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卧薪尝胆的故事的名人有那些? 历史上有卧薪尝胆的故事的名人有那些?

作者&投稿:政行 2025-05-14
历史上有卧薪尝胆的故事的名人有那些?

历史上有卧薪尝胆的故事的名人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孙膑(装疯卖傻逃过一死才能复仇),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写出《史记》)。



如下所示:
1、司马迁
司马迁本人也是逆境成才的一个典型。司马迁,西汉著名大史学家。从小立志学孔丘,写出第二部《春秋》。然意外横祸,使他身受“腐刑”, 他也曾想以死了却自己一生,但他想到了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蔡,受尽欺凌,终成《春秋》;自己终于在努力下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2、张海迪
因病造成高位截瘫,但是她以惊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她学会了针灸,成为小有名气的医生。她自学了外语,翻译出版了《海边诊所》。她还通过了研究生考试,获得硕士学位。

3、屈原
其境之逆背他的意愿真可谓‘甚矣 ”,艰难重压,讥谤贬讽。潦倒的生活,使他接近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自然叹出”哀民生之维艰”的绝调,长期的斗争,磨炼他坚强的性格,锻就了他铮铮铁骨,不甘屈服。流放期间他不仅在文学上首屈一指,创”赋“离骚”, 也在爱国史上树立了一面永恒的旗帜。


4、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于越国交战中大败越王勾践。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
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 越王勾践亦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5、烛之武
烛之武三朝为宫,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和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国家的危急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完成人生的辉煌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成大事者往往都要先学会忍耐,面对屈辱一定不要放弃,而是要先选择接受,然后再慢慢的寻找机会进行一番事业,那么在历史上除了勾践外,还有哪些人有着卧薪尝胆的例子呢?

首先让我想到的便是韩信,韩信的胯下之辱也十分出名,这个典故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之上,男人往往都将自己的尊严看得极为重要,但是韩信却学会了忍耐。韩信在家乡的时候受到了一群小混混的挑衅,当时的他势单力薄,知道自己一个人不是这一群小混混的对手,于是便选择了从混混的胯下钻过,这个举动在当时受到了周围人的嘲笑。

但是让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若干年后韩信成为了身世显赫的大将军,回到家乡之后,不仅没有对小混混进行报复,反而还进行了善待,并且说到没有这个小混混就没有今日的韩信。大丈夫当能屈能伸,要想轰轰烈烈的成就一番大事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大将军韩信和越王勾践都有着比较类似的经历,只不过不同的是,越王勾践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是在敌人手下刷马受尽屈辱,每一天都通过品尝苦胆来警示自己要进行复仇。而韩信从始至终都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所处的环境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是相对于越王勾践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他们两个人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无论自己处于一个多么艰难的逆境里面,千万不要想着放弃,要能屈能伸,要学会忍辱负重。如果连一点点的屈辱都受不了,这样的人注定是很难走向成功的,不知道大家都是怎样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1、勾践: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2、韩信: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 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3、司马迁: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4、刘邦:刘邦白登之围,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之计才得脱险。

5、秦孝公:秦孝公让出函谷关,秦孝公在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后,便设立函谷关,在以后的很多年里,赵卫楚等五国军队联合入侵秦国,皆至函谷关处,仓皇败走。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很多。秦孝公让出函谷关。刘邦白登之围。韩信胯下辱。司马迁宫刑。周文王被拘。

您好。
卧薪尝胆 ,读音是wò xīn cháng dǎn,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春令赦文:力役未息,兵革方殷,朕所以嚐胆卧薪,废食辍寝,虽居亿兆之上,不以九五为尊,渐冀承平,永安遐迩,内则禀太后之慈训,外则仗多士之忠勋。(此乃卧薪尝胆真正出处,勾践只有尝胆没有卧薪)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故事: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
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完璧归赵、围魏救赵、负荆请罪。

1、完璧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

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

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

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2、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3、千金买骨

古代的国君,有一个想用千金买千里马的,(寻求)了很多年也没有得到。

(一个)近侍之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寻求千里马吧。”国君派遣他去做这件事。过了多个月寻到了千里马,(但是)马已经死了,(近侍之臣)用五百金买下了这匹千里马的骨头,返回向国君报告。

国君大怒,说:“(我)所想寻求的是活着的千里马,怎么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千里马?”

近侍之臣回答说:“死的千里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一定认为国王您能有交易千里马的诚意,千里马很快就要到了。”

果然,不出一年,千里马到了很多。


你是否需要了解?

卧薪尝胆的伟人有哪些
卧薪尝胆的伟人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由他而来的,他为了复国,甘愿忍受屈辱,苦心经营,最终成功灭吴。唐玄宗李隆基: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推动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成吉思汗:他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帝国,成为世界历史上杰出的...

你还知道历史中哪些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最终取得胜利的名人?
还有司马迁受宫刑之苦,写史记;晋文公重耳流浪异国19年,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伍子胥一夜白头草间求活流浪他乡3年,后报仇雪恨;牛根生:被伊利扫地出门,努力创业七年,把“蒙牛”推向市场。

我国历史上卧薪尝胆的典故讲的是哪位君王的故事
我国历史上“卧薪尝胆”的典故讲的是勾践君王的故事。勾践,春秋末期越国君主,自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在位。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勾践在吴国三年后被释放回...

古代名人小故事有哪些?
古代名人小故事有:卧薪尝胆、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唐伯虎潜心学画等。1、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吴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负重伤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

其他人伟人卧薪尝胆的事情。
1、司马迁: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从小就接受当史官的父亲关于历史知识的教育,因而对历史发生了浓厚兴趣。他从二十岁开始的几次全国性的大游历,获得了史籍上没有的大量史料,同时初步熟悉了全国的地理环境,广泛接触了广大人民和现实生活,更使他立志要写一部空前的史书。为了集中...

我国历史上卧薪尝胆的典故讲的是哪位君王的故事
1. 勾践,春秋末期越国君主,在位期间经历了屈辱与复兴的故事。2. 勾践在败于吴国后,以卧薪尝胆的方式激励自己,终成一代霸主。3. 勾践被吴国放回越国后,重用贤臣,国力渐强,最终击败吴国。4. 勾践在吴王夫差参加黄池之会时,趁机攻破吴都,夫差自尽,越国称霸。5. 勾践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的...

古代人物故事的例子有哪些?
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春秋时,吴国和越国世代为仇。有次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向吴国求和,并答应了吴王的苛刻要求:要越王去吴国侍候吴王,勾践来到吴国,小心谨慎地侍候吴王,三年后才被释放回国。为雪此大恨,他刻苦自励,锻炼斗志,睡的是柴草,饭前睡前都要尝一尝苦胆,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复国计划...

名人或伟人“卧薪尝胆”的故事简写
“卧薪尝胆”的故事最著名的是关于越王勾践的典故。另有多位历史人物也经历了类似“卧薪尝胆”的磨难,最终取得了成功,例如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司马迁身受宫刑却坚持写《史记》等。首先,我们来详细讲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期,吴国与越国交战,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勾践!历史上卧薪尝胆的名人都有哪些
历史上卧薪尝胆的名人都有哪些?发布时间:2016-06-1612:25浏览:加载中卧薪尝胆历史典故:卧薪尝胆的故事主人公:越王勾践!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

卧薪尝胆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卧薪尝胆的故事,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勾践的这段经历,不仅是个人的胜利,更是对人类精神力量的最好诠释。在历史的长河中,勾践的名字与卧薪尝胆的故事紧密相连。他用行动诠释了坚韧不拔的品格,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