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典故发生在哪里? 草船借箭故事概括
主要内容: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
但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孙权不是乘轻船,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弓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扩展资料: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孙权领兵迎战,两军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口。
曹操受挫,坚守营垒以待战机。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宫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
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
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起初他没料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使得船要倾覆,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自从有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人们就以它作为衡量、品评三国人物的标准,多数人只知道有《三国演义》,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诸葛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典故)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草船借箭”是借的故事 “既生瑜何生亮”是冤案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伐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了。” 鲁肃信以为真,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
[3]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发生在含山县。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面发生在赤壁之战当中的一段故事,在赤壁之战时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命诸葛亮在十天之内打造出来十万支箭。
诸葛亮凭借着自己的足智多谋,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一条害人的计策,但是他却很淡定的只需要三天。
后来在一个大雾天气中,诸葛亮利用了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在几条船上面放置了用稻草做成的士兵,引诱曹操射箭攻击,从而完成了周瑜的命令,借够了十万支箭。
据《元和郡县图志》卷逸文二淮南道载:“濡须坞,在含山县西南一百十里,濡须水的水源是出自于巢县西巢湖,建安十八年曹公至濡须,闻曹公将来,孙权夹水筑坞,形如偃月,故以为名”。
另外《舆地纪胜》卷四十八·和州记载:“濡须山,在含山县西南七十五里最为控扼之雄。吴魏必争之地。吴据其北,筑濡须坞以拒魏”,由此看出草船借箭遗址发生在含山县。
扩展资料:
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与周瑜打赌造十万枝雕翎箭,行了一招草船借箭的妙计。其实这事不是诸葛亮干的,时间场合也不对。
真正的草船借箭发生在赤壁战后、曹操进攻濡须口,孙权为了侦察曹兵情况,乘快船深入曹军水寨,曹军乱箭齐发,遂有草船收箭之说。
正是在这场战斗中,曹操说了那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动不动七八十万大军也不是完全真实的。
在原著中赤壁之战曹操大军达到了恐怖的八十三万,其实历史上曹操总兵力也就二十来万。刘备为关羽报仇,起两川之兵七十万,这个数字也是作者虚构的。
蜀汉刚立国时兵力也就五六万,七十万人是无论如何凑不出来的,诸葛亮北伐也是动不动三四十万人,这就更失真了,根据《三国志》记载,蜀汉在册兵力共有十万人,诸葛亮每次率军出征连十万人也带不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是发生在赤壁之战,赤壁是现在的湖北蒲圻。正史中的草船借鉴是发生在“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
称之为赤壁之战。赤壁
赤壁有文赤壁和武赤壁两处。其中文赤壁在湖北省黄冈市境内,武赤壁在湖北省蒲圻市(今赤壁市)境内。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 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
我尽力为而.
望梅止渴(曹操)
刮骨疗毒(华佗 关羽)
草船借箭(诸葛亮)
火烧连环船(诸葛亮 周瑜 庞统)
水渰七军(关羽)
千里走单骑(关羽)
单骑救主(赵子龙)
三顾茅庐(刘备 诸葛亮)
携民渡江(刘备)
舌战群儒(诸葛亮)
七擒孟获(诸葛亮)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诸葛亮)
三气周瑜(诸葛亮)
弹琴退仲达(诸葛亮)
白帝城托孤(刘备 诸葛亮)
单刀赴会(关云长)
乐不思蜀(刘阿斗)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典故发生在哪里?
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发生在含山县。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面发生在赤壁之战当中的一段故事,在赤壁之战时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命诸葛亮在十天之内打造出来十万支箭。诸葛亮凭借着自己的足智多谋,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一条害人的计策,但是他却很淡定的只需要三天。后来在一个大...
三国草船借箭出自那个战役?
在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是发生在东吴诸葛亮接受周瑜的挑战,和鲁肃一起到曹营借箭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赤壁大战的前夕,所以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赤壁之战
草船借箭在哪里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湖北赤壁长江主航道偏北的水面上,这一成语形象地描述了运用智谋,借助他人之力实现自身目标的策略。它源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成为智慧与策略的经典象征。《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全书以东汉末年至西晋...
草船借箭是在哪里发生的呢?
那天江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
草船借箭的地点是哪里
草船借箭的地点是赤壁。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如何巧妙地借得东吴的箭矢。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天象知识,借助草船和雾气,成功地从曹军那里“借”到了大量的箭矢,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赤壁位于长江中游,...
草船借箭诸葛亮从哪里出发的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草船借箭”实际发生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林头镇,这里曾是孙权利用草船从曹操处获取箭支的地方。而《三国演义》则将其地点设定在湖北省赤壁,以此来突出诸葛亮的智慧。草船借箭的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也反映了三国时期军事战术的运用。曹操的军队因多疑而中计,而...
草船借箭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草船借箭历史记载是发生在建安18年,也就是公元214年(小说里写的是208年),地点在含山县,安徽省的马鞍山市。草船借箭是三天赤壁之战中的著名桥段。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故事内容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是在哪里发生的故事?
草船借箭历史背景: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来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
《草船借箭》在哪里借的箭,的地点是哪里?
《草船借箭》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三国赤壁之战。具体来说,这个故事发生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林头镇。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故意提出让诸葛亮在十天内制造十万支箭,实际上是一条害人之计。然而,诸葛亮淡定地表示只需要三天。在鲁肃的帮助下,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
草船借箭的地点?
“草船借箭”发生的地点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林头镇,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草船借箭”实际上讲述的是孙权利用草船从曹操处骗得箭支的故事。小说《三国演义》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重新讲述,以突出诸葛亮的智谋。按照《三国演义》的记述,“草船借箭”发生的地点是湖北省赤壁。脸上中六箭却谈笑自若,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