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姓丁的名人 中国史上,姓丁的名人有哪些?

作者&投稿:战储 2025-05-14
历史上姓丁的名人

丁 恭:山阳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人,汉代学者,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卒于任上。
丁 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 度: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 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 琏: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 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 丙: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丁 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 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大全: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云鹏: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启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书。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丁观鹏: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善庆:泉州(今属福建省)人,清代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左氏兵论》。
丁宝桢: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末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为其所筹建,今存其《丁文诚公奏稿》。
丁日昌:广东省丰顺人,清代大臣。历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督船政、节度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曾参与洋务运动,著有《抚吴公牍》。
丁汝昌:安徽省庐江人,清末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与日军的威海卫一役中,拒降而自杀身亡。
丁氏(宋)女。洪庆善妻。贤而有文,字画劲丽。
请勿抄袭!🌹🌹

  历代丁姓名人简介

  丁姓是当今中国第四十六大姓。历史上的丁姓名人主要有以下一些:秦末项羽部将丁固,汉初大将丁复,东汉经学家丁恭,三国时吴国大将丁奉、魏国名士丁仪,唐代太常卿丁公著,清代将领丁宝桢、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江苏巡抚丁日昌等。

  丁 恭:山阳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人,汉代学者,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卒于任上。

  丁 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 度: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 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 琏: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 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 丙: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丁 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 玲:湖南省临澧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而闻名。其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解放后,任《文艺报》主编、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丁 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大全: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云鹏: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启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书。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丁观鹏: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应 曜:汉初,在淮阳山里隐居,不愿出来做官。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应曜坚决不去。时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丁肇中
  月16日这天中午,时针已经走过12点30分了,可是出席2006年科协年会的6000多名代表仍然饶有兴味地坐在人民大会堂里,听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讲演“我所经历的实验物理”。

  席间,有位听众收到朋友一条短信:大科学家讲的东西你能听懂吗?

  众所周知,丁教授所从事的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均是目前世界最尖端的科学研究。一般人凭借现有的知识,的确很难理解或想象他心目中的奇妙世界。

  然而,幽默而风趣的丁肇中教授通过他所做过的5个实验,让所有的听众都听懂了他报告的核心内容——一个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丁肇中介绍他的第一个实验,是测量电子的半径。

  1948年,根据量子电动力学,费曼、施温格和朝永振一郎提出的理论,电子是没有体积的。这个理论被当时所有的实验所证明,他们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但是到了1964年,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著名的教授们和多年专门从事这种实验的专家们用很多年的时间,做了两个不同的实验得出了相反的结果——量子电动力学是错误的,电子是有体积的。这一结果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和重视。

  因为这是关于物理基本观念的实验,丁肇中决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电子的半径。当时,他刚刚拿到博士学位,没有任何经验,没有人相信他能做出这样的实验,也没有人支持他。

  1965年,他决定放弃在美国大学的前途,到德国新建的加速器用不同的方法重做实验。8个月以后,他的实验证明量子电动力学是正确的,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它的半径小于10-14厘米。

  从这个实验开始以及后来40年对新粒子发现的一系列过程中,他最重要的体会是,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不要惧怕困难,也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改变。

  不应重理论轻实验

  大脑思维一直活跃在探索自然科学奥秘中的丁肇中,对生活周围的一些社会现象也常常有独到的发现。

  他看到,身边来自印度、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学子,但凡成绩好的人,都比较喜欢偏向于理论的研究,而尽量避免做实验工作。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分析,问题可能更多出在观念上。中国有一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丁肇中认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的青年有很大的害处。

  他讲述了自己观念发生转变的故事:

  “我在学校的时候,成绩应该说还是比较好的,也喜欢做理论。我的导师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位物理学家,我和他工作了一个月以后,他找我到他办公室喝茶。他对我说,他要是再活一辈子,他要选择做实验物理学家,不做理论物理学家。

  “我感觉很奇怪。他告诉我,‘做一个普通的实验物理学家都是有用的,做一个普通的理论物理学家用途是有限的。上一世纪真正对物理有贡献的理论物理学家是很少很少的。’

  “听了这个意见,我沉思片刻,五分钟以后,我就对教授说,‘再见,我不跟你工作了!’”。

  后来,丁肇中外出工作或演讲自报家门时,他总是说:“我是学实验物理的。”

  在这次科技年会上,丁肇中很想向青年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性。他说,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明,是没有意义的。当实验推翻了理论以后,才可能创建新的理论,理论是不可能推翻实验的。

  要能和别人竞争

  1998年的《科技日报》发表过一则重要新闻:阿尔发磁谱仪首次升空运行正常。

  消息说,1998年6月2日,装有中国制造的巨大永磁体的阿尔发磁谱仪首次搭乘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此次磁谱仪将安装于未来的国际空间站,用以探测宇宙中的反物质粒子。在此次实验中磁谱仪运行正常。

  在过去40年里,天文学和宇宙论突破性的发展,仍源于光和电波的探测,至今没有一个精密的磁谱仪在太空观测到带电粒子,其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将超导磁铁送入太空。

  由丁肇中教授主持的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是首次美国、中国(台湾)、俄罗斯、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在空间领域的合作,吸收了世界56个大学和研究所的600名科学家参与。这是国际空间站唯一的大型科学实验,也是第一个送入太空的磁谱仪,目标是寻找由反物质组成的物质,暗物质和宇宙线的来源。

  曾经有很多美国科学家预测这个实验是不会成功的。结果这个实验组装在航天飞机上飞行10天以后落地,果然发现了外太空中许多从未了解的、想象不到的现象。例如在靠近赤道的地区,正电子的数量为电子的4倍。

  1998年的实验结果证明了丁肇中的思路和整个设计原理是成功的,在此以后,他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制造AMS02上。新阿尔发磁谱仪预计2008年送到国际空间站上,现在这一实验仪器已开始运往日内瓦组装。

  人们可能要问,AMS实验到底可以找到什么?找到了会怎样?找不到又会怎样?

  丁肇中的回答是,这个实验可以说代表人类的一个进步,因为在这以前,从来没有人能把磁铁放在天上寻找物质。专家的意见是根据已经知道的知识,实际的发现是要打破已经知道的知识,这样科学才可以前进。

  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具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丁肇中强调,一个科技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能和别人竞争,能站在别人的前面,还要诚实。因为你不诚实,迟早会被别人发现,因为科学上的东西与时间和空间没有关系,今天你能做出来,明天别人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法一定能做出来,假如不诚实,迟早会被别人发现。

  好奇是最根本的动力

  有记者问,技术转化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短时期内就能见到成效,这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诱惑。您认为是不是做基础研究就要耐得住寂寞呢?

  丁肇中微笑着摇摇头,“我不觉得寂寞,要是寂寞的话,我就不做了。”

  同时他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国家为什么不把钱直接给穷人,而要花这么多钱做尖端的科学研究工作,这究竟有什么意义?

  他举例说,100年前,所谓最尖端的科学就是发现了电子和X光,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没有用,到30年以后才慢慢知道可以用来做医学,做通信,现在人类生活根本离不开电子和X光。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最尖端的科学就是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最尖端的科学,基本上没有用的,现在用在激光、用在超导、用在手机、用在网络上的,都是那个时候的基本原理。到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最尖端的科学就是原子核物理,现在用到能源上,用在激光上。

  “科学改变了整个人类生活,我猜想这也是很多国家支持它的主要原因。但这不是我的原因,我做这些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奇,想了解我们是怎么来的,这是我做科学研究最根本的动力。”

  从发现一个新现象到市场化大约需要20~40年,对政治家和实业家来说,这样一段时间常常是太长了。但是,研究工作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深入到未知领域时,很难做出预言。错误是成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基础研究需要充分的自由空间和长期的展望。

  许多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具有竞争力,它必须集中于能立即有市场效益的实用性技术的发展,并使经济持续发展。我们听到这样的争议:是支持“无用的”基础科学,还是将资源集中于技术的转化和应用研究。

  丁肇中肯定地说,从历史的观点看,后一种观点是目光短浅的。如果一个社会将自己局限于技术转化,显然经过一段时间,基础研究不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现象后,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转化的了。技术的发展生根于基础研究之中。

  回忆起1977年8月邓小平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对科技工作要想得远一些,看得宽一些”,丁肇中更觉得意味深长。

历史名人
1、丁 敬:清代杰出篆刻家,善鉴别,爱好金石文字。诗、书、画俱工。尤擅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别具面目,开创"浙派",为"西泠"八家之首。
2、丁汝昌: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黄海海战中受伤后仍指挥作战,后退守威海卫,当日军海陆围攻威海卫时,他拒绝投降,自杀身亡。
3、丁 丙:晚清藏书家。喜藏书,沿用其祖"八千卷楼"为藏书室名。文渊阁《四库全书》散失后,他多方收集和抄补,撰有《善本书室藏书志》。
4、丁 谦:清末地理学家,喜治历史上边疆及外围地理。撰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69卷。
5、丁 恭:汉代人,曾任谏议大夫、博士。治有《公羊严氏春秋》。光武帝时,自远方来从学者达数千人,当时称为大儒。
五。现代名人(1919-1949)
丁家骏:泰国最大的油脂供应商
丁家骏,祖籍广东省丰顺县汤坑,泰油贸易公司创办人。清代名臣丁日昌即其曾祖父,其父为丁清坡,育有八子四女,丁家骏排行第五,在东芜太平出生,曾先后在丰顺、汕头及新加坡读书,毕业后先在星洲牙直利洋行工作,后回到中国从事石油贸易业务,曾任广州及香港亚细亚火水公司业务经理。在抗日战争期间,在军事委员会中美合作所任中校联络官。战后于广州创丰顺行,经营石油业,曾任广州煤油公会理事长。
1952年,其赴泰国定居,设立泰油贸易有限公司、亚洲石油等公司,并获美国钟标(宝赛)润滑油及西雅图巴达油精公司产品在泰国及香港总代理权。1983年设立了润滑油及油脂调和厂,并成为泰国最大的油脂供应商。韩战期间,曾协助中国大陆进口急需的原油。
丁家骏的事业目前已交由子女处理,近年更设立了“丁家骏慈善基金会”,屡作捐献,为慈善公益福利及泰中文化事业作出贡献。他还出资协助多家医院的兴建,并出任多家医院的董事。估计家族财产约有3亿美元。
六.当代名商
丁谓:原籍福建省福州,在上海出生,7岁时定成香港,完成中学课程后,先到澳洲,后再移民加拿大。他在多伦多大学取得了电子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其后又考取了博士学位。
1982年,丁谓与友人在多伦多成立中际善美电子公司。后来他将电脑及电子产品生产业务从加拿大扩展至低成本的亚洲区,成立善美环球。
善美环球集团的转折点在1989年,当时丁谓决定动用12.75亿港元收购全球最大的缝纫机制造商--辛格公司,将原来的个人电脑制造业务转为消费产品分销,更将之转亏为盈。
在1992、1993年他分别收购其他著名但亏本的消费产品制造与分销商,如日本山水电器公司与德国百福缝纫机公司。丁谓再化腐朽为神奇,把它们的业绩扭转过来。
1993年6月,丁谓将善美环球所持有辛格的51%股权,售予母公司国际善美。国际善美在这项交易中赚得净额进账达66.3亿港元。目前国际善美坐拥巨资,伺机出击。
丁谓拥有在加拿大上市的国际善美32%股权,另外持有善美环球42%股权。丁谓直接持有善美环球约1%股权。今年3月底,善美环球的市值为6.2亿美元。
估计其财富为12亿美元

历史名人:
丁 敬:字敬身,号砚林,钝丁,别署梅农、丁居士、龙泓山人、砚林外史等,杭州人。清代杰出篆刻家,善鉴别,爱好金石文字。诗、书、画俱工。尤擅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别具面目,开创"浙派",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汝昌: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黄海海战中受伤后仍指挥作战,后退守威海卫,当日军海陆围攻威海卫时,他拒绝投降,自杀身亡。

丁 丙:晚清藏书家。喜藏书,沿用其祖"八千卷楼"为藏书室名。文渊阁《四库全书》散失后,他多方收集和抄补,撰有《善本书室藏书志》。
丁丙是杭州著名的锡箔商人,也是大典当商,同时还是清末著名的藏书家,丁丙兄弟二人所建的八千卷藏书楼是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

丁 谦:清末地理学家,喜治历史上边疆及外围地理。撰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69卷。
丁 恭:汉代人,曾任谏议大夫、博士。治有《公羊严氏春秋》。光武帝时,自远方来从学者达数千人,当时称为大儒。

姓氏起源:
出自丁侯的后裔。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
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其始祖为姜伋,以谥号为姓氏??
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姓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第8子康叔。
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有大夫宋丁公,死后,其子孙以谥号为姓氏,称丁氏。
历史上的西域(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人名中,最后一个字是"丁"的很多,进入中原汉化以后往往改姓丁。如《灵山房集高士传》云:"鹤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为乌禄丁,又有从兄士雅漠丁,鹤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义,后世遂以鹤年为丁姓。"
出自于氏所改。据《枫窗小牍》所载:"宋有无赖子于庆,欲依丁谓,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后果得意。"

聚集地:
迁徙分布
秦汉时期,丁氏的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省境,同时已有迁至今河北、陕西、广西、湖北等省者。如,秦末项羽将丁公(名固)为薛人(今山东滕县南),刘邦部下丁义起于留(今江苏沛县);西汉时丁宽为梁人(今河南商丘南),丁外人为河间人(今河北献县东南),丁明为瑕丘人(今山东衮州东北);东汉时丁邯为阳陵人(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丁茂为合浦人(今属广西);东汉末,丁遵任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太守,在当地安家。三国、西晋时期,丁氏在江南分布更为广泛。如三国时魏国丁仪为沛人(今江苏沛县),吴国丁諝为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丁览为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丁奉为安丰人(今河南固始东南),后徙家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晋丁绍为谯国人(今安徽毫州),丁义为建城人(今江西高安)。唐初,有丁氏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北宋,有长洲人(今江苏吴县)丁谓,任崖州司户参军,其后裔分衍崖州(今广东崖县西北)及广州。丁氏入粤始祖还有:丁允文,南宋时开基潮州;丁肇宪,明初由潮州徙梅州;丁仑,明代徙丰顺。
丁姓在台湾也遍及各地,以台北、澎湖、嘉义、新竹和嘉南地区最多。以其人数而言是第八十九位。丁氏自闽、粤一带,播迁到台湾,也是为时较早的。台湾省文献会拥有一项古契,上记:清嘉庆二十年间(公元1816年),有一位添福庄的垦户丁文开,当官向南嵌、龟仑、坑仔三社屯丁给出埔一所,可知早在嘉庆年间台湾已有丁姓的踪迹。此后又有人徙居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国。
堂号
"驯鹿堂":后汉丁茂,小的时候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他对母亲最孝,母亲死后,他自背了土筑坟,又栽了松柏在墓旁。白鹿从山上到墓旁守护墓。太守举他为孝廉,拒不受。
丁姓又以"济阳"为其堂号。


你是否需要了解?

姓丁的名人有哪些?
1、丁密 东汉岑溪人,字靖公,以孝顺而知名,父母亡故,在坟边筑屋守三年,相传有双凫(野鸭)飞抵屋旁小池,见人而驯伏,时人以为是其孝行所感应。2、丁聪 中国著名漫画家,1916年生于上海,三十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曾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作品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四世同堂...

姓丁的名人有哪些丁姓分布在哪些地方
2. 丁汝昌:清朝末年重要将领,原籍安徽庐江县石头镇。他曾任北洋水师提督,在甲午战争中指挥舰队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海战。3. 丁日昌: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出生在广州梅州市丰顺县。他是洋务运动的关键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近代中国四大藏书家之一。4. 丁宝桢:晚清名臣,籍贯贵州毕节市织金县。他仕途...

姓丁的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
历史上姓丁的名人繁多,他们的卓越贡献在各个领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些杰出人物的足迹,感受他们独特的光芒。首先,我们来到了清代,丁宝桢,这位四川总督,以其卓越的行政才能和果断的决策力,稳固了地方治安,成为一代名臣的典范。紧随其后,江苏巡抚丁日昌,以其精明的政略和对民生的...

姓丁的名人名字 姓丁的名人名字有哪些
以下是一些姓丁的名人名字:丁荣锦: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曾在军队中担任保密员、干事、股长等职务。丁玉才:军事将领,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晋升为少将。丁文斋:曾任吉林省军区司令员,是军事领域的知名人物。丁观鹏:清代著名画家,擅长绘制人物画,是清代画坛的佼佼者。丁耀亢:明清时期的文学家...

历朝历代姓丁的名人
历朝历代姓丁的名人有很多,以下列举部分名人:一、丁鸿 丁鸿是东汉时期的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他担任御史大夫期间,多次上书皇帝,批评朝政得失,深受百姓爱戴。二、丁谓 丁谓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科学家,他担任宰相期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此外,他在科学研究方面也有卓越贡献,...

历史上的丁姓名人有哪些?
5、丁云鹏 丁云鹏 (1547~1628)明代画家。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天启五年(1625)尚在作《白马驭经图》,瓒子,詹景凤门人。书法学钟、王。画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无不精妙。白描酷似李公麟,丝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非笔端有神通者不能也。供奉内廷十余年。他与董其昌、詹景凤诸...

姓丁的名人有哪些?
如下:1、丁丁,1987年1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平面模特。2006年,高中毕业的丁丁赴北京发展并担任了平面模特的工作。2009年,获得山东电视台《综艺满天星》全国第三名。2、丁当(Della),本名吴娴,1982年4月17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

姓丁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丁 敬:清代杰出篆刻家,善鉴别,爱好金石文字。诗、书、画俱工。尤擅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别具面目,开创"浙派",为"西泠"八家之首。2、丁汝昌: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黄海海战中受伤后仍指挥作战,后退守威海卫,当日军海陆围攻威海卫时,他拒绝投降,自杀身亡。3、丁 丙:晚清...

丁姓分布在哪些地方姓丁的名人有哪些
2. 丁汝昌:清朝末年的将领,原籍安徽庐江县石头镇。他曾任北洋水师指挥,在海战中与日军交战,显示了其军事才能。3. 丁日昌:晚清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来自广东梅州市丰顺县。他不仅是洋务运动的关键人物,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之一。4. 丁宝桢:晚清名臣,贵州毕节市织金县人。他以其勇于担当和清廉...

丁姓分布在哪些地方 姓丁的名人有哪些
篆刻家,是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精通篆刻,擅长切刀法,为“浙派篆刻”开山鼻祖,“西泠八家”之首。丁姓主要分布于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西、浙江、贵州、吉林、辽宁等省,这些省份的丁姓约占全国汉族丁姓人口72%。以上就是关于姓丁的名人有哪些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