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时代与哪几个历史人物有关

作者&投稿:乘芳 2025-05-13
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大同”而呼吁过、奋斗过吗

陶渊明,尧舜禹三人也属于!、孙中山 毛泽东 追求民主 所以算 我有些资料 希望你看看!!!

民公有的社会制度。这个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包括权力公有和财物公有,而首先是权力的公有。权力公有的口号是“天下为公”,具体措施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管理社会的是被选举出来的贤能,而选举贤能的权力在于“天下”,也就是全社会的民众,所以说权力公有。其所以要明确权力公有,是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权力可以改变一切,也可以攫取一切。只有取消权力的个人垄断,才能保证社会的其他方面不受垄断;只有坚持权力的公有,才能保证社会其他方面的公有。所以“天下为公”的口号其性质是与王权根本对立的,是反王权的。《礼记正义》解释说:“天下为公,谓天子位也,为公谓揖让而授圣德,不私传子孙,即废朱、均而用舜、禹也。”《正义》是以大同为五章故事的,所以举出尧不以帝位传其子丹朱而传给舜,舜又不传其商均而传禹的事例以资证明。《正义》虽然也承认“天下为公”首先是指最高统治的帝位,但从所举事例看,不全是《礼运》所说的大同,因为尧、舜虽然没有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孙,但在思想上是把“天下”作为私有物来“禅让”的;而且又是在不得己的情况下让人的。《史记·五帝本纪》写道:“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舜与“大同”的区别在于:尧、舜的禅让是权宜性的,大同的选贤与能是制度化的;尧、舜是个人指定的,大同是“天下”选举的;尧、舜是终身制的,大同是非终身的。在大同世界里,就根本不存在帝与王。
2.选贤与能的管理体制。这个体制是包括中央与地方的。天下既然是天下人的天下,地方更是地方人的地方。地方事务由地方民众选举贤能之士负责管理。这里的选举指的是民举,而不是官举,官举与民举的性质是不同的,但后儒却混淆了两者的界线,甚至有意改民举为官举。汉儒解释说:“选贤与能者,向明不私传天位,此明不世诸侯也。国不传世,唯选贤与能也,黜四凶,举十六相之类是也。”汉儒虽然也以“天下为公”和“选贤与能”,分别指中央和地方政权,但用的仍是尧、舜的典故。尧、舜一方面禅让帝位,一方面选贤与能,好事作尽,而民众却未与闻,因而其并不是大同世界本来意义上的选举。随着时间的推移,选举的性质一再改变,迨至隋唐,竟成了专指朝廷对士人的选拔,自《唐书》直至《明史》,均辟有《选举志》,记载历代的科举情况,选举与民众便彻底绝缘了。
3.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信与睦是良好人际关系的核心,而“天下为公”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天下为公”,人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有每人的一份,衣食有着,地位平等,无胁迫的可能,无依附的必要,是大同世界人际关系总的概括。这个以“天下为公”为前提的人际关系同样遭到了后儒的窜改。《礼记正义》解释说:“讲信修睦者,讲,谈说也;信,不欺也;修,习;睦,亲也。此淳无欺,谈说辄有信也。故哀公问周丰云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也。”通过《正义》的解释,“讲信修睦”仅是一种言说交往的表面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又是王化影响的结果,大同世界的本质被阉割了。
4.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大同世界描绘的社会是人人敬老,人人爱幼,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在这里,人们视他人父母如自己父母,视他人子女如自己子女。“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任何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怀,任何人都主动关心社会。男有室,女有家,社会和谐,人民安堵。对这段最具实际意义的社会保障,后儒也是多有窜改的,如将社会保障制度解释为一种在君王影响下的社会风气。所谓“君既无私、言信、行睦,故人法之,而不独亲己亲,子己子。”将人人有劳动权力的“壮有所用”解释为“不爱其力以奉幼”,将男有分解释为“无才者耕,有能者仕,各当其职”,而将“女有归”解释为“君上有道,不为失时,故有归也。”特别又从反面论证,有意无意地丑化妇女说:“若失时者,则《诗》卫女淫奔,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是也。”“男有分,女有归”,实际是指男女都有自己婚嫁的权力与机会,不至因战乱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而成为旷夫怨女,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
5.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在这里,人们有高度的责任心,对社会财富十分珍惜,憎恶一切浪费现象,也反对任何自私自利的行为。“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货弃于地是可耻的,货藏于己同样是可耻的。
6.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在这里,劳动已经成了人们高度自觉而又十分习惯的活动。“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能劳不劳是可耻的,劳而不尽其力也是可耻的,劳动只为了自己同样是可耻的。正是人们这种不计报酬、高度自觉的劳动态度支撑了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而大同世界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和切实可靠的社会保障又是这种劳动态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给人们提供了和谐优越的生存条件,人们回报社会以高度的自觉劳动,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而又互相进。
而世外桃源是陶渊明笔下的一个小村落,无争无息,和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大同社会有很大的区别
7.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同社会毕竟只是一种人们理想中的社会。宗上所述,想要达到大同社会的要求最起码要达到以上的几点。然而,当我们从客观的角度上看待这几点时,难道我们不觉得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当我们面对上述的几点时我们是多么的无力,我们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哪怕是上述中的一点?这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一说大同社会是一个要求所有人的心都必须是无比纯洁的社会。这又叫我们如何做到,有光明就有黑暗,这是不争的事实。大同社会是一个非常翠弱的社会体制,只要人们心中出现阴暗的一面社会就会出现裂痕,即使她给我们带来了那么美好的生活,她还是将面临我们人性的威胁。我们不可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我们不会读心术,我们也不能控制每个人,我们只能约束好自己,才能维护好这个社会,这个世界。

康有为,目的是建立大同世界。

大同是尧舜禹有关吧
如果是陕西大同,是北魏的平城时代,与孝文帝有关

初中课本里有一篇选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里面出现过“大同”一次,你查查原文和与《礼记》相关的资料吧


你是否需要了解?

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大同”而呼吁过、奋斗过吗?
宗上所述,想要达到大同社会的要求最起码要达到以上的几点。然而,当我们从客观的角度上看待这几点时,难道我们不觉得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当我们面对上述的几点时我们是多么的无力,我们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哪怕是上述中的一点?这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一说大同社会是一个要求...

袁崇焕为什么争议这么大?
袁崇焕是明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将领和政治家,他在历史上的争议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是因为他在抵御清军入侵和巩固明朝统治方面的政策和手段备受争议。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争议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放火焚城"事件:在明朝末期,清军频繁进犯边境,并在1600年攻入了大同。袁崇焕接任陕西巡抚后,采取了一系列...

大同思想的历史发展
西汉以后的封建时代的大同思想西汉中叶以后至清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发展一直停留在封建主义阶段,没有形成新的生产力和新的阶级,因而儒家大同类型的理想,未再出现新的模式。农家类型的大同理想,主要通过组织农民起义的宗教团体的某些生活制度体现出来,东汉末期张鲁的五斗米教是最早的典型。道家...

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名将
1、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拓跋焘自幼聪明大度,应付裕如。泰常八年(423年)登基,年号始光。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

山西史地:大同所辖“四区六县”名称来历一览
浑源县的名字来自浑河的源头,浑河是桑干河的支流,显示了地理命名的传统。灵丘县以赵武灵王的陵丘命名,历史悠久,未改名,体现了对古代历史人物的纪念。广灵县的名称取自广布山陵之义,与扬州旧称广陵郡同名同义,反映了对自然地理的描述性命名。通过探索这些行政区划的名称,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同市及其周边...

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人物-王猛-的简介?
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早已被八王之乱弄得焦头烂额的西晋王朝,在人民大起义和内迁各族上层分子割据争雄的连天烽火之中寿终正寝了。在此前后,中国北方开始陷入十六国纷争的泥淖,而南方立足未稳的东晋政权也处于风雨飘摇的险境。就是在这幅杂乱无章、硝烟弥漫的历史画面上,出现了两个名臣贤相的身影,“关中良相...

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四平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为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的执政,建年号为“大同”。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溥仪结束了14年傀儡皇帝的生涯 这三个历史你可以通过 集安的 好太王碑 长春的伪满皇宫来了解 108位历史人物中的第61到72位历史人物 001...

天下大同的名词解释
[《礼记·礼运》(清嘉庆十一年刻本)]《礼记·礼运》(清嘉庆十一年刻本) 封建时代的大同思想西汉中叶以后至清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发展一直停留在封建主义阶段,没有形成新的生产力和新的阶级,因而儒家大同类型的理想,未再出现新的模式。农家类型的大同理想,主要通过组织农民起义的宗教团体的某些生活制度体现...

你可能不知道,这几个历史人物可能都是穿越人士
在历史的长廊里,埋藏了多少英雄人物,正如《临江仙》中的那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但是,今天要说的这几个人物,全都是有可能从不同时代穿越过去的“超前人士”,他们具体都做了哪些事情,让我们来一起看看。1.汉代末年——张角 穿越人士相似度:50 天公将军—张角 如果说三国的历史...

历史名人的故事
游恭,五代时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游酢是宋代的学者,典故“程门立雪”讲的就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