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起因是?经过?结果?几个字就好 草船借箭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只箭。
经过:诸葛亮请鲁肃去去取箭。
结果:最后诸葛亮取得了箭,周瑜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
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扩展资料
《草船借箭》暗喻国际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厅里,船舵上的五星红旗十分醒目,艺术评论家费大为认为,国旗可以表明作者的观点:对中国的批判和攻击将有利于中国。早年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的时候,船头却没了这面国旗。
蔡国强展览的视觉效果惊人,甚至充满娱乐性,很多人长时间坐着,津津有味地看他制造的一次次爆炸的录像,看他摆弄火药,怎样让万里长城延长一万米,怎样在天空中打出黑彩虹,怎样模拟时代广场发生的一次汽车爆炸事件。
但在美术馆的空间里,录像和火药画都不如那些装置作品来得刺激,比如《草船借箭》,即使不论这个产生于1998年的作品所体现的中国式智慧,从视觉上它也令人过目不忘。
这艘草船悬挂在中国美术馆的大厅,船身插满了利箭,如同一只巨大的翅膀。《草船借箭》是从纽约现代美术馆搬过来的,单单搬它就花了几十万美金,而其体积之大使得中国美术馆必须拆掉大门才能让它“驶入”。
1、起因:
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208年(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准备向南用兵。
诸葛亮见事态紧急,向刘备请求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向孙权求救,刘备即派遣诸葛亮出使会见孙权,跟随鲁肃回柴桑,鲁肃亦一同复命,刘备之后进往鄂县樊口。
当时孙权拥军在柴桑,曹操形势甚盛,送孙权劝降书,说“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恐吓意味极重。
在军事会议上,孙权打算与曹操决一死战,但张昭、秦松为首之东吴群臣皆劝孙权投降,议论:“曹操如狼似虎,借托汉朝丞相名衔,挟天子以征四方,动用大汉朝廷名义出兵,如果抵抗则是名不正言不顺;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支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曹操大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2、经过: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三日之内如何能造出十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
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船配置三十名军士,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十万支箭。
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二十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
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3、结果: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六千多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一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
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些时间,诸葛亮又命令船队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并嘱加劲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船上草把排满密密麻麻的箭枝。
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返回。还命令士卒齐声大喊:“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时,诸葛亮取箭船队因顺风顺水,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十几万枝,为时不过三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理,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
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自叹不如。
扩展资料:
一、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南攻荆州之战役;亦可单指于长江赤壁-乌林一线之决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也是汉末三国时期最著名之战役,并且是第一次发生于长江流域的大规模水战。
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刘备,孙权派遣鲁肃探听落难的刘备会否联盟抗曹,刘备于是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协议结盟,孙权派遣都督周瑜、程普率军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以黄盖诈降火攻,大破曹军的连环船,曹操落荒北回。
此战后,曹军退守襄阳,曹孙刘三分荆州,奠定三国鼎立之势。
二、相关人物:
1、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2、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3、鲁肃:
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4、曹操:
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
举孝廉出身,选为郎官,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拜骑都尉,镇压黄巾起义,迁济南相,政教大行,一郡清平,迁典军校尉。组织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迁东郡太守,拜为兖州牧。迎接汉献帝,拜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司空,迁丞相,挟天子以令不臣。
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推行有效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促使中原地区政局稳定、经济向好,阶级压迫有所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汉献帝念及功劳,封为魏公,加九锡。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为魏王,位在诸侯王上,如同萧何故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病逝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号为武。次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经过:诸葛亮向周瑜借小船20只连在一起,上立草人若干,三天后趁凌晨大雾驶向曹营,
并命士兵大声鼓噪,曹军不清敌情,以为东吴趁雾袭营,遂命万名弓箭手向江中乱射
结果:诸葛亮获箭十万
起因:东吴缺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造箭10万支
经过:第三天早上,诸葛亮与鲁肃在雾中驾着一堆草船驶向曹营
结果:曹操下令放箭,诸葛亮顺利收集到10万支箭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为难他。
经过: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来了十万多支箭。
结果:诸葛亮如其交付十万支箭。
起因:妒贤嫉能,阴谋陷害。
经过:大雾迷江,草船渡江,大吹大擂,曹瞒放箭。
结果:如期交箭,自叹不如。
起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用3天造十万支箭为难他;经过:诸葛亮让鲁肃做好借箭的准备,在大雾漫天是时驶向曹营,曹操不敢轻举妄动,只叫士兵放箭抵抗,诸葛亮借到箭后回营;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自叹不如。
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们老师叫我们背过的,应该是这样
你是否需要了解?
草船借箭的起因准备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1、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只箭;2、准备是鲁肃借诸葛亮二十条船;3、经过:诸葛亮请鲁肃去取箭,然后乘着大雾天气前往曹操大营;4、结果:最后诸葛亮取得了箭,周瑜自叹不如。5、基本简介:《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1、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只箭。2、经过:诸葛亮请鲁肃去去取箭。3、结果:最后诸葛亮取得了箭,周瑜自叹不如。4、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草船借箭,起因,经过,结果?
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下是该故事的大致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要陷害他,因此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经过: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他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了二十只船,船上扎满草人,并...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经过?结果?几个字就好
结果:诸葛亮获箭十万
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怎样?
起因:临危受命 经过:瞒天过海 结果:满载而归 课文主要内容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历史原型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草船借箭的起因、准备、经过、结果是什么?
1. 起因:在吴蜀联盟期间,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智,设计了一个陷阱,要求诸葛亮在三天内制造十万枝箭,并逼迫他立下军令状,若无法完成任务,将受到死刑的惩罚。2. 准备:诸葛亮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精心策划并准备了详细的计划。他利用草船和箭矢,设计了一种巧妙的策略,以确保能够成功借到箭。3. ...
草船借箭的起因准备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草船借箭》。故事起因于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他故意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作为刁难。然而,诸葛亮却自信地表示,只需三天即可完成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为了准备这一计划,诸葛亮巧妙地请来了鲁肃的帮助。他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并...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草船借箭全过程
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下:起因: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意提出让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的难题。经过: 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谋,却淡定地表示只需要三天就能完成任务。 他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和草人等物品,并计划在第三天利用大雾天气进行借箭。 在大雾天,诸葛亮调遣草船靠近曹营,利用...
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写
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下:起因: 周瑜刁难: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让他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意图以此为难诸葛亮。经过: 准备草船:诸葛亮巧妙地利用船只,并在船上扎满稻草人。 利用雾天:选择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故意让船只靠近曹营。 诱敌射箭:曹军误以为敌军来袭,由于视线不清,...
草船借箭课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草船借箭课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下:起因: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周瑜因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才干而感到嫉妒,因此设计陷害,企图通过难以完成的任务来刁难诸葛亮。经过: 诸葛亮神机妙算,设计借箭策略。诸葛亮识天气、懂地理、知己知彼,他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利用曹军多疑的性格,以及曹军在水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