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北京历史上的名人足迹及事件 名人的足迹
1. 2005年底,北京名人故居大部分未列入保护范围,而只有少部分受到不同级别的保护。 2.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措施越来越得当。(由以往的盲目易地重建到现在有计划的保护) 3.答案示例:(1)栏目名称:名人风采(2)栏目内容:介绍某位在北京居住过的名人的杰出成就(1)栏目名称:大师妙语(2)栏目内容:介绍某些名人的经典名言(1)栏目名称:名人轶事(2)栏目内容:介绍某位在北京居住过的名人的遗闻轶事 4.示例一:保留名人故居的原貌,丰富故居的文化内容,吸引众多游客,发挥其经济效益。 示例二: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名人故居向外国人宣扬我国的历史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友谊。
名人档案:
1、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2、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3、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an),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后人亦常称之为“龚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名人小故事:
1、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勤奋学习却没有蜡烛。邻居家有烛光却穿不过来,匡衡就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同县人文不识家里有很多书,匡衡被他家雇佣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奇怪地问匡衡,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惊讶,就借给匡衡书,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
2、映雪读书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非常清楚。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正是他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3、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名人足迹:
1、苏武牧羊
苏武,西汉杜陵人。汉武帝时期,他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要逼他投降,他宁死不降,被关进地窖里,后又被流放到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北海去牧羊。
但他威武不屈,困苦不移,“渴饮雪,饥吞毡”,坚持十九年如一日,直至最后胜利回到长安。苏武这种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2、唐僧取经
唐僧,法号玄奘 ,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也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翻译家。他十几年的取经途中,足迹遍布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跋涉五万余里,带回了六百五十多部佛教书籍。
杨松涛
生于北京的名人
你是否需要了解?
有关北京历史上的名人足迹及事件
被列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或作为“暂保单位”,或被列入文物普查登记项目中的名人故居有:东城——于谦、文天祥、洪承畴、左宗棠、章太炎、梁启超、陈独秀、欧阳予倩、朱启钤、杨昌济(杨开慧的父亲)、蔡元培、章士钊、田汉、冰心、叶圣陶、梁实秋、詹天佑、沙千里、艾青、徐海东、陈毅等故居; 西城——郭守敬...
历史上的北京名人盘点
周昙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亦不详。周昙曾任国子监直讲,著有《咏史诗》八卷,现存的《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作品。这些名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他们的才华和努力,为北京乃至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燕云台人物介绍(揭秘历史名人)
燕云台,是中国古代一座很有名的台阶,位于今天的北京市西城区西南部,是明代皇帝举行庆典、御驾亲征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不仅有皇帝和官员的足迹,还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揭秘一下这些历史名人的故事。1.李时中 李时中,字子中,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曾经在燕云台上为...
北京十大历史名人故居,探寻文化遗迹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北京成为了一个国际大都市。许多当代名人也选择在这里建立自己的故居。比如,乔布斯故居位于北京朝阳区三里屯街道,这座别墅是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中国的住所之一。此外, 还有马云、王健林等商界巨头也在京留下了他们独特而珍贵的足迹。他们通过自己在京留下来建筑物...
姚家胡同胡同名人
在北京市中心,隐藏着一条充满历史韵味的胡同--姚家胡同。其中的3号院,承载着一代大师陈寅恪的足迹,他的一生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陈寅恪,生于1890年7月3日,逝于1969年10月7日,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历史学家,江西义宁(今修水)人。他的父亲陈三立,曾是光绪年间进士,也是晚清著名的诗人。190...
北京十大历史名人故居,探寻文化遗迹
2. 在清朝时期,北京的名人故居尤为丰富。紫禁城,作为清代皇宫,不仅是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象征,更是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曾国藩故居、杨继盛故居以及张学良的在京足迹,都是不可忽视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展示了这些伟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变革对家族地位、财富及文化传承的影响。
北京著名的史家胡同,已有数百年历史,其老板为什么是查尔斯王子?_百度知...
北京市有很多许许多多的胡同,有的乃至有好几百年历史时间。在东城区的东四与东单中间,并排这许多齐整的长胡同,路东有一条叫史家胡同。有关胡同名字的来历,有些人说是由于这里有众所周知的明朝末年抗清英雄人物史可法的宗祠,但是这一叫法也有待资格证书。美国“皇太子”看中老胡同2015年3月2日,...
米粮库胡同居住名人
陈宗藩,清朝进士,曾在北京的米粮库胡同东口内路北建立了一座花园式的住宅,取名“淑园”。淑园的建设与花园的布局,展现了陈宗藩对生活的品味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使得米粮库胡同在建筑艺术上具有了独特的风格。胡适、于斌、庄士敦、陈宗藩等名人的居住经历,不仅丰富了米粮库胡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
名人故事200字(精选15篇)
以下是15篇精选的名人故事,每篇约200字:华罗庚回国:华罗庚在美国被聘为终身教授后,毅然回国。他带着妻儿回到北京,致力于数学研究,足迹遍布全国,解决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张海迪自学成才:张海迪因病只能在轮椅上生活,但她自学了小学、中学课程,并开始自学英语。她每天严格背诵单词,用...
中国著名名人故居有哪些 中国各地名人生前居住过的地方
在中国,哪些地方留下了名人的足迹呢?国外又有哪些名人的故居和故里值得我们关注呢?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名人故居及国内外其他著名名人故居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吧。中国的名人故居众多,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有北京的鲁迅故居、南京的孙中山故居、杭州的苏小小墓和故居、上海的陈独秀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