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这则文言文主要记叙了什么?

作者&投稿:闵面 2025-05-20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以及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2小节):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造出十万枝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第二段(第3~5小节):讲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

第三段(第6~9小节):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军借箭。

第四段(第10小节):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干胜过自己。

写作特点

1、情节生动,扣人心弦。

2、注意用人物的语言表示人物的心理,展开矛盾冲突,因而人物形象鲜明,如课文第一段,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试图用短期内造十万枝箭的阴谋刁难诸葛亮,双方经过一番“舌战”,突出了人物形象:周瑜面和心毒,胸藏杀机,为自己的得计而喜形于色。而诸葛亮料事如神,将计就计,不露声色。


你是否需要了解?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完整故事
”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评析]明代揭喧《兵经百篇》提出:“艰于力则借敌之力,难于诛则借敌之刃,乏于财则借敌之财,缺于物则借敌之物……”借战计应用的经典就是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后来又有“借东风”、“借鸡下蛋”等说法,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同样的例子也值得...

19草船借箭 评价诸葛亮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中,处处透露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正是他的神机妙算使他成功向曹操 “借箭”。他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巧安排、识人心、知天文、懂地理。巧安排:表现在:在一个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将船和船连接起来,利于逃跑;借箭时擂鼓呐喊,能虚张声势;受箭时调转...

三国中草船借箭的资料
”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中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话说赤壁之战时,东吴大将周瑜请诸葛亮前...

五年级文言文改写:草船借箭 (缩写)_200字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华。周瑜借商议军事为由,让诸葛亮再十天造好十万支箭。可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并且当着周瑜的面立下军令状。周瑜便让鲁肃盯着诸葛亮。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就向鲁肃借20条船,1000多个草把子,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他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了。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请...

草船借箭相关资料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为了美化诸葛亮而故意贬低周瑜,正史上并无此事,并且周瑜气量也非常宽宏,与《三国演义》描写的完全不同。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作宾语、定语;...

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的资料
《草船借箭》就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内容改写的。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诸葛亮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是崇敬和赞美的,特别对他的智慧,更是着力进行渲染,当然不都符合历史真实。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周瑜字公瑾,三国时东吴名将,总督东吴兵马。 鲁肃...

有关”草船借箭”的资料
草船借箭 由于《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申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戏剧表演,推动着智慧的启迪与发展。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是孙权所为,发生的时间也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在赤壁之战后第...

草船借箭古文
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译文: 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 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

草船借箭文言文译文
1. 草船借箭文言文翻译 简单的: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

草船借箭文言文翻译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