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的砖是谁做的??
大雁塔坐落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部的慈恩寺内。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纪念亡母文德皇后以报答养育之恩而修建,故名"慈恩寺"。当时,共有十三处院落,房屋达一千九百八十七间,并请赴印度取经回国的高僧玄奘主持寺务,著名的画家阎立本、吴道子都在此绘制过壁画,可见规模之宏大。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寺内西院建塔,名慈恩寺塔,用以存放从印度带回来的经籍。现在的塔名是据《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一只大雁离群落羽,摔死在地上。僧众认为这只大雁是菩萨的化身,决定为大雁建造一座塔,因而又名雁塔,也称大雁塔。 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唐塔之外。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称“慈恩寺大雁塔”,位于距西安市区4公里的慈恩寺内,始建于公元652年,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天竺国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笔亲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大雁塔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塔高64余米,塔基边长25米,共有七层,塔身呈方形锥体。全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附近还有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等景点,风景秀丽。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必游之地。近年来,由于西安市区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大雁塔已倾斜了1米有余。 交通:乘5路、19路、21路、610路公交车可直达。 门票:淡季20元,旺季25元。(登塔需另加20元) 开放时间:8:00~17:00 小贴士:在慈恩寺的背面,有一个大雁塔广场,那里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看喷泉的时间:周一~周五12:00,21:00;周六、周日、节假日:12:00,14:00,16:00,18:00,21:00。淡季和旺季的时间就是晚上21:00提前到20:00
准确的说是用糯米汤为最主要的黏结剂!
大雁塔原称慈恩寺浮图。经历千辛万苦取回佛经的玄奘法师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此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其塔基成方形,边长120尺约42米左右,塔身加塔刹相轮、露盘通高180尺,每层皆存舍利,共一万余粒。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搬运砖石,历时两年才建成。然而,玄奘法师亲自组织建造的这座塔,因转表土心,风雨剥蚀,草木丛生。五十余年后逐渐毁坏。于武则天长安年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重新基建,更新改造为七层宝塔(人称七级浮屠),较前更加庄严雄伟。人们常说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概由此而来。大雁塔是我国仿木构楼阁式砖塔的佼佼者,更以“唐僧取经”故事驰名中外。大雁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通高为64.7米,塔基现高4.2米,南北约48.7米 ,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底边长为25.5米,塔刹高4.87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我国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一层二层多起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八层为五开间。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每层四面均有劵门,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太宗御撰的《圣教碑》和高宗李治所撰《述圣记》两通珍贵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古城全貌,令人心旷神怡。
千百年来大雁塔一直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和象征,曾经作为西安的市徽,是我国政府接待外国元首及国际友人的场所之一,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塔座】
大雁塔塔底皆有石门,门楣门框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及砖雕对联。
在南门东西两侧的碑龛内镶嵌着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均为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碑文高度赞扬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弘扬佛法的历史功绩和非凡精神。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碑刻。
塔座登道的动测墁砖处,平卧有一通“玄奘取经跬步足迹石”,所刻图案生动反映了玄奘当年西天取经的传说故事,以及他万里征途、始于跬步、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
【一层】
在唐时新进士及第后,有大唐天子于杏园赐宴,于曲江聚会饮酒,慈恩塔下题名等风俗活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曲江流饮”和“雁塔题名”。
进入南门,洞壁两侧镶嵌有多通明代题名碑,其中“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是当时“雁塔”之风光写照。此外,描写玄奘辉煌一生的《玄奘负笈像碑》、《玄奘译经图碑》也是值得一观。
在塔内一层通天明柱之上,悬挂着四幅长联,写的唐代的历史、人物、故事,身临其境,呤诵一番,颇有原词原句的感受。
一层塔内,还设有古塔常识及中国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与发展,佛塔的结构和分类。
【二层】
大雁塔二层的塔室内,供奉着一尊铜质金鎏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像,系明初宝贵文物,被视为“定塔之宝”。到此游览的游客均争先礼拜瞻仰。
在两侧的塔壁上,还附有文殊、普贤菩萨壁画两幅及现代名人书法多幅。多是唐代诗人登临大雁塔有感而发的诗句,琅琅上口、意味悠长。
【三层】
在三层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贵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型。有关舍利的由来有着一段美丽的故事,系印度玄奘寺住持悟谦法师所赠,属一乘佛宝。
大雁塔的模型是严格按照1:60的比例,请名家制作,选材上乘,惟妙惟肖。
【五层】
大雁塔五层上,陈列着一通释迦如来足迹碑,该碑是依据唐代玄奘法师晚年于铜川玉华寺请石匠李天诏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复制而成。上有诸多佛教图案,内涵十分丰实,素有“见足如见佛,拜足如拜佛”之说法。
在五层的塔室内,还收集展出有玄奘鲜为人知的数首诗词。可窥见玄奘很高的诗词艺术造诣。
【六层】
六层悬挂有唐代五位诗人诗会佳作。公元752年晚秋,诗圣杜甫与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相约同登大雁塔,凭栏远眺触景生情,酒筹助兴赋诗述怀,个个才华横溢,诗句出神入化。每人赋五言长诗一首,流传千古不衰。
【七层】
来到大雁塔的最高处,您可向四周远眺,古城四方四景尽收眼底,恰如置身于理想而神奇的佛国仙境。七层的塔顶,刻有圣洁的莲花藻井,中央为一硕大莲花,花瓣上共有14个字,连环为诗句,可有数种念法。壁上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他在印度所闻的僧人埋燕造塔传说,向游人解释了最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
古代做砖窑的人
鲁班
工人做的!
你是否需要了解?
大雁塔的砖是日本造的吗
大雁塔的砖不是日本造的。大雁塔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佛塔,由唐代的玄奘法师主持修建。大雁塔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砖和石料,砖是采用当地特产的青砖,而非日本制造的砖。大雁塔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大雁塔的砖是谁做的??
大雁塔是我国仿木构楼阁式砖塔的佼佼者,更以“唐僧取经”故事驰名中外。大雁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通高为64.7米,塔基现高4.2米,南北约48.7米 ,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底边长为25.5米,塔刹高4.87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我国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
大雁塔的修建与哪位历史名人有关
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位于唐代长安金昌坊大雄寺(今陕西省Xi市南)。是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子和梵文经典而建的砖塔。大雁塔是一座楼阁式砖塔,方锥体,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这座塔高64米,总共有7层。塔的桁架、斗拱、柱额都是青砖仿木结构。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在古印...
大雁塔在哪个城市的景点?
大雁塔是陕西省西安市的景点,位于和平门外。贞观二十二年,李治为追念母亲文德皇后的“慈母之恩”,在长安城南的晋昌坊修建“慈恩寺”。永徽三年,玄奘建议朝廷在寺内修大雁塔,保存他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佛像,玄奘亲自设计并为修建大雁塔背石运砖。初建时为5层高60米。外表砌砖,内填土,不可攀登。武...
大雁塔是在什么时期建造到十层的?
大雁塔建塔时,作为慈恩寺主持,高僧玄奘曾经亲自设计、指导和督导施工,他还亲自担运砖石建塔。两年后,一座高5层的土心砖塔建成了,这就是最早的大雁塔。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写的《述三藏圣教序记》。石碑侧蔓...
西安大雁塔是怎么修建的 西安大雁塔的由来
后来,为了收藏从印度带回来的经书佛像,就在这所慈恩寺的西院建造了一座和印度雁塔形式比较相似的砖塔,这座砖塔就是大雁塔,名字一直沿用至今。西安大雁塔的由来 大雁塔最初的建设是在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因寺内塔式仿照印度雁塔又要与寺内的其他雁塔做区分因此叫大雁...
大雁塔的修建与哪位名人有关
舍利、梵文经典,上奏皇帝希望造一座石塔。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屠(佛塔)总高三十丈,唐高宗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新建佛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
大雁塔在西安的哪个区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大慈恩寺内,是唐朝年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带回的经卷佛像而主持修建的。是一座五层的砖塔。后来经过多次改建和修葺,最终定型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七层楼阁式砖塔。历史上,大雁塔曾五次改建。第一次是在武则天长安年间(701年—704年),将大雁塔加高增至偶数10层。第二...
西安大雁塔是怎么修建的 西安大雁塔的由来
大雁塔的由来还有另一个说法:最初是为藏经而建。唐永徽三年,玄奘为保存从天竺带回的经书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为五层,后增至九层,再经过多次改建和修缮,最终固定为现在的七层,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大雁塔最初仿照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都存放着舍利。
大雁塔的典故
此塔最初名为雁塔。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又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分,慈恩寺的塔被称作大雁塔,荐福寺的塔被称作小雁塔,这一称呼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的特点:大雁塔仿照西域的窣堵坡形制建造,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都存放有舍利。综上所述,大雁塔的典故体现了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对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