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昶写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

作者&投稿:称关 2025-05-21

孟昶写的第一副春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公元964年的春节,孟昶写了一副春联,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改在红纸上用毛笔写黑字或金字,书法酣畅,对仗工整,愈发美观。

孟昶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按《福庆长公主墓志铭》,孟昶应为孟知祥第五子,可能孟知祥前两子早夭没有序齿)。母亲李氏,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嫔妃,李存勖将李氏赐给了孟知祥。

春联的习俗来源

古时候的对联,因为是从右向左书写,所以上联在门右边。现在,由于书写习惯从左向右,所以,也有把上联贴在门左边的。

究竟应贴在哪边?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另外,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阴平、阳平)。

然而有很多字读音相似,所以贴对联,其实有很多细节。




你是否需要了解?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谁写的
在五代十国时期,蜀国国君孟昶写下了一副著名的桃符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幅对联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副春联,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从字面上理解,“纳”有享受之意;“余庆”则取自《易经·坤·文言》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说法,意指先代的恩泽和善行能够惠及...

孟昶写的第一副春联
孟昶写的第一副春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副春联寓意美好,表达了对新年的祝福和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此后,贴春联成为了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延续至今。

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是谁作的?他写的是什么?
历史记载,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时,在其卧室门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作为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孟昶(919~965年),是后蜀国君,19岁即位,其父为后蜀开国君主孟知祥,名孟知祥第三子,字任赞,号保元。他在位期间,不仅巩固了后蜀的统治,还不断拓展疆域,最终收复了...

孟昶写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
孟昶写的第一副春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公元964年的春节,孟昶写了一副春联,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改在红纸上用毛笔写黑字或金字,书法酣畅,对仗工整,愈发美观。孟昶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按《福庆长公主墓志铭》,孟昶应为孟知祥第五子,可能孟知祥前两子早夭没有序齿)。母...

中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是什么?
中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据史书记载,最早的对联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在五代以前被叫做“桃符”,人们为了“辟邪降幅”、除旧立新,用桃木做成小板钉在门板上,这就是最古老的...

孟昶所作的新年对联
孟昶写的这一副对联是目前有史可考的第一副春联。一副春联预言了朝代兴亡。孟昶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的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就是这样一位亡国之君,却在我国的春联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公元964年的春节,孟昶一时兴起,写下了目前已知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佳...

中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是什么?
中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据史书记载,这副对联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门板上题写的桃符,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在五代以前,它被称为“桃符”,人们为了“辟邪降幅”、除旧立新,用桃木做成小板钉在门板上,这就是...

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是
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是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新年对嘉节,纳对号,余庆对长春。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

历史上第一副春联体现了什么特点
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体现了以下特点:1. 对仗工整:春联中的“余庆”与“长春”形成了对仗,这体现了春联在语言表达上的讲究和美感。对仗是春联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要求上下联在字数、词性、声韵等方面都要相匹配,以达到和谐、工整的效果。2. 寄托愿望:这副春联...

中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是由谁所写的?
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是五代后蜀国国君孟昶创作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从中反映了五代时期川蜀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