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典故及历史人物(至少十个)
炎帝,黄帝:华夏始祖。
蚩尤:勇悍善斗。
尧,舜:俭朴,关心民众,以身作则。
禹:勤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
桀:奢侈残暴。
汤:以宽治民。
纣: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周幽王:昏庸好色。
扁鹊:中医鼻祖。
秦始皇: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人物。他摧枯拉朽,吞并六国,结束了长期战乱的历史,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废分封,立郡县,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北击匈奴,南平岭南,创建了大一统的帝国,被称为"千古一帝"。他又是一位有名的暴君,他大兴土木竭泽役民,焚烧书籍,坑杀儒士,为秦的灭亡种下了祸根。
刘邦:赢民心,善用人。
汉武帝:他大刀阔斧的整顿内政,强化中央集权的制度,同时,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建立起空前强大统一的大帝国。
张骞: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蔡伦:促进了文化的积累和交流,促进了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深刻的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张仲景:医圣。
华佗:神医。
(先用着,一会就补充,怕你等着急了)
铁血宰相俾斯麦 1862年6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的宰相兼外交大臣。同年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大声宣称:“德国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 俾斯麦的“铁和血”,是他统一德国的纲领和信条,他的“铁血宰相”的别称也由此而得名。俾斯麦正是凭靠这种暴力,大胆而又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和有利时机,决定性地使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统一起来。三次王朝战争 第一步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把属丹麦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居民多数为德意志人)并入德国。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 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荷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俾斯麦与李鸿章第三步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 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拿破仑三世吹嘘说,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军事散步”。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生俘了拿破仑三世。至此,统一南德的障碍已除,德国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俾斯麦驱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称霸之路 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执行为大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利益服务的政策,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但他的“铁和血”却没有因此而停止。1871年他参与镇压了巴黎公社。在国内,他为了加紧镇压德国工人运动,于1878年颁布了所谓《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社会治安的法令》。他对外组织军事集团,极力巩固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同时,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掠夺殖民地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
刘邦,项羽,王猛,嬴政,赵高,元宏,黄帝,炎帝,大禹,华佗,蚩尤刘邦,项羽,王猛,嬴政,赵高,元宏,黄帝,炎帝,大禹,华佗。
你是否需要了解?
写出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典故及历史人物(至少十个)
刘邦,项羽,王猛,嬴政,赵高,元宏,黄帝,炎帝,大禹,华佗,蚩尤
根据七年级上册历史书中出现的人物写一篇历史小故事,字数不少于500字...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
七年级上册历史著名人物
墨子和孟子是儒家和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则强调仁政和民本思想。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他的著作《庄子》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精神自由。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强调法治和中央集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战国至秦朝的成语及对应人物事件
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故事更是波澜壮阔。勾践为了复国,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击败了吴国。齐桓公与管仲的合作,被誉为“老马识途”,管仲的智慧与齐桓公的合作,成就了春秋五霸之一的辉煌。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廉颇负荆请罪,展现了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警示着理...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里的所有历史故事(人教版)
1涿鹿之战: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 2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影响: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3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周武王打败商纣。特点:以少胜多,反抗暴政。影响: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4城濮之战:公元前632晋文公打败楚军,特点:退避三舍。影响: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5邲之战...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中所出现的成语典故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中出现的成语典故相当丰富,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以下是一些出现在该课本中的成语典故:揭竿而起:这个典故描述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情景。他们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于是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姜太公的典故(七年级历史)简短
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渭水的支流磻溪边垂钓(文王回都的路上),用的是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问王...
叙述一个历史事件。(七年级上册)
春秋时期,越勾践在于吴国交战中败给了吴王夫差。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对勾践讲,先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伍子胥进谏夫差应杀了勾践等人,以绝后患。而夫差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最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
七年级上册历史!!求帮助 十万火急啊!不要复制一大段百科的话,用自己的...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年约为170万年,北京人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居民。根据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4、前21世纪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书中有多少个人名,他们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书中记载了七个人名,这些人物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盘庚作为商朝的君主,他将都城从奄迁至殷,为商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周文王姬昌,作为西周的奠基者之一,他推行了多项改革措施,如发展农业、扩大领土,为西周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商鞅作为战国时期的改革家...