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是谁主持修建
玄奘为了保存从天竺经过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该塔,从最初的五层,后来加盖到九层,再后来层数以及高度又经过多次的变更,最后固定为现在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为64.517米,底层边长为25.5米。
大雁塔是在唐长安城的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西安市南,又叫做慈恩寺塔,是作为规模最大、现存最早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也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了中原地区,并且融入了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还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你是否需要了解?
简单介绍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以下是关于大雁塔的简单介绍:历史背景:大雁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由唐代高僧玄奘主持修建。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到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修建此塔。建筑特点:大雁塔最初为五层,后加盖至九层,最终固定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七层塔身。塔...
大雁塔何时开始修建?
以下是关于大雁塔修建的详细信息:修建时间:大雁塔由玄奘法师在652年主持建造,这一时间点是唐朝永徽三年。修建初衷:玄奘法师修建大雁塔的初衷是为了妥善保存他从天竺带回长安的珍贵经卷和佛像。建筑演变:最初的大雁塔只有五层,但后来经历了增建,最终定型为我们今日所见的七层砖塔。
你知道大小雁塔的由来吗
大雁塔:唐永徽三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米。小雁塔名称由来:唐高宗永徽三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
大雁塔建于哪个朝代
唐代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于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寺塔。它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即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保存从天竺带回长安的经卷和佛像,主持修建了这座大雁塔。最初,塔有五层,后来又加盖至九层。此后,层数和高度经过多次调整,...
大雁塔是唐僧干什么的地方
在那烂陀寺学习多年,并参与辩论大会,声名远扬。玄奘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主持修建了大雁塔,用于存放他从印度带回的经卷佛像。大雁塔最初模仿印度著名的、也是唯一的礼佛高塔——佛陀伽耶(大觉塔),建成五层,后经过多次改建和修缮,最终定型为七层楼阁式砖塔,通高64.517米。
大雁塔是谁在玄奘主持下修建的?
大雁塔的建造与历史名人玄奘密不可分。这座著名的佛教塔楼坐落在唐代长安城晋昌坊(今西安南),即大慈恩寺内,因其形状酷似雁群排列,故得名“大雁塔”或“慈恩寺塔”。公元649年,玄奘法师为了妥善保存从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珍贵佛经和佛像,发起了大雁塔的修建工程。大雁塔最初的规模为五层,但...
玄奘主持修建的大雁塔最初有多少层?
玄奘主持修建的大雁塔最初有五层。以下是关于大雁塔层数变化的详细说明:最初层数:大雁塔最初由玄奘主持修建时,设计为五层塔身,用于收藏他从天竺带回的珍贵经卷和佛像。扩建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雁塔经历了多次扩建,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七层塔身。这一变化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建筑技术的发展...
有关西安市大雁塔的历史和传说
西安市大雁塔的历史和传说如下:历史: 大雁塔与唐代高僧玄奘紧密相关。玄奘为了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和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作为一座佛教塔院建筑,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是唐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杰出代表。传说: 雁塔由来:根据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在印度摩伽陀国的...
大雁塔是哪个朝代建造的
大雁塔是唐永徽三年建造的,是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才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大...
大雁塔是什么朝代的 大雁塔简单介绍
于永徽三年(652年)春三月主持修建大雁塔,并亲自按印度窣堵波形制进行设计。3、当时,塔共五级,高约60米(以唐尺并“崇一百九十尺”或“凡高一百八十尺”计),砖表土心。虽不可攀登,但“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两千,凡一万余粒。”之后50余年间,砖缝中草木丛生,终致塔身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