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分九州现今何处

作者&投稿:舒兔 2025-05-16
大禹分九州有几种说法

我找到了《尚书》中的说法:

  大禹分九州
  《尚书》中有一篇《禹贡》,记述了大禹划分九州的传说。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各州的山川方位和走向、土壤性质、物产分布,贡赋的等级和物品等情况,以及进贡经行的路线,也都有记载。这是禹在治水过程中,建树的又一件伟大业绩。九州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无论其可信程度如何,人们总是习惯把中国称为九州。因为是大禹划分九州,故古代人又常把中国称为禹域。
  然后又根据九州土壤的性质,分为“壤”、“黄壤”、“白壤”“赤植坟”、“白坟”、“黑坟”。“坟垆”、“涂泥”及“青黎”等九种。并依据各种土壤的肥力不同,又分为三等九级。根据肥力的等级,安排农业生产,制定适当的田赋。当时称为“贡”,即土地税。因田赋是国家收入的大宗,同时为了要使“贡”的负担合理,在辨别九州各类土壤肥力等的基础上,还注意到当时土壤的实际使用状况,实际收入的多寡以及交通条件,来制订田赋的等级。
  夏代《禹贡》土壤分类,是在四千一百多年前进行的。这种土壤分类,是世界上土壤科学史上的创举。其分类的主要标志,是以土壤肥力为主,并依据土壤颜色、质地、植被和土壤水文状况等作为鉴别土壤的标准。
  1、冀州:冀州据说为唐、虞、夏三代帝都所在地。三面距河,西与南及东南部大致以黄河为界,东北以辽河为界,北以沙漠为界。今辽宁的西境,河北北境,河南北境,山西全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皆古冀州境,面积约一百四十余万平方公里。冀州“厥土惟白壤,厥田惟中中,厥赋惟上上错”。(错,杂也,此地区的赋、杂有其它等级)。这里指出这个州土壤的颜色为白色,土质柔软,不结块,属于壤土;既不过于疏软,也不过于粘韧,土壤的肥力为中中,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五级(中中),其田赋属于第一级,也杂有第二级。
  2、兖州:东南至济河,西北至黄河,北滨海,南接徐、豫两州。包括山东西北部分,河北东南部分及河南内黄延津以东等地。土地面积约有二十余万平方公里。土壤类别:充州“厥土黑坟,厥草推翻,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这州的土壤颜色,主要为黑色,富含有机质,土性疏松膨软,长出草木惟漂惟条,肥力中下,为九州土壤肥力中第六级,田赋属第九级。兖州位于黄河下游,水流湍急,地平而土疏,受水害尤烈,土广人稀,生产鲜少,必复耕十有三年,使地力复原,然后征收田赋。
  3、青州:东面据海,西面至泰山,包括山东的北部和辽宁的一部分。约有面积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土壤类别:青州“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这里指出青州土壤,一般平地,主要为白色,土质坟起,沿海滨之地,遍地斥卤可以煮盐。(斥卤:盐碱土)。土壤肥力为上下,评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三级,田赋为中上,属于第四级。
  4、徐州:东靠海,西与兖、豫分界,南至淮河,北至泰山,今江苏、安徽北部,山东南部,均古徐州地,约有三十万平方公里。徐州“厥土赤植坟,草木渐苞,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这里指出徐州的土壤为赤色,土质有粘性(植)和油腻状,而且坟起。草木生长不但茂盛,而且渐趋丛生土壤肥力中上,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四级,田赋属第五级。
  5、扬州:北据淮河,与豫、徐分界,东南至海,西以汉水与荆州为界,今浙江、江西、福建全境及江苏、安徽、河南南部、湖北东部、广东北部均古扬州地,面积约有一百三十余万平方公里。
  扬州“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这里指出扬州地区在水治之后,盛长竹类,草木繁茂。但地势低洼,土壤水分很多,土质如“涂泥”一样(水稻土)。竹与草均生长好,土壤肥力为下下,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九级,田赋属第七级,也有属于(杂出)第六级的。
  6、荆州:东与扬州分界,南越衡山至五岭为止,北至荆山。今湖南全境、湖北东南部、四川南部、贵州东部、广西北部均为古荆州境地,面积约有八十五万平方公里。
  荆州“厥上惟涂泥,厥田为下中,厥赋为上下”。这是指出荆州土壤大致类似扬州,惟土壤肥力为下中,比扬州高一级,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八级,田赋属第三级。
  7、豫州:东接充、徐、扬,西以荆山与雍、梁接界,南以荆山和荆州分界,北至黄河与冀、充分界,今河南全境、山东西部、湖北北部,皆古豫州的境地。面积约有四十万平方公里。
  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这里指出豫州的土壤,一般高地属于壤土,柔和而不板结,因具有多种不同的颜色,故仅以壤为代表(有似现在石灰性冲积土)。土质不过粘,亦不过疏。低下地区的土质为坟起的垆土。垆有两种:1)黑色而坚硬;2)棕色而疏松。黄河中下游长一带,至今有黑垆土,黄垆土之称。其质地自粉砂粘壤以至粘壤最多。这种土壤的肥力中上,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四级,田赋属于第二级,也有属于(杂出)一级的。
  8、梁州:东与荆州接界,西与雍州接界,南与长江为界,北与雍州接界。今四川全省、湖北西部及陕西、甘肃南部均古梁州境地,面积约有一百四十八万平方公里。
  梁州“厥土为青黎,厥田为下上,厥赋为下中三错”。这里指出梁州的土壤为青黑色(黎,黑色也),土质细而结构松。金氏日:梁州土色青,故生物易,住疏散而不实,孔传称为青黑色的沃壤。有如所谓“成都土疏,难以筑城”。土壤肥力为上下,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七级,田赋主要第八级,也有属于(杂出)第七或第九级的。
  9、雍州:东至黄河与冀、豫分界,西至黑水与梁州接界,北至沙漠。今陕西北部及新疆、青海、西藏东部和内蒙古、甘肃南部,皆古雍州境地。面积约有二百三十万平方公里。雍州“厥土惟黄壤;厥田上上,厥赋中下”。雍州的土壤主要为黄色,而性质柔和,土壤肥力上上,属黄色壤土,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一级,田赋为第六级。

  如下:
  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
  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
  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
  徐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
  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
  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河南、湖北、湖南。
  豫州,起自荆山、黄河下游,涉及河南、湖北、山东。
  梁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
  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

  在《禹贡》中记载,九州一般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周礼•夏官•职方氏》记有: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此后,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以及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而九鼎也被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显王时,九鼎没于泗水彭城下。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权利象征与意义,亦曾屡次重铸九鼎,武则天 、宋徽宗也曾铸九鼎。

  《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作者说法不一,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禹贡》为周初人所作;日人内藤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史念海在《论〈禹贡〉的著作时代》一文中,则据《禹贡》中有“南河”、“西河”之称,认定作者为魏国人;顾颉刚认为出自战国时秦国人之手。

古代分中国为九州。对于九州的具体分布说法不一,比较常见的九州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 豫、梁、雍九州。《尚书·禹贡》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尔雅·释地》有幽、营州而无青 、 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有幽、并州而无徐、梁州。
关于九州的说法,在流传下来的古籍记载中有几种说法:
《禹贡》称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尔雅》按殷制,称九州为冀、幽、兖、营、徐、扬、荆、豫、雍,分冀为冀、幽两州;
《周礼》按周制,称九州为冀、幽、并、兖、青、扬、荆、豫、雍,分冀为冀、幽、并三州。按《尚书·尧典》的说法,虞舜在禹治水之后,又就禹指九州,分治幽、并、营三州,合为十二州。
淮南子·地形训》
冀州,大禹治水冀州始,天下之中州,天子之常居。《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今山西省全境、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等地区。
青州,”海岱惟青州“,大体指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地为肥沃白壤。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自东晋始,历经隋、唐、宋、金、元、明等封建王朝,长达一千六百多年,虽建制仍频,然青州一直为州、府、郡、道、路的治所,是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徐州,范围大致在今淮海地区。《尚书·禹贡》记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尔雅·释地》:“济东曰徐州。“
荆州,在荆山﹑衡山之间。《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荆山在今湖北南漳县。荆州大体相当于今湖北一带,由荆山之下直到衡山(大别山)之南。荆州“厥上惟涂泥,厥田为下中,厥赋为上下”。这是指出荆州土壤大致类似扬州,惟土壤肥力为下中,比扬州高一级,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八级,田赋属第三级。汉朝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范围扩大。辖境相当于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一部分;汉末以后辖境又逐渐减小。东晋定治江陵,为当时及南朝长江中游重镇。
梁州,《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
雍州,《尚书·禹贡》:“ 黑水西河惟雍州 。
豫州,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絺、纻, 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兖州,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 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 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 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 济、漯,达于河。
辖域
冀州(今山西省全境和河北省的西北部,河南省北部地区);
兖州(今河南省的东部、山东省的西部及河北省的南部一带地方);
荆州(现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你百度一下就是老九州


你是否需要了解?

现如今的哪几个地区,是曾经古代被称为“九州”的地方?
相传大禹平定大洪水之后勘测了全国的地理人文,然后将全国划分为9州,同时铸造了九鼎,在九鼎上刻画了各州的人文、地理情况,因此九鼎相当于当时的“国家档案”,是国之重器,楚庄王想要称霸天下,就派人去向周天子问:“九鼎到底有多重?”实际上就是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够当得起天下之主的地位。那么九...

大禹治水后,把中国分为哪九州﹖
《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其所划分的九州范围,依次是:一、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二、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三、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四、...

“大禹分九州”是哪久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为九州。西汉以前,认为“九州”系禹治水后所划分,东汉以后,有的认为“九州”是周制,有的认为“九州”是殷制,具体州名未有定说。 <尚书>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吕氏春秋>作冀、兖、青、徐、扬、荆、豫、幽、雍;<周礼>作冀、兖、青、幽、扬...

大禹住的九鼎分别在那里?
大禹,作为古代中国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人之一。他不仅治理了洪水,还根据山川地理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命令每个州贡献青铜,铸造了九鼎。这九鼎不仅象征着九个州,而且也代表了国家的统一和权力。每个鼎上都刻有该州的地理特征和象征,因此九鼎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九州,到底指的是哪9个地方?大禹为什么要划分“九州”?
第二种,《尚书·禹贡》将中国分为冀徐兖青扬荆梁雍豫九州,即九大块,类似今天的省级行政区,不过大致位置局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是最具说服力的九州。此外别的典籍中有另外分法,在此不作介绍;第三种,则指代整个中国。最早的九州。《说文》曰:“水中可居者曰州。”“州”“洲”通用,...

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那么,古代的“九州”指的是哪里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古代大禹划分九州是如何来的,夏朝领土不大,怎么确定其他地方?
换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以夏朝当时的水平,根本就无法完全控制这片疆域,那么大禹划分九州这样一个概念,是否有些太超前了呢?根据史书考证来看,夏朝所管辖的范围,应该在今天黄河的下游,然后逐渐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拓展,向南最远可以延展到长江流域,不过相比较于这个疆域来看,对比后来我们所熟知的九州划分...

大禹分的九个州有哪些?
1. 冀州:位于今山西、河北两省西部和北部地区,以及河南省的一部分。2. 兖州:覆盖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东北部地区。3. 青州:东临大海,西至泰山,主要涵盖今山东东部地区。4. 徐州:包括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北部地区。5. 扬州:跨越江苏、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地区,以及浙江、江西...

中国古时候所指的“九州”是现今的哪些地方?
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所序 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这段文字虽简单,缺欠 那时域外文化知识,仍解不明白。文中共有三个“中国”字样,第一个中国系指齐国。齐脐 古今字。齐以泰山故,谓其国处大地...

我国古代被称为九州,这九州分别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而在关于九州的界定上,事实上随着朝代的发展又呈现出了一种有别的划分。上面的《尚书》、《尔雅》、《周礼》三本典籍之中的记载便略有偏差,而以至于有人认为它们对应的当是夏、商、周三朝时期的九州划分。作为依据,便是在冀州的划分之上,马融在其著述中记载:在大禹治水之后,设置九州,但是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