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罗庚的一个小故事。 华罗庚的小故事
华罗庚的小故事简短4个:
故事一:“罗呆子”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很爱动脑筋,下了课,小伙伴们都出去玩了,他还在教室里想老师讲的问题,有时候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同学叫他都听不见。久而久之,同学送他一个外号,叫他“罗呆子”。
故事二:数学还真有用
由于家境贫寒,华罗庚失学后,一边帮助父亲照顾小店,一边继续自学数学。杂货店的生意不太好,父亲白天帮人收购蚕丝,晚上算账。有一天晚上,算来算去账上错了一千多元,把父亲急得满头大汗。伙计点上香烛,求狐仙帮忙,可还是没算清。
华罗庚在屋子里闻到香气,就出来说“不要求狐仙了,让我来帮你们算账吧。”父亲开始还不相信儿子有这本事,把两大本账册往他面前一推。结果华罗庚没花多少时间就把账目全部理清了。父亲一看,儿子学数学还真有用,这才不反对他学习了。
故事三:喜欢上了数学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
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故事四:童年时代
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华罗庚爱好:
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出。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
从此在熊庆来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晚年为了国家经济建设,把纯粹数学推广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生。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
华罗庚喜欢对对子,有一次和钱三强,赵九章等人出行,华出上联:“三强韩赵魏”,众人为难,因为“三强”暗指钱三强.之后,华自己答出下联:“九章勾股弦”,众人称赞.
有一次小华罗庚 被叫去看店(卖棉花的铺子).
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看见华罗庚便让他坐车(因为他们认识),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中气,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轶事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
(1)我国着名数学家王元先生那时就曾拿着苏步青和陈建功教授的推荐信来找华罗庚先生,希望能拜他为师。王元从小喜爱数学,一直非常仰慕华罗庚先生,立志要拜华罗庚先生为师。华罗庚先生看了推荐信后,并没有表示立即收他为徒,而是把他叫到黑板前给他出了个题目。
王元一时发懵,思索半天没有想出答案。华罗庚先生严厉批评了他,并且罚他在黑板前站了两个小时。当天晚上,王元用心演算,第二天把结果报告给华罗庚先生。华罗庚先生听了十分高兴,后来又出了几道题。王元都顺利做出,华罗庚先生这才答应收下这个学生。
(2)华罗庚先生对学生们严格要求,他每天黎明即起,然后去敲学生们宿舍的门,接着是和学生们讨论问题或授课,一干就是一天。有时睡到半夜,他忽然爬起来,穿上衣服又去逐个敲学生们的房门:“别睡了,别睡了,白天的题目还得再讲一讲!”
就这样,华罗庚先生忘我地工作,他对学生们说:“如果自己的脑子里没有问题了,就不是数学家了!”在老师的严格教导下,这些20多岁的小伙子,兢兢业业,勤奋不息,即使假日也不休息。
(3)华罗庚先生选择学生时从不以貌取人,他在给广州中山大学作学术报告时,在听讲的学生中,有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青年名叫陆启铿,他听了华罗庚先生的报告后,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毕业后能分配到北京,在华罗庚先生的指导下搞研究。
这个想法在旁人看来简直有点异想天开,当时华罗庚先生是万人仰慕的大数学家,不知有多少四肢健全的人以作华罗庚先生的学生为荣,他怎会收下像陆启铿这样的残疾青年呢?陆启铿反复思考之后,终于鼓足勇气给华罗庚先生写了一封信。他很快收到回信。在华罗庚的悉心指导下,陆启铿后来成为颇有造诣的数学家。
(4)特别令人难忘的是1946年夏,华罗庚刚从苏联访问回国,又即将赴美访问。这一去尚不知何日归来,他特地回乡一行。这时,他的恩师韩大受与李月波也在金坛,他立即登门请安。当时金坛各界特别举行了欢迎韩大受与华罗庚大会。会前有人专程前来邀请华罗庚参加大会并讲话,华罗庚第一句话就说:“韩大受先生、李月波先生都在金坛,理当请他们两位讲话,否则哪有我说话的余地!”
进入会场时,华罗庚坚持要两位老师走在前面,还用了一句数学语言:“百分之百应该是老师走在前面。”华罗庚搀扶着他的老师们进入会场,并安排他们坐在中间,自己坐在侧位。那天连窗子上都挤满了人,大家都要看看家乡出的这位数学天才。当有人称赞他是一个数学天才。他连忙站起来摇摇手说:“我不是什么天才,我是慢慢学出来的,在座的老师都知道。”
(5)有一次,他被叫去看卖棉花的铺子,这时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演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问:“一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下一包棉花走了。
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演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他便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车师傅见了,便让他坐车追,后来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回家后,又演算起来。
你是否需要了解?
华罗庚的出生年月日,一个数学小故事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诞生在中国江苏省金坛县,他的父亲拥有一家小商店。从小,华罗庚就表现出对思考问题的浓厚兴趣,以至于他专注于思考时,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初中毕业后,华罗庚短暂地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但因家庭贫困无法支付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后,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习梦想,而...
关于华罗庚的故事短一点
华罗庚小时候勤奋好学,尽管他被安排去打理棉花铺子的生意。一天,一个妇女来买棉花,华罗庚正在专心致志地计算一道数学题。当妇女询问棉花的价格时,华罗庚却沉浸在自己的题目中,没有听见,便脱口而出了一个计算结果。妇女惊讶地说:“怎么这么贵?”这时,华罗庚才意识到有人在询问价格,便给出了正确...
要快!华罗庚小时候研究数学的故事!不要太长!50字左右
华罗庚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他的勤奋和执着在数学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尽管他只是一个小男孩,却展现出超凡的数学才华。那张草纸虽然丢失,却激发了他更强烈的求知欲,成为了他追求学术梦想的起点。华罗庚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梦想总会实现。华罗庚后来成为了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的成就不...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100字左右)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身高1.65米。他的父亲华瑞栋,经营着一家小杂货铺,而他的母亲则是一位贤惠的家庭主妇。华罗庚在12岁时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了金坛县立初级中学。1925年,华罗庚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继续深造,他选择进入黄炎培在上海创办...
华罗庚的小故事简短4个是什么?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以下是关于华罗庚的四个简短小故事:1.勤奋好学:华罗庚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他从小就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他常常在昏暗的油灯下熬夜学习,甚至为了节省煤油,他用破布包裹住油灯。正是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使得华罗庚在后来的学术生涯中取得...
华罗庚的故事(短的)急
华罗庚从小聪明好学,念初中时,在数学课上就表现出了特殊的才华。一天,王维克老师给全班出了一道数学题:“今朝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老师读得很慢,声音抑扬顿挫,读完题目后,同学们纷纷陷入沉思。突然,华罗庚站起来说:“这物品是23个。”同学...
关于华罗庚的一个小故事。
(1)我国着名数学家王元先生那时就曾拿着苏步青和陈建功教授的推荐信来找华罗庚先生,希望能拜他为师。王元从小喜爱数学,一直非常仰慕华罗庚先生,立志要拜华罗庚先生为师。华罗庚先生看了推荐信后,并没有表示立即收他为徒,而是把他叫到黑板前给他出了个题目。王元一时发懵,思索半天没有想出答案。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6个小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故事一: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
关于华罗庚的一个小故事?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当其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华罗庚却很快举手回答:“23!”...
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30字
1.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他一边帮父亲看店,一边自学数学,养成早起、心算的习惯。1930年,华罗庚的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发现,邀请他到清华大学工作,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后成为杰出数学家。2. 华罗庚在剑桥大学工作期间,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