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的作者是谁写的?
《陀螺》是高洪波写的。
原文:
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
做冰尜儿用的是木头,柳木、榆木、松木、枣木、梨木都可以。抽打冰尜儿,当然是在冬季的冰天雪地里,最好的场所是冰面。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
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开裂。无论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冰尜儿都不会裂开,能毫无怨言地让你抽打,在冰面上旋转、舞蹈。
抽冰尜儿的小伙伴们,都爱比个高下。他们往往各站一角,奋力抽转自己的冰尜到儿, 让它朝对方撞去。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赛陀螺每次都是体重个大的一方占上风。因此,只有小陀螺的大多在自家院子里玩,不拿到马路上去应战。况且小陀螺有个难听的绰号叫“角锥” ,意思是小且细。抽打“角锥”的大多是拖鼻涕穿开裆裤的,他们的兴趣,在于抽鞭子,陀螺的质量往往不在意。
我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见到岳家军,一战即败。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制得心应手的冰尜儿,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
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心的年轻民警,答应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只陀螺。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叔叔的礼物不错!
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制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床上旋出来的,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虽然它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但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它。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的确,在各色帅气的陀螺面前,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然而世间许多事都是不可预料的,我追求“和平”只是个人愿望,小伙伴们不甘寂寞,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衅。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一次次冲击,一次次闪躲,终于无法避开,它们狠狠地撞上了!
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明明被撞翻在一边,一扭身又照样旋转起来。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结果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溃败了。
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我的冰尜儿,木工随便旋出的小木头块,丑小鸭生出的一只丑鸭蛋,在童年的一个冬日里,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
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陀螺的作者是高洪波。
高洪波,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诗刊》主编等职。
代表作有散文集《悄悄话》,诗歌《我想》,《高洪波文集》(八卷本)、《高洪波文存》(九卷本)等。作品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陀螺》入选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
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通过回忆童年时“我”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分享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成长的快乐,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文章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陀螺的制作与玩法。
第二部分(4):写“我”削制陀螺的经历。
第三部分(5-7):写“我”过生日时得到了叔叔送的陀螺。
第四部分(8-12):写“我”的小陀螺战胜了大陀螺。
第五部分(13):写“我”从玩陀螺中收获的感悟。
你是否需要了解?
关于《陀螺》的片段教学思考
没有,心情非常低落)原因是什么?作者用什么手法形容他的失望?(比喻)三、总结并布置作业 (因为前面耗时过长,没有总结,直接布置作业。)那么作者最终有没有得到自己满意的陀螺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回去预习后面几段,明天课上一起来讨论一下,说一说你的看法。看谁预习的最认真,最好。下课!
谁能说说《陀螺》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什么故事?
进一步概括提炼:(说)陀螺、(做)陀螺、(得)陀螺、(斗)陀螺、(悟)道理 批注阅读,认识陀螺 孩子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继续使用批注这一学习方法,在你有疑问、受启发或体会深刻的地方,画一画句子,写一写批注。1、说陀螺 边读边想,作者童年玩的陀螺和我们现在的陀螺有什么不一...
陀螺里的我是怎么战胜陀螺的?
我小陀螺战胜了大陀螺。《陀螺》是儿童文学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童年时“我”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从而分享了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课文以“陀螺”为线索,思路清晰,先写说陀螺、做陀螺,再写得陀螺、斗陀螺,最后写从中悟到的道理。
陀螺的作者是高洪波本文的语言具有什么的特点?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外表无法完全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这一理念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体现。本文的作者高洪波,在他童年时期,通过参与各种游戏,不仅找到了成功的乐趣,还探索到了成功的秘笈。高洪波在文章中回忆了儿时的游戏经历,那些游戏不仅给他带来了...
《陀螺》一文的线索是什么?
《陀螺》一文的线索是“陀螺”。整篇课文是以说陀螺>做陀螺>的陀螺>斗陀螺>无道理的顺序展开叙述的。这篇课文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故事,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体会到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
从那两个词可以看出大陀螺挑衅鸭蛋
摇头晃脑、冲过来。《陀螺》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衅。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写出了大陀螺看不起作者丑陋的陀螺。
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是什么?
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得意洋洋。这是《陀螺》课文阅读理解题,作者高洪波,本题为句子赏析题,完整句子为: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衅。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课文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作者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
《陀螺》一课怎么缩写
我带着我的陀螺“角锥”与小伙伴比赛,多次获胜,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让我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赏析 这篇课文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以“陀螺”为线索,思路清晰,先写说陀螺、做陀螺,再写得陀螺、斗陀螺,最后写从中悟到的道理。本文除了以“陀螺”为线索来...
高洪波为什么在老了写童年陀螺
高洪波在老了写童年陀螺原因是回忆童年。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在50岁时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通过回忆童年时作者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分析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得到陀螺什么遭受嘲笑,什么战斗胜利什么?
得到陀螺(手舞足蹈)。遭受嘲笑(大受挫折)。战斗胜利(陶醉许久)这个问题是小学四年级上册20课《陀螺》的一道题。作者是高洪波,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散文集《悄情话》《波斯猫》,儿童诗集《大象法官》等。制作陀螺的材料:微冰家儿用的是木头,柳木、榆木、松木、枣木、梨木都可以。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