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话--学习--9句

作者&投稿:肥尚 2025-05-22
孔子说的话中什么是既谈学习态度,又谈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望采纳,谢谢!

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出自《论语·阳货》
如果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说,与女子的关系很难处理好;站在官员的角度来说,与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因为与他们过分接近了他们就不知道谦逊,过分疏远了就会怨恨。
二、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自《论语·宪问》
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论语·秦伯》
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四、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论语·公冶长》
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
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五、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出自《论语·公冶长》
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
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很有名的大夫,经历诸多变故,但宁武子却能够安然无恙地做两朝元老。孔子很佩服他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于是用“愚不可及”这四个字给他以高度评价。下次再有人说你愚不可及,讲给他听。

子曰:“巧言令色〔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外表美好。令,好。,鲜矣仁〔鲜矣仁〕很少是有仁德的。鲜,少。!”(《论语?学而》)

子曰:“士志于道〔志于道〕有志于追求真理。,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未足与议也〕不值得和他交谈。。”(《论语?里仁》)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知〔知〕通“智”,聪明。下面“知者不惑”的“知”与此相同。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寿〕长寿。。”(《论语?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想要仁,仁就来了。意谓求仁是个态度问题,不是能力问题。。”(《论语?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夺〕丧失。帅也,匹夫〔匹夫〕一个人,泛指平常人。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子曰:“不患①〔患〕担心。人之不己知〔不己知〕不了解自己。,患其不能〔不能〕没有能力(才能)。也。”(《论语?宪问》)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子曰:“过〔过〕有过错,犯错误。后面的“过”是“过错”的意思。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

⒈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语出《论语·述而》
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语出《论语·述而》
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语出《论语·公冶长》
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论语·为政》
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语出《论语·学而》
⒍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语出《论语·述而》
⒎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语出《论语·为政》
⒏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语出《论语·子罕》
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为政》


你是否需要了解?

孔子说的话--学习--9句
子曰:“巧言令色〔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外表美好。令,好。,鲜矣仁〔鲜矣仁〕很少是有仁德的。鲜,少。!”(《论语?学而》)子曰:“士志于道〔志于道〕有志于追求真理。,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未足与议也〕不值得和他交谈。。”(《论语?里仁》)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孔子说过哪些话
孔子说过的话如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技能。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人们,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发现新的见解和智慧,从而成为别人的老师。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说的关于学习的名言10条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

对于学习,列宁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孔子说的什么。
4、孔子号”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孔子说的学习名言名句
1、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2、过而不改,是谓过也。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7、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9、与朋友交,严而有信。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

孔子的言论有哪些?
8、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

孔子的关于学习的名句
译文:被动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四、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五、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孔子论学习的名言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白话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白话文:学过的知识,经常去实践,不也是很愉快的吗?3、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论语述而》白话文:我不能算是...

...名言,要有意思、说这句话的人,他(她)谁(比如孔子,要注明他是春秋思想...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

高分求几条孔子、孟子、老子有关“认真学习、一丝不苟”这方面的名言...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论语·宪问》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论语·公冶长》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