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两句诗你是怎样理解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作者&投稿:郗佩 2025-05-16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面上表达了作者希望劳有所得不怕艰辛的愿望
深层上表现了作者隐居山林,即使艰难依旧不为名利的隐居之乐,隐士之风
它既有儒家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反朴归真、顺应自然的意念,并且这二者常常融为一体。因此,他把劳动当作“立善”的手段,精神的寄托,生活的依靠,理想的归宿。只要保持名节,他劳而不怨。末两句在诗意上作一转折,使作品进入一个思想高度,韵味悠深,耐人寻绎。

即使沾湿了我的衣服也不足惜感到可惜,只要不违背我的本意便可以了。表达了作者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思想,抒发了朝廷黑暗的感叹,对自己遭到贬谪的遗憾自己对自己坚持的肯定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隐居山林,即使艰难,依旧不为名利的隐居之乐、隐士之风。

该句出自宋代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宋代 陶渊明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扩展资料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

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

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归园田居 (陶渊明组诗作品)



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而诗人却说“不足惜”,只要使“愿”无违。表面上表达了作者希望劳有所得不怕艰辛的愿望,深层上表现了作者隐居山林,即使艰难依旧不为名利的隐居之乐,隐士之风 。它既有儒家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反朴归真、顺应自然的意念,并且这二者常常融为一体。



表面上表达了作者希望劳有所得不怕艰辛的愿望
深层上表现了作者隐居山林,即使艰难依旧不为名利的隐居之乐,隐士之风
它既有儒家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反朴归真、顺应自然的意念,并且这二者常常融为一体。因此,他把劳动当作“立善”的手段,精神的寄托,生活的依靠,理想的归宿。只要保持名节,他劳而不怨。末两句在诗意上作一转折,使作品进入一个思想高度,韵味悠深,耐人寻绎。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荒,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虽说比做官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本性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在田野,所以他深深地体验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它绝不像那些脱离劳动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但是作者仍不辞劳苦,继续坚持下去,正像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中所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本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合盘现出。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隐居山林,即使艰难,依旧不为名利的隐居之乐、隐士之风。

该句出自宋代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你是否需要了解?

《归田园居》这首诗的全文是?
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注释】①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这句是说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②穷巷:偏僻的里巷.鞅(yīn...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出自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译文: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中的其中一首翻译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及注释】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1、南山:指庐山。 2、稀:稀少。 3、兴:起床。 4、...

求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赏析
漫步在狭窄的小径上,草丛中的露珠沾湿了衣裳,但这又何足挂齿呢?这句诗以平淡之语,巧妙地映衬出结尾的“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的意味得以充分表达。这里的“愿”字,蕴含了诗人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的深层含义。赏析诗句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首先,关注诗句的表达技巧,分析诗人如何...

求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赏析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赏析如下:平淡中见真意:这句诗“衣沾不足惜”,用极其平淡的语气描述了衣服被夕露打湿的情景,看似毫不在意,实则暗藏深意。这种平淡的表达,恰恰为后一句“但使愿无违”做了铺垫,让“愿无违”这三个字显得尤为突出,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真实追求。“愿无违”的深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意思是?
意思是: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南朝宋)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全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该句出自宋代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宋代 陶渊明 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

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
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如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翻译如下: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

衣沾不足但使愿无违是什么意思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意思是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一、《归园田居》简介 《归园田居》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及翻译,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及翻译
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