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来历(200字以下)
小时候听村里的智叟(清朝末年举人)讲,在远古时代,东海的度朔山上长满了桃树,桃林中生活着一对孪生兄弟,弟弟叫“神荼”,哥哥叫“郁垒”,他们威力无比,善于捉鬼驱邪,造福百姓。为了祈求平安、驱除邪恶,人们在每年除夕那天,会在自家门口两边竖立用桃木做成的“人”,左边是“神荼”,右边是“郁垒”。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秦朝。后来,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书写“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代替了实际的桃人。
桃符——对联的雏形
秦朝之后直至唐朝,人们为了省事,每逢过年时,用桃木板取代桃人,悬挂在大门两侧。右侧的桃木板上写有“郁垒”,左侧的桃木板写着“神荼”(有时也会将“郁垒”和“神荼”的图像画在桃木板上)。这些写有“神荼”和“郁垒”的桃木板被称作桃符。由于“郁垒”的声律是仄仄,“神荼”的声律是平平,这便形成了上下联仄仄、平平相对的格局,以及上联仄声收尾、下联平声收尾的习俗。
春联——对联的最早形式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在“归宋”的前一年,因平日喜爱文学,这年春节到来之际,他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木板上题写对句。待大臣们各自认真地写好一副联后,孟昶挨个检查,但没有一副令他满意。于是他自己挥笔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十个字,这成为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的一副对联。
自宋朝开始,过年挂春联已成时尚。
明朝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下令每年的腊月廿八,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草野百姓,每家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写一副对联贴在门口。除夕夜,他微服出巡检查,发现有一家门口没有贴春联,仔细一问,原来这家的男人是个阉猪的人,不知道该咋写自己干的活。朱元璋听后,吩咐笔墨纸砚伺候,挥毫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从此,过年家家贴春联成了必做之事。王安石诗云“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正是对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反映。
至清朝,朝廷对对联非常重视,参加科举考试必须懂对联。所以,清朝的进士、举人,都很精通对联。
附录:常见的对联别称
楹联,这是雅称。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对子,这是俗称。
联,这是简称。
其他别称有:门联、联语、春联、联句等。
你是否需要了解?
对联的来历(200字以下)
桃符——对联的雏形 秦朝之后直至唐朝,人们为了省事,每逢过年时,用桃木板取代桃人,悬挂在大门两侧。右侧的桃木板上写有“郁垒”,左侧的桃木板写着“神荼”(有时也会将“郁垒”和“神荼”的图像画在桃木板上)。这些写有“神荼”和“郁垒”的桃木板被称作桃符。由于“郁垒”的声律是仄仄,“神...
春联的来历200字左右
春联,最初源自于桃符,这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的尺寸为六寸长,三寸宽,桃木板上刻有“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据《燕京岁时记》记载,春联即为桃符的现代形式。五代十国时期,宫廷中有人在桃符上书写对联。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后蜀...
春联的来历200字
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这种桃木板在周代时已用于门两侧悬挂。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尺寸为六寸长、三寸宽,上面写着“沈茶”和“于雷”的名字,以驱邪避凶。到了农历正月初一,人们将这种带有神秘寓意的桃木板称为仙木,以期吓退恶灵。至清代,《燕京岁时记》中明确指出春联即桃符。
春联的来历作文(300字)
1. 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后蜀国国君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命令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书写祝福的话语,作为桃符挂在门框上。2. 这两句诗意味着新年时人们可以享受到先人的遗泽,而佳节则预示着春天的持久。3. 这标志着桃符的形式和内容开始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是避邪驱灾的象征,而是加入了祈...
春联的来历200字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门两侧悬挂的长方形桃板)。据后汉礼记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沈茶”和“于雷”的名字都写在桃子板上。农历正月初一,桃花匠取名仙木,令上百名鬼魂望而生畏。”因此,清代《燕京史记》记载:“春联,即桃符也。”在五代十国时期,有人在宫廷里题写桃符对联。《宋诗书·...
春联的由来简介要短,急.100-150字之间
春联,亦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工整的对仗、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桃符,即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上面书写“神荼”、“郁垒”...
春联的来历200字左右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
春联的来历或故事(30字概括即可)
1. 春联的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桃梗”野键袜。《淮南子》记载,桃梗是用桃木雕刻而成。2.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述,桃梗尺寸为长六寸、宽三寸,其上刻有“神荼”、“郁垒”二神,以驱邪避凶。3. 《燕京岁时记》称春联即桃符,是百鬼畏惧的仙木。4. 五代后蜀主孟昶在春节时创作了...
对联是怎么来的
一、对联的来历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骈文...
对联的来历 对联的来历简述
对联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前身是桃符。具体来说:起源背景:对联的起源与古代民间驱邪避鬼的习俗密切相关。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以前,我国中原地区民间过春节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含义:桃符是两块悬挂在正门左右门扇上的桃木板,通常一寸宽、七八寸长。上面分别画着传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