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何解
前一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要当老师就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还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后一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出自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专家、书法家启功教授的深思感悟,并由他亲自题写,之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启功先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
扩展资料: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他的文章热情洋溢、通俗易懂、击中时弊而富含哲理,令人倍感亲切,妙不可言。陶行知一生著述甚丰,他光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使人感到了人民教育家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师德,他就是全面具有教师素养的典范,是我们教师的至尊至善的楷模、后人的万世师表。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意思是:老师应该努力做好学问,有充足的知识和品格来教导学生;要努力树立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世人做个好的典范,成为社会中的楷模。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2011年7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主要对许先生的学术思想之研究,学术成就做了全面介绍。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庆祝许嘉璐先生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容简介:世间诸种事物,皆有过程,有因必有果。学术研讨会的成果,即是会议论文集之出版存世。即就《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现有文章而言。
总体上说,对于许先生学术思想之研究,学术成就之展现,论述尚有不周,开掘似觉肤浅。许先生治学,以传统语言学为根基,将考据之学与义理之学相贯通,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高屋建瓴,纵横旁达,通古今,兼中外,于宗教人文学科无不涉猎,博学而有所成名。
今日许先生,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仍然在殷勤教书,刻苦读书,不辍著书。
编者期望在今后的岁月里,先生有更多的论著,其言立于后世,以待学人继续钻研,则再次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论文之深广,定非本次《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庆祝许嘉璐先生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之可比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傅清祥
第二版
我当一名教师已经整整40年,而且这40年一直呆在我们福州大学,可以说是从一而终。要当好一名教师,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我国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在1997年给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最简洁又最完整的概括。类似的概括还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法不尽相同,但意思一样。
我的理解是,当好一名教师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为师者既要“学高”又要“德高”。其中,学是才学,而才包括内才和外才;德是师德,是职业道德。也就是说为师者既要有高超的才学又要有高尚的师德。
学高方能为人师
“学”要“高”,即内才外才都要好。作为一个大学教师,内才主要表现为对所在的学科、专业,学力深厚,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成果显著。为了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应该在所在的学科、专业里,广泛涉猎,读尽可能多的书,而且,尽可能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大学不同于中学,特别要强调参加科研实践。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做过科研的人是很难胜任的。我之所以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可能主要是因为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了一番的功夫,除了‘文革’期间外,科研不间断,而且取得一系列较好的成果,并融会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到有较大的收获。
对于教师,只有好的内才不够,还得有好的外才。有些教师学富五车,科研也做得很好,但课讲得不好,学生没能从他那里学到知识和能力,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你要传的道、授的业、解的惑总要通过你说的语言、你写的板书、你画的图形等媒体来表达。如果你说的语言流利生动、你写的板书清晰潇洒、你画的图形准确直观,你的内才就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那么,你的教学效果才会好。对于教师,能说一口流利生动甚至幽默风趣的普通话,能写一手清晰潇洒的板书、能徒手画出准确直观的一个个图形等,这就是好的外才。好的外才要靠长期、刻苦的训练和积累,而且永无止境。所以,我常年订阅语言文学和书法等多种杂志,而且坚持不断地学习和训练,学修辞、学语言艺术、练书法、练徒手作图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大脑不能实时接受的教学信息流就不适合用多媒体,明显的例子是定理的证明,算法的构思,公式的推导,以及在较短的时间内需要进行复杂思维的教学内容。对大量的这类教学内容,板书保持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它可与口头的论述密切配合,以大脑能实时接受的信息增量渐进地传送教学内容,使老师的输出与学生的输入同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板书这种传统的媒体不会被淘汰,练板书还是很有意义的。
德高育人早成才
当好一名教师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德’要‘高’,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你要育人,就得处处给学生做表率,时时关爱学生的成才。
在学生成才的路上,我感到鼓励很重要,有四两拨千斤之效。鼓励对于学习已经相当好的学生有奇效,通过鼓励可以进一步调动他的潜力,使他好上加好,出类拔萃。而鼓励学习成绩还不大好的学生,更要注意他在学习中的亮点,并要及时地在合适的场合给以表扬。记得计算数学专业的一位学生,念到大二下,成绩还是平平。大三上学期,我给他们班上《数值逼近》课。期中考时我出了一道三次插值样条逼近的误差估计题。这位学生对这道题做得特别好,与众不同,很有技巧性。在考卷讲评时,我在班上表扬了这位学生,而且让他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结果,他很受鼓舞,信心倍增,而且立竿见影。期末考试下来,各科都有显著的进步。到大四上学期,他的各科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这当中,作为教师的我,只不过是在评阅考卷时留点神,和在考卷讲评时把他表扬了一下,并没有花更多的功夫。确实是四两拨千斤,何乐而不为。
在我教过的学生中,不同基础的学生我给予不同的辅导。不管是什么程度的学生,来找你辅导或指导都是好事。做老师的应该来者不拒,而且不能有亲疏、有偏爱,特别是不能看不起初等的问题,不能看不起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我为什么跟学生的关系都很好,就是因为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学生尊重老师,老师也要尊重学生。当我上的是上午3-4节课时,下完课已11点40分,常常就有好多学生留下来问问题,直到下午1点有时到1点半。老伴常抱怨说:“你自己不吃饭也不让学生吃饭?”我说不是。学生刚听完课有问题要问很可理解,做老师的应该体谅他们,否则到了明天可能就忘了。你到哪里找问题不隔夜的这么好的学生啊!
对于因为经济困难影响生活进而影响学习的学生,我的扶助办法也是分情况对待。对于突发性困难的,我考虑通过三条渠道协同帮助解决。一是自己量力而行资助一些;二是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申请临时补助;三是发动同班同学互相帮助。对于非一时性困难的,先按一时性困难的解决办法,帮他稳定情绪,然后一方面鼓励他们正视困难,鼓起克服困难、继续求学的勇气,另一方面帮他找自力更生的路子,想长久之计,比如帮他找可以参加的软件开发项目,或其他勤工俭学的途径。这样做既可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又可以得到实践的锻炼,对成才也很有好处。
严师才能出高徒
常言说“严师出高徒”。在这个意义上,严是爱。严格要求的具体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另一方面是为教育把好质量关。因此,严格要求要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是考试。从预习、听课、复习、查阅参考资料、做作业、课程实践、平时问问题和回答问题,直到期末考试都要严。甚至学生口头表达中的语病和作业中的错别字都要较真。这样,良好的习惯才能养成,质量才有保证。我的一位学生毕业后在一家外资的软件公司工作,在工作中,老总发现他文档做得特别好,写得很规范,问他哪里学的。他给老总说:“这都是在老师一丝不苟的严格要求下,逐步养成的。”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相信,在它的规范下,为师者只要脚踏实地、不辞辛劳、不懈努力就能当好一名教师。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自己写,行为世范!
你是否需要了解?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思是什么?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意思是:老师应该努力做好学问,有充足的知识和品格来教导学生;要努力树立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世人做个好的典范,成为社会中的楷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2011年7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主要对许先生的学术思想之研究,学术成就做了全面介绍。老...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答案】:D D[解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指教师的学问、知识和技能、行为成为学生的师表,能够成为社会的模范,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故选D。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答案】:D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中的“学”是指每位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教师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的模范。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什么意思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含义就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意思是:应该努力做好学问,有充足的知识和品格来教导学生,要努力树立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世人做个好的典范,成为社会中的楷模。校训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指导...
北师大的校训出自哪里
陶行知名言。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出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意思是要努力修养自己的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好典范。
如何理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结构化
在理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结构化时,首要一步是自我道德修养的提升,力求超越普通大众。这不仅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学术上精益求精,深入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要在个人品德上不断打磨,塑造出一种能够为人师表的形象。具体来说,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自律,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都要以高标准来...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什么意思
这句话蕴含着深厚的教育理念,强调了教师在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方面的责任。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不断追求知识的深化和拓展。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教师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成长道路。同时,这句话还...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哪所大学的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十所大学之一;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国培计划”、...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是什么意思
勤奋教学、研读和著述,展现了老而弥坚的精神风貌。编者期待许先生的未来能有更多深入的学术成果,这些著作将为后世学者提供持久的研究资源。因此,未来再次举办的相关研讨会,其规模和深度都将超过之前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论文集,体现出许先生在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和无可替代的地位。
学为人师的意义在于教化从容,行为世范的境界是能砥砺无穷。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短短八个字,庄重典雅,寓意深刻。启功先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