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历史名人的故事
林藻,字纬乾,小名遂奴,莆田县人,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登明经第。七年(公元791年)中进士,是闽举进士之第一人。少有奇志,刻苦业文,读书于灵岩精舍。初授容州(今广西北流)支使,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岭南节度副使,官至江陵府(今湖北江陵)使。工诗书法,今传世有行书《深慰帖》;其诗作收录于《全唐诗》中。
徐寅,字昭梦,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唐乾宁元年(公元894年)举进士,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再试进士,中第一名,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竖哪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东归,闽王审知礼聘入幕,官秘书省正字。后归莆(今城厢区)隐居。有《徐正字集》,为清代《四库全书》所收录,诗亦收录于《全唐诗》中。
本寂,唐僧,佛都曹洞宗创始人之一。俗姓黄,名崇精。莆田县(今涵江区)人。少时习儒学,19岁出家于福州灵石山,法名耽章。25岁受具足戒。唐咸通中(公元860-873年)至长安,从洞山良价学禅,得心印“曹山本寂禅师”。著有《寒山子诗集注》。《景德传灯录》有传。
黄滔,字文江。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官国子四门博士,因宦官乱政,愤然弃职回乡。王审知主闽,奏授御史里行,充任威武军节度推官。黄滔是晚唐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一百多首。还曾辑唐代福建人诗作刊行《泉山秀句集》30卷,是第一部闽人诗歌总集,对保护福建文化起了一定作用。他是莆田早期的文学家,人称“闽中文章初祖”,其著作《黄御史集》被收集于清代《四库全书》和《丛书集成》。
蔡襄,字君谟,号莆阳居士,仙游县人,北宋名臣,政治家、园艺学家。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登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 *** 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
蔡京,字元长,仙游县人。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所)一弟蔡卞同榜进士,初任浙江钱塘县(今浙江杭州市)尉,舒州(今安徽潜山)推官。以起居郎出使辽国,还为中书舍人。曾一度积极支持和参与王安石变法。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司马光废止王安石新法,复差役制蔡京又积极追随司马光,如期完成。
李富,字子诚,号澹轩。莆田县(今涵江区)人。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金兵连陷南京、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李富捐家财募义兵三千人,携粮响,乘舟楫,北上抗敌,隶名将韩世忠部,致金兵败退。宣抚使李纲荐其任殿前统制司干办公事官,以上书言收复失地为秦桧所扼,降承信郎,遂归乡。
郑樵,字渔仲。学者习惯称之“溪西”先生、“夹祭”先生。宋兴化县(今莆田县)人,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十岁闭门读书,不应科举,刻苦学问,博览群书,三五年著书,十年搜访图籍,一生留下81部900多卷著作。郑樵第一个创立了中国通史体系。其历史巨著《通志》200卷、500多万字,集天下书为一书,与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并称“三通”,后人评价极高。
陈俊卿,字应求,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南宋大臣,官至宰辅。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登进士,授泉州观察推官。后调睦宗院教授,以校书郎召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敢于弹劾奸臣,主张抗金,反对议和。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以本职充江淮(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及长江下游一带)宣抚判官兼代理建康府(今灌输省南京市)事。
林光朝,字谦之,号艾轩,莆田县人,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进士。以名儒召对,迁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以朝散郎充分集英殿修撰知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太平兴国宫,官终工部侍郎,谥“文节”。
郑侨,字惠叔,号回溪,宋兴化县(今仙游县)人。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考中状元。后历任签书镇南军节度使判官,转校书郎、著作佐郎、国史院编修、吏部司封、起居舍人、左庶子、兼权给事中,权礼部郎中兼侍讲,知建宁、建康、福州府。
陈谠,字正仲,仙游县人。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进士,在瓯宁(今福建省建瓯县)、泉州等地任职,升右司郎中、殿中侍御史。以直言触犯当朝宰相陈自强,调任太常少卿奉祠。后起用为兵部侍郎,因上书不纳,遂乞外任,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宁国府。
陈文龙,字君贲、德刚,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初名子龙,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中状元。度宗易名文龙。先后任秘书省正字、镇东(今吉林省西北部)军节度判官、崇政殿说书、监察御史、抚州(今江西抚州市西)知府、左司刺、侍御史、参知政事、兴化知军、冰广宣抚等职。
柯维骐,字奇纯,号希斋,莆田县(今城厢区)人。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不赴任。地方十八次荐其才可备著述,有旨授承德郎,即致仕,居家五十余年,致心于著述,四方从学者四百余人,教人以务实志、实功、实用之学。
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世称“三教先生”,教徒尊为三下教主夏午尼氏道统中一三教度世大宗师。莆田县(今城厢区)人。三十岁时弃科举,专心研究宋儒和当时王阳明的“身心性命”之学,创儒、道、释“三教归一”学说。
林润,字若雨,号念堂,莆田县(今城厢区)人。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进士。初任临川(今江西抚州市
你是否需要了解?
莆田历史名人的生平经历
莆田市历史悠久,被誉为“文献名邦”,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这里人才辈出,名人荟萃。在不同的领域里,他们引领风骚,为后人树立榜样。林披,唐代人,字茂则、茂彦,号师道,是莆田县的杰出人物。他在唐天宝十一年(752年)通过明经考试,担任过将乐令、漳州刺史、澧州司马、康州刺史等多个官职,...
莆田出;了那些名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莆田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众多杰出的人物。林默娘是其中一位传奇女性,她不仅是一位孝女,也是海上航行者心中的守护神,传说她能够预测海浪和风暴,保护渔民的安全。蔡襄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书法家、诗人,他在文学与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留下了诸多传世之作。郑樵则是一位杰出的史...
莆田十大历史名人 莆田最具代表性十大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莆田名人...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为国家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他的航海技术和航海经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以上人物,只是莆田众多历史名人中的一部分。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伟大成就,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和魅力,也反映了莆田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
从古至今莆田有哪些名人
莆田,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孕育了众多名垂青史的人物。以下是莆田历史上的部分杰出人物简介:1. 林披:唐代进士,官至太子兼苏州别驾,赠紫金鱼袋、上柱国。其九子皆官至刺史,世称“九牧林家”。2. 徐寅:唐代状元,因直言进谏而被梁太祖朱全忠削名。后入闽王审知幕下,...
莆籍宰相祖籍莆田的宰相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出身莆田地区的宰相和知名人物,他们的祖籍可追溯到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以下是几位有明确祖籍莆田的宰相及其事迹:黄洽,字德润,宋朝隆兴元年(1163年)以太学生身份中榜眼,官至宰相。他是唐代御史黄滔的九世孙,祖父黄桂从莆田迁至福州,晚年回老家莆田白塘洋尾养老。黄祖舜,字继道,...
莆田有哪些历史名人
黄滔、刘克壮、许稷、林藻等,则以他们卓越的才学,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不仅在莆田本地传唱,更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康大和、林环、戴大宾、翁承赞等,这些历史名人的身影,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点缀着莆田的历史长河,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莆田人,不断追求知识、...
谁知道莆田历史名人的名字?
妈祖的故事和传说不仅在当地流传,也逐渐传遍了海内外。妈祖的信仰和文化影响深远,成为连接海峡两岸乃至世界华人的情感纽带。人们通过祭祀妈祖,祈求平安、丰收和健康,妈祖的传说和故事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口耳相传中得以延续。妈祖不仅是莆田的一位历史名人,更是全球华人共同敬仰的神灵。她的一生,充满...
介绍一个莆田的历史名人的事迹
陈文龙(公元1232-1277年) 字君贲、德刚,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初名子龙,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中状元。度宗易名文龙。先后任秘书省正字、镇东(今吉林省西北部)军节度判官、崇政殿说书、监察御史、抚州(今江西抚州市西)知府、左司刺、侍御史、参知政事、兴化知军、冰广宣抚等职。陈文龙...
莆田历史名人的生平经历
莆田市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才荟萃,名人辈出,在各个领域着意风骚,垂范后人。 林披(公元733-802年) 字茂则、茂彦,号师道,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莆田县人。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
莆田的历史名人林兰英的事迹或特点写下来
女科学家林兰英的家乡在福建省莆田县。在旧社会,女孩子上学很困难。当林兰英上到小学三年级时,她的堂姐妹都纷纷退学,回家做家务事或外出当女工去了。妈妈也劝她:“一个女孩子家,念书有什么用?看你堂姐,都能纳鞋挣钱了。”女孩子读书就真的没有用?小兰英心里又是生气又是不平。她写信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