗侠”,他以独特的才华和深厚...

赖贵山人物简介
在抗击太平军后,他辞去军职,于贵州茅台村创立了“茅台烧春”酒坊。然而,酒坊在咸、同年间遭乱军焚毁,全家迁移到黄平县朗洞乡务农。赖氏家族繁衍壮大,尤其在光绪年间,他们参与了黔东起义,尽管损失惨重,但家族精神得以延续。赖贵山的祖父赖宗贵后定居贵阳,开设“赖兴隆商号”,并培养了包括赖老...

明清贵州6000举人作者简介
他的努力在2003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出版了专著《贵阳人文读本》,这本书成为了他研究的里程碑。进一步,2005年春天,庞思纯又推出了力作《明清贵州七百进士》,这一著作深入探讨了明清时期贵州的科举历史,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再次彰显了他的学术成就和对贵州历史研究的深入探究。

历史人物高庭瑶是谁
高廷瑶 字青书,又字雪庐,清朝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举人。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贵州广顺州青苗造反,高随同官军前去镇压,因"有功",赏六品顶戴,并以大挑一等通判用。七年(公元1802年),选授安徽庐州通判,调凤阳通判,升凤阳同知、平乐知府。后调广东...

贵阳护国路的来历
会文路后来被改名为护国路。护国路上还曾有一座经世学堂,又称南书院,是前清贵阳三大书院之一。明国初年,地方涌现出一批知名人士,许多都是经世学堂的学生。贵阳虽然地处西南,但进步思潮已是相当OPEN,所以辛亥革命前后贵州支持变革的“潮人”辈出,这不护国路上就扎堆出来这许多的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