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之战中建议火烧赤壁之人,是不是诸葛亮?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是如何借到东风的?
提议火烧赤壁的是黄盖,但是赤壁之战的胜利是靠周瑜出色的指挥赢下来的。
01、黄盖提议火烧赤壁。曹操南征时,刘表去世其子刘琮直接选择投降曹操。曹操不满足选择继续南征,与之对抗的就是东吴。当时孙权怕自己一个人打不过,于是就与刘备结盟,孙权让周瑜带着四万左右兵力单当个先锋部队,而刘备当时只有一万多的兵马。所以孙刘兵马加起来也只有五万左右,而当时曹操有十多万大军。
曹操十多万兵马,主要战力还是步兵和骑兵。但攻打江东的话,需要渡江,基本上双方都在水上作战,这完全发挥不了骑兵与步兵的实力。于是有人建议曹操将船用铁链连起来,这样步兵和骑兵在江上也能如履平地。曹操选择采纳了,黄盖看见曹操连舟的做法,立马建议周瑜火烧曹军,周瑜采纳。
02、火烧曹营,曹操大败。黄盖不仅提出火烧赤壁的想法,还提出自己诈降的计谋。黄盖带着几艘船去投降曹操,船内皆是易燃物。当时曹操对于黄盖的投降也没什么怀疑,毕竟曹操实力要比孙刘联军强,有些人投靠曹操也不足为奇。黄盖来到曹营内部后,命人点燃船中的易燃物,然后自己和手下一起跳入水中。
火势一下就烧到的曹军的船上,由于是铁索连舟,火势是越来越猛,蔓延到大部分曹军的船只。而这个时候周瑜棒打落水狗,组织进攻,周瑜指挥能力没得说,曹操大败,最后败走华容道。赤壁之战的首要功臣应该算是黄盖的,有趣的是,当时黄盖中箭被东吴士兵打捞上来,由于东吴士兵不认识他,就将其扔到一边不管了,黄盖至此之后也没什么作为了。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主要的作用,是在赤壁之战前,促成孙刘联盟的形成。
赤壁之战是由于曹操先攻打的刘备,而在荆州的时候刘表不幸病死了,继承了他位置的人直接投降了。刘备于是南下,可是马超还有孙权虎视眈眈。后来诸葛亮与鲁肃接触,双方都不愿投靠曹操,于是开始合作,刘备与孙权联盟。
周瑜也是这个时候被召唤回来,想出了用火的法子。曹操的军队本来就不适应南方的天气,更别说船上作战了。船连在一起开始是个有利条件,便于航行,但是遇到周瑜这种善于计谋的人,用火攻,击败曹军,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
而曹操发现自己无力回天了以后,当机立断率军从华容道步行撤退。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扩展资料:
赤壁之战,曹军失败,退还北方,孙权得以占据江东,刘备得以据荆州并向巴、蜀发展,这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对于赤壁之战来说,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另外两场分别是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此战,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
在火攻这一计策之下,于是,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但是,因为损失惨重,曹操短时间内难以继续调集大军消灭孙权和刘备了。所以,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取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对于赤壁之战的胜利,火攻这一计策,自然是非常关键的。受到《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是诸葛亮或者周瑜提出这一计策的。但是,实际上,在赤壁之战中,建议火烧赤壁之人,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而是另有其人。
一
首先,在赤壁之战,真正建议火烧赤壁之人,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而是冲锋陷阵的黄盖。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在东汉末年,黄盖生活艰难,但仍有壮志,虽然贫穷,仍然经常警戒自己,又自习读书、学兵法。在此基础上,黄盖能够在成年之后之后担任郡吏,再被考察为孝廉,升任公府。初平元年(190年),在董卓篡夺了东汉王朝的大权后,孙坚起兵,黄盖跟随了他。孙坚南向击败山中草寇,北往击败董卓,于是任命黄盖为别部司马。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战死,黄盖先后追随孙策、孙权,披甲转战南北,冒死攻城略地。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江东势力崛起和壮大的过程中,黄盖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将黄盖称之为东吴功勋之臣,显然是非常合适的。更为关键的是,在决定东吴命运的赤壁之战中,黄盖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即黄盖不仅提出了火烧赤壁的计策,更亲自去执行了这一方案。
二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死,蔡瑁、张允等就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见,先抄捷径轻装前进,疾趋至宛、叶。面对曹操大军带来的压力,孙权和刘备两家,在诸葛亮、鲁肃等人的纵横捭阖之后,选择了联手抗衡曹操。当然,在抵抗曹操的联军中,主力还是江东派出的兵马。在拒绝归降曹操之后,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自带领万余人与刘备合力迎战曹操;又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筹划战略。
而这,意味着赤壁之战的正式爆发,这场战役不仅决定了江东孙氏的存亡,更会直接影响东汉末年的天下格局。换而言之,如果是曹操取得胜利的话,那么,不仅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将不会出现,曹操很可能会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结束汉末群雄割据一方的局面。
而在赤壁之战中,黄盖向周瑜提出了火烧赤壁的计策。对此,《三国志·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中记载: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
三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军南下,黄盖跟随周瑜跟曹军于赤壁作战,两军对峙,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周瑜认为可行。交战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黄盖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使曹军看见黄盖船只前来而毫无戒备。对此,在笔者看来,赤壁之战爆发前,江东内部确实存在诸多想要归降曹操的文臣武将。而这,很可能是曹操没有对黄盖的归降保持足够警惕的原因。
在曹操大军没有防备的背景下,黄盖遂令手下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黄盖在战争途中不幸被流矢所中堕下水中,被救起时,东吴将士居然认不出是黄盖,将他安置在厕床中。黄盖唯有自己大声呼叫韩当,韩当发现他时,流着泪地解开他衣服,才得以保留性命。虽然如此,但仍大败曹操,被授任武锋中郎将。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和《三国演义》中着重刻画和渲染情节不同,在正史中,黄盖不仅冲锋陷阵,更向周瑜提出了火攻的计策,从而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
最后,在黄盖执行火攻和诈降的方案之后,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在后,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曹操率军从华容道步行撤退,遇到泥泞,道路不通,天又刮起大风。曹操让所有老弱残兵背草铺在路上,骑兵才勉强通过。老弱残兵被人马所践踏,陷在泥中,死了很多。曹军在这场战役中死者大半。周瑜、刘备率领的大军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但已经来不及,也即没能成功俘获曹操。赤壁之战后,武陵发生叛乱,进攻城邑,黄盖被调驻为太守,当时郡中只有五百人。
不过,虽然兵力有限,但是,智勇双全的黄盖运用战术,大开城门引叛军入城,入了一半时,立即发动攻击,斩杀数百人,并收复所失的城邑,斩杀其首领,放了投降者。以一季的时间,平定所有的叛乱,当地的各部落的头目对他以礼相待。对此,在笔者看来,在赤壁之战后,黄盖忙于平定后方的叛乱,而没能继续和曹操大军作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黄盖的知名度。在平定武陵郡的叛乱之后,长沙郡的益阳县也受到贼寇的侵犯,黄盖再次率军平定,孙权便升他为偏将军。最后病死于任内。黄盖去世之后,武陵郡、长沙郡等郡县的百姓都很思念他,及至孙权登上帝位,追论他平生功绩,赐予他的儿子黄柄爵位为关内侯。因此,在笔者看来,对于黄盖这样智勇双全的猛将,没能继续建功立业,显然是东吴的一大损失了。
根据史书记载赤壁之战是周瑜一个人的功劳,所以建议火烧赤壁的人也不是诸葛亮。只不过撰写历史的人为蜀汉后人,所以美化了诸葛亮把很多人的功劳都归于诸葛亮身上。
是的,但是周瑜也这么认为,两人联手开启的赤壁之战,把曹操打得落荒而逃。
是的。在赤壁之战之前,诸葛亮和周瑜都认为只有火攻,孙刘联盟才有取胜的可能。
在赤壁之战中建议火烧赤壁之人,是诸葛亮,诸葛亮提出火攻,东吴也同意火攻,他们两个人不谋而合。
你是否需要了解?
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那火烧赤壁的建议人是谁?
提议火烧赤壁的是黄盖,但是赤壁之战的胜利是靠周瑜出色的指挥赢下来的。01、黄盖提议火烧赤壁。曹操南征时,刘表去世其子刘琮直接选择投降曹操。曹操不满足选择继续南征,与之对抗的就是东吴。当时孙权怕自己一个人打不过,于是就与刘备结盟,孙权让周瑜带着四万左右兵力单当个先锋部队,而刘备当时只有一万...
赤壁之战中,建议火烧赤壁之人,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吗?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信任黄盖的投降,导致孙刘联军烧赤壁,曹操失败而归,看到三国的都应该清楚,曹操性格之上多疑,为何不怀疑黄盖?三国演义小说之中演绎出了一段苦肉计来骗取曹操的信任,但是历史之上其实是没有苦肉计的,其实细看史书分析下来,曹操选择相信黄盖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赤...
在赤壁之战中建议火烧赤壁之人,是不是诸葛亮?
首先,在赤壁之战,真正建议火烧赤壁之人,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而是冲锋陷阵的黄盖。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在东汉末年,黄盖生活艰难,但仍有壮志,虽然贫穷,仍然经常警戒自己,又自习读书、学兵法。...
赤壁之战中火烧赤壁的主意是谁提出来的?
火烧赤壁的主意是黄盖提出来的。以下是关于此问题的详细解答:历史记载:根据《三国志》等历史文献的记载,在赤壁之战中,是黄盖提出了火攻曹操战船的策略。这一策略针对曹操将战船用铁索木板相连的情况,旨在通过火攻造成曹军战船的连锁燃烧,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黄盖的作用:黄盖作为孙刘联军的一员,他不...
正史中真正火烧赤壁的人是谁?诸葛亮根本没有参与
正史中真正火烧赤壁的人是周瑜。以下是具体分析:赤壁之战的策划与执行:在历史小说和民间传说中,火烧赤壁往往与诸葛亮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正史《三国志》中,明确记载火烧赤壁的计策实际上是由黄盖提出的,而周瑜作为指挥官,是做出最终决定的人。诸葛亮的角色:在正史中,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
《三国演义》名著中,火烧赤壁到底是谁的功劳?
1、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拥有首要功劳。他不仅提出了火攻的策略,而且还亲自指挥并督促实施。周瑜通过反间计诱骗蒋干,导致曹操误杀了自己的水军将领蔡瑁和张允,这一决策使曹操在长江上的作战陷入了被动。2、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通过草船借箭、借东风等计谋,为孙刘联军创造了有利的作战...
三国正史中赤壁之战献火计谋的是谁
三国正史中赤壁之战献火计谋的是黄盖。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赤壁之战的起因是曹操统一了北方,企图南下统一全国;经过是刘备和孙权联手,在赤壁和曹操军队对峙;结果是周瑜火烧赤壁,曹操军队死伤大半,孙、...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究竟是谁的功劳(周瑜是关键人物)
阚泽在赤壁之战中充当了重要的内应角色。他识破了周瑜与黄盖的计谋,并主动向曹操献上了连环计的建议。虽然他在战斗中没有直接参与,但他的行动为曹军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情报,起到了间接助攻的作用。综上所述,赤壁之战中火烧赤壁的胜利并非单一个人的功绩,而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周瑜作为主帅和策略...
请问,赤壁之战中 是谁的功劳? 诸葛亮 还是 周公瑾 ? 本人自认为是诸葛亮...
赤壁之战从头到尾都是周瑜一个人策划和实施的,与诸葛亮没有半毛钱关系。诸葛亮在赤壁之战的最大功劳就是说服了吴侯孙权联合刘备一起抗击曹操,并以舌辩的方式,打击了东吴的投降势利,帮助孙权稳定了东吴官场,是的东吴可以全力以赴抗击曹操。不过这个功劳有一般要分给鲁肃。至于实际的战略谋划以及临场...
献连环计火烧赤壁的是谁
庞统的身份: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是东汉末年刘备帐下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连环计的内容:在赤壁之战中,庞统向曹操建议将所有战船用铁索相连,以便稳定船身,减少摇晃。这一建议被曹操采纳,但庞统的真实意图是为火攻创造条件。火攻的实施:庞统与周瑜等人暗中商议具体的火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