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谁是不迷转世

作者&投稿:陟奇 2025-05-16
南怀瑾先生深刻洞察灵魂转世的微妙与艰难。他说,要实现不迷转世,即使是修行有成的罗汉或菩萨,也需在中阴入胎时保持清明。例如,禅宗的四祖道信禅师和五祖弘忍禅师,他们就是这种罕见的入胎、住胎、出胎皆不迷的修行者典范。

道信禅师在寻找传法的接班人时,一位默默无闻的种松人——栽松道者,以其坚定的决心和超脱的智慧,主动提出继任五祖。他虽年事已高,却能在世间繁华中保持不迷,最终在与年轻女子的机缘中,以转世的形式完成了他的使命。五祖弘忍的诞生,即是他入胎不迷的证明,他的诞生与出世,都充满了神秘而深邃的佛法智慧。

圆泽和尚与李源居士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两位好友的分歧,最终导致了圆泽和尚的转世。在三峡船上,圆泽预见了自己的命运,他告诉李源,他将转世为一个怀孕三年等待他的女子腹中的孩子。三天后,孩子对李源的微笑,验证了圆泽的预言,也揭示了入胎出胎迷与不迷的玄妙。

修行者们明白,即使是入胎看似顺利,如圆泽大师,住胎之时仍需警惕,因为未达到三果以上的境界,出胎时的生死迷离是无法避免的。阿赖耶识的奥秘在于,每个个体的个性差异并非遗传,而是由前生业报所决定,这使得每个生命都独一无二,但往往我们自己却无从察觉。

南怀瑾先生强调,生死来去的痛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它会淹没一切,包括修行中的气脉修炼。如果不能通达生死,谈何修行,谈何超脱?这正是修行者们需要面对的严酷现实。在生死的迷雾中,保持不迷,实非易事,这也是南怀瑾先生对青壮年参禅者的深刻教诲。


你是否需要了解?

南怀瑾:菩萨罗汉是如何投胎转世
不要妄语!阿罗汉、菩萨都是证得无上菩提者,绝不会再转世轮回了。是哪位邪师告诉你的邪见啊!

为何而生,为何而死
所以它无常不是永恒存在,这个生命是方生方死,当我们一岁的时候已经老了,比你生下,妈妈生下,坐满月的时候老得多了,当我们十岁的时候比两、三岁已经老多了,所以每一天都在小死亡,今天的不是昨天的,明天的也不是今天的,都在死亡,随时在死亡”——节选自南怀瑾先生的著作《南禅七日》迅雷...

有缘人共度,共渡有缘人
假如人间有转世轮回,那么能结为夫妻的人是再续前缘,也可能是因善缘,抑或是因恶缘而结合,总之,是有一定的缘分在牵引着。在人群中,可能遇到千千万万个人,但是,只有那么一个人最后和你一起组成一个家庭,这就需要缘分。缘分不到,遇到一百次,哪怕是天天在一起,一辈子也可能没有交集。如南先生...

人死后,六道轮回是什么意思?请知道者告知一下,非常感谢!
六道轮回是,天人 ,阿修罗,人,地狱,饿鬼,畜生。这六道。是依据三世因果,前一世,造成你现在的处境,现在的当下,决定你后一世。人死之后,根据你在世间所作所造,决定你是上生天界,还是到地狱受刑罚,再根据你的杀业,转生畜生道,因为在世间浪费粮食不知惜福,再到饿鬼道受苦,总之一切都是...

人真的有轮回吗
身体是会死亡的,灵魂是不灭的,我们想和亲朋好友下辈子再在一起是很难很难的,因为来世想再做回人可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我们是作善的多,恶的少,再做回人的话,也是什么都会不记得了,因为一转世会有隔世(阴)之迷。人,遇个车祸或是什么意外撞击,都会把记忆丢失的,平时我们时间长一点的事,也...

人还会有来世么?请信佛的朋友来说说。
会 如果你今生 骗了别人来生 还有在骗的机会 注意只是机会 并不一定能骗到 为什么呢 比如:我今天我不聪明被你骗 是因为你说如果我给你十块钱 你就会给我一百块 我相信你的话 我就被你骗了十块钱 来生你也会用相式的方式来骗我 但如果我来生有善良的老师教导 如:佛陀所讲的五戒 杀生 偷盗 ...

请问雍正皇帝与佛教的关系?
可谓汇革魔佛内外之学于一炉,继康熙定鼎之后,清廷帝子英才,舍此其谁。 (三) 但自清初以后,禅宗之徒,别持三世因果之论而作异说,传称雍正为明末天童密云圆语禅师之转世。密云悟者,宜兴蒋氏子,幼时不学而慧,长事耕获樵苏。偶读六祖《坛经》而策心上宗。年二十九,弃家披剃,得临济宗传。密云高弟汉月法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丰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

据说把海参切成两半,放到海里能长成两个海参,那他的神识怎麽分?_百度...
实际上,关于将海参切成两半后是否能在海中长成两个海参,并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问题,它还涉及到佛教中关于生命和意识的理解。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对“蚯蚓被切成两段能否变成两个蚯蚓”这一古老哲学问题的生物版重新包装。古代佛教高僧已经用“余命未断”的理论来解释这类现象,而南怀瑾先生在《唯识与中观...

易经属于道家还是儒家?
《易经》既属于道家,又属于儒家,是道儒两家的指导思想。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易经》之所以被道家和儒家奉为经典,是因为道家和儒家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易经》进行阐述,并且能够借用《易经》来对自己的思想起到很好的推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