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对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孙膑是如何复仇的?
孙膑是孙武之后,他写了一部著名的兵法著作叫《孙膑兵法》,与他的祖先孙武的《孙子兵法》齐名,孙膑同时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纵横家创始人、著名隐士鬼谷子的徒弟,但孙膑向鬼谷子学习的应该是兵法,包括他的同学庞涓也是如此。
一、孙膑与庞涓的恩怨情仇孙膑的一生就因为庞涓而改变,同时也因为庞涓而流传千年,两人本来同为鬼谷子的同学,学成之后,庞涓当时在魏国担任将军,魏国在战国初年是所有诸侯国中最强大的,是战国首霸,那个时候战国人才都喜欢到魏国去发展,所以魏国一直是人才济济。
庞涓因为嫉妒孙膑比自己更有才能,担心孙膑也到魏国来,自己的位置会被孙膑所夺走,所以庞涓干脆就把孙膑骗到魏国,作为同窗,庞涓不仅不提携孙膑一把,反而暗中陷害孙膑,以自己在魏国做将军的地位,残酷地对孙膑施行膑刑和黥刑,这就是庞涓对待同学孙膑的行为。
所谓的膑刑就是挖掉犯人的膝盖骨,或者砍掉其中一只脚或两只脚,这种刑罚直接就让人变成残废,终身不能走路,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是战国,一个生活在战国并且不会走路的人,基本上是个废人了。
所谓的黥刑就是在犯人脸上刻字,现在人看起来以为很轻松,在脸上刻字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在古代人来看,这是一种莫大的侮辱,因为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是不能随便改变的,后来的曹操因为战马践踏了麦子,要按军法斩首,曹操因为是主帅,以割头发代替斩首级,就表明身体部分是不能随便改变的,因此黥刑的侮辱大于身体的处罚。
就算是同学之间有竞争,但世界那么大,两个人能不能成为竞争对手还不一定?庞涓为什么要害孙膑,还要用如此残酷的刑罚?
在《东周列国志》这本历史小说中,是说庞涓在魏国当将军,有人向魏惠王推荐了孙膑,于是魏惠王请庞涓召孙膑前来,然后考察两人的才能,庞涓自知不如孙膑,如果两人同在魏国当将军,那孙膑将来地位一定会高于自己。
为了保住自己地位,庞涓暗中设计谋害孙膑,说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对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庞涓还充当好人照顾孙膑,并诱骗孙膑写《孙子兵法》,后来孙膑得知真相,装疯卖傻,使庞涓放松警惕,然后孙膑设计跟随齐国使者一起逃到了齐国,躲藏了起来。
真实的历史也应该是差不多的原因,只有两个人在同一国为官,才会产生竞争,有利益冲突,才会让庞涓狠下杀手,只不过两人是同学,庞涓表面上不能直接杀孙膑,只能暗中陷害,当孙膑受了膑刑和黥刑后,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庞涓才认为孙膑不是威胁了。
孙膑就这样逃了一劫,保住了性命,换了任何人,仇恨肯定会在孙膑心里萌发,而孙膑报仇就显得那么理所当然。
二、孙膑的复仇孙膑在齐国投靠了田忌,成为田忌的门客,还留下一个田忌赛马的著名故事,成功帮田忌赢得比赛,这是军事谋略应用于实际生活的例子,也证明了孙膑是个有才能的人,所以他得到田忌的重视,这也为后来田忌听从孙膑谋略,打了两场著名的战役而闻名。
孙膑的复仇主要是通过两场战役来实现的:
1、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就是围魏救赵的原型,这场战争其实是由赵国挑起的,赵国攻打魏国的保护国卫国,魏国当时是战国首霸,于是马上联合两个小弟卫国和宋国合兵攻打赵国,魏、卫、宋三国联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于是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经过商议,做出了救援赵国的决策,但并不是马上救援,而是等到魏、卫、宋三国联军攻破邯郸之后才开始救援,显然齐国救援赵国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的,齐国派出两路军队,一路佯装攻打魏国襄陵,这里离魏国都城大梁只有100公里,这明显就是攻打魏国都城的行动,另一路则由田忌担任主将,孙膑担任军师,在桂陵设伏,因为桂陵是从邯郸到大梁的必经之路。
这就是围魏救赵的战略,齐军是两支军队,一支是诱敌,另一支是主攻,诱敌的目的就是为了隐藏真实的意图,在桂陵设下埋伏,在邯郸作战的魏军没法不救大梁,魏惠王可在大梁,一救魏王就会经过桂陵被齐军伏击,庞涓作为主将,为了救援魏国,放弃步兵与辎重,率领轻骑快速回军魏国,并且在桂陵遭到了齐军的伏击,魏军大败,就连主将庞涓也被齐军俘虏。
孙膑俘虏了庞涓,这可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但是齐国随后在与魏国的谈判中释放了庞涓,这原本是孙膑一个绝佳报仇机会,为何孙膑不杀庞涓呢?
这次双方交战前,庞涓应该是不知道孙膑还活着,也不知道孙膑是齐军的军师,所以才会中了齐军的计谋,庞涓好歹也是鬼谷子的弟子,在魏国担任上将军,多次对外征战庞涓都是主将,他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成为齐军俘虏后,当他知道孙膑还活着,显然后悔万分,但是孙膑并没有杀他。
孙膑不杀庞涓主要有几个原因:
1)、俘虏庞涓是国事,而不是私事,孙膑作为齐国军师,不愿意公报私仇。
2)、孙膑没有处理庞涓的权力,庞涓是魏国上将军,地位较高,相当于魏国国防部长,这个级别的俘虏甚至田忌也没有处理权力,得由齐威王来决定。
3)、孙膑仁慈,孙膑在《孙膑兵法》中认为军事将领应当具备仁、义、德、智、信五个要素,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谋略的本质就是欺骗敌人和打败敌人,如果具备这样的素质,很多将领都是做不到的,这从侧面说明了孙膑的思想,这也是他为人的写照,就是孙膑太仁慈了,所以才会放了庞涓。
4)、孙膑想让庞涓败得更彻底,因为这一次孙膑是在暗,而庞涓在明,孙膑想让庞涓明白,无论明暗,他庞涓都不是对手,所以才会有马陵之战彻底绝杀庞涓。
2、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同样不是齐国引发的,而是魏国攻打韩国引发的,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救援,但是等到韩国与魏国拼杀之后才进行的,想以此消耗两国,这一次齐军主将是田忌,孙膑是军师,和上次的桂陵之战一样,而魏国主将则是太子申,庞涓为副将。
马陵之战孙膑的战略是:主动示弱、减灶诱敌、聚而歼灭。
齐军是进入魏国作战的,等于是孤军深入,魏军是本土作战,等于是以逸待劳,齐军到达魏国东明时,遇到了魏军主力,于是假装败退,魏军就追击齐军,有了上一次桂陵之战的失败,魏军没这么容易上当,于是齐军就故意制造大量士卒逃亡的假象,并且以军灶作为假证据,刻章减少军队做饭用的军灶,把这个证据留给魏军,庞涓再一次上当。
齐军到达马陵这个地方后,在这里埋伏了一万名弓箭手,还在一棵树上刻下庞涓死于此地的字,并约定以火花为信号,只要有人点火,就万箭齐发,庞涓追到此地后,看到树上有字,看不清楚,于是让人点火,这一点火等于是给了放箭的信号,于是一万名弓箭手万箭齐发,庞涓当场身死。
马陵之战是孙膑与庞涓一场面对面的智谋较量,结果就是孙膑远胜庞涓,这就是两人军事能力的不同,这一次孙膑不仅报了仇,还成就了一场著名战役,孙膑策划的两战都是历史上的经典之战。
从孙膑报仇的方式来看,他与庞涓的为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庞涓这个人做事不择手段,只是因为嫉妒就对自己的同学孙膑施以残酷的刑罚,显得太不近人情,而孙膑则完全不同,孙膑俘虏了庞涓,都没有杀他,甚至都没有折磨他,而且还给他一次机会,让两人面对面进行较量,最终依靠计谋在战场上光明正大地打败了庞涓,这是孙膑的仁慈,也是孙膑的报仇。
孙膑通过围魏救赵的方式迫使庞涓回援魏国,在庞涓回援过程中,以增兵建减灶的方式诱敌深入,最后用箭射死庞涓。
庞涓对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之后孙膑在齐国投靠了田忌,孙膑只能坐在轮椅上,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打败庞涓,这时孙膑对庞涓的复仇。
孙膑卧薪尝胆,最终在好朋友的帮助下逃到魏国。然后被魏国封为宰相,利用计谋引出庞涓,最终把他打败,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
你是否需要了解?
孙膑的膑因何而来
孙膑的“膑”字源于他遭受的膑刑,即被割去了膝盖骨。他曾与庞涓一同学习兵法,后来庞涓成为魏惠王的将军,因嫉妒孙膑的才华,将他诱骗至魏国,并施以膑刑和黥刑,使他无法施展才华。庞涓虽然对孙膑的才能嫉妒不已,但表面上却与孙膑友好,并约定彼此发达后不相忘。庞涓先一步下山,投奔魏国,得到魏惠...
孙膑受过什么刑罚?
所以魏国一直是人才济济。庞涓因为嫉妒孙膑比自己更有才能,担心孙膑也到魏国来,自己的位置会被孙膑所夺走,所以庞涓干脆就把孙膑骗到魏国,作为同窗,庞涓不仅不提携孙膑一把,反而暗中陷害孙膑,以自己在魏国做将军的地位,残酷地对孙膑施行膑刑和黥刑,使其不能行走。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在古代历史中,庞涓与孙膑曾是同窗好友,一同研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崭露头角,成为魏惠王的将军,但他深感自己才智不如孙膑,因此心生嫉妒,将孙膑引入魏国并秘密监视。孙膑到魏国后,不幸遭受庞涓的陷害,被处以残忍的膑刑和黥刑,失去了行走的能力。然而,他的才智并未被埋没,当齐国使者出使魏都大梁时...
孙膑原名叫什么
身份背景:孙膑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出身贵族家庭,是孙武的后代。人生经历:孙膑早年曾与庞涓同窗学习兵法,后因庞涓的嫉妒而遭受膑刑和黥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他投奔齐国,成为齐威王的军师,并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战役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兵法理论:孙膑提出了许多具有...
孙膑是怎样从一个废人变成了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司马迁的《史记》,“孙武既死,后百余年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以后代子孙也……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意思便是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子孙(晚于孙武一百多年)、出生于阿鄄(本日山东地域)之间、被妒贤嫉能的同学庞涓处以膑刑。《孙子吴起...
孙膑最后到底是什么结局?为何会毫无踪迹?
首先,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学成之后,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成为魏国的名将。而对于孙膑来说,也选择来到魏国,究其原因,不仅是有庞涓这位老同学,更因为魏国地处中原之地,具有建功立业的基础。但是,庞涓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在孙膑到魏国后,庞涓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
孙膑简介: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曾与庞涓为同窗
唐代孙壬林自述家族世系的碑文记载孙膑是卫武公的后代。逃奔齐国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庞涓后来出仕魏国,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孙膑到魏国后,庞涓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
被庞涓砍掉双腿的孙膑,他后来是怎么复仇的?
庞涓对魏王说,孙膑才能在自己之上,官职怎能屈居自己之上呢?所以请求魏王暂时不要封孙膑官职,而是等孙膑建立功勋后,再封他一个更大的官职。由于借口找着好,孙膑丝毫没有对庞涓起疑,反而内心很感激庞涓。孙膑对庞涓毫无防备,庞涓却在密谋陷害孙膑,他捏造罪名,对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庞涓砍去孙膑双...
庞涓死于树下:害人终害己
庞涓与孙膑,师兄弟同门,才智高下难测。庞涓心生嫉妒,暗中设局,将孙膑陷害,致膑刑黥刑,断其双足。孙膑逃至齐国,得田忌赏识,成为军师。庞涓死于树下,害人终害己。桂陵之战,孙膑采用围魏救赵之计,轻装战车直捣大梁,诱使庞涓回援,佯装示弱,使其轻敌。庞涓急行军回救,孙膑在桂陵设伏,擒获庞涓...
孙膑和庞涓是什么关系
1. 孙膑和庞涓的关系 孙膑和庞涓原是同窗学友,均投师鬼谷子门下,共同研习兵法。庞涓先于孙膑离开师傅,前往魏国发展,并得到魏惠王的赏识,担任了魏国的将军。因担心孙膑的才智超越自己,庞涓设计陷害孙膑,致使孙膑遭受膑刑和黥刑的惩处。2. 孙膑和庞涓的故事 孙膑和庞涓都是齐国人,他们在前往鬼谷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