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

作者&投稿:彭疤 2025-05-21

要说正史上诸葛亮的形象,其实还是应该先说说诸葛亮的文学形象

三国这段历史是从东汉到西晋之间的一段军阀混战时期,从时间上来说,不过60年时间,期间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如此短暂的政权,却因为罗贯中老先生的一部《三国演义》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有些人连朝代顺序都搞不清楚,却能熟悉的知道《三国演义》中出现几次的颜良文丑之辈。

这大概都是中了罗贯中老先生的毒,正是因为《三国演义》流传太广,导致人们对这段历史都产生了一定的误解,三国争霸实际上应该是三个军阀之间的战争,然而在罗贯中的小说中,非要加入正统的观念,这大概也是全书的一大笔吧!

我读杨念群老先生的《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中讲,在强大的朝代如汉、唐时期其实是不讲什么正统的,普天之下莫非皇土,什么样的朝代开始讲正统,那就是不自信的朝代,比如从宋代开始,讲正统,讲三观,实际上就是掩盖国家羸弱的情况。

既然宋代开始讲正统,那就要把历史上的朝代也讲上正统,这关系到后世如何评价宋朝的问题,蜀汉和宋代有很多相似之处,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偏隅一地,尤其南宋朝廷在失去中原,臣服金国之后,还要偷偷的讲正统,通过拔高蜀汉形象也要证明,即使失去中原,咱也一样是正统嘛!

既然蜀汉是正统政权,那蜀汉的君臣全部都要正面化,而曹魏政权、东吴政权都要反面化。

文学形象中几乎成神,却是一个善于守成而不善于打仗的人

在正面化诸葛亮的过程中,诸葛亮差点就成神了,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往往就感觉诸葛亮有姜子牙的功力,绝活是奇门遁甲,随便摆几块石头就是八卦阵,在赤壁之战的时候能借东风,最为神奇的就是诸葛亮竟然会续命,最后诸葛亮要续命成功了,估计就成神一般的存在了,有时候我就纳闷了,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的人都没能让蜀汉取得胜利,你说蜀汉到底有多渣。

历史上的诸葛亮的确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但是在我看来,诸葛亮更擅长政治,而不擅长军事,其军事思想更多的是呈现在战略思想上,而并非具体带兵作战上。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经自比管仲、乐毅,这两个人都是治世能臣,而并非带兵打仗之人,假如诸葛亮喜欢打仗的话,他自比的人物应该是孙武、吴起、白起这一类的战神,读书人最忌讳打打杀杀。

这一点刘备看得很准,刘备招抚诸葛亮,听了诸葛亮的《隆中对》(三国宏观战略局势分析)后,十分满意,给诸葛亮的第一个任务是到东吴公干,以外交大臣的身份促成联吴抗曹的方针。

在刘备具体带兵作战中,也很少叫上诸葛亮,而是让诸葛亮坐镇后方,运筹帷幄,这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当年刘备在徐州时候就因为自己出战把小张飞留在徐州,结果老窝被人端了。

诸葛亮最大的成绩,实际就是在刘备死后,稳住了整个蜀汉政权,不至于在统治者换代的时候政权被颠覆,当然,诸葛亮终其一生也没能改变被颠覆的局面。

刘备在打仗方面最信任的人其实是法正,而并非诸葛亮

刘备出征的时候带着谁呢?蜀郡太守法正!诸葛亮对法正的评价是“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

诸葛亮在刘备夷陵之败后更是感叹,“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

可以看出,法正才是刘备的御用军事,刘备是一个看人很准的人,当初刘备力排众议重用魏延为汉中太守,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而刘备不主张任用马稷,然而诸葛亮因为和马稷的私下关系很好,就任用马稷,结果导致第一次北伐的失败。

可以说,刘备活着的时候不领诸葛亮打仗,刘备死后,诸葛亮多次北伐,没有取得一次成功,说明打仗并非诸葛亮的强项。

子午谷奇谋一直都是关注三国历史的焦点之一,裴松在给《三国志》做引注中是这样说的,魏延与诸葛亮建议,“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却始终没有得到诸葛亮的批准,在一千几百年后来看这段历史的话,既然北伐怎么打都不成功,魏延的放手一搏未尝不是一次机会,但是诸葛亮连考虑都没有考虑。

诸葛亮可以称为军事家,是因为诸葛亮打仗“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陈寿在《诸葛亮集》中评价诸葛亮:“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在《三国志·诸葛亮传》评价诸葛亮:“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肖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钦卫”。

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较为公允,一方面是肯定了诸葛亮的政治能力和治军能力,另一方面也认为诸葛亮缺乏奇谋。

关于诸葛亮缺乏奇谋,连他自己也是承认的,诸葛亮擅长的宏观战略分析,而不是擅长战术当中的千变万化。

诸葛亮是以谋士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从宏观战略角度为刘备谋划了“隆中对”,并且制定了先三分天下,再等天下有变,北上伐魏。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 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这一句再一次说明了刘备用人之长,知道诸葛亮的谨慎性格。

能够说出这句,说明诸葛亮自己也是清楚自己的,实际上就连司马懿也是十分清楚的“诸葛亮平生仔细谨慎”。

正是抓住了诸葛亮的把柄,司马懿才成为诸葛亮的克星。

综合来说,我认为诸葛亮是治世之能臣,而非乱世之枭雄,保境安民有一套,带兵打仗未必行。




你是否需要了解?

正史中,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看看司马懿、陈寿如何评价
其实就正史而言,诸葛亮的能力是有,品格也有,但却没有那么神。而诸葛亮的毕生对手司马懿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两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最为中肯和客观。司马懿曾经这样评价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这个评价出自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期间,...

正史上的诸葛亮,也有《三国演义》中写的那么厉害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为古人“翻案”成为圈内的一股潮流。怎么翻呢?大奸大恶之人,如隋炀帝、慈禧太后等,要强行洗白;而大忠大勇之人,如诸葛亮、岳飞等,则被强行抹黑。于是就有不明真相的吃瓜观众问了:“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这样说吧,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比罗贯中小说《三国...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那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能力到底有多强?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其中的卧龙凤雏便是诸葛亮、庞统了。后者为刘备平定西川尽心尽力,可惜英年早逝;前者更是家喻户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然而关于诸葛亮的很多传说都出自并不是太严谨的《三国演义》中,与正史是有不小出入的,那么真实的诸葛亮究竟有多厉害?...

正史中的诸葛亮军事能力如何?后勤给力、打仗却一般?
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与《三国演义》中呼风唤雨、空城计等神奇桥段不同,正史中诸葛亮率军出征并没有出奇制胜的案例,但他带军纪律严明、令行禁止、进退有序,面对占据主场之利、后勤保障更占优势的魏军,蜀汉军队极少因战斗本身而落败。面对后勤运输的短板,诸葛亮可谓想...

正史中,诸葛亮究竟有多厉害?看看司马懿,陈寿如何评价
可是这并不影响他忠心耿耿,死而后己的尽忠精神,这也是诸葛亮在后来王朝中越传传神的原因。最后从客观的角度上看待诸葛亮自出山以来,当时的北方完全被曹操控制,而且正史中的曹操也是唯才是用,所以不管诸葛亮有如何最大的能力,他都免不了被曹魏打败,而且当时的孙刘联合抗曹也正是看到了曹魏的强大,...

只是文职,没带兵打过仗,真实的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
在正史中主要才能是治理天下,带兵打仗只是他的副业。一、诸葛亮治理能力,天下无双。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对蜀汉有着巨大的贡献,诸葛亮一生也并没有打过什么仗。当时刘备去南阳拜访诸葛亮,当时诸葛亮在隆中就为刘备制定了发展方略,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这是诸葛亮的一个成就。后来刘备夺得荆州,入川带...

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都有哪些成就,和电视剧的差距大吗?
所以在《三国演义》里被推崇备至的“隆中对”,其分量到底有多重,就很值得考量了。 二、军事上的贡献 关于诸葛亮军事上的贡献,恐怕是被《三国演义》小说误导最多的地方。 在小说中,诸葛亮是半仙一样的存在,好像震古烁今的军事天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每每在战斗之前便能够预料到战事的发展,难怪鲁迅先生说他的...

历史上的诸葛亮真有那么厉害吗?是否被小说神话了?
演义中,罗贯中在神器妙山、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死后,已经形成了诸葛亮的形象。正在演义中。诸葛亮还用“燃烧的朴网”、“东风”、“初选箭”、“燃烧的赤壁”、“七脱镇孟得”、“三基加油”将诸葛亮写成神。但是在正史中,诸葛亮与此相去甚远。历史上诸葛亮,真的有那么兴奋吗 根据《三国志》...

三国真实中的诸葛亮真的有演义中的那么神吗,是否夸大了呢?
而且在三国演义并没有提及经济上面的问题,所谓的打仗就是打的两国的经济,哪个国家的经济强,哪个国家就能笑到最后,就能打赢一场战役!诸葛亮在正史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通了蜀国和吴国的经济命脉,使得经济真正的强大起来,这才有了蜀国的崛起。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口才的夸大也是现实,现实中...

历史上的诸葛亮很厉害吗 演义中的诸葛亮有那么夸张吗
正史中的诸葛亮有多强?演义和野史中的“夸张描述”都不及其十分之一,他不出茅庐 便观天下,短短七年时间就帮助刘备,拥有能与孙曹抗衡的资本。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人格魅力,纵使他离世1700多年以后,也仍有人将其奉若先祖 神明,将其说过的话 视为祖训。1934年,英国入侵我国云南掠夺矿产,当地佤族首领班洪王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