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设计草船借箭时,他是如何料定曹操不会用火箭的?

作者&投稿:莘味 2025-05-20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情节,是《三国演义》中精彩的片段。这个情节说的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要害死诸葛亮。于是周瑜想了个办法,想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而诸葛亮一口答应下来,只用三天就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如果完成不了,甘当军法。

可是诸葛亮却根本不动工,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晚上,诸葛亮跟鲁肃借了二十条快船,在船上树立草人,然后两人一起上船,前往曹营。突然一场大雾降临到大江之上。诸葛亮命令船上兵士擂鼓呐喊,直逼到曹营附近。

曹操听说敌军前来偷袭,由于江上大雾,不知道对方虚实,便下令不许出战,只用弓箭射击,击退敌人。于是,经过一夜的袭扰,诸葛亮的船上草人插满了箭支。诸葛亮回到周瑜军中交割,不下十万多支。于是,诸葛亮不费一点材料,就得到了十万箭支,使得周瑜的计谋落了空。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疑问,那就是如果曹操让自己的部下用火箭迎敌,诸葛亮又该如何?如果诸葛亮的战船中了火箭,那么船只被焚,这箭不就借不成了吗?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十分严谨,那么是不是在此留下了漏洞呢?

实际上,罗贯中在写这一段的时候,已经将一切都做了推敲。曹军射火箭的这个情况,罗贯中也肯定考虑到了。那么,按照当时罗贯中的思路,曹操不用火箭,无过乎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仓促之间,不可能准备有大批的火箭。火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常用的战法,在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里,就专门有《火攻篇》。在这一篇中,孙子指出了火攻的重要性,并着重指出,“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这说明,在当时,对于火攻的用具就有了专门的设计和应用。

而火箭就是一种特别的火攻武器。火箭并不是人们所想的,在箭支上绑块布,沾点油一点火就射的普通箭支,而是经过专门改造的箭支。这种武器在军队中会有所准备,但是由于制作工艺和造价等方面的原因,并不会常备很多。

在当时的情况下,诸葛亮对曹军进行毫无征兆的奇袭,曹军中也不可能临时准备数量很多的火箭。而少数的火箭向虚空中射击,也不会有多大的效果。不要说大雾阻隔了视线,就算是向诸葛亮的船队发射,诸葛亮的船只都是轻便快船,也不会有多大的效果。因此,采取普通箭支射击,阻止诸葛亮的船队靠近,节省火箭,从经济上是说得通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气候条件。如同孙子所说的,行火必有因。要使用火攻,就必须要有几个条件。最起码要天干物燥,风向合适。而在当时,气象条件恰恰是不适合使用火攻的。

当时的气候是天降大雾。我们知道,江南地区本来就是温润潮湿的气候,在秋季条件下,如果降下大雾,我们可以想见空气中的湿度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当时即便是天气不是阴雨的程度,空气的湿度肯定能够达到凝出水来的程度。

在那种潮湿的气候下,诸葛亮的船只、草人都是湿漉漉的。我们试想一下,在这种情况下,用火箭射击会有多大的效果呢?大家都明明知道,用火箭根本就引不燃对方的战船,谁还会去使用火箭。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第三个原因还是在大雾身上,就是双方所处的位置上。在当时,由于大雾的原因,咫尺不见敌人。所以曹操才命令不得出战,害怕中了对方的计谋。在这种情况下,曹操选择了用弓箭射击的办法,阻止敌人的攻击。

曹操选择防守,是由于大雾弥天,不知道对方的位置和虚实。而同样的,在昏暗之中,诸葛亮也并不能知道对方的确切位置,他只能对曹营的大致方位进行恫吓。这样,双方都处在暗处,两者的作战条件是对等的。

可是,如果曹操采取使用火箭攻击的话,就把自己军队的位置暴露在了敌人面前。曹军在明,诸葛亮在暗,曹军必然会遭到重大的损失。这是深谙兵法的曹操不会采取的,所以曹操只让手下用普通的弓箭射击,只求阻止对方就可以了。

由于以上三个原因,诸葛亮料定曹操不会使用火箭,这才大胆来到曹操的大营附近,实施了他的草船借箭的计谋。




你是否需要了解?

草船借箭 文中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德才兼备 知天文地理 爱弄虚作假 善于观察人心 善于运用天时 地利 人和的思想 心胸宽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他会想些什么?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时候胸有成竹,因为他了解曹操多疑的性格,知道自己这次的计谋一定会成功,所以他此时此刻是很淡定的。

诸葛亮如何成功实施草船借箭?
关键时刻,鲁肃成为了诸葛亮的秘密盟友。诸葛亮巧妙利用曹操的疑心,设计了一场大胆的行动。他派出几艘满载稻草的船只,于黎明时分逼近曹军水寨。曹操见状,疑心是埋伏,不敢轻易射箭,于是诸葛亮的草船满载而归,成功借得十万支箭,化解了周瑜的计谋,展现了诸葛亮的智勇双全。这个故事不仅是军事策略的...

草船借箭里诸葛亮借箭的过程是怎样的?
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并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没亮,诸葛亮下令开船靠近曹营,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诸葛亮是怎样草船借箭的?
周瑜相 简评: 正史上“孔明来草船借箭”是没有的。孔明草船借箭的故事起源于晋代孔明粉丝郭某。《三国志·吴书》、《魏略》上记载,赤壁之战时,孙权见江上起了大雾,遂亲乘一船去袭曹营。接下的事就不须我说了。 总之,孔明神机妙算的形象已在我们心中无法被推翻了。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中诸葛亮是怎样向鲁肃借箭的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一口答应,说只需三天。周瑜很开心,让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周瑜让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消息。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便向他借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草船借箭里诸葛亮做了些什么准备?
一,准备材料 ”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二,静待天时 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三,擂鼓佯攻·待曹射箭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

草船借箭诸葛亮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在有大雾这一天去借箭,他一定不敢大举进攻。又知道周瑜嫉妒他,故意陷害他。 2.知天文: 表现在:他算准了那天有大雾,敌人探不清虚实,属不敢进攻;他又算准了那天有大风,借助风势顺水推舟可以很快将他们送回去。

概括草船借箭中诸葛亮诸葛亮如何借箭
通过这一计策,诸葛亮不仅节省了蜀军的资源,还极大地削弱了敌军的攻击力。这一智慧之举,成为了三国时期流传千古的佳话,展现了诸葛亮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才能。诸葛亮借箭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在军事策略上的卓越才能,还体现了他在智谋上的超凡表现。这一计策的成功,不仅为蜀军赢得了宝贵的资源,也...

诸葛亮借箭时采取的方法是啥?
诸葛亮利用的草船借箭。利用天色昏暗江面有雾气的环境,在曹军看不清敌情,分不清状况的情况下假装进攻曹军。情急之下曹军以弓箭御敌,诸葛亮在战船两侧扎的草人上扎满了曹军的利箭,以此获得了十万支箭,在赢了与周瑜的赌约同时也获得了战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